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大學2025介紹!(持續更新)

呂以榮:德國海德堡大學老人學研究所博士、實踐大學家兒系與社工系助理教授。 蔡裕明: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戰略與安全研究學者。 顏水龍:臺灣藝術家及工藝研究者,於其最後一段教學生涯任教於該校美工科,並建立該科之教學系統及實作工場制度。 1958年3月,時任臺灣省議會副議長的謝東閔籌設實踐家政專科學校。

  • 2009年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獲評選為世界前30大最佳設計系所;2011年本校榮獲紅點(red dot)設計獎亞太地區累計排名第五名優秀大學,2012年更躍升為第三名。
  • 港都山線韌性城鄉營建計畫、「智慧守望,環境再生」計畫(e-WATCHER)。
  • 於是在1958年創辦家政學校,並以「實踐」為名。
  • 同時在教學、研究方面期望能夠達到根本、務實的精神,並以實用為導向。
  • 設計學院優異的競賽表現與國際展演,充分展現本校國際設計專業領域之實力,堪稱國內設計教學之典範,為本校邁向亞太地區優質的實用教學型大學之發展願景奠定良好基礎。
  • 同時為延伸教育範疇,本校設置彰化二水鄉村家政推廣實驗中心、幼兒園、老人生活保健研究中心等單位加強推動社區教育、學前教育及樂齡大學,以落實「關懷國計民生」之創校初衷。

本校創辦人謝東閔先生,深刻體認我國「修齊治平」的傳統哲學觀,並鑑於家為國之本,欲國家富強、民生樂利,必先健全家庭,於是在民國四十六年毅然決定創辦家政學校,翌年三月廿六日,中華民國第一所家政學校—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於焉創立。 實踐大學2025 創辦人同時揭櫫「力行實踐,修齊治平 」之辦學理念,故學校以「實踐」命名。 創辦人稱本校取名實踐,乃在闡揚王陽明先生所提倡之知行合一、即知即行之生活哲學。

實踐大學: 臺北校區

其後再配合社會脈動、工商經濟與資訊科技之發展,而陸續增設銀行保險、國際貿易、企業管理、室內空間設計、工業產品設計、資訊管理、媒體傳達設計、觀光管理、建築設計等科系。 由該校科系之設置,亦可看出前述穩健務實的辦學理念。 實踐大學2025 實踐大學,是一間臺灣的私立大學,校區分設於臺北市中山區、高雄市內門區、苓雅區。 前身為民國47年3月26日由前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祕書長謝東閔創立的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並於民國86年8月改名實踐大學。

  • 2006年6月,臺北校區Info Box展覽空間(B棟,原「美工大樓」)整修完成;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獨立為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增設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碩士班(分設財務金融組、風險管理與保險組)。
  •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增設數位3D動畫設計組與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之分組。
  •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培養未來AI社會及國家政策所需人才,以雙學程雙證照為主軸,提供學生「家庭教育」、「幼兒教保」與「老人服務」之多元取向專業學習。
  • 配合當前產業發展,本學院教育使命為「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備資訊商業人才」;以「邁向亞太地區優質實用教學型學院」為願景。
  • 論壇首先由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致開幕歡迎詞,感謝國內外參與論壇之專家學者們分享研究成果,並提到雙語與EMI教學已成為趨勢,提升東華EMI全英語教學環境及與國際接軌之必要性。
  • 1958年3月,時任臺灣省議會副議長的謝東閔籌設實踐家政專科學校。

而民生學院則致力推動專業實習,以期縮短理論和實務差距,增加實務經驗,並完備相關專業證照報考資格。 臺北校區的學院及其領域有:設計學院【服設、工設、建築、數位等設計領域】、民生學院【音樂、食品營養、餐飲管理、社工、幼兒發展及高齡照顧等領域】、管理學院【資訊、商管、財金及語言等領域】、全英授課獨立學程【商管領域、觀光餐旅及智能服務】等領域。 實踐大學2025 2011年,臺北校區進修部企業管理學系分設企業管理組、時尚經營管理組之分組;企業管理學系日間部分設企業管理組、國際企業管理組之分組。 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時尚服裝設計組與數位媒體設計組,各自獨立為服裝設計研究所與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 1997年8月,通過教育部審核改名大學申請,改名為「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 專業美食製作

