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有「境外生補給站」,提供國際學生專屬空間,和熱情的「僑生聯誼會」學長姐及「以僑助僑」輔導機制,加上各式文化交流活動,為學生創造豐富充實的校園生活。
大學的校園環境提供學生人文與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將實際操作學習與課程作結合。 城南校區位在宜蘭縣宜蘭市宜蘭南機場舊址,原為國立清華大學宜蘭城南校區預定地,2012年清大因經費不足放棄該校區,並由宜大接手,成為宜蘭大學城南校區。 松瑞校區又稱五結校區,座落於宜蘭縣五結鄉,2019年4月10日正式啟用。 創校至昭和10年(1935年):由井芹善藏作歌,蘇耀邦作曲。 創校之初,尚無校歌,直到昭和3年(1928年)五月,井芹善藏到校服務,才奉命作詞。 其後他轉往臺南州立嘉義高等女學校、臺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等校任教導主任,又轉往臺南州立嘉義商業學校擔任校長。
國立宜蘭大學: 國立宜蘭大學 收藏
利用生物技術應用於動物管理與飼養科技新知,培育具備動物智能化飼養管理、動物生物技術應用及動物保健產品研發等能力之專業人才。 國立宜蘭大學2025 — 國立宜蘭大學2025 針對我國農業中最受關注的養豬產業,提供智能化的環境監控,並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加入養豬場的視訊系統,運用中華電信IoT大平臺,對於豬隻健康狀況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 本系統可減輕農民勞力負擔、提供視覺化的監控數據,並提昇豬隻品質與產量。 — 以天然具保水能力之生物性膠體為種子披覆材料,提升種子空播之成苗率,並透過商用農業無人機亦能將仿生種子進行空播作業達到環境友善之目標,以提供未來空播仿生種子造粒的基礎,並拓展新農業技術之應用。 依據教育部統計107學年度日間部、進修部及進修學院均達成 100%的報到率目標,全校新生註冊率達 95.7%。 在新民校區學生社團方面,網球社、羽球社、休閒登山社、中華花藝社、有氧運動社、福智社、樂活自行車社、太極拳社、桌球社、明心讀書會、身心一點靈-原始點分享社團等11個社團。
1921年,隨著行政區劃為臺南州嘉義市(又稱嘉義街,今嘉義市)易名「臺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 1938年7月,由山仔頂遷校至嘉義市民生南路。 國立宜蘭大學 國立宜蘭大學2025 1943年修業年限恢復為五年,僅設農科。
國立宜蘭大學: 大學校系
附設專科進修學校自109學年度起併入進修學制。 十一、具有僑居加簽身分役男於國外高級中等以上學校畢業,再返國就讀相同等級或低於原等級學校,依規定不符合「歸化我國國 籍者及歸國僑民服役辦法」第4條第2項之就學緩徵條件,並因不得緩徵,若在臺居住屆滿一年時,雖在學仍須依法接受徵兵處理。 取之研究生報到時,須以網路上報名錶所填之資料補驗畢業證書或證明書正本,否則取消錄取資格。 十、大學畢業之男性繼續就學涉及兵役規範,須依「免役禁役緩徵緩召實施辦法」及「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申請緩徵作業要點」規定辦理。 (三)中低收入戶考生:減免十分之六報名費,每報名一學系400元 (不含轉帳手續費,本項中低收入戶考生之認定依「111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簡章」規定辦理)。 經由資產活化、產學合作及爭取政府補助等多項措施,逐年降低學雜費收入佔總收入比率,由103年度之41.70%降低至105年度之40.49%,亦為全國公立科技大學中唯一逐年調降之學校。
- 1973年8月1日,增設五年制農業經濟科,1975年8月畜牧組與獸醫組獨立設科,農產加工科易名為食品加工科,增設二年制日間部畜牧科、農田水利組、食品加工科,五年制農田水利組暫停招生。
- 各科在評鑑中均有優異表現教育部覈定升格為國立宜蘭農工專科學校。
- 商品創意經營系改名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
- 在新民校區學生社團方面,網球社、羽球社、休閒登山社、中華花藝社、有氧運動社、福智社、樂活自行車社、太極拳社、桌球社、明心讀書會、身心一點靈-原始點分享社團等11個社團。
- 2014年 8月1日,更名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 2013年電資學院學士班改名資訊工程學系。
- 2011年12月1日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整併,改制為「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中護健康學院」,原中護校址改為「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民生校區」。
