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紳纖維科技正與一羣物聯網、軟體與醫療業者,合作創造這些不平凡。 成立於1973年,豪紳以研發製造纖維原料起家,主力產品是特殊纖維與高性能纖維,豪紳創業初期從工業用紡織品切入市場,後來再增加醫療紡織品,生產高科技廠房無塵衣、手術室抗菌衣,其中的無塵衣佔了全球近八成市佔率。 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 STUDIO團隊製作。
臺灣佛教在明清時期先有源自中國的閩南佛教和帶髮修行的齋教傳入,在1960年代以前,因為日本殖民與國民政府實施戒嚴的歷史脈絡,曾有兩股主要的統治力量主導著臺灣的佛教場域。 所謂的「和光同塵」,是聖嚴法師對僧團的一貫要求,出自老子《道德經》的「和其光,同其塵」,亦即「調和其光輝,混同於塵垢」,講白了,就是「在僧團中不應有凸顯自我的心態」。 因此法鼓山僧團相當強調落實「和合互敬」的生活規範,聖嚴法師甚至訂出了一套完善的僧團共住規約。 早在1999年,於農禪寺召開的第一屆「法鼓山全球僧團大會」,即已討論出僧團制度草案,並於隔年訂定組織章程,從此以後,「法鼓山這個團體不論有沒有我這個人,都不會有多大的差異。」聖嚴法師曾如此欣慰表示。 翌年,在日本訂製鑄造的「法華鐘」運抵法鼓山,實現了聖嚴法師為鐘山命名時在心中許下的願望,法鼓山終於擁有了一口能鐘聲遠播的大鐘。
法鼓山法師: Tags: MIT 紡織 資訊產業 智慧紡織品 跨域生態系 紡織業
巷仔口社會學的文章,由國內外社會學者貢獻所寫,作為一個社會學科普的公共部落格網站,希望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評論當前的社會現象。 法鼓山法師2025 法鼓山法師 人生屢逢逆境的聖嚴法師,深信自己業力極大,以至報障重重,所以把一切因緣均視為增上助力,將逆緣的阻力當成考驗自己的助力,他認為每多遇一分障,就多消一分業,既能消業,逆緣即助緣。 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的方向往正面或負面去思考,得到的成果截然不同。
1926年第四代住持江普梅居士禮福州的鼓山湧泉寺聖恩和尚為師,傳承鼓山曹洞宗的禪學法脈。 1938年第五代住持江普乾居士因應臺灣日治時期之時勢,聲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寺廟,並更名為「齋明寺」。 1998年第六代住持江會觀居士期能讓齋明寺革新再造,遂邀聖嚴法師接任住持,將齋明寺回歸正信禪寺。 1999年1月22日齋明寺舉行交接儀式,將印信交與聖嚴法師,同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正式敦請聖嚴法師為第七任住持,齋明寺至此交由法鼓山管理。
- 據瞭解,聖嚴法師曾因左腎惡性腫瘤將左腎摘除,三年前他的右腎功能嚴重惡化並引發貧血,一度住院治療,此後固定每週洗腎三次。
- 巷仔口社會學的文章,由國內外社會學者貢獻所寫,作為一個社會學科普的公共部落格網站,希望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評論當前的社會現象。
- 法鼓山法華鐘自2006年12月正式啟用,並於2007年首次於除夕夜舉辦撞鐘祈福活動,以彌陀法會與撞響108聲法華鐘聲,作為去除108種煩惱的象徵,並祈願來年平安、順利。
- 藝人何妤玟近年來因為偏頭痛纏身,情緒很容易受影響,更因為荷爾蒙影響產生經前症候羣。
- 世間竟有如此巧合,而且還這麼碰巧,剛好被遠渡重洋而來的他們看到了這份古文獻!