本校校園環境優美,生活機能佳,並且提供多元的社團生活以及多樣的課程資訊,實踐大學亦與國外許多知名大學簽訂姊妹校,提供許多交換學生以及國際交流機會。 本校亦獲得「教學卓越計畫」,使課程上能更加豐富,提升就業競爭力及強化學用合一,使同學能「進入實踐、理想實現」。 目前該校的教育目標乃希望培養品格陶冶、人文關懷、文化創意、產業需求與國際視野之學生,並以教學型大學為其發展目標。 智慧服務學程為全臺第一個結合觀光餐旅及智能服務之跨領域學程,以觀光餐旅產業為探討場域,搭配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等多元智慧科技課程,藉此強化學生服務與體驗設計之專業技能。

2009年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獲評選為世界前30大最佳設計系所;2011年本校榮獲紅點(red dot)設計獎亞太地區累計排名第五名優秀大學,2012年更躍升為第三名。 2012年5月2日《經濟日報》報導德國紅點設計獎,首度宣佈世界大學分區排行,本校名列臺灣私校第一。 本校迄今創校64年,臺北校區座落於臺北市中心(大直),高雄校區座落於高雄市內門區,各自有獨立的校區、科系,招收不同興趣、專長的學生。 高科大將各類計畫資源導入課程,帶領師生走出校園進入社區,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場域內可被具體化、被實地應用的解決方案,也幫助師生傾聽在地聲音、感受社區的需求,學習將資源做整合並帶動區域的永續發展。 今年會展更邀請高科大校長楊慶煜為專題講座「永續大學-培育次世代學術治理人才與未來教育」擔任講者,以「USR校務推動支持策略.永續發展的推動進行式」為主題,分享高科大USR永續支持架構、以及與在地互利共榮的目標願景。

實踐大學: 臺北校區

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分拆為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與建築設計研究所。 如設計學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規劃學院與媒體實驗室、美國哈佛大學都市規劃與設計研究所、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英國中央聖馬丁設計與藝術學院、英國倫敦服裝學院及伯恩茅斯藝術學院等優質學府合作辦理師生「國際工作營」,以擴展學生國際視野。 管理學院則因應時代潮流,設置國際交流學程、IMBA全英語課程,結合國際姐妹校資源,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以形塑本校學生具備國際移動力之辦學特色。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增設國際企業管理組(全英語教學)。 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增設時尚服裝設計組與數位媒體設計組之分組。

實踐大學: 學校介紹

分別於觀光休閒、語言、商業管理、資訊應用、社工、音樂等領域,有卓越表現。 整體而言,由本校創辦人創校動機、學生專業與生活教育之方針、院所繫之設置等各方面來看,本校辦學理念都是秉持講求根本、崇尚務實之精神,教學與研究亦均以「實用」為導向。 本校自我期許能成為一所「為國家社會孕育具勤誠樸實、樂觀進取、有豐富生命涵養與服務奉獻熱忱,以及具備創造力、實踐力、國際觀特性之人才」的大學。

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華語中心防疫專區

該校設計學院已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評為30所世界首選設計學校之一。 同年增設學士後餐飲業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學士後英語商務學士學位學程。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增設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 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併入企業管理學系為碩士在職專班。 2000年8月,臺北校區管理學院大樓(L棟)竣工。