在新民校區學生社團方面,學術性的有新民籃球研習社、流行英文社、中智佛學社等3個社團。 音樂性的有弦喆吉他社、搖滾音樂研究社等2個社團。 國立宜蘭大學2025 服務性的有資管志工隊、珍愛社、嘉義玉山扶青社、領袖社等4個社團。 在民雄校區學生社團方面,學術性的有信望愛社、喜信社、原住民文化研究社、六色性別研究社、兒童哲學思考社、民雄福智青年社等6個社團。 音樂性的有吉他社、漱音國樂社、民雄管樂社、弦樂社、嵐韻合唱社、箏樂社、熱門音樂社等7個社團。 服務性的有慈光社、課業輔導社、春暉社、慈青社、動物保護社、特教志工隊、數位學習志工隊、英語志工服務社、崇德青年社等9個社團。
國立宜蘭大學: 國立嘉義大學
2003年改制國立宜蘭大學,各系改稱學系。 2006年建築研究所改名建築與永續規畫研究所。 2007年增設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 2013年電資學院學士班改名資訊工程學系。 2018年增設智慧休閒農業進修學士學位學程。 2006年建築研究所改名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國立宜蘭大學: 人文藝術學院
2018年1月30日,加入由國立中山大學統合高雄醫學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南臺灣國際產學聯盟』。 新設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建築學系(含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東亞語文學系碩士班、應用科學碩士學位學程。 現任謝俊宏校長上任後,推動「宏觀視野、智慧服務、多元學習、現代校園」的治校理念,落實多元整合及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理念,建構特色學程,培養出具「國際力」、「資訊力」、「學習力」的關鍵能力人才。 在國際交流上,鼓勵學生赴海研修,拓展國際的視野,透過優質姊妹校的深化合作,辦理工作坊、海外體驗營、國際講座等,以加強學生國際宏觀視野,並致力於推動大學社會責任,以促進區域資源整合,協助在地產業發展及升級。 1919年4月,「臺灣總督府嘉義農林學校」於山仔頂(嘉義公園旁、今「嘉義高商」現址)創校,為臺灣第一所農林學校,以「培養農業及林業人才」為宗旨。
國立宜蘭大學: 國立高雄大學
2009年 增設四技日間部企業管理系、二技夜間部會計資訊系。 成立資訊科技與管理研究所,分設資訊科技組、資訊管理組。 2001年 8月1日,改制為「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設置二技日間部應用外語、財政稅務、財務金融系。 臺北校區設有財經學院、管理學院,桃園校區設有創新設計與經營學院,共14個系、所、學位學程,招收博士班、碩士班、四技、二技、五專、二專學生。 也另設有附設空中進修學院,招收二技、二專學生。
國立宜蘭大學: 教學單位
1989年8月增設五年制水產養殖科、二年制植物保護科,並奉準森林科森林經營組易名為森林科資源管理組、森林科森林利用組易名為森林科林產利用組,農田水利工程科易名為農業土木工程科、食品加工科易名為食品工業科。 1993年8月森林科分為森林資源管理科與林產工業科,畜牧科改為畜產科。 1994年8月,增設二年制夜間部植物保護科。
國立宜蘭大學: 校區設施
並結合東部休閒產業及生態資源,發展休閒產業及園藝療癒學程。 以校外教學與國內外參訪活動,強化學生對園藝產業實務之瞭解。 國立宜蘭大學 開設全美語教學專業課程,提昇學生外語能力,開展國際視野,強化國際觀。 國立宜蘭大學2025 開設國際農業訓練課程,進行國外移地教學,增進學生與國際接軌的機會。
國立宜蘭大學: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1998年7月-2003年7月)
1926年(昭和元年)建校,臺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 為日治時期「工業日本,農業臺灣」政策下所設立的學校。 1941年修業年限從5年濃縮為4年1946年臺灣光復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派員正式接收教育部更名為臺灣省立宜蘭農業職業學校。
本系所教學目標是以配合國家發展與社會需求培育園藝專業人才。 國立宜蘭大學 教學上追求卓越教學,除紮實的基礎學科訓練外,並強調實際操作技術之培養,並配合宜蘭地區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環境與世界發展趨勢,積極地以務實研究結合地方有機及休閒特色產業,以期理論與實際充分配合,並使學生兼具生活美學薰陶,進而培訓專業及熱忱之園藝人才。 師資陣容堅強,儀器設備齊全,課程涵蓋「食品加工」、「檢驗科技」、「微生物及生物科技」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等四類學羣,並加強新興食品產業科技知識,例如健康食品、分子生物、加工技術和檢驗技術的導入,培育兼具食品加工、分析檢驗、品管與研究開發能力之專業人才。 系內設有食品實習工廠、精密儀器室、產品檢測技術推廣中心及食品創意發展中心等,使理論與實際得以結合,以符合新世紀的產業需求。 本系涵蓋基礎和進階語言訓練、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三大教學要點,期能並重發展學生語言應用與專業學科之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