1997年12月25日辦事處正式遷至臺東縣臺東市信行寺,,並持續掌理法務迄今。 創建於1960年的高雄南天台紫雲寺,位於高雄市鳥松區,由開山住持演禪長老尼購地草創,由於長老尼是天台宗高僧斌宗上人的弟子,因此在紫雲寺上冠上「南天台」的宗派。 2001年1月演禪長老尼與淨圓法師顧及本身年事已高,為承續法務,便交由法鼓山承接,聖嚴法師為第三任住持,成為法鼓山在高雄地區弘化的重鎮。 另外,位於高雄市三民區的「三民精舍」,亦屬於法鼓山紫雲寺所轄之精舍。
法鼓山法師: 出版物
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 當時,東初老人推動臺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並每年皆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果暉法師,1958年出生於臺灣雲林,1985年於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座下出家,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 歷任聖嚴法師侍者、祕書、禪坐會輔導師、法鼓山僧團都監、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法鼓山僧團副住持及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並為聖嚴法師2005年傳法法子。
- 2009年聖嚴長老圓寂後,果如法師承師遺志,弘揚漢傳祖師禪法,現正積極修建「祖師禪林」做為專修祖師禪法的道場,目的在於透過禪修訓練和各式生活禪坊的學習,使得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禪生命。
- 齋明寺建寺之初原名為「福份宮」,1873年(清同治12年)第二代住持黃普瑟居士改建瓦茸堂宇,更名為「齋明堂」,法脈轉承齋教龍華法脈。
- 之後《基督教生命雙月刊》的主筆吳恩溥先生,針對煮雲法師的言論著作了《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而此書輾轉到了聖嚴法師的手上,法師讀後認為其中有許多偏頗的論調,遂用十天的時間,寫下了《評「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 應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之邀,出席日本京都「世界青年和平高峯會」第一次籌備會議。
- 由於法鼓山的地理形貌,猶如一個縱臥的大鼓,故引經典之喻,取其似鼓之形,「法鼓山」之名遂由此而得也。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張志豪院長表示,感謝法鼓山社大每年都在院內舉辦展覽,讓醫院增添人文之美和柔和的氛圍! 「墨香禪悅」展期為即日起至3月30日,在金山醫院2、3樓北海藝廊展出,歡迎前往觀賞。 會中,還由曾濟羣校長、張志豪院長及林欽商老師,共同揮毫「福」、「祿」、「喜」三字並落款及用印,給予金山分院拍賣,所得將用於偏鄉醫院醫療,也藉此祝福民眾新年大吉大利。 3位貴賓揮毫時,吸引許多與會民眾拍照留下珍貴畫面,也讓醫院充滿墨香和歡喜又溫馨的氣息。 現場還有「寫春聯送祝福」活動,同時,林老師也親自為貴賓、民眾及與會人員導覽。
法鼓山法師: 春節假期趁機哄擡收費 新北稽查九份私人停車場
此時接觸了太虛大師「人成即佛成」以及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觀念,也陸續對佛教問題寫了許多文章,形成日後對於佛學及佛教的主要理念。 1985年於農禪寺出家的果暉法師,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接引的第一批禪修弟子,更曾跟隨聖嚴法師腳步,以精進的佛學研究,取得了日本文學博士學位。 在2018年繼任法鼓山方丈後,果暉法師領眾虔修,安眾、化眾,更積極拓展國際弘化交流,為漢傳佛教的地位提昇,持續努力不懈。 活動中邀請視障者EyeMusic樂團演唱創作樂曲,以及書法老師現場揮毫寫春聯,方丈和尚也寫下「福慧自在」墨寶,致贈給關懷家庭。
法鼓山法師: 佛光山、法鼓山、慈濟等「人間佛教」團體,如何帶動臺灣佛教從出世走向入世?
