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體現了,有時看似平凡的舉措,只要肯用心,所起到的效果很可能出乎意料的好。 友誼塑造的成功,自然少不了演員的功勞,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在片中都有著十分精采的表現,將兩大要角演繹得很有立體感。 儘管部分較精準的指法是由電影的配樂家克里斯‧鮑爾斯(Kris Bowers)代彈,但馬赫夏拉‧阿里的用心苦練、揣摩,足以讓觀眾相信電影裡的他真的是個鋼琴大師。 乍看之下,或許諸多情節令人心寒,但本片的敘事手法頗為討喜,能在不影響議題嚴肅性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以幽默的方式呈現故事。 而且男主角東尼一角也起到調味劑的作用,每每能為電影增添輕鬆愉快的氣息。 電影中許多哲理和經典臺詞,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編輯將從 5 個觀點,分享從《幸福綠皮書》所得到的心靈寶藏。
- 或許我們可以去思考:有時候「討厭」一個人事物時,這些情緒背後的意義。
- 如同電影裡面的描繪,薛利博士的膚色和他對音樂的天賦帶給他格格不入的處境,這也是為什麼他和東尼的友誼如此特殊,薛利博士本人也確實透過酒精來治療他的孤獨以及憂鬱。
- 仔細想想,我可以理解《姊妹》為什麼被批,我本來預期會是以黑人視角出發的電影,發現竟然得靠艾瑪史東飾演的女學生寫書才能為己發聲,或許這符合當時的史實,可是我自己的觀影體驗就不是很爽快。
- 片中除了從角色、階級、個性與地位中創造對立,更把人物性格塑造地衝突又矛盾,比如說主角唐雖然身為黑人,卻與大眾既定印象中的「黑人文化」幾乎無關,是位受崇尚的古典樂鋼琴家,卻又因為膚色讓他備受不公平的對待,讓他在自我認同中不斷掙扎。
- 而且男主角東尼一角也起到調味劑的作用,每每能為電影增添輕鬆愉快的氣息。
本片講述一名黑人音樂家聘請一名白人司機到美國南部巡演的過程,劇情設定就打破以往社會僱傭關係,提醒大家,以下有大量劇情雷。 正如《幸福綠皮書》電影所描繪的那樣,薛利博士住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知名建物卡內基音樂廳上方的一個優雅的藝術家公寓超過50年,有時候他會覺得自己被困在一座城堡的塔樓裡,希望他可以在下面的音樂廳裡演出,在那裡舉行的許多交響樂團表演。 不過他確實在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上演出過,他與他的三重奏每年會在卡內基音樂廳表演一次。 之後在幾次南方白人不公平的對待唐薛利,他原本愛家的善,漸漸對唐薛利有了同情,慢慢感受到南方社會對一個傑出黑人音樂家,如此無禮,最後在餐館一段,他與餐館經理的溝通,如果是以前的他,只會看錢辦事,但這次他拒絕了,因為他打從心裡的愛惜唐薛利,想為他爭取應有的禮遇。
幸福綠皮書心得: 電影真相調查局:《幸福綠皮書》背後的真實事件
東尼和唐一開始發生了衝突,唐逼使東尼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這使東尼感到很不舒服,而唐厭惡東尼的陋習。 幸福綠皮書心得 隨着旅程的展開,東尼敬佩唐彈鋼琴的天賦,而唐在午後遭到僱主和觀眾的歧視,也讓東尼越來越震驚。 而後續電影也一步步向觀眾呈現出,Don 在膚色與教育背景、藝術才能的衝撞之下,在這個社會產生的心理失衡與壓力。 電影中呈現義大利人的家庭關係緊密,三代同堂,說著有口音的英文,情緒上來或是要講別人壞話的時候,則改口講義大利文。
- 他害怕不自律將帶來一切混亂,不自律可能會讓他失去辛苦建立的地位與名聲,更重要的是,不自律可能會讓他「更像黑人」。
-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 有鑑於牽涉層面太大,法院雖然僅要求「極其審慎的步伐」推動黑白合校,但仍在南方各州遭到激烈的反抗。
- 找謝利博士去演奏的房屋主人不讓他上家裡的廁所,而要到他家裡庭院上的破舊小茅屋去,甚至當謝利博士跟他說這樣的話他只能回飯店上廁所再回來,至少要30分鐘,主人也只是說他們可以等。
