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臺北市政府與亞馬遜AWS、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立大學與逢甲大學7所大學合作,共同宣佈推動大數據跨界聯盟,本次合作項目包括臺北市大數據開放、AI 及資料分析雲端服務導入與人才培養計畫,形成一個完整的資料應用生態圈。 東華為全臺灣第一座引入歐美大學「學程制度」(modular 東華 course)之高等學府,設計出彈性的跨學院、跨系所修課制度,並放寬課程的同等抵免,讓東華人能自由組合屬於自己的學程模組,其完成畢業條件的雙主修、輔系、副修學位將會標注於畢業證書上。 為國立東華大學主校區,座落於環境優美的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面積廣達251公頃,左右聳峙著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北有木瓜溪,南有花蓮溪,校區鄰近於志學車站,為學生對外交通中樞,車站與校門間之中正路,匯集各式餐廳、小喫、飲料店、賣場,東華人稱之為「志學街」。
全球排名787大」,並成為臺灣唯一入圍《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度最佳領導管理團隊」之卓越大學。 中華民國教育部選定東華、臺大、臺師大、北醫、高醫五大高等學府,聚焦農業、醫療、資訊、商管、華語教育五大領域,推動非洲頂尖人才來臺就讀碩博士,培養五大領域之高階人才,東華在永續農業、資訊領域聯盟兩大面向,協助國家培育非洲菁英人才。 在畢業季與新生季期間,學校將會點燃所有塔樓上的燈光,象徵著點亮知識的燈塔與東華人的未來。 由於早期創校的建築,為行政大樓、文學院、共科大樓、圖資大樓、理學院,因此也曾被東華人稱為「五塔的祝福」。
東華: 東華名譽博士
臺灣首位奧運射箭團體銀牌得主之一王正邦,也返回母校擔任射箭指導教練,培育未來奧運射箭選手。 202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東華榮獲7金4銀9銅,全國表現勝過成大、政大、彰師大、警大。 2015年,東華畢業生有40%以上取得輔系學位,全臺大學第二強,僅次政大。 2016年,東華人取得雙主修學位比例,全臺大學第四強,僅次政大、臺大、北大。
- 2013年1月,開辦四年制醫療科學學士(榮譽)學位課程(主修基礎醫療科學、法庭科學、醫療化驗科學、放射治療學及動物健康學)。
- 本次論壇於12月2日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共襄盛舉,採線上會議形式,以專題演講及圓桌論壇方式進行。
- 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後,在原本的書本及圓形環繞設計中,加入花教大舊有的校徽圖樣而成為目前校徽設計。
- 海洋科學學院:成立海洋科學(分設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環境保護等分組)、地質及大氣科學等學系及海洋生物、海洋資源、海洋環境保護、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質及熱帶氣象等獨立研究所。
- 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東華在計算機科學被評為全球排名400強,為全臺灣第5大。
- 由國立東華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屏東大學、國立臺東大學組成,目前有7所成員學校,系統總校長為前教育部部長吳清基。
- 東華創校校徽採用圓形環繞設計,代表全校團結一致,中心以書本與四葉片,象徵鵬鳥展翅與四大創校精神。
另外亦有多名東華學生向《蘋果日報》投訴,指個別護理系同學為兼職學護或全職救護員,或曾接觸疑似甚至確診COVID-19個案,校方要求全體學生應考等同置全體考生於險境。 2011年,該學院獲準依香港法例第320章《專上學院條例》註冊,並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頒授學位。 東華2025 葉泳彤、葉仲蕎及樊雲昕同學參加了「我愛我的祖國」-金紫荊盃香港校際作文暨普通話朗誦大賽,此項活動共有60多間學校參加。
東華: 「東華.家」短片
2021年,東華在世界三大排名THE、U.S.News、QS皆列全臺灣Top 10%,SCImago全球創新能力排名臺灣第5位,僅次臺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 東華 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東華在計算機科學被評為全球排名400強,為全臺灣第5大。 2021年《上海交大學術排名》,東華在旅遊暨休閒管理、電子電機工程分別獲評為全球排名150強、500強,皆列全臺灣第4大。 2020年3月,呂汝漢教授於3月9日辭任校長一職,並由副校長(學術)林德明教授及署理副校長(行政及拓展)何炳裕先生於3月9日起署理校長職務,直至新任校長履新為止。 呂汝漢將返回香港公開大學出任副校長(資源及發展),他指公開大學透過獵頭公司邀請他出任副校長,主要工作是協助在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他認為具挑戰性而答應,新職位暫定任期為四年。
- 人社三館(CHASS Building III)為歷史學系、臺灣文化學系之教學研究區,也是東華人社院-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合作辦公室、越南臺灣研究中心、華語文中心、語言中心、洄瀾學院所在地。