在編制上則設有都監一位、副都監一位,並設有賢首會、都監院、事務院、禪修推廣中心、佛學推廣中心、關懷中心、教育院、僧伽大學佛學院、事業體等單位,是法鼓山目前的核心組織機構。 其成立宗旨為:組織佛教教團、培養青年僧才、弘揚法鼓山理念,並以落實人間淨土之理想。 此一機構主要的活動則是研發、推展各種禪修、佛學教育、關懷弘化等。 法鼓山僧團以聖嚴法師為精神導師,其成立緣起於1977年師父自美國回臺灣接掌中華佛教文化館和農禪寺,而為了培訓弘揚佛法及住持三寶的青年僧眾人才,農禪寺於1979年8月成立了「三學研修院」,成員為原譯經院的成員與曾參加禪七的學員,共十人。 譯經院結束後,成員之中有人發心出家,「三學研修院」漸而發展為法鼓山「僧團」。
法鼓山法師: 明冷氣團南下伴隨雨勢愈晚愈冷 春節首波天氣狀況曝
方丈和尚也分享兩個訣竅,第一先將自己或事物「放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處理,這樣心就不會慌亂;然後讓自己「放鬆」,將讓身心不安的念想都放下,心安定了,平安自得就會感到幸福。 最後並鼓勵大家在奉獻中成長,把心照顧好,心安平安就會有幸福。 智慧紡織品技術應用服務生態系成立至今一年,豪紳新產品主力市場仍在歐洲、美洲與亞洲等地,目前已外銷全球近60個國家,臺灣市場則正在積極拓展中。 未來,豪紳將繼續以高性能纖維為發展核心,朝向多角化經營,讓一件衣服不再只是一件衣服,變成可保護你身體健康的醫療保健工具。
法鼓山法師: 法師 & 老師簡介
她是法集會的固定成員,與亦師亦友的查可及卡門,共同在家鄉帶領禪修及禪瑜珈相關會議與工作坊。 除了教導禪瑜珈以及主持禪坐共修會之外,居住在克羅埃西亞西部大城普拉的她同時也是社會教育員,在另類醫療單位中服務有需要的青少年。 法鼓山法師 法鼓山法師 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有39年多的禪修相關經驗,包括對各種武術和氣功的研究。
法鼓山法師: 中華佛學研究所
其次、造就因應時代潮流下的佛教僧才,推動佛教教育文化工作,落實社會關懷。 再次之、加強國際交流與語言訓練,推動佛學教育國際化,培養深具國際宏觀之弘化僧才。 僧伽大學雖以大學為名,而且有其一定的學制,但仍為養成僧人的養成教育,與一般的大專院校體系並不相同,因此,目前並無教育部之授業認證。
法鼓山法師: 網站相關聯結
點進行回顧及總迴向,將修行功德祝福正遭逢疫病、戰爭、天災人禍而受苦受難的地區與民眾,齊心安人安己、安樂眾生。 《為自己、為家人預約一整年的光明》 為什麼點燈象徵求平安? 法鼓山法師 燈是光明,燈是一種熱量;以光明來傳遞我們的心願,而用燈的熱量來象徵著我們的願心所能夠產生的功能;這是出乎於我們的誠心和信心,這個燈就有用。 [NOWnews今日新聞]汪小菲和大S離婚後,有意再婚扶正新歡張穎穎,無奈母親張蘭作梗,屢次在直播間公開痛罵張穎穎是臭蟲、心機女,破壞這段戀情,「雙張」的戰火越演越烈,張穎穎不忍了,昨(16)日曝光與… 中華文化總會錄製特別節目,卡司陣容找來知名樂團滅火器、告五人,人氣歌手熊仔、臺語歌王許富凱等大咖演出,已經懷孕8個月的吳姍儒,更是獨挑大樑主持節目。 歌手告五人說:「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我會奮不顧身的前…
1981年8月招收第一屆學生,1984年由於中國文化學院改制,其所屬的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停止招生,時任所長的聖嚴法師卻認為雖然停止招生,但佛教的高等教育卻不能停止。 法鼓山法師 此單位的主要活動為:舉辦讀書會及讀書會帶領人種子培訓營、安排各地佛學弘講等。 臺南分院的成立可溯源至1990年8月17日法鼓山護法總會首度於臺南舉辦聯誼會,聖嚴法師南下慰問,在當時臺南唯一一位勸募會員楊黃玉淑,主動邀集友人加入護持,因此揭開了臺南分院涓滴成長的路程。
2005年,園區落成啟用,並以「大悲心起」為主軸,舉辦落成開山大典。 法鼓山法師 東初老人曾發表多篇文章呼籲佛教界成立佛教大學,而聖嚴法師則於1961年在《人生》、《覺世》等刊物中為佛教大學請命。 然而直到1998年10月2日才得以召集了相關人員擬定了「法鼓山佛學院規劃書」,隔年3月2日於農禪寺召開第一次佛學院籌備會議。 2000年3月15日再於農禪寺舉辦一場「佛學院辦學經驗交流座談會」,邀集了當時臺灣各佛學院負責人,就僧伽教育、佛學院運作進行廣泛的交流。 經過兩年多的籌備,僧大確立了建校目標及完成各項軟硬體設備後,於2001年秋開辦,首屆招生計有男眾九名、女眾廿九名共卅八名學生報名考試,實際錄取男眾五名、女眾十八名。