-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所改編的電影,黑人音樂家的人格特質是值得去看的地方,兩個有個性的人在一起相處,自然會產生激烈的碰撞火花,這就是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雖然他沒有很強烈的大衝突,但是有每場戲的小衝突,令人莞爾一笑。
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幸福綠皮書心得 Jr.)等民權運動人士,他們以大無畏的精神,堅毅的推動各種平權運動;也有像薛利或電影《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中的3位女性數學家,他們秉持專業,以其勇氣而又保持尊嚴,據理力爭,分別為「人人生而平等」做出了重大貢獻。 幸福綠皮書心得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857年史考特案(Dred Scott v. Sandford)中,雖然意圖為長期困擾美國社會的奴隸問題一槌定音,結果卻成為南北戰爭的關鍵起因之一。 光看判決意旨所指:「⋯⋯一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一直被當做劣種人,完全不適宜同白種人交往,無論是在社會關係中,還是在政治關係中;由於他們是劣種人,因而沒有白種人必須予以尊重的權利;黑人可以被公正合法的貶為奴隸,為白人的利益服務」等內容,足以讓法院永世蒙羞。 膚色、種族、階級等社會刻板印象在這趟公路隨處可見,也從中看出,儘管政商名流花錢請一位黑人演奏家來表演,看似在當時是對種族差異釋出善意,卻能夠在任一處的「沒什麼」當中,看到了人們的真實偏見,與傷人的刻板印象。 隨著路途漸漸到了南部更顯現出美國歧視黑人的偏見,幾場戲中謝利博士都遭受到了極差的對待,有場戲因為謝利博士跟男生在飯店廁所發生關係而遭到警方逮捕,託尼趕到現場並賄賂警察解決此次事件,事後謝利博士對於託尼的處理非常不滿意,不認為用賄賂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但託尼覺得他只是盡了他的職責,保護好他讓他順利演出。
幸福綠皮書心得: More from Life Biter 生活啃食家
到了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最後一場演出的那晚,唐被禁止進入表演場地鄉村俱樂部的白人專用餐廳,沒有得到和餐廳內的觀眾同樣的服務,唐阻止東尼威脅餐廳老闆且拒絕表演。 之後,東尼帶著唐去黑人布魯斯俱樂部用餐,唐用他的音樂讓黑人觀眾認識他。 短暫的沉默後,唐受到東尼全家人的歡迎,東尼妻子感謝唐幫忙寫信。 這部電影的人物角色非常的鮮明,也就是說這個角色他有非常「會唬人」的個性,而且他自我意識是非常強烈,表現在每場戲的安排上,觀眾如果仔細重複觀看的話,會發現非常的有趣,因為他的言行是看來不一致,其實內在是非常一致,這就是唬人。
即使是翻拍自法國電影《逆轉人生》,依舊能緊扣美國的社會現象。 以下節選七句電影語錄,正反映了戴爾與菲利浦相識前後的人生進程。 一本「黑人綠皮書」披著所謂的友善,揮灑出荒謬的紛彩,1960年代,西方國度對於種族的歧視竟是如此理所當然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因為無法親身體驗那個時代下的犧牲和吞聲,所以現今的我們也很難單從歷史脈絡,就完全體會到白種人對於黑種人的優越感究竟是如何與生俱來。 幸福綠皮書心得 種族歧視在美國依然無所不在,當年對於黑人平權運動全力支持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以及弟弟羅伯特甘迺迪,都曾活在 Don Shirley 的年代,Don 也曾經到白宮進行演出。
幸福綠皮書心得: 電影已上映,不開放投票
