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嘴花臉為楊府七千歲的特色,臉上畫有鳳凰造型,且多以黑、白、金三色為主;另一個特色則在雙腳之下,腳踏小鬼和金獅代表可上天庭、下地府,雄偉正氣,降妖伏魔、消災解厄是祂的專長。 楊府廟2025 以奉祀「李、池、吳、朱、範」五府千歲者為最多。 其中最著名的廟宇有臺南市北門區的南鯤鯓代天府、臺南市麻豆區的麻豆代天府(麻豆香),並列臺灣五府千歲兩大祖廟。 王爺廟,通常指有王爺安座鎮殿的大型規模廟宇,並擁有千軍萬馬在五方駐防基地為營寨。 一般認為:王爺公(千歲)是代表玉皇上帝巡察人間善惡的神祇,能為百姓驅除瘟疫與魑魅,奉旨領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
- 夫君和兒子皆戰死後,與自己的女兒和楊家的女人率兵抗遼。
- 二月初二:土地公,做頭牙(很多商家公司行號改在頭牙宴請員工,稱春酒。尾牙只有拜神而不聚餐)、濟公誕辰。
- 眾信徒不知原因,但「公祖」已降駕明確指示,爐下弟子就奉「公祖」之命,隨即啟程回臺灣。
- 這個傳統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逐漸消失。
- 主要活動是每年聚宴一次,平時有事相互幫忙,如有盟兄弟、盟姐妹結婚,則擔負迎親送親之責。
- 海邊的住民,以漁業生產為主,他們敬奉神靈,求的是出海平安、魚蝦滿倉。
但順溪陳族先祖是從講甌語的敖江平原遷來的,所以在周邊基本上都使用閩南話的環境裏,仍然保持甌語,因而也用講甌語“道士”作法。 楊府廟2025 這些火居道士是職業道士,並不住觀修持,主要是替死者舉行“施食”、“追薦”或“超度”等祭煉儀式。 溫州一帶農村非基督徒如遇到上輩逝世辦理喪事時,有請僧尼的,也有請道士的,也有兩者都請的,而順溪陳族治喪習俗與其他地方稍有不同。 過去一般只請道士,只有個別虔誠佛教徒才請僧尼。 即使現在請僧尼治喪的還是少數,沒有僧尼道士兼請的。 楊府廟 神廟舉行崇拜活動,也是請這些“道士”主持的。
楊府廟: 臺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
但為大家所罕知的是,位在淡水油車口的蘇府王爺廟,自清代起,皆依例舉行送王船儀式。 楊府廟 如是的儀式,不僅為北部地區所獨有,相較於南部地區所舉行的同類儀式,亦頗具特色及價值,故非常值得政府單位及社會大眾加以瞭解、珍視及保存。 楊府元帥與尤大總巡的金身非常特別,除了雕刻手法細膩精緻,連帽子都是一體成形,根據文史工作者考證後,是由艋舺當地的知名雕刻師傅林塗鐵雕刻而成。 林塗鐵先生留下許多精緻的宗教藝術瑰寶,集義宮的兩尊神像更是其中佳作。 三位王爺的開基金身並不大,現在由集義宮妥善收藏,由於祖廟鬥美宮在文革時期被毀,所以這三尊王爺是祖廟鬥美宮被毀之前的文物瑰寶,雖然之後泉州鬥美宮重建,但已經與當初的祖廟大不相同。 李師科,新北市新店區無天禪寺供奉其塑像。
彰化縣芬園鄉貓羅坑天德宮-主祀蘇府大二三王爺千歲,聖誕為農曆四月十二日,是由村內陳、李姓先民於清乾隆年間從泉州府同安縣金門移民時一同奉請來臺。 新北市深坑區慈聖宮-主祀蘇府大二三王爺,聖誕為農曆四月十二日,會到鹿港奉天宮進香,此外廟中亦奉祀金門伍德宮蘇邱梁秦蔡五位王爺。 清鹹豐同治年間,順溪陳氏族裔七份祖先嘉詢公玄孫中宰廷(太學生)、建廷(太學生)、祿廷(武庠生)等十位(以後增加至二十四人)文儒、武傑相聚於書院裏,組盟兄弟會,研讀經史。 楊府廟2025 蘇王爺廟的送王船儀式係該廟年例慶典的最後重頭戲,且其內容、主旨與慶典中所舉行的各類儀式密切相關,故有必要先了解年例祭典的完整過程。
楊府廟: 楊府廟祝壽 近千大陳子弟歡聚
三人無計可施,正在絕望之際,突然想起楊府爺巡海救民之事,即仰首對空呼喊“楊老爺救命”。 此時,船艙中早已滿是積水,船頭也已經斜傾到海里。 三人呼喊救命的聲音還沒有落下,突然間海面風息浪平,三人同時看到楊老爺熟悉的臉孔(因該村楊府廟裡奉有楊府爺神像)出現在半空中。
二月底到三月初: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全臺灣最盛大的遶境,參加的人數超過百萬人。 九月初九:重陽節祭祖,玄天上帝、天上聖母得道紀念日,鬥姆元君、九皇大帝、酆都大帝、中壇元帥聖誕千秋。 楊府廟2025 閩粵移民渡海來臺時,大多迎請海神或故鄉地方神祇之分靈嗣奉。
楊府廟: 臺灣各地重大活動
時辰一到,廟方人員與信徒先協力將紙糊的王船,在鑼鼓聲的前導下,緩慢地抬往淡水河畔的臨時法場安置。 此時,該廟的法師,早已準備好供桌、供品,等候王爺聖駕。 當王船隊伍一到,法師立即開始催符唸咒,觀大輦恭請蘇府王爺親臨法場,主持送王船儀式。 只不過幾分鐘的時間,扛抬輦轎之乩身的身體,即開始不自主的激烈抖動,顯示蘇府王爺已經降臨。