- 籌劃期間,赴美國名校取經與求才,實地考察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等美國學府,多位美國大學主管曾參與東華籌劃,包括南加州大學副校長艾倫倫德(Alan Kreditor)。
- 兩校合併前,花師作為臺灣師範教育領先和最負盛名的機構之一而享有盛譽,培養了眾多知名校友,涵蓋建國中學與臺中一中校長蔡炳坤、建國中學校長吳武雄、政大附中創校校長湯志民、華人特教大師吳武典、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張明文等教育家。
- 2016年,東華人取得雙主修學位比例,全臺大學第四強,僅次政大、臺大、北大。
- 全國學風最自由的前五名大學分別為國立交通大學(第1名)、高雄醫學大學(第2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第3名)、國立東華大學(第4名)、國立政治大學(第5名)。
梁鏡威為澳洲國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於2008至2014年間出任香港藝術學院院長、及於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間擔出香港樹仁大學的行政副校長。 2015年9月,成立四所學院(包括人文學院、商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及護理學院),為發展成為私立大學作準備。 為促進校際交流與學術合作,國立東華大學與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等校簽訂學術合作協議,在學分互認、學術合作、教師合聘、研究發展等方向進行合作。
東華: 東華–國內大學
以國立臺灣大學為聯盟核心,串聯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醫學大學等共十二所夥伴學校,以校際交流、資源共享為主軸,並創立「夏季學院」(Summer College),每年暑假期間相互開授跨校通識課程與生技課程,提供學生跨校選修並認抵學分。 2013年春,世界著名文學家「楊牧」選擇以曾經領銜創辦的東華人社院作為個人學術生涯的終站。 為感念詩人回歸故鄉花蓮,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捐獻給東華人社院成立「楊牧文學講座基金會」,楊牧文學獎為項下獎掖文學創作與研究活動之一,並在東華圖書館以華盛頓大學楊牧研究室規格打造「楊牧書房」,書房匯聚楊牧在華盛頓大學、中研院文史哲所、家中的數千冊珍貴藏書、絕版詩集與手稿。 1992年,發起主校區規劃的國際競圖,吸引多家國際大型建築事務所參與,最終以美國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暨後現代主義大師查理摩爾(Charles W. Moore)設計藍圖入選,以中央軸線呈現莊嚴對稱性,校園中央為學術研究區,宿舍區置於東南方與西北方,並規劃類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之校園小河流。
東華: 社會服務單位資料
東華為全臺灣第一座擁有歐美大學「駐校作家制度」的高等學府,由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教授暨詩人楊牧,於擔任東華人社院首任院長期間引進東華校園內,讓知名作家有機會走進校園進行教學、創作與交流。 東華在原住民族事務與政策具重要地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孫大川、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浦忠成(Pasuya Poiconx)、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陳張培倫(Tunkan Tansikian)皆曾任教或現任教於此。 東華2025 2016年,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召集人多任教於東華,包括文化小組:林素珍(Wusay Lafin)、語言小組:童春發(Masegeseg Z. 東華 Gadu)、土地小組:蔡志偉(Awi Mona)、和解小組:謝若蘭(Bavaragh Dagalomai)。 東華也是原住民族教育中心,原民會原住民教育文化知識體系中心坐落於此,負責全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東華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也負責全國族語沉浸式幼兒園、族語幼保員培訓。 「2022英語、雙語與全英語教育之意義與實踐論壇」係由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之外語領域中心與特色發展計畫,以及英語培力研究院籌備處共同辦理。 本次論壇於12月2日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共襄盛舉,採線上會議形式,以專題演講及圓桌論壇方式進行。
東華: 東華–中央研究院