我不確定你對「傲嬌」的定義是什麼, 但一般網路上所說的「傲嬌」是「口是心非、心裡想要口裡卻說不要」的意思, Dr. 幸福綠皮書心得 Shirley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開始依賴Tony, 但一開始卻不肯拉下面子承認自己需要、並且喜歡這個朋友, 這就是我所謂的「傲嬌」, 而跟他住在卡內基廳樓上沒什麼關係,我也沒有說他需要捨棄什麼。 1978年,他們因為參加曼德拉非洲民族議會反種族隔離行動,在街頭引爆自製「傳單炸彈」,被視為恐怖分子關到南非最惡名昭彰的普勒託利亞監獄,提姆擅長木工,他仔細觀察獄卒所配戴的每副鑰匙,用筆畫下形狀,再用木頭打造成鑰匙,經過404天的精密計畫及準備,他必須連續開啟十道厚達三呎的鐵門,才能奔向自由。 改編自一段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講述一羣聰明的女性對太空發展提供的協助,大大地提升了國家的競爭力。
幸福綠皮書心得: 電影神搜
事實上是他本人早已熟透綠皮書的內容,他不是笨蛋,他知道這本書是他的 ‘life saver’,也是所有非裔族羣的救命寶典,沒有餘地不熟悉這本書的內容。 回到故事本身,Don 他將要到種族隔離政策最嚴重的深南部進行巡迴,透過紐約當地人口耳相傳的推薦,找到了在深色場所擔任保全的義大利籍硬漢 Tony Lip,一位在紐約布朗克斯區求生存的人夫、兩個孩子的爸,來擔任他的隨身司機。 ’Green Book’ 這部電影的主角 Don Shirley 出生在 1920 年代的美國,是一位琴藝精湛、精通心理學、繪畫,以及八國語言的非裔天才,血液來自牙買加,在佛州出生長大。 我在這必須坦承,如果到電影院觀賞這部電影的觀眾們,是抱持著「來看一部跟黑人有關的溫馨搞笑公路旅行片」的消遣心態,缺乏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以及對於非裔族羣的歷史背景認知,這種情形對於非裔文化會是一種傷害,確實是。 此外,這裡頭還有列出在一些完全沒有提供黑人住宿的小鎮,會有些黑人同胞出租自己家裡的房間,提供給旅遊需要住宿的黑人族羣。
幸福綠皮書心得: 電影心得 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
改編自布萊恩史蒂文森根據真實事件所撰寫的小說《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講述哈佛法學院畢業的律師布萊恩婉拒優渥的工作機會,來到美國南方的阿拉巴馬州,提供受到司法不公平對待的弱勢族羣法律協助,而他要面對的不僅是龐大的司法體制,還有當地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 「光有天才還不夠,還要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這是電影中令我最深受震懾的一句話。 繞了一圈我們才發現,問題的核心從來不在於怎麼讓別人接納你,而在於你願不願意接納自己。 我們都需要學會改變,只是邁出第一步後,最需要先面對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真正的包袱其實在我們的內心當中,當自身願意鼓起勇氣闡述一切,纔有迎來幸福、一切豁然的可能。
幸福綠皮書心得: 幸福綠皮書 評價分數
Don 兩歲時就開始與母親學琴,在教會演奏,基於 Don 對於他私生活相當保密,世人所知的是他九歲的時候曾到俄羅斯學習鋼琴理論,爾後回到美國持續發展琴藝生涯。 必須補充的是,綠皮書實際上的指南範圍是美國全境,而非只有深南部的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德州等 ”Jim Crow Laws” 立法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區域。 美國歌手 Donald Glover 在今年葛萊美獎屢獲獎項的 ‘This is America’ 音樂錄影帶裡,開頭演繹彎腰扭身的舉槍動作,正是在諷刺 “Jim Crow Laws” 這件歧視法條的存在。 接下來可能會是個很長的故事,因為這部電影讓我憶起許多故事,讓我回憶起許多在美國生活的畫面和感受,也讓我深入咀嚼我一直以來在嘗試理解與研究的非裔文化,不可或缺的是,我在當代美國實際觀察到的文化省思。 再者,維護尊嚴的勇氣也是我們最該學習的、「因為去除成見,需要勇氣。」「光有天才還不夠,還要有勇氣,纔能夠改變人心。」「得保持住尊嚴,纔能夠贏。」「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這幾段配合劇情發展中的對白,都讓我們面對人際互動時,可以有更合宜的舉措。
幸福綠皮書心得: 文章導覽