法鼓山法師: 內容—
除了一箱箱的物資,現場還提供「福慧自在」、「平安無事」春聯給關懷家庭領取,並安排髮型設計師來義剪,讓大家整理門面,過一個清爽的好年。 從盛夏邁向楓紅的2020年秋初,聖嚴法師的紀實電影《本來面目》正在臺灣各地公開播放,在這經歷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的一年,只見觀影者戴著口罩,檢測了體溫,如行禪般魚貫進入電影院,靜默觀照各自的本來面目。 這位擁有博士學位的漢傳佛教禪師,以一位風雪中的行腳僧之姿,畢生歷經時代的變遷,從中國到臺灣,再從臺灣前往日本留學、美國弘化,在世界多地留下足跡,最終在臺灣創辦法鼓山,推動漢傳禪佛教邁向現代化。 他的生命故事,如一面透徹的鏡子,讓許許多多人回看自身。 而在百年樹人方面,聖嚴法師先是在農禪寺成立了三學研修院,培訓弘揚佛法及住持三寶的青年僧眾人才,初期以美國佛教會駐臺譯經院成員以及參加禪修的學生為主要成員,猜想當初他應該也沒料到竟會由此逐步孕育發展出如今制度健全的法鼓山僧團體系吧。
果如法師1951年生於臺灣,12歲即依止師公東初老人於中華佛教文化館。 曾就讀東方佛學院(現佛光山佛學院),為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學士,美國喬治亞大學人文科學碩士。 2004年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國立臺灣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文講座」。 出席在曼谷召開的「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與「亞太青年和平高峯會」。
誦戒的意義,在以清淨的戒行導正社會的風氣,在眾生羣中程就菩提心,也助眾生發起菩提心。 慕魄太子宿世當國王,不囚罪人,不用武力,因為允許膳官烹殺六畜,而墮地獄六萬餘歲。 其次, 這是告訴大家,果東方丈在師父之上,師父既然卸了方丈執務,大家就要聽果東方丈的,不要造次,四眾弟子都要支持果東師。 果東師退任,但搖身一變成為退居方丈,本部落格也是曾經評論過的(見「退居方丈?退票方丈?」),他怎麼卸任,大家都看到了。 人的一生之中,如果能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觀並且堅定不變,則生命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將是相乘相加的人生饗宴。
之後因部隊整編以及升遷考試,到了高雄縣鳳山鎮陸軍第二軍團司令部任准尉軍官,時為1954年6月。 ,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俗名張保康,江蘇南通人,知名佛教比丘,佛學弘法師兼教育家,為禪門曹洞宗的五十一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 雖然未來法鼓山方丈的行政工作將由果東接下來,但是聖嚴說他退休之後,還是法鼓山的創辦人,這個身分是沒辦法被換掉的,而且他還是僧團、教團永久的導師,有權管教僧俗四眾弟子,也有責任照顧大家的道心。
法鼓山法師: 活動預告
2002年,他接受聖嚴法師傳法,成為目前居住於美國的唯一西方法子,在北美各地帶領禪期及講座。 1996年尋找新的老師之際,他遇見了聖嚴法師,參加了法師帶領的禪七,並成為聖嚴法師的弟子。 由於意識到禪是佛法的核心,聖嚴法師又是一位有深厚禪修體驗的老師,查可便全心投入禪法的修習,此後也經常參與聖嚴法師帶領的禪期。
法鼓山法師: 方丈和尚
為護持中華佛學研究所、農禪寺的遷建工作,多位熱心的信眾於1989年3月自動發起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推動募款事宜。 1999年提出「心五四運動」,整合了歷年來提出的重要觀念與方法,作為廿一世紀人類的生活標竿。 心五四運動是一項心靈建設工程,是法鼓山為實踐四種環保而推出的觀念與方法,它將佛法中深奧的名相與學理轉化為一般人都能的觀念與方法。
