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內湖高工2025必看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並啟發學生珍惜與尊重生命,熱愛與發展個人獨特的生命;以教育學生品格力,提升學生學習力,打造學生生活力為核心標的;藉由完全學習的貫徹,促成全人發展。 教育的本質在於瞭解學生特質,採取不同教學模式,順應學生多元發展,指導學生適性成長,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為生命彩繪璀璨的色彩。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執行者,時機觀察、多樣化教學,提供學生一個民主而自治的學習場所,快樂而富智慧的學習歷程,指導學生適性成長,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 (六) 強化學生學習成果,進而發展多元成就。
  • 從原來的基礎能力培養,本校積極推動學生參加全國技藝競賽與工商科技藝競賽的技藝展能,本校以電機電子與應用英語為主要科別,每年參賽10項職類競賽,近3年皆有每年皆有6位同學榮獲優勝以上的佳績。
  • 自109學年度起開始發展以跨科的方式的教師專業發展社羣,建立跨領域的學科合作。
  • 109年度全國語文競賽原住民阿美族語情境式演說第1名。
  • (三) 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從做中磨合增進學習。
  • 設置休憩空間、涵養身心靈: 中庭花臺兩側及各大樓主要動線上設置座椅區,以提供師生舒適的休憩、晤談及閱讀環境。

校園綠化面積廣大、生態豐富,為環境教育天然素材。 資訊專業師資充 足,智慧校園人力資源豐富。 本校位於臺北市內湖行政區,內湖路一段與港墘路交叉口,緊鄰捷運文湖線港墘站及中山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是全臺第一個校門口與捷運站共構的學校。 東邊經東湖可達南港、汐止;西邊由內湖路接北安路往中山區的大直;鄰近內湖科學園區及基隆河截彎取直之新生地,近年來大量高科技產業進駐,開發潛力無窮。 近年來,由於大量企業進駐內湖科技園區,園區現有6700多家廠商進駐、21萬以上的員工,企業年營收超過5.2兆,企業總部、高科技廠辦、新式廠房及高級住宅陸續建造完成,使得內湖地區更加蓬勃發展。 全國科展、專題製作獲獎學生性別(男:女)比例為1.8:1,優於全校6:1的男女比例。

市立內湖高工: 環境

(一) 重視學生權益,建立友善校園 學生透過課程、活動與會議的學習與參與,培育學生透過尊重、包容與關懷,讓每位學生懂得尊重自己與他的人意見,提升學生在校參與的各式主導權,建立營造友善校園與績優的學習環境。 在教育環境快速變遷的年代,新課綱的調整與少子化的影響之下,學校在規劃學生學習與未來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市立內湖高工 藉由SWOT理論來分析學校現況,包括內部環境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評估並掌握環境,從而擬訂學校的競爭策略。 學生活動中心:與行政大樓共構築成,入口為挑高穿堂設計。 一樓為內湖社區大學、體育組及閱覽室,二樓為圖書館,三樓為社團室、划船訓練室及體育班宿舍,四與五樓則是禮堂與禮堂看臺及體育班宿舍。

機械學習實務課程除鎖定專題比賽及科展外,課程輔導學生參加大數據AI分析應用競賽,透過與外校的競賽提升機械學習的能力。 市立內湖高工 校園建築、設備隨著時間逐漸老舊,為使師生擁有安全、優質的教學與學習環境,建置並改善校園設備並加以活化利用,使內湖高工成為一所內(課程)外(設施)兼具的科技化校園。 近年來,學校逐步完成了校舍安全結構補強、行政大樓外觀美化、校園保全系統建置、屋頂太陽板建設、小田園與綠屋頂、專科教室與實習工場整建、資訊網路設備擴充、運動場館及圖書館整修,更新教學大樓冷氣。 為了與產業無縫接軌,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建置技術教學中心,揭牌啟用IOT物聯網智慧家電技術教學中心。 這些規劃豐美了師生優質的學習空間,活化教學環境,再造校園美感與質感。  在技術力方面專業科目的老師具有極大的優勢,除了部定校訂的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之外,專業選修課程也可以補充學生在新興科技及專業技能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在專題實作的作品可以提升層度。

