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即便長到二、三十歲,至少是我啦,常常會在某個時刻或空間的狀態下,覺得不屬於這個社會,甚至不屬於這個時空。 比如說,我關心的事情其實沒什麼人在乎,或者我覺得不重要的事情,大家吵成一團,就會有種不屬於的感覺。 ◎ 環保動畫《廢棄之城》奪金馬創投百萬「類型多元、質量俱佳」,在華語電影市場蓬勃的樂觀氣氛中,2011金馬創投會議今日(11/24)閉幕,最受矚目百萬首獎,由知名導演易智言首次挑戰動畫長片的《廢棄之城》奪下。 《藍色大門》易智言腦洞大開,火力全開,變福德坑成寶藏巖,歹銅舊貨成黃金,豈止是物在擬人,是從他們身上找到了活的表情,少了人類的電影竟比什麼都有人性,更多生氣,幻化想像力的百鬼出巡,就此踏出臺灣動畫一條全新的路。
- 長榮航勤集體請假事件還不知何時能落幕,不只是長榮航班大受影響,長榮去年底才開闢直飛米蘭及慕尼黑兩條新航線,做為拚疫後旅遊潮的主打行程之一,出團時間已經排到農曆春節,不少旅行社看到桃機亂象不免憂心忡忡,高度關注事件發展。
- 有些人選擇一輩子待在廢棄之城,抱持著「反正我就是垃圾」的心態,但有些卻仍試圖走出另一片天空。
- 易智言透露現在大家聽到的聲音,其實是桂綸鎂主動提出要重配有Siri感覺的版本,但她配一配會不自覺回到正常人講話的聲音,過程中增添不少趣味。
- 《廢棄之城》 為易智言第一部動畫長片,原訂2015年上映,但由於製作過程複雜,後續資金籌措等因素,重新規劃為 2021年上映。
- 擅長探討青少年關懷議題的易智言導演,耗時十年再推代表作《廢棄之城》,不但榮獲第 57 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肯定,更入選包括「動畫界奧斯卡」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等六大國際影展,為國爭光。
- 2020年5月10日,於前年接到英文系聯絡,請其來教「creative writing(創意寫作)」,未料當其排開其它工作承諾來上課,開學前臨時被通知,因為學校沒有費用所以不用來。
- 國際電影節部分,《廢棄之城》入圍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電影節 ITFS 競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我喜歡導演選擇以「阿袋」作為第二主角的設定,巧妙發揮塑膠袋人們用完即丟卻萬年不會分解的特性,藉由片中阿袋即便被人遺棄到廢棄城,仍費盡一切努力想要前往傳說中的回收場,希望以另一種形式展開新人生的夢想,都讓結局這段塑膠袋或垃圾的生命旅程,賦予《廢棄之城》整部電影一個明確的核心主題。 導演易智言過往作品從《寂寞芳心俱樂部》、《藍色大門》到《行動代號:孫中山》,幾乎都圍繞在青少年可能面臨的各種煩惱之上,而這次動畫片《廢棄之城》同樣也不例外,試著透過小樹這位蹺家、逃學並在街頭被人霸凌的主角,因為結識了塑膠袋好友阿袋而產生的心境變化對相關議題進行探討。 表面上小樹答應阿袋的請求,但背地裡卻把阿袋他們的計畫告訴了掌管廢棄城的城隍爺,因為小樹認為只要破壞這次的「突圍」計畫,他就能夠繼續拒絕外部世界,永遠留在廢棄城這個理想的烏託邦,只不過,小樹的背叛卻導致阿袋在逃離時被鐵甲車逮住,被送往焚化爐準備燒毀。 而這種看著好朋友因為自己面臨生命危險的罪惡感,也讓《廢棄之城》故事後段有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發展。 包括曾獲三屆金馬獎最佳編劇、知名作家朱天文挖掘家族故事的《願未央》,入圍過最佳新導演也曾獲得最佳紀錄片的朱賢哲揭開作家七等生神祕面紗的《削瘦的靈魂》,金馬獎最佳短片編劇王希捷邀來香港影后鮑起靜跨刀主演的《一家之主》,吳梓安結合實驗與紀錄的《此岸:一個家族故事》,導演們也都將出席映後座談。 廢棄之城 馬來西亞新銳葉瑞良自編自導自演的《一時一時的》雖然之前有入選其他影展,導演仍感性地表示,多數影展皆因疫情影響轉為線上,很高興金馬影展能在大銀幕放映他的電影,他也將特地來臺,十分期待與現場觀眾的交流。
