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理學院好唔好2025!(持續更新)

法鼓佛教學繫有完整的佛學課程,優秀的師資隊伍,扎實的文獻語言訓練(梵文、巴利文、藏文等),享譽國際的佛教資訊技術,與國際學界的交流,豐富的藏書等,完全能夠滿足我的學習需求。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多年的「大願 興學」終於成就;之後,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代表法鼓山向長期協助的教育部致謝, 圓滿各方情義。 樹德科技大學(Shu-Te University),簡稱樹德科大、樹科大,位於臺灣高雄市燕巢區,鄰近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燕巢校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校區,2000年8月1日奉教育部覈准正式改名為樹德科技大學,成為臺灣南部第一所由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之學校。

※例:課程名稱有標示(Ⅰ)、(Ⅱ)時,若未依序先修習(Ⅰ),不得修(Ⅱ) ; 但體育(Ⅰ)~(Ⅳ)(含體育-禪柔瑜伽(Ⅰ)~(Ⅳ))、朝暮定課(Ⅰ)~(Ⅷ)及禪修實習(Ⅰ)~(Ⅵ)除外。 法鼓文理學院 (一)開設給本年級之必修、必選課程,請優先修習;若不與重修、補修課程衝堂,不得緩修,但經系(所)主管同意者不在此限。 (三)行門科目:共25學分,含必修21學分;行門選修至少修滿4學分。 行門科目25學分,區分為行門通識14學分及行門專業11學分。 申請博士資格考時,考生須與其指導教授商量各科應考書單,以作為準備考試與提供給出題委員出題之參考。 至少發表研究論文 2篇(第1篇最晚通過博士論文計畫審核之前,第2篇最晚通過博士論文口試之前)。

法鼓文理學院: 學院與學系

於上述 2014 年 7 月 28 日,教育部之「法鼓人文社會學院」與「法鼓佛教學 院」合併審議會時,我們也曾提出以「法鼓學院」為校名的意見,因為比「法鼓 人文社會學院」簡潔之故。 但是教育部表示礙於私立學校法第五條:「私立學校 之名稱,應明確表示學校之類別、等級及所屬學校法人」的法規,學校之名稱必 須標示「類別」的慣例。 因此我們才提出以「法鼓文理學院」為校名的意見,讓 教育部審議會可以通過併校提案。 1989年:中華佛學研究所開始著手遷建計畫,於新北市金山區購置土地近六十五甲,命名「法鼓山」,以建立國際佛教教育文化中心為目標,積極募款與硬體建設。

藏傳佛教專題、藏傳修心法要研究、藏傳祖師著作研究、印藏中觀思想比較研究等。 就讀大專院校二年級以上(五年制專科學校四年級以上),其上一學年學業總平均成績在八十分以上,操行兩學期均列甲等(八十分)以上。 生命教育課程之規劃架構,為開展文化與多元格局,建構內省式思維,並開發核心價值,以建構內外兼具之生命教育模式。 並結合此理念與能力發展指標,從態度、專業能力與脈絡三個面向而開展。 態度部分,強調內在之深化,包括自我觀照與價值反思,以建立生命關懷之內在底蘊,從而為未來從事生命教育工作之能量。 法鼓文理學院2025 專業能力部分,為培養學生之同理、對話、詮釋、多元省思及創意、轉化之能力,以為未來發展跨領域之整合型教育模式。

法鼓文理學院: 新聞

103年「法鼓佛教學院」與「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合併為「法鼓文理學院」後,繼續以「佛教學系」招生辦學。 2015年:人文社會學羣生命教育、社區再造、社會企業與創新及環境與發展等四個碩士學位學程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 法鼓文理學院 人文社會學羣的前身為「法鼓人文社會學院」(1993年正式籌備),因緣際會發展期間將近30年。

  • 生命教育課程之規劃架構,為開展文化與多元格局,建構內省式思維,並開發核心價值,以建構內外兼具之生命教育模式。
  • 今後,原來「法鼓佛教學院」繼續以「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博士、碩士、學士班」(或簡稱為:法鼓佛教學系博碩學士班)的名義招生。
  • 加修學程學生於規定期限內修畢學程所規定之科目、學分,且成績及格者,經審核無誤後,由教務組發給學程證明書。
  • 至少發表研究論文 2篇(第1篇最晚通過博士論文計畫審核之前,第2篇最晚通過博士論文口試之前)。

「法鼓山」建設的完成,除能發揮教育、研究及弘化功能外,亦將提供信眾平日或退休後修行安養的地方,讓社會大眾可以親身體驗,濡沐在佛法的安詳喜悅之中。 一、本校學士班將戒、定、慧三學融合於佛法修持與弘化實務之課程規劃中。 並重視漢傳、印度及西藏佛教等各宗派義理之教學,加強英、日語及梵、巴、藏等佛典語文之訓練,以培養理論與實務並重、傳統與創新相融、具有國際宏觀視野的宗教師及學術文化兼具的佛教弘化人才。 博士生於學位論文指導教授申請通過時,須從本系「印度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佛學資訊」、「佛教與社會實踐」五領域中,選擇主修(即博士論文研究方向)。 申請加修學程:學士班2~4年級(不含延修生)、碩博士班不限年級,經學士班主任或系主任同意後,得於每年12月或5月底前向「佛學資訊學程委員會」提出申請,並加考「電腦概論」通過後,於次學期起開始修讀。