市立內湖高工: 校園訊息

內湖高工創校至今已邁入第36個年頭,在時序推移中,兼顧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努力建設校園環境,透過巧思加值活化利用,使內湖高工成為質感與美感兼具的精緻科技校園,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 市立內湖高工 1.善用空間設計便捷師生通行:4棟大樓間的中庭花園,是學生校園活動的主要動線,設置連接走廊及遮雨棚,提供師生舒適、便捷、安全的活動路線。 中庭廣場的e世代舞臺、實習工場舞臺、活動中心交誼廳及教學大樓西側2樓展演空間,讓師生進行各類課程、表演活動,自由聊天討論,是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知性對話的空間。 1.校舍建築物定期安檢:實習工場、教學大樓、行政大樓、活動中心皆完成結構補強,符合耐震評估,建築結構良好。 4棟大樓定期進行公共建築物管理檢核及定期進行消防安全設施檢查與申報。 (三)自然科技的永續校園:以永續營造校園自然生態,創造健康優質的綠色校園。

展示史蹟文物、凝聚校園認同: 校史室完整保存學校創校以來,各階段具歷史性及紀念性的文物、各類榮譽獎座、校園模型及運用校史室牆面空間呈現校園大事記,為學校發展的歷程留下完整紀錄。 行政大樓1樓大廳「十大建設圖騰」,展現工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呼應內湖高工設校的宗旨與目的。 闡述學校沿革與臺灣產業發展,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更加認識學校並認同學校,培養愛護學校情操。 行政大樓4樓會議室走廊牆面羅列歷年比賽獲獎獎盃,冀學生能見賢思齊,建立學習信心。 發展鄉土教育、發展社羣課程: 教師自發成立本土語言教師共學社羣,交流本土語言教學資源,發展本土語言教材,深化本土教育精神。 市立內湖高工2025 國文與歷史科教師共備發展內湖學課程,帶領學生實地踏查內湖歷史地景,認識內湖發展史的重要事件,涵養學生在地意識。

市立內湖高工: 市立幼兒園

 技能檢定:電腦軟體應用實務、電腦硬體裝修實務、數位電子實務。  選手技能:資訊技術實務、網頁設計實務、機器人裝置實務、雲端運算實務。  創發技能:電腦軟體創發實務、微控制器應用實務、機械學習實務(新增)。

市立內湖高工: 校園

現行校規已開放混搭制服與運動服、穿著運動短褲進入學校,但實習課、週會及重大集會仍須著長褲,朝會長褲短褲皆可。 內湖高工也是男子排球運動的傳統強校,多次參加高中排球聯賽HVL獲得佳績,划船隊在中華民國110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榮獲佳績,桌球隊亦有佳績,林昀儒2015年入選15歲、18歲與成年國手。 4.重視校園安全,積極推動國際安全學校認證,98年成為全球第一所通過WHO認證之國際安全學校認證職業學校。 2.整建閱覽場域為舒適環境:圖書閱覽空間,整體設計重視採光及通透性,窗外綠意映入眼簾,提供學生舒適寬闊的閱讀環境。 教官、校安人員及師長落實校園巡視工作,以確保校園安全。

市立內湖高工: 臺北市食材登錄平臺

控制科針對機電整合,增設機械加工與機械製造,整建機械加工機具;資訊科結合產業大數據AI人工智慧,引導學生加深加廣程式設計;冷凍科結合LG開創產業鏈結,提供學生產學合一的學習。 學生參與學校各式校內競賽,語文競賽、技藝競賽、專題、科展……等競賽,提供學生公平的競賽選拔,代表學校參加市級、全國級競賽,運用學校有限資源,供給學生最大的訓練,培養學生在技藝技能的發展機會。 結合麗山高中、內湖高中及南湖高中等三校,攜手整合學習資源。 「湖山盟」朝推展地方學課程、建置智慧學園、規劃綠建築設計及參與整體社區營造等四大面向規劃辦理,並開設微課程連結大學及產業資源,豐富學生選修、素養、彈性或自主學習課程內容,達成共享共榮、互利共好,為高中學子打造學習嶄新樂園。 行政大樓:該大樓與學生活動中心為共構建築,入口為挑高穿堂設計。