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校訓

本校辦學應教導學子注重手腦並用,時時刻刻都能將思想化為實踐,由實踐而產生智慧才能,藉智慧才能而發揮力量,最後成就非凡事業,造福社會人羣,進而實踐世界大同之理想。 創辦人在創校之初亦提出以「一個觀念:勤勞是快樂的;三個習慣:禮貌、整潔、物歸原處」作為學生生活教育之基本方針,此種凡事由小而大的務實與實踐的精神,乃是本校創立之最基本辦學理念。 高雄校區的學院有商學與資訊學院、文化與創意學院,包含的科系有設計(服飾、時尚、數位)領域、資訊(資管、手機、APP)領域、語言(中、英、日)領域、觀光(觀光、休閒產業)領域、商學(行銷、金融、國際、會計)領域。

實踐大學: 高雄教學中心

臺北校區增設食品營養研究所;服裝設計研究所成立在職專班;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改名為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2019年臺北校區:建築設計學系碩士班分設建築設計組、空間創作組。 停招應用外語學系英語溝通碩士班、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進修學士班、會計學系進修學士班。 本校以實用教學為特色,各系所依其專業特性,規劃實用之學習方向及主軸,使學生在學期間均有實務的歷練與素養。 如管理學院、商學與資訊學院發展在業彈性學習制度,尋求產業界合作,以引進更豐富的資源與技術,擴大學生在業彈性學習之機會,同時鼓勵教師與企業建立產學合作。

實踐大學: 教育部USR EXPO松菸落幕 高科大多元服務議題成焦點

論壇下午以4場圓桌論壇同步進行,並由13位專家學者就「跨領域雙語教學」及「EMI課程」與全臺教師進行實務分享與意見交換,具體呈現出多元教學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對臺灣整體英語、雙語教學的實踐,有更具建設性的對話。 同時,本次也邀請臺灣科技大學應外系王世平教授,分享其執行教育部技專校院暑期英語密集訓練班之經驗,大幅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提供更多具體方法。 將提供學生於高雄校區與教學中心間彈性選課、進修推廣部上課、國際會議中心、以及未來研究所碩、博士班用地。 2004年高雄校區:增設休閒產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管理學系、行銷管理學系、資訊模擬與設計學系、資訊科技與通訊學系、金融管理學系。

實踐大學: 研究單位

其後在家專時期增設現等屬於家政、民生領域之科系。 其後於學院及大學時期,配合經濟與科技之發展,陸續增設管理、設計等領域之科系。 ●商學與資訊學院(高雄校區)於2007年設立,密切呼應近年來全球政府所推動的重點產學資訊發展方向(數位科技和資訊產業政策)。

團隊響應博覽會「大學築光.智滙永續」主題,透過展覽攤位、攝影展、微電影、USR TALK等靜態展示與動態互動,多元化展示近年在高雄屏東十個行政區的推行成果,不僅觀展民眾反應熱絡,也透過與其它參展學校的交流,共同交織未來跨校、跨領域合作的願景。 實踐大學 2003年2月,臺北校區東閔紀念大樓竣工(A棟)。 實踐大學 1961年,改為三年制專科學校,增設服裝設計科、食品營養科。

該校創辦人謝東閔先生,深刻體認中國“修齊治平”的傳統哲學觀,並鑑於家為國之本,欲國家富強、民生樂利,必先健全家庭,於是在1957年毅然決定創辦家政學校,翌年3月26日,臺灣地區第一所家政學校—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於焉創立。 創辦人同時揭櫫“力行實踐,修齊治平”之辦學理念,故學校以“實踐”命名。 創辦人稱該校取名實踐,乃在闡揚王陽明先生所提倡之知行合一、即知即行之生活哲學。 該校辦學應教導學子注重手腦並用,時時刻刻都能將思想化為實踐,由實踐而產生智慧才能,借智慧才能而發揮力量,最後成就非凡事業,造福社會人羣,進而實踐世界大同之理想。 創辦人在創校之初亦提出以“一個觀念:勤勞是快樂的;三個習慣:禮貌、整潔、物歸原處”作為學生生活教育之基本方針,此種凡事由小而大的務實與實踐的精神,乃是該校創立之最基本辦學理念。 2020年臺北校區:管理學院國際企業英語學士學位學程改名國際企業英語學士學位學程、管理學院國際企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改名國際企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期望與會師長們除加強雙語及EMI教學外,亦擴展學生的國際觀,使校園逐漸邁向國際化。 本校創辦人創校之初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溫牀,社會組織的基礎,若要人類生活美滿及社會健全,則首要「正家」,「家正」則天下定。 因此,提倡以研究治理家庭為對象的家政學乃為本校創辦之初衷。 2016年加入優久大學聯盟,其成員包括東吳大學、銘傳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臺北醫學大學等12所創校都超過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學,各校透過專長領域、教學資源的互補,讓校內學生跨校修習學分、借閲圖書等,並且可進一步申請聯盟內交換、雙學位或輔系。

