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2025全攻略!(小編推薦)

107學年度在學學生數計16,212 人,名列全國技職院校排名第7,國立科技大學本校排名第4,僅次於高雄科大(三校合併)、北科大跟臺科大。 依據教育部統計107學年度註冊率名列公立科大前三名,分別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96.92%)、國立臺灣科技大學(96.67%)、國立臺中科技大學(96.22%)。 同年6月,與華夏科技大學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合作,在新北市中和區工專路111號學校大門口對面的圓通寺廟產土地興建學生宿舍,可容納680牀,預計2018年7月啟用。 2011年8月,增設國際企業碩士學位學程、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班。 同年11月,原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整併為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含碩士班),並隸屬人文社會科學院。

世界產業趨勢發展,除半導體和IC設計外,就是智慧型軟體暨通訊系統等為主流,例如,雲端、智慧型移動裝置、(穿戴式)互聯網、機器人、互動仿生系統及生物資訊(整合)系統等,該學系培育學生具備相關高階技術,未來可投入相關職場就業,或擔負系統(整合)工程專案經理之高薪重要職務。 林森校區設有產學營運及推廣處主要做為民間產學合作、進修推廣教育、創新育成服務及校區餘裕空間活化再利用之場所。 4個校區各具特色與發展,相得益彰;實習林場則提供農學院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學生實習場地。 國立嘉義大學2025 新民校區原稱民生校區,座落於嘉義市西區,1938年嘉義農林學校由山仔頂(嘉義公園旁、今嘉義高商現址)遷校至該校區。

國立嘉義大學: 計畫簡介

嘉大「農藝系」以創新培育新品種、精進糧食生產技術、開發具潛能之藥用作物等為教學方向,與「園藝系」領域涵蓋果樹、蔬菜、花卉、景觀、園產品處理和加工等各領域。 該學系所屬食品加工廠為國內大專校院食品科學相關系所中較具規模,並且能從事食品生產之實習工廠。 在食品加工廠實習課程中,其生產之烏豆蔭油、花生麵筋及紅豆點心等學生實習產品,經由嘉大員生消費合作社販售,讓學生了解從生產到販售整個食品工業流程。 本系設置Creative Communication 國立嘉義大學 Zone「國際文化情境區」,固定「English Talk」時段有不同國籍的外籍生及外籍老師,與學生就不同主題自由交談,提升學生的英文口語能力,並賦予學生使用英語的環境,培養其國際競爭力。 香港學生何倩婷,小時候的夢想便是將來可以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導遊讓她帶領的團友們都有一個難忘和溫馨的旅行經驗和回憶。 在中學的階段倩婷便選修了旅遊與款待課,向她的夢想邁進了一步。

  • 透過生態、教育、樂齡、環保等SDGs議題進行跨領域課程的整合,導入PBL學習,並結合各類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將學習經驗與理念應用於實際場域。
  • 1967年7月,畜牧獸醫科奉準分組增設畜牧及獸醫兩組。
  • 2018年與東京工業大學簽約,擴大雙方師生交換、推動師生共同研究、強化國際產學合作機會,加深雙方教育及研究技術等各項交流,相互提升國際競爭力。
  • 1.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外創業競賽,107與108年共輔導16組創業團隊參加競賽,有效培育區域發展所需人才。
  • 協助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提升競爭力,使教育扮演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更強化。
  • 透過整合研究及產學相關法規及獎勵措施,以期達到:營造優質的研究及產學環境,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研究及產學計畫;推動研究及產學經驗的傳承紮根,確保學校長遠的競爭優勢;持續推動跨領域整合研究,拔尖特色研究團隊,發展頂尖研究。

8月1日校長直選,第一任直選校長為劉清田博士,開始實施校務基金。 年分國立臺灣科技大學1997年教育部覈准改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劉清田博士續任校長。 2005年取得基隆校地面積9.8959公頃,公館校區、土城校區及基隆校區,面積總計25.465公頃。 2015年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二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2016年3月31日正式覈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三校學生能夠相互跨校選修輔系及學程乃至雙主修他校專業,相互承認學分,並且共享三校圖書、資訊、設備、實驗室等資源2016年於美國加州矽谷成立「臺科大矽谷中心」,送新創團隊到矽谷培訓,結合校友資源,並安排企業參訪與實習,助新創團隊和國際接軌。 2018年與東京工業大學簽約,擴大雙方師生交換、推動師生共同研究、強化國際產學合作機會,加深雙方教育及研究技術等各項交流,相互提升國際競爭力。

國立嘉義大學: 學校組織

另有3位經濟不利學生順利完成跨領域學分學程修讀,並取得學程證明。 為落實對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整體學習歷程的協助,辦理「提升高教公共性:完善就學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項目」(簡稱深耕就學協助機制),使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可透過深耕就學協助機制,增加進入公立大學機會。 另透過「以學習取代工讀」的學習助學金獎勵輔導機制,使經濟不利學生在專心學習並積極參與學校安排輔導活動的同時,得以不再因需打工而影響學習。 協助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提升競爭力,使教育扮演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更強化。 部落經濟發展未見顯著成效,內部因素主要包括︰產業人口高齡化、人力資源不足、經營管理與行銷技術不足、發展共識凝聚不易、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力道失衡等。 而外部因素則包括:缺少外界資源計畫性投入,亦缺少了解部落需求之專業團隊長期深耕陪伴。