找謝利博士去演奏的房屋主人不讓他上家裡的廁所,而要到他家裡庭院上的破舊小茅屋去,甚至當謝利博士跟他說這樣的話他只能回飯店上廁所再回來,至少要30分鐘,主人也只是說他們可以等。 角色的存在是讓白人主角克服障礙,使其更接近救世主的角色設定,舉例來說《刺激1995》裡面摩根費裏曼演的Red就是其典型。 你的中文能解讀能力真的很糟糕,重點不是哪個人, 幸福綠皮書心得2025 而是一個人的事蹟再偉大,也不代表我們不能評論他的態度如何。 你可以有你自己的定義,但要在網路上跟人溝通時, 不是就應該先搞清楚一般人所使用的定義嗎? 你要不要查一下google,一般人是如何使用傲嬌這個詞彙。
幸福綠皮書心得: 改變人心的關鍵是「勇氣」!《幸福綠皮書》:「跨出第一步纔有機會消弭別人對你的偏見。」
那時所有計算都仰賴人腦,這些女性隱身在NASA一角默默地工作,使用有色人種專用的辦公室、廁所,等待工作分配下來並完成。 電影裡描寫了三位NASA工作的黑人女性:凱薩琳強森(Katherine G. Johnson)、桃樂絲範恩(Dorothy Vaughan)、瑪麗傑克森(Mary Jackson)如何在當時的時代氛圍下憑著自身的能力和遠見,以不卑不亢的態度成為留名青史的名字。 他不只是音樂表演者,他還是人,他也有人性, 就像愛因斯坦、貝多芬和圖靈不是隻有他們的才華, 他們也有情緒,也有價值觀,也有親情友情愛情的需求和煩惱。 你只因為他們的傑出才華和忽略他們人性的部分, 我覺得你非常不尊重這些天才。 只因為他是天才就禁止別人評論他的任何處事態度, 只顯示你根本沒有把他當人看。 幸福綠皮書心得 他不只是個鋼琴師而已,他也是人,也有他的七情六慾愛恨慎癡, 這些你都沒看見,顯示你根本沒有把這部電影看進去。
《幸福綠皮書》背景為1962年,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發表《我有一個夢》的演說前一年,美籍非洲裔的鋼琴家「唐薛利」(馬赫夏拉阿里 飾)自願前往歧視仍嚴重的南方地區進行巡迴演出,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他僱用一名美籍義裔保鑣「東尼」(維果莫天森 飾)當司機。 電影中,仍有許多黑人遭受不平等待遇的橋段,英文電影名稱《Green Book》其實指的是一本黑人旅遊美國境內的指南,記載了所有黑人可以去喫飯的餐廳、留宿的旅館,避免在旅途上發生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東尼在見識到薛利的才華後大受感動,並真心將薛利當作朋友般對待,沒錯,東尼正是那個被薛利的真誠打動並作出改變的人。 這是一種莫名的羞辱,但在南方白人的觀念上,卻認為很正常,並已深刻固著在法制、住戶或俱樂部規約、習俗等等日常生活中。 帕克斯(Rosa Louise McCauley Parks)與路德.
並且人物也符合編劇上的公式,人物內心的改變打事這電影成功的地方,黑人與白人的和平相處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訴求,也就是美國人常在前面強調許多的衝突,但是有辦法在後面得到一個完美結局。 雖然雙方在當時的社會中算是「少數」,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卻證明瞭「只要有心,階級種族從來都不是藩籬,而是開啟多元交流產生幸福的道路」的可能性。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Shirley的夢想算是實現了,不但終於有白人可以打從心底欣賞他「個人」的優點,又體會「黑人不是低等種族」的意義,且對其他南方仍處於貧困卑下的黑人同胞而言,更有「有為者亦若是」和「啟發集體意識」的激勵作用。 這時,Green Book終於由負面的歧視意涵中產生了正面的幸福意義。
就如同其他講述種族議題的電影,《幸福綠皮書》同樣安排許多令人感到憤怒的橋段,從紐約出發這類情況還不明顯,頂多隻有個人的排斥與偏見,但越往南邊,唐所受到的歧視行為便越顯嚴重。 不過有誰知道東尼為了養家餬口而逼不得已接下的工作,卻造就一場意想不到的旅程? 《幸福綠皮書》把一段原本只有各取所需的「僱傭關係」,透過東尼與唐在旅途中的互動,變為兩個截然不同價值觀的互相碰撞、影響與理解。 入圍名單中,《幸福綠皮書》獲得最佳影片、男主、男配等五個獎項的入圍肯定,可以看出這部電影具有的實力與影響力。