法鼓文理學院: (二)為何以「法鼓文理學院」為校名?重視「博雅教育」小而美的學院

70 年代的臺灣經過石油危機的考驗,產業界對於高級技術人才需求迫切,長達 13 年之久的停止私人興學申請的教育政策,自 1985 年起再度開放,但只限工 學院、醫學院或技術學院。 於是,佛教界設立了「華梵工學院」(1990 年招生; 1997 年改名為「華梵大學」)、「慈濟醫學院」(1994 年招生;2000 年改名為「慈 濟大學」)。 原隸生命科學院之生命科學系、分子生物人類遺傳學系,併入醫學院,生命科學院撤銷。 原隸共同教育處之華語中心、英語教學中心改隸國際暨跨領域學院;原隸共同教育處之通識教育中心、體育教學中心改隸教育傳播學院,共同教育處撤銷。 (一)於修讀期限內修滿規定之學分,成績及格者,由本推廣教育中心發給學分證明書(學士學分班成績以六十分為及格)如考取本校大學部,修習之相關科目及格學分須依「法鼓文理學院學士班學分抵免辦法」酌予抵免。 (一)專業科目:共75學分,含專業必修26學分;專業選修至少修滿49學分。

法鼓文理學院: 大學情報

本校由聖嚴法師所創立,其前身為中華佛學研究所(1985年聖嚴法師創立)。 法鼓文理學院 於民國96年(2007年)4月8日,經教育部覈准立案,成為我國第一所納入高等教育體系的宗教研修學院,名為「法鼓佛教研修學院」。 復自97學年度起經教育部覈准,更名為「法鼓佛教學院」。

法鼓文理學院: 課程類別

申請者需填妥口試申請表,檢具自備之畢業論文初稿,分送學位考試委員審閱,並繳交論文口試本1本,至佛教學系辦理申請。 每科成績達 70 分為及格,如資格考不及格,其延長修業年限尚未屆滿者, 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重考,重考以1次為限,並應以原考試科目為準,重考成績仍不及格時,應予退學。 每年資格考申請時間為分別為 5 月及 11 月,考試日期則由指導教授 與考生協調,於下一學期開學後兩個月內完成所有資格考科目。 強化宗教師行儀和作務與弘化,解行並重,設置外國學生漢傳佛教研修獎學金,使本校成為全世界重要的漢傳佛教研修機構。 加修學程學生於規定期限內修畢學程所規定之科目、學分,且成績及格者,經審核無誤後,由教務組發給學程證明書。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開始了臺灣的新生活,因為深入的認識(課程中有很多社會課程)而喜歡,因為良好的支持網絡,讓我輕易地辦了移民並開始了臺灣的新生活。

法鼓文理學院: 學士班學習目標與定位

但是, 鑑於當前臺灣高等教育的困境面臨(一)少子化的社會趨勢,造成學生來源逐年 減少;(二)大學數量(目前已有 171 所大專院校)已經飽和,臺灣 62 所公立大 專院校與 109 所私立大專院校辦學資源競爭日益激烈。 為因應此「生源減少」、「資 源競爭」的情勢,法鼓山體系決定將「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及「法鼓佛教學院」 兩校整合,以達到「集中資源」並且「發展特色」的效益。 「佛教學系」設有「學士班」、「碩士班」與「博士班」,課程內容涵蓋佛教三大傳統:印度佛教、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強調原典語言與文獻之研究。 為接軌AI與數位時代,本系設有佛學資訊學程,開設佛教與AI數位結合之課程。 除了傳統佛學研究之外,本系也重視實用之佛法,開設禪修、儀軌以及全球化語境下的當代佛教與社會實踐相關之課程,致力培養優秀之佛學研究人才與專業之佛教弘化人才。

法鼓文理學院: 教育與研究

每學期辦理選課後,當學期成績僅採通過(85分)與不通過(55分)登錄,學生若自行評估無法完成修習通過者,應於每學期之加退選日前,完成退選申請。 法鼓文理學院2025 學士班學生每學期所選學分數,至少不得少於12學分,至多不得多於25學分,但前一學期成績優異者(前一學期平均90分以上),經系(所)主管同意者,得超修一~二門課程。 修業年限最後一年起,每學期至少應修習一門課程(學士班學則第14條)。 爲鼓勵博士生發表學術期刊論文,除了完成學位要求之研究論文2篇之外,博士生得以第二(含)作者以上之已發表著作(若未刊登、但已被接受者須提出證明)一篇抵免三科(主修、副修、佛學研究理論與方法)資格考。

法鼓文理學院: 國際合作姊妹校

該論文須投稿於具備審查機制之學術期刊、與佛學領域相關、以本校為發表機構,且不可計入取得學位所要求之兩篇發表論文。 擬申請以期刊論文抵免資格考時間與申請資格考時間相同。 法鼓文理學院2025 該期刊論文抵免資格考之審定由指導教授及系主任負責;若指導教授與系主任意見不一,或指導教授為系主任時,則加入系務會議遴選系內兩位教師共同審定。