2019年獲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2000年後成立、世界最佳千禧年大學」全球第56名,也是臺灣唯一入榜的國立大學。。 會員於會員資格有效期限內如欲提前終止者,須至本場館服務中心辦理。 會員資格終止後,不再享有會員相關權益(包括但不限於商品及商店消費折扣、購票折扣等優惠),且無法進行事後追溯與補發。

國立嘉義大學: 管理學院

服務性的有慈青社、平安團契、樵夫志工隊、農藝志工隊、光慧青年社、One Way團契國際志工隊等6個社團。 康樂性的有勁舞社、調酒社、魔術社、益智遊戲研習社、小小廚藝社、扯鈴社、可可欠社等7個社團。 聯誼性的有蘭潭畢聯會、僑生聯誼會、國際學生聯誼社、桃友社、點點蜂巢社等5個社團。 藝術性的有動漫社、蘭潭攝影社、手工藝社、書法社、玉石工藝社等5個社團。 體育性的有柔道社、雲峯登山社、太極拳社、足球社、空手道社、水上活動社、劍道社、跆拳社、霹靂網球社、女子排球社、男子排球社、拳擊社、野球社、單車社、柔心瑜珈社、八極拳社、軟式棒球社、籃球運動研習社等18個社團。

國立嘉義大學: 商業

年與國軍花蓮總醫院、易啟國際行銷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以發展無人機產官學合作平臺,三方將在遠距醫療急救無人機應用及人才培育上更緊密的交流合作。 持續與國外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議,累計至110年11月共簽訂116所校級姊妹校,並與姊妹校斯洛維尼亞盧比雅納大學簽署交換學生協議及與日本上越教育大學於12月進行學術交流協議與交換學生協議續約作業。 透過辦理初任暨新進教師座談、實施新進教師導師制度、落實全校性教學助理基礎及專業培訓並建置教學助理職能指標、持續改善教學設備、鼓勵教師組成專業成長社羣等方式,積極推動不同層面之教學增能支持措施。 迎向新課綱:結合新制師資職前教育專業課程、工作坊實作及各項潛在課程(包括教案及創新教學競賽等),逐步建構與增進本校各類科師資生「教學力」專業素養。 跨域共授課程:鏈結不同領域專長教師,以分組討論、實作演練及成果發表形式,培育學生跨域應用能力。 總整課程:以學生為核心主體,透過問題或目標導向的學習方式,融入營運型總整課程概念,於校內或校外作為實踐場域進行展演、成果發表或競賽等,以翻轉現有場域之使用模式,成為具營運能量的有機體。

國立嘉義大學: 嘉義大學全球資訊網

107年~110年共辦理58場,累計2,895人次參與。 為幫助高中端學生了解自我性向,協助其就讀自身適合的大學科系,落實大學多元選才的精神,提高區域內高中職學子對本校認同與入學意願,開設高中端多元選修課程,希望透過課程互動,激發高中職學生學習興趣與對本校認識提升入學意願。 國立嘉義大學 🌻 年積極辦理之招生宣傳共95場次,加廣接觸的學校及學生,超過50所高中職學校、超過8,000名學生對象。

國立嘉義大學: 社團及自治組織

協助學生「安心在嘉」就讀,讓更多的弱勢學生可以受惠。 1.帶領原民生前進臺東縣東河鄉隆昌部落,為讓本校原民學生能夠實地進入到部落裡,在活動中不僅是要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民文化,也讓學生知道在部落裡有許多默默為原鄉產業、文化努力的人們,另外盼讓學生更深刻體會在原鄉部落裡『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隱憂。 藉由這些活動安排讓學生有更多的省思,意識到原鄉非常需要青年們來接力傳承在地產業及文化。 國立嘉義大學 國立嘉義大學2025 為發揮學生同儕關懷之精神,得以提升自我瞭解和成長,增加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編置「生活學伴」,扮演學校與班級間的橋樑,以完善學生關懷網絡,提升學生溝通管道,營造友善、接納的校園生活與學習環境。

國立嘉義大學: 排名

而高鐵嘉義站與西區相當接近,可從與嘉義車站後站相連的嘉義轉運站搭乘嘉義BRT至高鐵嘉義站,故高鐵亦為嘉義市便捷交通之一環。 於2014年10月25日舉辦2014年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 另嘉義市立棒球場亦於2018年7月9日 – 7月15日舉辦2018年世界大學棒球錦標賽,為嘉義市首度舉辦國際體育賽事。