廢棄之城: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總計有超過50部來自各地的華語電影將在本屆金馬影展隆重放映,精彩內容皆可在臺北金馬影展官網及App查詢。 其二,映後座談上有觀眾提及《廢棄之城》會讓他想起《玩具總動員》,導演和製片都否認影片有參考皮克斯的作品。 老實說,我也覺得《廢棄之城》部份片段跟《玩具總動員》系列確實有像,包括人體模特兒跟其他廢棄物拼組起來的造型,與《玩具總動員》第一集被惡童隨意拼裝的詭異玩具頗為相似、垃圾廢棄廠的畫面與配樂,會讓人想起《玩具總動員3》。 另外,《廢棄之城》片中大量彩色塑膠袋升空的畫面,則讓我想起了《天外奇蹟》的飛天氣球。 臺灣文化中心表示,臺灣電影上映會是直接向日本民眾推介臺灣新電影的重要管道與活動,開辦至今已成為凝聚日本臺灣電影迷的場域,也累積許多愛臺灣的電影迷,許多日本電影代理商也藉此活動引進及代理臺灣影片,近年來已促成多部作品在日上映。 過去皆在文化中心實體放映,約百人規模方式辦理;因疫情影響,為避免羣聚感染,自前年起改以線上進行,且擴大報名額度達以往的三倍,大大增加提供全日本民眾在線上即可欣賞臺灣電影的機會。
小樹的掙扎也在此,這裡是他自我認同的最終堡壘,他卻被迫在2個陣營中做出選擇,事關他對自己的看法與期許。 司法的流言傳來傳去,真的假的讓我們來說分明,流言在這裡就該終結。 廢棄之城 「司法流言終結者」由一羣來自各地法律好手組成,我們不為司法辯護,而是告訴大家如何正確的討厭司法。 締約國應保障兒童均享有CRC中所定各項權利,不因兒童或兒童的父母、法定監護人、家庭成員的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主張、國籍、族裔、社會背景、財產、身心障礙、出生、其他身分地位、身分、行為、意見、信念而遭受任何的歧視或懲罰。 阿袋想要帶領夥伴前往臺北101,找尋更好的未來,訴說人們對於天龍國的美好(但錯誤)想像,以為到了繁華城市就會變得不同變得高貴。 然而,阿袋就算到了臺北,他的身份並不會跟著改變,塑膠袋依舊是塑膠袋。
廢棄之城: 金馬獎「最佳動畫」《廢棄之城》入選「富川國際動畫影展」!終將在 2021 年 10 月正式上映
他憑實力登上時尚雜誌,與名牌化妝品談業配,證明皇后也能當主角。 他說「變裝不是扮演別人,只是放大原本的自己」,褪去禮服髮飾,他一樣是超級巨星。 如今因著策劃這場音樂會,重訪他們的音樂人生;又因著合創的執行,親身見證音樂在他們三人生命中的重量。
文化部駐日本臺灣文化中心年度活動「臺灣電影上映會」自2016年開辦以來,廣受日本哈臺族歡迎。 今年共選映7部國片,將從明(16)日下午展開線上放映,每月上映一部,首部作品為導演易智言在2020年奪下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的《廢棄之城》,開放線上報名後短短2天300個名額立即額滿,顯示臺灣電影的高人氣。 《廢棄之城》不禁讓我聯想到今年初上映的日本電影《煙囪小鎮的普佩 廢棄之城 》,只不過是僅止於題材類似,整體完成度卻相距甚遠的那種。 廢棄之城 我肯定《廢棄之城》這部電影的動畫製作,不僅在臺灣這樣的環境下能完成這部 3D 動畫電影已經是創舉,部分橋段的美術和造型設計也都有亮點,但問題就出在編導沒能把《廢棄之城》的垃圾世界觀塑造得具有吸引力,導致觀眾即便看得懂劇情也難以融入其中,無法從故事獲得共鳴。 《廢棄之城》是一部由易智言導演所導的3D動畫長片,片中描述名為「小樹」的少年因面臨人生的各種不順遂,因此產生無力感而自我放棄,後來乾脆選擇前往堆滿廢棄物的「廢棄之城」當一個「垃圾」,卻遇到身處廢棄之城仍不斷想努力突破鐵甲車(垃圾車)的圍捕,並前往夢想之地「資源回收站」的「阿袋」(塑膠袋)。
廢棄之城: 德國愛情電影《拼音戀習曲》聲優正音師與戲劇系學生驚心夢幻的忘年戀,網路神曲「塑膠愛」片尾壓軸登場!