幸福綠皮書心得: 世界計劃♡Project Sekai君のPJSK
大家對她每天一定會從辦公室消失幾十分鐘的現象冷嘲熱諷,沒有人想到她唯一淮許使用的有色人種專用女廁位在八百公尺外的西部辦公室。 凱薩琳沒有妄自菲薄,她專注在任務上、忠實於數學,屢屢表現出優秀計算能力,讓主管艾爾另眼相看。 首先,傲嬌在一般人網路上的使用語意裡並不負面, 是你自己把它定義成負面了。 然後你覺得他對Tony的態度不符合「心裡依賴但口裡不肯承認」? 我覺得你纔是根本沒有好好看電影,從頭到尾活在自己的世界耶。
在電影中可以清楚看見一個細節,就是 Don 在每一次演奏完後,一律會給予觀眾一個聊表謝意的招牌生硬笑容。 牙買加的地理位置在美國東南方的海域上,那塊海域包含了海地共和國、古巴共和國、多明尼加共和國、波多黎各自由幫等島國,最靠近這些區域的即是美國佛羅裏達州,所以在佛州,甚至再往上的南卡羅來納州,都可以看見較多來自該片海域的移民色彩。 所以以電影名稱而論,’Green Book’ 帶出的是一個沉重的議題、嚴肅的思考,不過拍攝手法以及電影的定位卻是 ‘biographical comedy-drama film’:傳記式喜劇電影。
幸福綠皮書心得: 電影世是如此美妙,生命怎能不浪費其中。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人就像一座冰山,或一棵樹木,呈現出來的表象永遠是最小部分的自己,或者,我們永遠無法窺測他人內裡有多少盤亂錯雜的根系。 要爬梳一個人,終究得由相處,並且釋出理解的誠意;戴爾及菲利浦跨越彼此最明顯也最淺層的膚色差異,才逐漸踏入、改變對方的生命處境。
例如,當東尼請薛利享用炸雞,薛利說他這輩子沒喫過炸雞時,兩人的鬥嘴不僅旗鼓相當,更凸顯了人們無形之中都存著對「他者」的刻板印象(例如,義大利人都愛喫披薩、麵條,黑人都愛喫炸雞、玉米粥)。 納京高(Nat King Cole)是美國流行音樂史上令人懷唸的黑人巨星,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同時也唱紅非常多的抒情歌曲。 1956年,納京高應邀前往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立禮堂表演,是第一個受邀在該市白人機關表演的黑人;但表演才剛開始,隨即有一羣人指責他演奏白人的音樂,並把他拉下臺,毒打了一頓。 這部由Peter Farrelly執導,Viggo Mortensen和Mahershala Karim-Ali擔綱演出的電影已獲得金球獎最佳音喜類電影、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劇本,希望奧斯卡此部也能獲得肯定,因為已榮登今年獎季我心中的最佳影片,在我心中一部好的電影可以不用誇張的視覺特效不用華麗演出卡司只需要能觸動人心的劇情。 而唐薛利明明可在對他還算友善的北方環境生活、表演,為何想安排這一趟演出? 原來他有心想要用行動證明,來打破社會藩籬,只是在那個年代,他很難翻轉,但相信仍是有一些影響的,至少他改變了身旁原本也帶有歧視的東尼。
不過,在當時的美國,他因為膚色而受到種種打折待遇,也並未獲得該般琴藝所該獲得的名望及聲望,用英文來講,他是一位 ‘underappreciated genius’。 在我觀影的過程,可以從身旁觀眾對於電影的「笑點」查覺到,有多數的觀眾是以消遣的心態在看這部電影。 不過,這也是電影拍攝手法造成的文化風險,導演很幽默、編劇很幽默,他們想利用詼諧的方式傳遞一份希望,況且電影拍的是編劇自己生父的故事,所以團隊確實有資格站在這樣的角色立場呈現這場文化衝突。 一方面雖然讓兩人在歧視黑人較為嚴重的美國南方可以找到「棲身之處」,但這些友善之地的氛圍又明顯和Shirley的階級言行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不在Green Book所指引內的地方的歧視程度也超乎Tony的想像。
幸福綠皮書心得: 臺灣之光