海洋科學學院:成立海洋科學(分設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環境保護等分組)、地質及大氣科學等學系及海洋生物、海洋資源、海洋環境保護、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質及熱帶氣象等獨立研究所。 東華 綜合研究學院:為跨學門領域的學院,成立材料科技、環境與資源科技、光電科技等獨立研究所及環太平洋、公共政策、宗教、多媒體通訊系統、生物科技、自然災害防制等研究中心。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俗稱花師、花蓮師專、花蓮師院)於1947年在花崗山成立,後遷校至花蓮市七星潭風景區旁。
東華: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1947-2008)
文學院:成立中文、英美語文、法文、德文、西文、俄文、韓文、日文、歷史、圖資及地理等學系,並成立中國古典文獻、外文、族羣關係、圖資等獨立研究所及語文中心。 東華 理學院:成立應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學系及應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生化、分子生物及資料科學等獨立研究所。 管理學院:成立企管、資管、資源管理、財金、保險、國企及會計等學系,並成立企管、自然資源管理、財金、國企及會計等獨立研究所。 東華2025 社會科學院:成立社會、心輔、經濟、政治(分設國際事務組、公共行政組)等學系及社會學、心輔、國際經濟、國際事務、公行、國家發展、法律及教育等獨立研究所。
東華: 東華三院
東華創校校徽採用圓形環繞設計,代表全校團結一致,中心以書本與四葉片,象徵鵬鳥展翅與四大創校精神。 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後,在原本的書本及圓形環繞設計中,加入花教大舊有的校徽圖樣而成為目前校徽設計。 東華三院透過81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單位和專業輔導及家庭服務單位,致力促進青少年全人發展和家庭和諧健康。
東華: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
2011年評鑑為全臺灣第4大學風自由學府大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公佈2011年全國大學學生權益自由度排名,在27項自由度評鑑指標中,東華被評價為最自由大學全國前4大。 全國學風最自由的前五名大學分別為國立交通大學(第1名)、高雄醫學大學(第2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第3名)、國立東華大學(第4名)、國立政治大學(第5名)。 2021年《遠見雜誌》「辦學最佳國立大學Top10」評為第7大最佳國立大學2021年《遠見》公佈「大學聲望調查」,由全國各大學校長、副校長評選全國辦學最佳大學。 東華大學在「最佳國立大學Top10」名列第7大,僅次於臺灣大學 (一)、清華大學 (二)、成功大學 (三)、陽明交大 (四)、政治大學 (五)、中央大學 (六)、臺灣師範大學 (六),東華大學與中興大學並列第七大。 2020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公佈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臺灣只有26所大學上榜,東華排名全球1168名,國立排名第14大。 東華 理學(Physical Sciences):在泰晤士物理科學領域中,臺灣僅有18所大學名列榜上,東華全國排名並列第8大。
與會貴賓包括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校內外執行EMI、雙語課程教師,以及泛太平洋大學聯盟教師與國際學者。 為推動臺灣華語文教育大國計畫,中華民國教育部選定首批十大頂尖華語文中心,入選國立大學有臺大、政大、清大、臺師大、東華、中山,東華更與美國霍華德大學、奧克蘭大學簽約在美成立華語文中心,遴選東華華語文教師赴美國任教。 中華民國外交部成立「臺歐連結獎學金」選定東華在內之九大學府,與歐洲大學透過「校對校」之方式,建立與擴大臺歐學術合作,吸引歐洲學生來臺學習華語及交流,更進一步協助九大學府擴大與歐洲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至今,有自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愛丁堡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等學生至東華大學交換,學習華語並進行文化交流。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成立於1997年,為東華學生自治之最高架構,代表著全體東華大學的學生,下設行政中心(行政權)、學生議會(立法權)、學生評議會(司法權)、及選委會四個部門,多年來在爭取學生權益上積極行動,以追求師生共治共創的理想校園為期許,也是全國最大學權組織臺灣學生聯合會創立會員校之一。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楊牧於擔任東華人社院創院院長期間,創辦了全華人世界第一家以創作取代論文寫作授予藝術創作碩士(Master of Fine Arts)學位的「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現為華文文學系碩士班創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