「廢棄之城」是一座屬於被遺棄垃圾的樂園,平時由城隍爺所掌管,提供給他們一個能夠安居樂業的空間,夜晚在各種垃圾紛紛來到街上,有如慶典的氛圍可以說是相當熱鬧。 只不過即使面對外面的險惡環境,《廢棄之城》這有如避風港的城鎮讓許多人選擇安於現狀、希望能夠永遠在這裡生活,但事實上這種項是烏託邦世界的和平背後卻是缺乏希望的。 此外,由公共電視、高雄電影館、綺影映畫三方聯合出品、《返校》導演徐漢強與阿根廷動畫導演馬可洛可可入圍威尼斯影展的VR作品《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畫》,將在金馬影展和「高雄VR體感劇院」兩地同步推出。 金馬影展與文策院TAICCA合作的特別放映場與為不售票場次,採預約制,有興趣的觀眾可在「2020創意內容大會TCCF」官網(10.20開放)查詢相關訊息。 包括《唐朝.綺麗男》導演蘇匯宇以肉身探討權力的《女性的復仇》,曾威量以鏡頭回望家鄉新加坡的《一抔黃土》,馬來西亞導演嚴京威描繪世代觀念差距的《季候風》、劇場導演韓豈傑細膩描繪校園同性曖昧情誼的《斌斌》、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的《自由廣場》,以及臺灣新銳導演溫晴挖掘上個世代歷史傷痕的《窩卡》。
廢棄之城: 廢棄之城的友情
易智言出生於臺北,自臺灣的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今英文系)畢業之後,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電影碩士學位。 回國後至中央電影公司擔任製片企劃的工作,也擔任電視廣告導演,執導多部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廣告,並曾獲得時報廣告獎。 首次與動畫電影合作的金曲新人持修,看了《廢棄之城》主角小樹逃家又逃學,甚至放逐自己到了廢棄城與垃圾為伍,超叛逆且厭世的小樹,竟讓持修想起自己少年時期的瘋狂事蹟。 意料之外的是,抗爭者勝利,連帶導致廢棄城居民的價值轉向,最終只剩下小樹緊握著原本的認同。 他出賣垃圾們,為了告訴垃圾們他們只能是垃圾,無法變得更好,這多少源自自卑——不相信自己能更好;另一方面,也為了將自己和那些垃圾區隔開來,既然我不是它們(垃圾),就不必為出賣「非我族類」心軟,也因此不用恨或貶自己,這是小樹的自我催眠與自相矛盾。 易智言導演則分享:「動畫是比拍攝真人劇情長片多一百倍的集體創作,首次在這麼大的銀幕看到作品,我歷歷在目是誰在這哪裡說了一句話,一起完成了全片。」他坦言,因臺灣拍片偏向導演製,較為尊重導演想法與做法,但動畫製作過程絕對不是要服膺一位導演的地方,此次讓他特別真實地感受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
廢棄之城: 廢棄之城 廢棄之城
對於論文框架的搭建,依然可以借鑑其他的論文,所以在我們閱讀一篇參考文獻時… 我不是網蟲,我沒有網癮用手機上網,我也是沒有網癮,我都是在網上寫作、在網上瀏覽新聞,也許,以後… 因此易智言常提醒演員要「誠實」,即便誠實不一定讓人滿意,甚至帶來失望。
廢棄之城: 廢棄之城劇情
《廢棄之城》同時也入圍第 38 屆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的競賽單元,以及阿根廷科爾多瓦國際動畫節的國際競賽單元。 1995年拍攝了第一部劇情長片《寂寞芳心俱樂部》,是關於同性戀和時下青少年的故事和問題,由於題材較為冷僻,因此在臺灣無論是票房或評論都沒有吸引太多的注意;但卻參加了許多國外的影展,並有多項入圍記錄,包括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競賽,更曾在斯洛伐克影展中得到「最佳女主角獎」(白冰冰)。 2020年奪下金馬獎最佳動畫片,2021年再入圍臺北電影獎四項大獎,包括最佳動畫、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傑出技術。 競賽單元焦點集中在讚揚導演的熱情、遠見,以及願意冒險的勇氣。 作品描繪一位生存在社會邊緣的少年小樹,放逐自己來到廢棄城,他遇見了一隻塑膠袋-阿袋,心比天高的阿袋一心想率領族人打出廢棄城,前進傳說中的聖地「回收站」。 2020年奪下金馬獎最佳動畫片,2021年再入圍臺北電影獎四項大獎,包括最佳動畫、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傑出技術。