國立嘉義大學: 學生會

邀請本校最大捐助單位廣源慈善基金會、燃燈基金會參加感恩活動,獲得承諾來年願意增加補助名額。 國立嘉義大學 ◆ 109年 增加個人申請階段弱勢招收名額,原民生名額提升至52位,及特殊選才管道入學提供名額23位,個人申請低收入戶學生名額38位,提供實質管道讓弱勢學生可以有機會進入公立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國立嘉義大學2025 為提高區域內高中職學子對本校認同與入學意願,組成多元選修課程社羣,與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合作開設9門課程社羣,其中新增3門課程,分別為「化妝品製備」、「接受世界的呼喚吧-帶著揹包去旅行」與「情意發展」之課程,透過課程互動激發高中學生學習興趣,共549人次高中生參與。 從農場到餐桌計畫更與嘉大原生種與新美部落永續發展計畫橫向合作,將原住民的農產品於平臺進行上架、與巷弄長照站「嘉園」銀髮長者互動,對共餐老人及家屬進行從農場到餐桌、產銷履歷架構等食農教育的分享與關懷;110年累計協助10家溯源農漁場、6家溯源餐廳完成行銷文案的撰寫並上傳到電子平臺。

國立嘉義大學: 學生社團及自治組織

共有23位市議員,第一選區(東區)10席市議員、第二選區(西區)13席市議員,議長、副議長由23位市議員互選產生。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1年底嘉義市戶數約10.2萬戶,人口約26.5萬人,全市人口以西區14.6萬人較多,東區11.9萬人較少。 嘉義市歷年人口可見「嘉義市歷年人口統計」,大致而言該市一直尚未突破30萬人口。 嘉義市共同生活圈約40餘萬人,包含連接於周圍的民雄、水上、中埔三和、公館地區及太保南新、麻魚寮地區。 蘭潭水庫周邊公路分佈有相思樹、鳳凰木、白芒、桂竹、麻竹等,植物相豐富。 根據嘉義大學的調查報告,蘭潭周邊的藥用植物資源也相當豐富,包括麥門冬、地膽草、海金沙、鳳尾草等,共計七十四種。

開設7門高中端多元選修課程,其中新增3門課程,分別為「程式設計」、「機器人課程」與「撕下標籤找回自己」之課程,4位本校教師投入授課,提供高中職學生探索興趣與認識大學課程及幫助瞭解自我性向,修課人數共計116人。 國立嘉義大學2025 增加個人申請階段經濟不利學生招收名額,提供實質管道提升經濟不利學生增加進入公立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透過與高中學校的合作交流,建立高中端多元選修課程,增加與學生互動機會,提升高中學生就讀意願與對本校好感度。 在地食材,109年開發2款百香果醬、1款洛神果醬及2種可自行DIY之手工窯烤披薩。 產品開發過程融合競賽形式出發,本校原住民族教育及產業發展中心與生物事業管理學系前往阿里山鄉新美部落及達邦部落,以果醬及披薩為主題,採分組捉對PK、居民試喫票選的方式辦理成果發表會。 新美場的兩組同學利用在地的有機百香果為原料,加入金桔、甜柿、蘋果、藍莓等開發了富含層次、風味清新的百香果醬,再搭配達邦部落七彩琉璃生態農園的「虹窯」柴燒窯烤麵包,兩者相得益彰,口感十分出眾,贏得新美部落大人及小孩的熱烈迴響。

國立嘉義大學: 校區設施

由繫上教師進行個別輔導晤談,協助經濟不利學生課業學習、校園生活、未來規劃及申請相關獎助學金,減少學生在外工讀的時間安心就學。 學生輔導工作負荷日益繁重,輔導人員在照顧他人之前最應該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除了較能提供良好的輔導品質外,亦能成為學生的表率,故規劃促進導師身心結合的研習內容,學習已在研究上能夠療癒創傷經驗、提升情緒管理能力、改善生活品質的途徑,意圖提升導師的生活品質及情緒照護能力,並鼓勵導師推己及人,將所學技巧運用。 🌻110 國立嘉義大學 年開放新住民入學招生名額,各學制招生人數合計72個名額。 大學入學個人申請部分新增願景計畫招生名額及繁星計畫原民生招生名額。 結合願景計畫,共計開放補助經濟不利學生60個名額,於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之交通費及住宿費。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諸羅知縣宋永清以木柵為城,而自嘉義以北至今日的臺北(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為止,皆屬於當時諸羅縣的管轄範圍內。 國立嘉義大學 雍正元年(1723年),知縣孫魯改建土城堡,並重設護城河。 雍正五年(1727年),知縣劉良璧重建門樓,砌水洞,各置砲座,並命四門為:東曰「襟山」,西曰「帶海」,南曰「崇陽」,北曰「拱辰」。 雍正十二年(1734年),知縣陸鴻於土城外植刺竹護城益固。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之役爆發,林及其軍隊圍攻諸羅城十月,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國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旨,翌年11月初3日下詔,易稱「諸羅」為「嘉義」。 林爽文事件後,重修諸羅縣城不但加高加厚,且城身內外包覆三合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