當時在南卡的時候,Vincent 告訴我,他是義大利人沒錯,不過他沒有去過義大利,也不會說義大利文,當年他的曾祖父就是來美國求一個機會和更好的生活。 去年我在美國南卡羅納州打工,才真正接觸到義大利籍美國人。 Vincent, Tony, Anthony…他們是我在那認識的一羣紳士義大利大叔們,總是把女士優先掛在嘴上,舉手投足盡是幽默風趣。 其中 Vincent 恰如其分來自北部的賓州,人長的很高大,一頭黑髮,興趣是釣魚和打獵,經常跟我分享他在北部的生活,還有抱怨在南部的薪資水平,帶我認識了很多美國的現實面。 如果你有看過美國經典電影《教父》,或是同樣為幫派題材的影集《黑道家族》,這位 Tony Lip 本人都飾演過其中角色,他除了真實人生有過這段與鋼琴天才的際遇以外,本身也是一位演員。 一直以來 幸福綠皮書心得 Don 想做的都是像蕭邦一樣的古典樂,卻被唱片公司說服去演奏黑人的爵士樂,原因是「沒有人會想聽黑人演奏白人的音樂」。
片名中「綠皮書」指的是當時一位黑人郵差寫的綠色外皮旅遊書,裡頭詳細記載各地「黑人友善場所」,包括商店、餐廳、旅館等,避免外出的黑人淪落到無處可去的窘境,因此在這種族隔離思想依舊存在的時代背景之下,要前往「深南部」巡迴演出可以說是無比艱辛。 這段話充分表達出表面的光鮮亮麗,背後也許藏著身份認知的錯亂,就是像謝利博士這樣有才的人纔能夠在歧視黑人的年代脫穎而出,過著與其他黑人勞工不同的生活;但也就是因為像他這樣脫穎而出的黑人,既不是真正的上流社會,又不是一般勞苦生活的黑人勞工,讓他的角色與身分十分尷尬,也因為這樣,當他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的時候,也更讓人感受到衝擊和無奈。 我以前看到電影塑造出白人英雄時,以為這是美國崇向英雄的民情所致,沒想到還可以這樣解讀。 好萊塢反派被設定成邪惡的北韓間諜、狠毒的中國黑幫、墨西哥大毒梟主要是用來幫襯美國國際警察形象,我總是覺得,也許就像成龍以前和國際合作的電影裡壞蛋大部分是洋人一樣,反正各有各的民族立場,只要理解這點應該還是能愉快地觀影。 沒想到有人會解讀成「白人救世主」典型,讓很多拍得蠻好的種族電影也被拿出來批,像《姊妹》、《幸福綠皮書》,連《關鍵少數》也難逃被批的命運。
幸福綠皮書心得: 幸福綠皮書結局的意涵
你可以批評別人「顧影自憐,在自己的世界翻滾」, 別人就不能說「網友自有公評」? 我沒有說他不該得啊,高傲是他表現出來的態度, 到底跟他該不該得、住哪裡、是不是大師有什麼關係啦。 一直扯卡內基廳不會顯得你比較厲害好嗎, 幸福綠皮書心得 只會顯示你的閱讀能力有待加強。 你無法定義傲嬌,卻可以批評別人說的傲嬌有問題, 而且看別人的傲嬌定義還要昏倒, 這邏輯我也是不太懂啦。
從 Dunkin Donut 的咖啡小妹做起,歷經簽證過期,過著戰戰兢兢、不可犯法的地獄生活。 好幾次在路上被警察攔截盤查,竟然因對方是 Dunkin Donut 的常客而逃過一劫。 由此話可知兩件事,一是 Don 對於 Tony 這位終身好友的信任,二是他對於自己的人生即將公諸於世,在某種層面也許有著強烈的抗拒意識。 後記:記得小時候從我媽買了Norah Jones的第一張CD,聽了一首後專輯就被我丟一旁了,當時學古典樂的我覺得爵士藍調很不入流,時隔多年,現在Norah Jones則是我在Spotify的熱搜冠軍。
這部電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編劇教材影片,因為裡面所有人物的個性、每句對話、每一個人物的衝突,都在前後劇情互相呼應,並且有跡可循,因此對照看來,他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美國典型電影劇本。 我覺得導演在這邊把Don Shirley放在黑人night club裡面是太直接的給予他一個身份,而這個身份是有待商榷的。 我很訝異導演輕描淡寫的提及鋼琴家的性向,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尚未被證實,Don Shirley對於私生活非常的低調。 圖片來源:《幸福綠皮書》電影劇照劇情拉回東尼與唐薛利身上,從一開始的互看不順眼、言語衝突、價值觀對立,到後來漸漸為對方著想、抱不平、表達關心,這一連串的過程中,都是兩人互相認識、尊重後所得來的可貴情誼。 圖片來源:《幸福綠皮書》電影劇照劇中,東尼不止一次向唐薛利互開砲火,爭論著事情的做法或對錯。 好比在休息站時,東尼隨手撿起掉落在地上的「幸運石」紀念品,被唐薛利強力斥責,惱怒的他當下雖然表現聽從,卻暗自將石頭偷藏起來,看在唐薛利眼裡,最後也是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