電影製作方亦在上映前後舉行星空趴、校園講座分享、歡唱會、影人QA活動、同拍會、簽書會等大量團體活動,以拉近臺前幕後成員跟粉絲之間的距離。 電影最終分為在2020年臺北電影節首播的北影版以及在各大戲院公映的院線版兩個版本。 北影版在剪輯上更強調衝突的部分,原因為當初打算把電影送往海外參展,認為這樣剪輯更迎合評審的口味。 兩版本在剪輯上各有不同,包括在院線版增加張家漢媽媽凝視兩位主角同牀共枕的情節,以及北影版出現張家漢爸爸在主角奪門而出後詢問「咖啊是甚麼?」等情節。
回家後阿漢因為跟班班的三角關係而與Birdy激烈爭執,在差點向父母出櫃之際被Birdy阻止而離家出走。 其後阿漢致電正準備大學聯考的Birdy,並向他播放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心碎的兩人隔著電話痛哭後便斷絕聯絡。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5 某天張家漢(阿漢)在學校樂隊的泳池訓練遇見剛轉校來的王柏德(Birdy),二人互相自我介紹後開始成為朋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票房
而監製瞿友寧特意在試鏡前觀看陳曾參演的《紅色氣球》,但認為他在劇中的表現不算出色,然而在試鏡後跟柳一樣覺得陳是適合的人選,決定將主角張家漢的角色交給他。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在鄭退出編劇一職後,瞿先找來另一編劇家吳洛纓改寫劇本,但吳其後表示不熟悉電影男校背景的細節,加上自己也另有工作,因而退出編劇的工作。 最後瞿決定跟編劇詹傑跟吳翰傑共同以原創形式創作新劇本,由瞿撰寫故事大綱跟分場大綱後,並由其餘二人創作劇本內容以完成劇本。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瞿除了以柳的高中愛情故事作為創作藍本外,亦加入了自己當時跟學妹的愛情經歷,因此故事情節不少均是源自真實發生的事件,而Birdy等出場角色也有真實原型。
- 期間阿漢強行為Birdy手交以試探他對自己的感覺,Birdy從反抗到屈服,最終在高潮後親吻阿漢,二人相擁而泣並確認愛意。
- 柳亦在電影加入宗教的設定,原因是柳本身也出身於基督教家庭,一直背負著宗教上的「原罪感」。
- 2020年11月2日,電影官方宣佈累計票房收入已突破8,800萬元,超越電影《斷背山》於當地創下的8,800萬元票房成績,成為臺灣歷來最高票房收入的同志題材電影。
- 電影亦在日本的大阪亞洲電影節上贏得藥師珍珠獎(戴立忍)、在巴西的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競賽上獲得最佳虛構電影提名(柳廣輝),以及在香港YAHOO!
- 2020年12月23日,電影在串流平臺Netflix全球獨家上線,成為海外地區觀眾除了於電影節及影展以外唯一的觀賞渠道。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亦在獲得多個國際獎項與提名,包括在中國大陸的青年電影手冊年度盛典上獲得八個提名,最終獲得年度LGBT影片一獎。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其後在同年10月22日跟10月27日於香港國際電影節,以及11月21日於香港同志影展限定上映合共四場場次。 2020年12月23日,電影在串流平臺Netflix全球獨家上線,成為海外地區觀眾除了於電影節及影展以外唯一的觀賞渠道。 電影原訂僅在臺灣拍攝,但監製其後因為想讓劇本的格局更大兼更具國際觀,而決定出國到加拿大取景拍攝。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音樂
當中飾演年輕時期榮哥的演員林哲熹跟初中時期張家漢的演員範睿修未有出現在演出名單,僅在片尾列為監製特別感謝的對象。 電影亦在日本的大阪亞洲電影節上贏得藥師珍珠獎(戴立忍)、在巴西的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競賽上獲得最佳虛構電影提名(柳廣輝),以及在香港YAHOO!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後期製作的工作在完成拍攝後於2019年7月隨即展開,剪接師為曾剪輯《海角七號》與《KANO》等電影的蘇珮儀,而導演柳廣輝也有參與。 電影原先以主角張家漢的視角為主而剪輯,但在剪輯後發現比例不平衡,因此決定把另一主角王柏德的視角補進來,讓首次剪輯版本的時長達兩個半小時之長。 由於時長關係,原本打算把張家漢媽媽的支線刪掉,但其後柳認為這部分非常重要而必須保留,而原本關於中年吳若非家庭關係的支線則大幅刪減,讓她的戲份減至僅與中年張家漢互動的部分。 部分刪減的素材被用在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的音樂錄影帶畫面、以驚喜禮物形式在電影官方Facebook專頁公開,以及收錄在電影DVD跟藍光的商品中。