廢棄之城: 廢棄之城
),是臺灣的電影和電視劇導演,出身影評人、廣告導演,作品包括《藍色大門》等多部電影。 2006年於臺灣公共電視臺的《危險心靈》中首次執導電視,獲金鐘獎最佳連續劇,2014年《行動代號:孫中山》獲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2020年《廢棄之城》獲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 《藍色大門》易智言耗資上億、花費10年打造臺灣動畫電影《廢棄之城》,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並在近日於金馬影展公開首支預告,並確定由張孝全、黃河擔任聲音主演,影片一出,立刻受到許多人討論。 《廢棄之城》由易智言執導、編劇,李烈監製,耗費十年、投入上億打造的臺灣原創動畫,邀請張孝全、桂綸鎂、黃河、高捷擔任配音。 導演易智言與監製李烈觀察到臺灣動畫不擅長寫長片故事,因此希望讓動畫與電影這兩個涇渭分明的圈子,人才有機會拉在一起。 導演易智言腦洞大開、火力全開,不只是物在擬人,是從他們身上找到了活的表情,少了人類的電影竟比什麼都有人性,更多生氣,幻化想像力的百鬼出巡,就此踏出臺灣動畫一條全新的路。
廢棄之城: 導演
30多年前,臺灣電影新浪潮運動曾在國際影展舞臺大放異彩,易智言坦言,「那時候創作者主體性確實比較完整。」解嚴之後,沒有了政治意識的條條框框,臺灣電影逐漸被商業巨靈束縛,「創作者無須刻意對抗這股主流,但必須在資本勾勒的框架中,持自己的調性與觀點。」易智言的堅持,也是北影多年來始終未變的定位。 我覺得有點遺憾,甚至感覺更強烈一點,我覺得會有點生氣,就是幫別人做了半天,卻通通是別人的東西。 我覺得如果臺灣要用自己的技術,要做臺灣的動畫,必須突破只做代工這一塊,要有自己原創的IP、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人物然後自己的臺灣電影。 最主要是動畫牽涉的工程非常大,而電影有非常大的一塊是商業,所以會需要比較大的市場。 臺灣電影市場相對比較小,本身要發展動畫工業並不是那麼適合。 一個工業要正常運轉,必須是在市場、製作端和銷售端達成平衡,這麼多年來,臺灣的動畫長片,一直卡在投資跟市場規模的問題,所以沒有幾部動畫長片。
豪華月租用戶,可享電影、動漫、兒童、戲劇、節目等超過萬部影片任你看(不包含單次購買、單次租借、預購的影片)。 而在運作文林銀行的過程中,老師對於學生如何使用文林幣不加以干涉,任由學生自主安排,沒有「老師先幫你存起來」的戲碼,更沒有「你可以(應該)買什麼,不可以(不應該)買什麼」的控制。 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如何使用文林幣,也正是尊重兒童表意權的展現。 所有與兒童相關的事務,無論是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機關或立法機關作為,均應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
廢棄之城: 廢棄之城-觀眾影評 (
「全世界如果只有一個人會對你有興趣,那個人應該是你自己,如果連你都不在乎,Nobody Cares!」人無法抹滅個性假裝別人,而創作是個性的延伸,不誠實就無法揮灑創意。 人稱「阿淘」的陳永淘,是出身新竹關西的客語歌曲創作歌手,生活在鄰近小河與大自然的農村裡,彼時聽祖父唱著動人的客家民謠、山歌是他成長的一部分,未曾想過有一天,那來自家鄉的風聲與童年記憶,會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養分。 易:腳本原本就有寫到這些情節,只是腳本是文字,那些影像和聲音,都是各個部門協力完成的。