法鼓文理學院: 佛學二

註2: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營養學等等屬於生命科學學門,心理學屬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生物醫學工程屬工程及工程業學門,醫務管理屬商業及管理學門,獸醫及動物科學屬農林漁業及獸醫領域,以上不列入。 ;縮寫:TCU),簡稱慈濟大學、慈大,創辦於1994年,前身為慈濟醫學院,為一所座落於臺灣花蓮市的佛教大學,由佛教慈濟基金會捐助成立,創辦人為釋證嚴。 法鼓山是一個提倡心靈環保的佛教團體,在這個團體中的每一位義工菩薩都是成就法鼓山的萬行菩薩。 聖嚴師父說,萬行並不是萬能的意思,而是高也可以做,低也可以做;沒有人做的事我們去做,有人做的事就讓賢。 現在法鼓山即將於各地區成立義工組織,歡迎諸位菩薩的加入,讓我們起大悲心,發願為人服務、廣種福田,利人而自利。 具備申請學位論文口試資格者,可於學期間隨時提出申請,惟須於每學期校方所訂學期之第17週前完成口試。

我在大學工作了十多年,對學術的信心和看法也漸漸改變,此刻更想要跟一羣真正修行的人學習,比學術內容本身更重要。 三年時間真的很快就過去,記得當初選擇來到法鼓文理學院,主要是想沉澱一下身心,也整理過去五、六年我在香港執行食農教育方面的工作經驗。 法鼓文理學院 在環境與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學習當中,讓我對思考環境議題有更廣闊的視野,也可連接現實生活,例如走進裏山的農村社區或生態保育的場域,也正好讓我對食農教育的意義有不同層面的理解。

開設梵、巴、藏文等佛典語言,以培養研讀原典能力,並加強英、日文等現代語言的學習,以利於廣泛運用國際各類研究資料。 必須先科技部申請「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補助」,若未獲得補助者得向本校提出申請,並需檢附相關證明。 馬來西亞是一個熱帶的國度,常常用非常直接而簡單的方式表達想法、需要,如果能夠學會更細膩的思維方法與自我覺察練習,真的更能夠明白海外華人移民的內在生命的深層意涵。 感覺自己讀了生命教育學程,對馬來西亞那塊土地,有了更多面向的觀看與理解,也更好奇它所不為人知的更多面向。 相信繼續的學習,會讓我帶著更多的能力回饋自己的家園。

法鼓文理學院: 法鼓文理學院111學年度第1學期樂齡大學

在這裡,我又回復童心,自由自在地學習,同學們大多擁有豐富的學經歷,對於生命有其領悟和心得,更重要是有一份強烈的好學心和分享心,能碰上他們是我很大的收獲。 在山上處處是寶,除了悉心教導的老師,他們是在其學術領域的表表者有外,學校的兩所圖書館也是個寶,總館收藏了全臺最豐富的佛學書籍,去翻翻大藏經也是一件樂事;而另一所則收藏佛教以外的書籍,藏書量也超過我們學習所需。 總的來說,這三年我真的學會很多,除了有關環境保育、相關政策等面向的知識,在學校清靜自然環境的洗滌,再加上跨學程的學習機會,讓我在心靈上學到在紛擾中找到平安、學到放下但不等於放棄,也學到更認識自己然後試著把自我消融,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大自然當中的一份子,跟小草、螞蟻無分彼此。 再次謝謝每位在這學習旅途遇上的老師們,學長姐和同學們,也特別感謝我們環境與發展學程當中老師們給我的指導和啟發。 讓我心曠神怡的是,我們學校在金山區法鼓山上,風景優美,與市區的距離不遠不近,很適合修養身心、深入學習專業知識。 學校面積雖然不大,但設施非常完善,有標準的體育館(「揚生館」),校園景觀非常幽靜、典雅。

本系學生將經由行門與福業課程的規劃,修習如朝暮定課、禮懺法門、唸佛法門、禪修法門、或禪庭設計等課程,將禪修次地實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法鼓文理學院2025 藉由宗教實修的體驗,令學生體驗佛法對於淨化個人身心乃至轉移社會風氣、建設人間淨土的積極功能。 開發數位佛典閱讀環境的開源碼研究,建立跨作業系統、跨佛典語文、整合應用的軟體平臺,作為普及性佛典閱讀、學術性佛學研究的共同環境,進行佛法推廣與教學科技研究。

佛教學系辦學歷史,始於67年「中國文化學院」下屬的「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由剛從日本取得博士學位的聖嚴法師擔任第一任所長。 法鼓文理學院2025 74年「中國文化學院」改制為中國文化大學,「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停止招生後,聖嚴法師另創「中華學佛學研究所」繼續培養優秀佛學研究人才。 96年獲得教育部核可成立「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並於97年正式更名為「法鼓佛教學院」,得以授予正式學位,寫下我國佛教高等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