在確認劇本的修改方向後,二人先把原劇本送往中華民國文化部申請輔導金,並請原編劇鄭沿著修改方向改寫劇本。 後來鄭因明確表示有其他工作地方而退出編劇職務,因此瞿便以新臺幣15萬元買下原劇本繼續創作。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雖然《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一部同志純愛電影,但柳不希望外界將其簡單歸類為「同志片」,因為他認為同志的愛情跟異性戀一樣,因此這部電影就像其他青春校園戀情的電影般。 由於不少同志電影都具藝術感甚至是距離感,因此柳希望這部電影能讓大眾容易理解。 他亦刻意在電影中加入留白的部分,好讓大眾都有空間聯繫自身初戀的經歷,而不是單純將電影的關注點放在同志上。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演員表
電影於上映首週錄得超過3,300萬元的票房,打破早前《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的2,000萬元首週票房成績,創下2020年臺灣本土電影的最高首週票房紀錄。 2021年7月15日,得利影視開始於Instagram暗示關於《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消息,其後於7月30日透露有關商品將於12月底實體發行。 得利影視於翌日正式公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DVD跟藍光影碟發行資訊,並表示這是臺灣本土電影史上製作期最長的DVD與藍光影碟。 產品的雙碟珍藏版在10月15日起開放預購,其後在12月24日正式發行。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製作
劇組從加拿大東南方拍到東北方,交通與勘景的時間加起來共花了13天,而實際拍攝時間則花了5天。 監製在出發前再修改劇本結局,加入更多情節,最終整項行程讓電影的成本增加新臺幣約1,000萬元。 劇組於當地魁北克跟尼加拉大瀑布等地方取景拍攝,最後一天在蒙特婁一直拍攝到清晨,捕捉到日出的鏡頭後正式殺青。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主體拍攝於2019年4月下旬開拍,臺灣拍攝部分在同年6月上旬殺青,加拿大拍攝部分在6月下旬殺青,全片拍攝期歷時約兩個月。 電影約三成場景於臺中市取景,當中包括臺中公園湖心亭跟萬代福影城,並得到臺中市政府新聞局及臺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的支援。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於2020年2月20日率先在歐洲電影市場展舉辦小型試片,其後於3月14日及15日於大阪亞洲電影節以全球首映的名義限定播映。 電影亦原訂作為於2020年4月舉行的金馬奇幻影展開幕電影播映,但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的衝擊下,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於同年3月宣佈取消該屆金馬奇幻影展的所有影展活動及電影放映。 原本訂於2020年6月19日起全臺公映的電影其後亦因為疫情進一步肆虐,監製瞿友寧認為觀眾到戲院觀賞電影的意欲不高而決定延期。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電影配樂原聲帶於2020年9月30日於數碼平臺上架,收錄由侯志堅、陳主惠、魏廣皓三人製作的15首純音樂。 原聲帶的實體版本在同年12月10日正式發行,並追加收錄4首口白曲目以及歌曲《Danny Boy》的兩個版本。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9月25日至27日,電影先行以口碑場的形式於限定院線上映,並於9月30日起正式在全臺電影院公映,以配合公眾連假與金馬獎公佈入圍名單等有利宣傳的活動。 由於影迷的熱烈要求,電影的北影版其後在2020年12月4日起在臺灣部分電影限定上映。 跟其他電影不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拍攝前半回憶部分時主要運用特寫鏡頭,藉此展現出兩名主角礙於當時的社會氛圍,以及不確定自身情感與性向的情況下,因而總是倍感壓迫的感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電影亦以模糊方式處理大部分遠景,並藉著近景的道具與服裝等部分,展現出故事主要的時空背景。 由於鄭跟吳曾參與的原劇本最終沒有採用,因此僅列為編劇顧問,而詹跟吳雖未有列為編劇,但瞿為了感謝二人的協助而在後續的獎項報名時加上他們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演員表