楊府廟: 王爺廟
早在五代時期,天臺宗第十五代祖義寂門下三大弟子之一僧願齊,在吳越王錢弘俶支持下,在南雁蕩山及其周遭建了十八所寺庵,佛教開始傳入順溪一帶。 現在順溪陳族聚居地唯一的佛寺是鐵障峯下的雲祥寺。 鐵嶂峯在順溪鎮往西五裏許,赫然一峯,與畫眉峯對望,峭壁疊嶂,黝黑如鐵,故稱鐵障峯。 雲祥寺其下圍繞梨園和李樹園,梨樹或李樹花開時,一片潔白,聽著山下潺潺水聲,恍如進入了世外桃源,宛入仙境。
楊府廟: 宗教聖人
下午三點半,再一次進行全莊的犒軍;犒軍結束後,即舉行送王船遊天河儀式,恭送巡狩王爺迴天,為此慶典劃下句點。 位於油車裏的蘇府王爺廟,鄰近淡水河出口,隔河與觀音山相望,是西淡水最重要的王爺廟。 該廟正殿主祀蘇王爺,根據廟方簡介,蘇王爺原為明代廣東人,先考中進士,後晉升為七省巡按,最後歿於福建泉州之鳳頭北;因蘇王爺生前官位頗高,所以才能配備王船。
楊府廟: 臺灣各地宮廟
廟內的另一位神明楊府元帥也與這個故事有關。 據說當時集義宮的爐下弟子連夜趕路,一羣人趕到港口要搭船回臺時卻遇到了颱風,就近找了一間「楊大人廟」寄宿,等待颱風一過再回臺。 未料寄宿當晚,廟內主神「楊大人」降駕,表示要與「公祖」一起到臺灣,這位跟著「公祖」回臺的「楊大人」就是現在的楊府元帥,據說祂是楊令公的大兒子「楊大郎」。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1921,(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90年眾文圖書中文版) 頁。 日治時期儒教並不侷限於民間信仰,1941年《大眾人事錄》〈黃純青〉詞條:黃純青的宗教是「儒教」,1958年的魏清德〈身世報告書〉,自述宗教信仰是「儒教」。 黃純青、魏清德都由日治時期橫跨到戰後,宗教信仰都定位為儒教,1918年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小)所編的《鄉土誌》,儒教即列為「宗教」之首。
楊府廟: 宗教界
臺灣信仰文化深入民間,各地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廟宇,但大家應該曾經聽長輩說過「路邊小廟別亂拜」,實際並不是以大小來做為區分,而是有「陽廟」與「陰廟」的差異,今天教大家幾點區分這兩種廟。 正殿主祀楊府三大神,陪祀楊府二大神、七大神、洪師爺、漁師爺、三官大帝、濟公禪師、中壇元帥、五營兵將,左龕1奉祀湖北大帝,左龕2奉祀福德正神,右龕奉祀陳十四娘娘。 楊府廟2025 每年農曆八月初八誕辰,廟前作戲慶生從前二天開始連演三天,以福田裏為主,中正、舊社、社苓三里的信眾會來喫拜拜,路途為之塞車。
楊府廟: 臺灣民間信仰
楊府侯王俗稱楊府爺,楊老爺,是溫州立廟最多的本地神明,北至舟山、寧波,南至漳州、廈門,東至臺灣,海外至新加坡都有楊府廟,但主要是集中在溫州地區,崇拜中心現在是在蒼南縣的鯨頭。 但對楊府爺其人其事,溫州民間曾有種種不同說法。 普遍說法是楊府爺為唐元帥楊精義,是溫州屬地裏安陶山人。
楊府廟: 觀音信仰
內容大致如下:北宋時蔡襄造洛陽橋,因橋身不正幾遭殺身之禍,觀音暗中彈指相助,指破血滴井中,為福建古田縣臨水村陳敬義之妻所食而生陳十四。 觀音兩根白髮誤落人間化為白蛇殘害生靈,陳敬義家傳茅山法,鄉人央求陳敬義出山為民除害,陳因患背疽難以成行,遣二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倖免逃歸。 南極仙翁推薦陳十四至廬山學法,歸來時路過溫州、平陽等地,沿途收妖捉怪為民除害,最後幾經周折終斬白蛇得道成仙。 這個故事雖然假託宋代,但其整個歷史背景卻顯得含糊不清,甚至出現明清纔有的官制與地名,這當然是民間藝人不斷加工創造的結果。 然而這個神話故事也並非純屬溫州藝人杜撰,《靈經》中陳十四娘娘的故事與《三敦源流搜神大全》的大奶夫人陳四夫人的傳說最為接近。
楊府廟: 供奉神明
而今即隸屬龍海縣,十三五記梁府莫非指此而言。 楊府在最後指示大樹葉落在何處,如今這株大樹枯枝葉落,正合楊府降駕所言,本宮神祇降諭金言,都陸續證實在眼前,但未經查訪,不敢貿然肯定。 當時受鄉親盛情招待,暢敘寒暄,論及祖廟前有一秀水環繞,前案一望無際的田疇(水稻田)近百年前是一片淺海,有十三海灣之稱。 聞言莫不由衷敬佩,梁府在五月十二日所啟示聖論(祖地俗稱十三灣)宗親莫不嘖嘖稱奇。 住有尼姑數名,每逢祭典香客洛譯不絕,香火非常鼎盛,不幸在一九五八年文革時期已被拆毀。 聖母娘娘金尊也被焚化,片瓦無存,現今並未修建,僅留枯榕樹一株,古井一口(供尼姑飲用水之需)石柱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