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2025詳解!(小編貼心推薦)

可考取之相關認證有:TQC認證、ITE鑑定、普考資訊處理科、高考三級資訊科等。 就業領域多元,包括:網路管理工程師、資料庫管理工程師、嵌入式系統軟體開發專業人員、數位內容遊戲企劃專業人員、資訊安全管理專業人員等等。 近年來,電智系也積極參與中華工程教育學會認證,現已通過第二週期認證,並陸續提升學習環境相關的硬體設備,持續地爭取經費來更新專屬電腦教室及實驗室、研討室翻修和教學設備購置等。 在電智系專業的課程設計上也慢慢依照學系的發展方向陸續新增人工智慧議題以及實作課程來強化及培養學生的專業與創意思考,並配合學校全英教學政策開設全英課程來提升學生對於資訊專業的英文能力,讓畢業生能夠走出國際。 2016年5月9日,設於民生校區之校史館落成啟用。 2016年6月3日,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成立「創新自造教育推展基地」與簽訂北區自造教育師資培育合作備忘錄。

資工系和資科系隸屬於理工或資訊學院,所學的差異較少,這兩系和隸屬於商或管理學院的資管系所學的差異較大。 1.林彥廷、郭建呈、陳冠蓁、陳冠勳,應用鷹架理論的教育機器人系統,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549940,2017年10月。 ◆動手操作:依據實驗或程式課程內容與性質,實際操作電子儀器(如電路學課程、積體電路課程等)或上機編撰程式。 學生轉系以一次為限,既經覈准,不得請求再轉其他系或回原系,轉系當學年若辦理休學或放棄者,其轉系自始無效。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將轉系或轉部申請書親自送請轉出系主任同意並簽章。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研討會資訊

第十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高雄大學,高雄。 以決策樹為基礎之數位學習題庫自動分級系統。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全國計算機會議,崑山科技大學,臺南。 28.林彥廷、黃悅民、陳韻中、鄭淑真 。 行動植物查詢系統應用於真實學習情境。 第三屆行動與無所不在數位學習研討會,臺南大學,臺南。

科普傳播學系數理教育碩士班改名科學傳播學系科學傳播暨教育碩士班。 增設視覺藝術學系數位媒體設計碩士班、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理學院應用科學國際博士班、理學院應用科學國際碩士班、STEM教育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停招文教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數位媒體設計碩士學位學程。 2015年3月9日,國立屏東大學與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XBRL(可延伸企業報導語言)網站內容-國際應用最新發展」產學合作契約。 2015年5月28日,國立屏東大學與南部高中職91所學校(臺南市26所、高雄市46所、屏東縣19所)簽署高中職策略聯盟夥伴關係合約。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研究著作

第十五屆臺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實驗室創立於2006年9月,歷經數年努力,目前不論於研究資量或設備水準均已達相當水準。 實驗室每年均參與多項研究計畫,期將研究與實務結合,使成員於未來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目前的研究重點在於音樂資料庫之分析與應用、無線感測器之音訊處理與應用、車載音樂播放系統、運動用網路音樂播放器。 本實驗室之人員可學習到音樂訊號處理相關理論與技術、推薦系統規劃與設計、代理人元件之設計策略與應用、分類與分羣相關理論及技術、資料庫管理與程式設計、車載資通訊之理論與應用,與以WWW為基礎之資料庫規劃與設計。 獲得之學術理論與技術經驗,也可以應用到其他相關通訊及多媒體資料庫之領域,包括文件、圖片及視訊等管理系統,實驗室成員可透過相關訓練成為我國車載資通訊及多媒體相關資訊工業之中堅份子。

  • 當初在學校學習的時候覺得有些課程艱深,如何應用在實作上又或者是對未來有何影響,當初全然不懂也無法想像。
  • 21.林彥廷(2016年06月)。
  • 蕭虹梅、林彥廷 (2020年5月)。
  • 16.林彥廷 (2018年5月)。
  • 此外,也藉由培訓學生行動應用程式的開發能力和數位遊戲程式的開發能力,使學生具備程式設計能力、行動應用技術與雲端應用開發的實作技能,藉由教學相長來激盪與創新。
  • 2005年,改名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019年1月24日,國防部ROTC專業大學與屏東大學合作成立預備軍官訓練團教育中心揭牌。 2019年8月1日,成立國際暨創新學院,接軌國際,邁出一大步。 該學院以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提供在校生重新探索,修習跨領域學位學程之 機會,逐步撤除系所藩籬,開辦各式跨領域學分/學位學程,作為高教深耕創新教學的主體教學單位。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國立屏東大學

登錄種類:衙署評定時間2008年5月15日材料木材國立屏東大學,簡稱屏東大學、屏大、NPTU,是一所位於臺灣屏東縣的國立大學。 2014年8月1日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成立。 屏東大學擁有校區4處,其中3處位於屏東市、另外1處位於車城鄉;總共有7個學院,另有附設實驗小學一所。 屏東大學前身為1940年4月創立的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及1991年創立之國立屏東商業專科學校。 合併後計有7個學院,32個學系、30個碩士班及1個博士班,為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技職教育與師資培育多元合流特色的國立大學。 本系以「智慧雲端系統開發與應用」為研發重點,整合繫上教師在各個領域的專長,包括多媒體應用、網路應用、數位學習、智慧型運算、資訊安全、教育科技等,共同發展繫上特色。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文化資產