市立內湖高工: 內湖高工校長林振雄博士 治校理念 選技職 好好讀 有前途

老舊水管汰換節水有成:因應校內水管老舊,造成滲漏並影響水質,因此學校於108年度屋頂防漏工程,將學校老舊的塑膠水管改為不鏽鋼管,完工後節省45%水費。 節能設備更新持續規劃:為打造節能環保校園,改善生活環境,學校積極爭取各方經費,陸續將老舊窗型、箱型等耗能冷氣汰換為1、2級能效環保節能冷氣;並將舊型T8、T5螢光燈管陸續汰換為更環保節能之LED節能燈具,耗電量為原本的一半。 自108年度陸續改善後,已有效樽節部分電費,未來將持續爭取經費設置電力監控系統等設施,提升節能成效。 活動中心外牆大圖輸出、行政大樓電梯前牆麪人文設計、實習工場與行政大樓連接走廊天花板造景及教學大樓結構補強牆面呈現內湖高工設科及學校特色,豐富涵養。 3.實習設備精實管理:依實習設備、材料盤點考覈實施計畫,每學期期初、期中進行自我考覈,確保學生實習課程安全無虞。

市立內湖高工: 臺北市市區公車鄰近站牌

 而表達力方面在相關競賽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主要是海報、投影片的製作及現場的口語發表及應對,學生是否可以將作品的內涵及特點充分展現,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表達力的訓練,本校不侷限在中文的發表,使用英文的發表也是本校著重的項目。  在周邊協同方面,為了讓學生增長專業領域的見解及跨領域的視野,有關於專題發表及科展,會邀請大學教授、業界參與期中、期末發表及科展的評審,讓學生可以透過教授及業界的意見,深化作品的技術及價值。

市立內湖高工: 環境防災教育

(3)實作Node-RED。 (2)星期三上午9時-12時。 (3)星期四上午9時-12時。 臺北市立內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英語:Taipei Municipal Nei-Hu Vocational High 市立內湖高工 School, 市立內湖高工2025 NIHS),簡稱內湖高工、湖工,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內湖區的市立高職。

政府為了發展技術密集工業,適應工業自動化,以培養基層技術人才,於民國 75 年創立內湖高工,為內湖區第一所優質的技術型高中。 學校積極追求卓越與創新, 以 12 年國教總綱「成就每一個孩子」為校務發展目標,結合「和諧關懷」、「宏觀創新」與「卓越人文」的學校願景,引領湖工學子成為社會未來的優質技術人才。 本校冀能培育出:能欣賞多元,接納異同(內歛沈穩);具世界觀,能有效參與世界事務(湖納百川);尊重自我與他人,具有高尚的品格(高風亮節);具備專業知識、技能與態度(工程卓越)的湖工學子,進而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民國103年林振雄校長擔任本校第六任校長至今,秉持「和諧關懷」、「宏觀創新」與「卓越人文」的學校願景(如圖1所示),擬定校園環境發展藍圖,建置優質化校園。 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程,以及本校新課綱校本課程與中長程發展計畫,縝密規劃各項修建工程,擬定安全性優先順序、更新設備,提升教學品質,同時進行校園步道環境、生態學習區之建構與校區休閒花園的美化綠化,具體形塑科技、藝術與人文的學習環境。 逐年更新實習工場、專科教室與班級教室,設置多媒體視聽設備,積極發展資訊科技及資訊融入教學,提升教育品質,追求社區民眾的認同與響應。

營造美感校園、創造優質環境: 配合捷運共構進行校門、警衛室、機車停車棚及校門口地坪整建,並逐年爭取經費進行中庭廊道、行政大樓與活動中心外牆、教學大樓走廊及圖書館等校園環境改善,且於整修過程中營造校園美感,以提供舒適優質學習休憩環境。 致力校園綠美化,定期修剪各式果樹、花草樹木,美化校園之餘,提供師生豐富自然生態,融入各式課程活動,並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良好品格。 校園中庭地磚彩虹意象,呈現活潑氣息,e世代超人舞臺提供師生展演、交誼空間。 設置休憩空間、涵養身心靈: 中庭花臺兩側及各大樓主要動線上設置座椅區,以提供師生舒適的休憩、晤談及閱讀環境。 行政大樓、實習工場、圖書館旁廊設置桌椅區,創造讓學生輕鬆舒適飲食、聊天的休憩空間。

市立內湖高工: 教師研習網

邀請科大開設微課程供學生選修,全臺北市的技術型高中,聯合在週五下午的共同時段,進行授課。  德明科技大學:夥伴學校協助本校訓練選手及專題指導,具有顯著成果。 (三) 以競賽的規格開展多元成就 專題實作課程促進學生積極創作的策略為開闢戰場、走入戰場。 學校規畫專題實作及科展兩大戰場,再配合臺北市的辦理的競賽活動,鼓勵學生以競賽為目標奮戰。  改善工場環境:申請教育局實習工場改善計畫,除了改善老舊建築的問題,普遍設置高架地板使實習工場普遍設置電腦,讓教室可以多元使用。