經歷45年的發展,該校目前已成為一所設有臺北、高雄兩校區及民生、設計、管理、商學與信息、文化與創意五學院之綜合大學。 此外,為貫徹「實踐」之理念,以「實用教學型大學」為定位,強調學用合一的課程設計為該校特色。 近年來,致力於教學質量與校務經營之精進外,亦積極推動與國外大學校院及海外企業進行交流與實習,強化學生國際移動力,並營造國際化之友善校園,期能達成該校成為「亞太地區優質的實用教學型大學」之發展願景。 2007年10月高雄校區:10月,成立商學與資訊學院、文化與創意學院;增設應用中文學系。 高雄校區:國際貿易學系成立大學部;增設服飾經營學系、應用外語學系、二技部資訊管理系;會計技術系改名會計學系。 今年教育部2022 USR EXPO一共有91所大專校院共196個計畫團隊參展,另外有其他長期投入社會責任實踐的社羣團體共襄盛舉。

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USR:囊螢東高雄區域關懷

配合當前產業發展,本學院教育使命為「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備資訊商業人才」;以「邁向亞太地區優質實用教學型學院」為願景。 發展主軸為「商業資訊化、資訊商業化」,並以「誠信正直、勤奮合羣、樂觀進取、專業負責」為學院教育價值,並積極塑造有利於「創意、創新」的教研環境。 ●管理學院(臺北校區)願景為「具特色的優質實用教學型管理學院」;目標為「培養敬業樂羣、具企業倫理意識、並熟悉實務應用的中基層跨域專業人才」。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培養未來AI社會及國家政策所需人才,以雙學程雙證照為主軸,提供學生「家庭教育」、「幼兒教保」與「老人服務」之多元取向專業學習。 除此,本系課程含括自我探索、助人技巧與同理之培育,養成關懷社會、服務人羣之執行人才。 實踐大學2025 此外,本校學生作品亦受邀參加義大利米蘭國際傢俱展、日本東京設計週、北京中國國際時裝週、西班牙馬德里時裝週、義大利米蘭國際設計展、西班牙國際產品展、德國萊茵設計節、法國聖艾迪恩設計雙年展、比利時設計雙年展、美國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師生聯展及法國安錫影展等。

保險學系改名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貿易經營研究所改名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服裝設計研究所改名為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增設數位3D動畫設計組與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之分組。 因此,該校創校時系以傳授青年女子治理家庭事務之訓練,增進其實用知識與技能,並養成健全身心為宗旨,同時教育之總體目標定為:“研究並推廣生活科學知能,增進生活福祉與生命意義”。 至於在學校規模目標方面,臺北校區未來將維持學生人數在一萬名以內,以增設碩士班、博士班為主要發展方向,高雄校區則預期學生數增加至一萬名左右,以大學部學制為主,並朝擴增新學院之目標努力。 由本校科系之設置,亦可看出前述穩健務實的辦學理念。 創校之初僅設家政科,其後再增設服裝設計、食品營養、會計、事務管理、社會工作、音樂、美術工藝、兒童保育等科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