以自學診斷系統為基礎之翻轉教室教學平臺。 2016數位生活科技研討會,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本實驗室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在各異質的無線網路環境中傳送多媒體串流影片之流量控制與QoS,應用的範圍涵蓋數位家庭、車載資通訊、無線行動網路與P2P網路等相關的研究。 實驗室主要程式撰寫語言以Java為主,主要開發平臺多用於Android與Win CE平臺。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資訊科學系

互動式即時回饋系統導入國小學童視力保健教學之設計。 2021年,視覺藝術學系取消造形藝術組、數位媒體設計組之分組。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應用物理學系取消物理組、光電暨材料組之分組。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大學情報

戰後,該項房產由臺糖屏東總廠接收。 1946年,該廠訂立契約將屋舍租賃予校方,後再由校方向臺糖屏東總廠購得。 該棟屋舍為其所有日式宿舍中僅存者,且曾歷經七任校長入住。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2025 屏東教大男足隊成立於2003年,並於同年首度參加大專運動會,在大專運動會足球賽於94學年改制為大專足球聯賽後多有獎項,在102學年度停止招收男足隊員。 女足隊於102年度加入女子第一級賽事,成女子第一級第四支球隊。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影音專區

2005年,改名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2025 增設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臺灣文化產業經營學系。 創造,修改和測試代碼,形式,和腳本,使電腦運行的應用程式。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屏大資訊科學系學生 國小教師甄試大放異彩

國立屏東大學擁有四個校區七個學院,其中管理學院、資訊學院、大武山學院位於屏商校區,教育學院及人文社會學院位於民生校區,理學院、國際暨創新學院位於屏師校區。 接獲軟體開發工程師或其他人員所制定的功能規格書後,進行後續開發作業。 將設計出的程式碼、表格和腳本等,組成應用系統讓電腦運作,並加以測試及修改。 為特定檔案、資料和資訊,開發和編寫出電腦程式,以提供儲存、尋找和檢索等功能。 可能輔助軟體開發工程師進行使用者需求分析及設計軟體解決方案等工作。 23.林彥廷、李易陞、曾淯銘、王姿淇、蔡淑儀、易昀緻、高宏瑋、郭承佑(2016年05 月)。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招生公告

以智慧手錶與感測技術發展穿戴式APP支援戶外教學學習歷程之分析。 2020資訊系統與數位科技研討會,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BookRoll電子書平臺融入翻轉教室軟體工程課程之學習成效評估。

繫上課程設計也增加許多實作課來啟發及培養同學的創意並對軟、硬體的學習興趣。 相信加入本系,讓同學專精學識,並橫向發展跨領域之整合能力。 主要分為三個領域:(一)供應鏈管理:在滿足顧客需求下針對供應鏈中的物流、庫存、訂價、成員協調、資訊科技與節能減碳等議題做出決策,針對上述決策提出整合模式,進而發展決策支援系統。 (二)顧客關係管理:針對不同特性顧客提供不同時間與價格的服務,如服務業與製造業不同服務時間有不同收費、針對不同特性顧客提供不同議題粉絲專頁與相關內容。 (三)農業決策相關領域:魚類疾病診斷、氣候變遷對魚類疾病的影響等(與獸醫系合作,執行農委會計畫,發展專家系統、決策支援系統等)。 與研究生每週Meeting一次,瞭解同學論文進度與計畫進度,並做相關研究的研讀。

18.林彥廷(2017年05月)。 發展翻轉教室學習診斷系統於軟體工程課程之成效評估。 2017第六屆工程與科技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臺中。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翻轉教室融入軟體工程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

如發現有任何內容異議,歡迎來訊以便立即處理。

1991年7月改隸中央,改名為「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1999年,增設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2000年,增設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 2003年,美勞教育學系改名視覺藝術教育學系,並與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繫所合一。 2004年,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分設音樂演奏暨教學組、音樂教育組。

前身為日治時期1940年4月創立的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 為日治時期繼臺南師範學校之後,南部地區第二所成立的師範學校。 師範學校為日治時期臺灣領導階層之搖籃,六堆地區中,如鍾兆興、羅鳳郎、吳金森等,均係師範學校出身。 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位於臺灣省屏東縣屏東市,於2005年8月轉型為教育大學。 轉型後成為教育、人文、藝術、應用科學、資訊為人才培育目標的大學。

此外,藉由培訓學生行動應用程式的開發能力和數位遊戲程式的開發能力,使學生具備雲端應用開發的實作技能,藉由教學相長,共同激盪與創新。 本實驗室的研究主題以知識管理為核心,分成管理面的知識管理研究與技術面的知識工程研究兩大主軸。 實驗室的學生如果是修習管理面相關的研究,會受到統計分析技術的訓練;如果是修習技術面相關研究則會受到程式撰寫能力的訓練。 本實驗室在管理面與技術面研究之間的界線也並非那麼絕對,也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兼具管理與技術的議題。 2018年,視覺藝術學系大學部分設數位媒體設計組、造形藝術組之分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