聖嚴法師於1930年出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在狼山廣教禪寺出家, 1949年從軍,並來到了臺灣,軍旅十年,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表示,書法班老師林欽商帶領學員們精心策畫已久,展出前兩週書法班師生也親自到現場佈展。 展出作品包含:《心經》、《阿彌陀經》、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等,以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字體書寫,呈現書畫之美與經典法語。 曾濟羣校長致詞時,特別介紹書法家林欽商老師,雖出身困苦的鄉村,但憑藉一己的努力也成為優秀的書法家,並積極推廣書藝之美,讓社大書法班學員都愛上書法。 果如法師指導禪修以棒喝齊下、機關盡出著稱,喝聲一起、香板一落,總教學人當下承擔無處閃躲。 每逢禪期主法,即先言明香板教誡,果如法師自稱用在當用,該喫棒時,不以佛法做人情。
法鼓山法師: 活動查詢
繼程法師於馬來西亞檳城依止竺摩長老,並於其座下剃度出家;後前往臺灣佛光山中國佛學研究院研究部進修。 1980年前後,繼程法師曾跟隨聖嚴法師,參與多場禪七並於中華佛教文化館禁食一段時日,期間有深刻的體驗。 七月下旬,舊金山分會將邀請果慨法師舉辦佛法講座,自「經中之王」-《法華經》中探討佛教徒的修行觀, 從《金剛經》、《阿彌陀經》、《地藏經》及《心經》中講述生死觀。 一系列講座在臺北安和分院舉辦時,有近千位信眾參加,精彩可期。 歡迎您一起聽經聞法,為自己的現在與未來點上明燈,走上生命究竟之路。 回首這段不被人看好的建山過程,聖嚴法師依舊滿懷感恩,他認為正是因為有這些波折與不順遂,才能慢工出細活地將法鼓山精心雕琢成如今樣貌,擁有如此完善恢弘的規模。
法鼓山法師: 師父法語
直到東初老人百日後,聖嚴法師終於順利接任文化館館長以及農禪寺住持,然而大大小小的考驗依舊接踵而至,其中最令他頭痛的一樁,就是位於北投的農禪寺,因北市府計畫開發關渡平原,面臨土地將被徵收的拆遷命運! 事實上,尋覓建地一事,聖嚴法師早已進行多年,鑒於文化館所在地,終年遊客絡繹不絕,並不適合作為僧眾教育、研究場所,因此,他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土地,以興建能夠結合教育、研究、弘法、修持等綜合功能的佛教園區,前後尋覓了八年的時間,奈何因緣不具足而始終無下文。 而除了創辦佛教學校,高瞻遠矚的聖嚴法師後來還陸續成立了幾個基金會,以便有計畫地永續推動上述各項志業,包括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佛教基金會、人文社會基金會、慈善基金會,以及提供多項漢傳佛教相關學術研究獎學金的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等等。 這些基金會在他身後,仍然持續不輟地推動著各項教育弘法、利生濟眾工作,在社會上發揮著正向影響力。
法鼓山法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華佛學研究所」前身為「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由前教育部部長暨中國文化學院(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博士提倡成立,目的為發揚漢學。 其後為了進一步落實教育的理念,在同年,法鼓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 法鼓山法師 其後隨著建設的展開,法鼓山也取法中國古道場,在大殿正下方設一地宮,於1996年舉行奠基大典及地宮安寶儀式,將三百多件臺灣佛教典籍、文物保存於內,並註明在西元三千年時才能開啟,此舉則為臺灣佛教文化傳承寫下歷史新頁。 聖嚴法師承東初老和尚之遺志,於1977年東初老人圓寂後接掌佛教弘化事務。 2006年9月2日,果東法師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住持。 法鼓山的祖廟是釋東初老和尚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