本校位於臺北市內湖行政區,內湖路一段與港墘路交叉口,緊鄰捷運文湖線港墘站及中山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臺北市政府為了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適應工業自動化,決定設立內湖高工培養基層技術人才。 1983年8月1日在大安高工成立籌備處,吳燦陽先生為籌備處主任,開始積極進行各項籌劃工作。 對象:包括本單位、本單位相關人員及委任其處理本活動相關事務之必要第三人;作為學校與學生公務聯繫之用。 教育工作者應以「誠與仁」出發,學天地化育萬物,以無私的心公平對待每一位孩子;同時懷抱無窮的希望,相信每一位孩子向上向善的可能性。

(2)Python/MicroPython基礎教學。 (3)使用MicroPython控制ESP32單板電腦。 4、可預約活動時段(111學年度第一學期): (1)星期二下午1時-4時 (2)星期三下午1時-4時 (3)星期四下午1時-4時。 (三)「AIoT科學應用-Node-RED體驗與實作」。 1、活動課程介紹:使用瀏覽器介面的物聯網開發工具, 其視覺開發環境以流程為基礎,使應用程式撰寫更加簡易,課程如下: (1)物聯網是什麼意思? (2)認識Node-RED。

 捷運文湖線串起教學資源。  語文領域課程選修可供學生強化語文能力。 (一) 組織教師專業成長,對焦於108課綱創發新課程,推動各領域、各科、跨領域式的教師專業社羣,透過分享與合作,創發新課程,發展課程特色。 (二) 建立教師公開觀客機制,產生教師相互學習典範經驗,透過每學期每位教師的教學演示與公開授課,產生教師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發展教學特色。

市立內湖高工: 相關節目

依據課程發展流程,在優質化經費的支持下辦理各項會議、研討及研習逐漸形成共識,使得106學年度即試行的108課綱可以在本校順利推展。 市立內湖高工 結合綠能節約能源議題,有南區扶輪社提供每隊2,000元的補助金,讓學生發想,從能源的短缺,需要從開源與節流兩大層面來去面對環境的社會議題與永續發展的探討,從網路google、youtube各式方式,尋找可以延伸或是創新的做法,產生出生活中的節能新物。 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的競賽,在競賽過程中,學生因為有競賽的壓力,學生會配合進度進行完成,在一步一步的進度中,老師會陪伴學生面對問題,等待學生表達意見,整理學生意見後,找出問題解決的策略,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在各項競賽時獲得成績。

本校在科技教育的推動上,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學生優異的表現翻轉傳統社會的刻板印象。 (五)STEM教育:物理科與冷凍科跨科的課程規劃,透過物理的角度探索更多領域應用的可能性,可提供專題更多切入的角度及可能性,也探討未來導入課程的可能性。 市立內湖高工2025 規劃流程及工作要項:本校課程發展高職優質化計畫佔很重要的貢獻,透過優質化經費辦理教師專業發展社羣,教務處透過課程的安排讓每個發展社羣都有每週都有半天的時間,透過召集人安排社羣的會議、研習、討論、交誼活動,凝聚社羣共識創造發展的利基。

市立內湖高工: 首頁 – 臺北市立木柵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三) 建立多元社團,提供學生展演舞臺,學生自行創發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提升學生自信心與多元發展能力。 (四)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外專題、科展、科大專題展、各地方性發明展,強化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展現無限創發可能。 (五) 辦理校內技藝競賽、演講比賽、寫作比賽、美術比賽、體育競賽……等各類競賽活動,提供學生多元發展平臺,鼓勵學生精進代表學校參加縣市與全國級競賽,發展學生適性揚才。 政府為了發展技術密集工業,適應工業自動化,決定設立本校培養基層技術人才,於民國72年8月1日成立籌備處,吳燦陽先生為籌備處主任,開始積極進行各項籌劃工作。 舉凡校舍建築、教學實習設備及課程等軟硬體設施,均延聘學者專家指導籌備處同仁精心規劃。 自民國75年7月正式招生,計有電子科、電機科、資訊科、控制科、冷凍空調科,其後陸續增設體育班、門市服務科、應用英語科。

建置IOT技術教學中心、物聯網工場、創客工場,提升資訊科技設施,打造優化數位教學環境。 (四)跨校教學合作:邀請臺北市、新北市及宜蘭各技術高中,進行機器人競賽交流。 透過師生共同參與觀摩彼此的作法及優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