產品兩版本皆收錄電影的正式公映版、北影版、未曝光影片等各種片段,並限量附送圖冊集與海報等贈品。 電影的普通版DVD與藍光影碟均於2022年3月11日同樣以雙碟形式發行,收錄內容與珍藏版大致相同,但採用不同的包裝以及未有附送限量贈品。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臺灣史上市場營銷費用花費最多的本土同志電影,並選擇曾為《我們與惡的距離》、《花甲男孩轉大人》與《想見你》等大熱劇集策劃營銷的結果娛樂合作。 在電影上映前,製作方於2019年設立了電影的專屬Facebook與Instagram頁面,並於2020年設立了電影的專屬YouTube頻道。 而電影的國際版Facebook跟Twitter頁面亦在2020年同時設立。 電影的初版海報於2019年11月20日釋出,而超前導預告則在2020年2月4日公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製作
當他們走到阿漢的住處時,阿漢邀Birdy上樓喝一杯,Birdy拒絕了,但接受阿漢的提議,與他一起散步走回自己下榻的旅館。 電影的海邊戲於澎湖吉貝嶼的一塊無人沙洲取景,並需要趕在海水漲退潮的有限時間內完成拍攝。 飾演主角的陳昊森跟曾敬驊均需要全裸上陣,因此在場只有男性工作人員進行拍攝。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5 雖然二人已經做好保護措施,但因為膠帶在拍攝期間不停掉下,最終只能放棄保護藉由鏡頭角度確保拍攝沒有露點。
其後瞿因為覺得演員王識賢跟曾敬驊的眼神一樣有著神祕的魅力,因而邀請他飾演中年版王柏德,結果對方在酬勞都還沒談定的情況下便一口答應演出。 《Yahoo奇摩》的張哲鳴讚賞電影出色的選角,包括兩位主角在作品的精湛演出,但認為電影音樂顯得泛濫甚至幹擾觀賞。 《鳴人堂》的吳思恩讚賞電影寫實表現出同性戀者所選擇的人生道路,而不像近年一些影視作品般嘩眾取寵,但認為時代背景的設定未能與主線人物的情感完整貼合。 《娛樂星聞》的廖福生認為電影即使套用了一般青春愛情電影的製作公式,但不同的是它細膩而完整地刻畫出人物的生命狀態以及總體氛圍的動蕩不安。
由於作為美術指導的姚出生年份跟電影設定的時代剛好一樣,因此對當時的印象比較模糊,除了將這種模糊感轉化成獨特的氛圍外,也要跟美術組一起做大量資料蒐集。 美術組到國家圖書館以及臺灣電視公司等不同地方找資料,並翻閱出每十年的臺灣大事記,找出與那個年代相關的所有事物,從超過一萬張照片中萃取出合適的素材。 姚亦找出當時臺灣流行的色表,認為那個時代都使用比較混濁的顏色,並將這些色調加入電影之中,以不同的顏色象徵著不同的事物。 雖然決定了電影的色調方向,但在搭景跟道具方面卻因場景太散跟突發狀況太多而遇到困難。 當中在關鍵場面出現的中華商場早於1992年便已拆除,劇組決定在臺北市萬華區華江整建住宅裡一座跨越環河南路的天橋上重現當時的場景,並牽涉超過60戶住戶,一直到開拍當天仍然在佈置場景。
電影於上映次週以超過2,300萬元收入蟬聯票房冠軍,兩週累計票房收入突破5,300萬元。 電影於上映第三週繼續高踞票房冠軍,三週累計票房收入突破7,000萬元,打破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創下的6,637萬元票房成績,成為臺灣同志題材本土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 電影上映四週後票房收入突破8,000萬元,取代《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成為當時2020年年度最高票房收入的本土電影。
原聲帶發行後打進五大唱片、佳佳唱片、博客來等臺灣多個唱片排行週榜單前20位。 為了讓飾演兩位主角的陳昊森跟曾敬驊培養出深厚默契,劇組特意讓二人在電影正式開拍前同居近兩個月。 導演柳廣輝亦讓他們觀賞《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與《春光乍洩》等經典同志電影,並分別參考梁朝偉跟張國榮兩位演員的演法。 由於兩位主角完全沒有經歷過電影當時的年代,柳特意分享出一直珍藏的日記本跟情書,讓他們揣摩能夠角色的心境。 飾演吳若非的邵奕玫由於在試鏡的時候真誠地分享自己的內心故事,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別人,因此柳瞿二人決定挑選她演出。 飾演歐神父的演員法比歐在收到角色邀約的時候雖然還沒拿到劇本,但認為市場上需要更多這類型的電影帶給年輕人啟發跟影響,因此毅然答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