具體而言,現今社會信用卡等金融商品相當氾濫,若不具備真實金融社會的適應能力及應對能力,將無法依照自身經濟能力進行合理消費的控管,進而將影響生存能力與發展可能。 意即,若能透過文林銀行的運作模式,使兒童對於金融、理財有正確的體驗與認知,那麼或多或少可避免未來重蹈「大人們」曾經瘋狂過的覆轍(例如:現金卡引發的卡債風暴),而能擁有更多機會與資源,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廢棄之城2025 雖然自言邁入創作黃昏,易智言仍像少年熱情地飛蛾撲火,《迴光奏鳴曲》導演錢翔就常笑他有蒐集癖,總要挑戰新的題材。 在外人看來,易智言每回創作也好比苦行,但他甘願受痛,行雲流水般演出命定人生。
廢棄之城就好像是社會對於觸法或曝險少年的隔離手段,但我們終究不能只面對光鮮亮麗的城市,卻刻意忽視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而被社會剝奪生存及發展機會的兒童,尊重每個兒童獨特的聲音,讓他們有機會發展成自己的樣子,畢竟家庭、學校與社會不該是模具工廠。 小樹在廢棄城的短暫時間,看見阿袋不向「現狀」低頭的積極,一開始是嘲諷,甚至想要破壞,卻在過程中慢慢被觸動,進而向阿袋是看齊,並願意積極面對自己的未來。 阿袋,胸懷壯志的阿袋發願率領族人打出廢棄城,前進傳說中的聖地「回收站」。
廢棄之城: 影片資訊
垃圾們於是劃分成2個陣營:以城隍爺為首的強勢統治集團,以及以阿袋(塑膠袋)為首的抗爭者組織。 此刻,這個魔幻場景「廢棄城」的形成與矛盾被清楚地標示出來,它是一個僅僅對失敗者寬容的空間,因為在這裡,成功不被容許。 廢棄之城2025 為了讓角色跟觀眾距離靠得更近,本片更找來大家熟悉的聲音,包含黃河、張孝全、桂綸鎂等人,而易導、烈姊兩人也下海配音,笑稱為了求方便又省錢。
廢棄之城: 張孝全、桂綸鎂、黃河 為「廢棄之城」頭暈錯亂
《廢棄之城》延續編導易智言一貫的青少年探索主題,用3句話清楚交代了16歲主角小樹的處境——「我不喜歡家裡、我不喜歡學校、我不喜歡街頭」——於是他無處可去。 「如履的電影筆記」為全臺灣影評文章最完整、品質最穩定的電影評論網站。 曾獲得痞客邦社羣影響力『百大部落客』、社羣金點賞『最佳娛樂部落客』等獎項。
廢棄之城: 廣告投放
從廢棄之城來看,我覺得到目前為止這個年紀,我真的還算是對世界滿好奇的人。 感性面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題目,是如何跟過去的自己、跟親愛的朋友說再見,我們遲早要說再見,說再見等於是跟過去好好一鞠躬,你陪我走了那麼多路,可是我們終於要分離,我覺得這都是還滿成人的感受。 廢棄之城2025 我甚至希望三、四十歲的觀眾看這部電影,能回頭看一看自己已經忘掉好久的青春,我是跟什麼東西說了再見,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在計算數字的金融產業裡,無價的文化發展卻是他們堅持不輟的投資標的。 臺灣的動畫技術一直是頂尖的,但臺灣動畫產業很大部分就是幫國外電影代工,一直沒有很健全的發展出臺灣的動畫電影,做出來的東西都是別人文化的一部分。 易:我在拍藍色大門之前拍過一些廣告,我在拍小朋友和青少年的時候特別耐心,拍法跟一般導演不太一樣,拍出來的結果也不太一樣。 當你特別有耐心的時候,顯然你跟這個年齡層特別有某種掛勾,我才發現自己個性裡有這一塊。 剛好《藍色大門》、《危險心靈》這些作品接連出來,都是這個年紀的題材,逐漸的我就被某種掛鉤勾住,一下筆就是這個年紀。 我們從來沒有想像過塑膠袋怎麼移動,所以動畫會花了很長的時間,牽涉到每一個部門,不管是我們聽到的、看到的,還有表面質感、動作、顏色和燈光,都是一批一批的工作同仁進來,投入他們的想像,最後變成這個樣子。
有人問我說,為什麼在拍攝時不使用motion capture,由人去演再後製出特效。 廢棄之城 可是這個故事最重要的主角是塑膠袋,它身體的質地和重量,對地心引力產生的互動,跟我們人跟動物完全不一樣,幾乎沒有人可以演出那種塑膠袋在空氣中的感覺。 《廢棄之城》是到目前為止技術執行最精緻細膩的臺灣動畫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