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系背景出身的我,有幸於今年暑假來到 921 地震教育園區見習,沒想到初來乍到就被指派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宣傳圖文設計……。 館內還有DIY編織教學(編魚編蟬),還有一些模擬地震的體驗設施,雖然是教育,但小朋友會覺得實際的體驗很有趣。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2.憑大雪山、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當年度有價票根或購票證明,享本館展示場一般團體票價與三園區優待票優惠。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2025 若經查證資料明顯不完整或資料不全、不實,或不符合「行政程序法」規定者,將不予處理。 您所填寫的資料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規定,不對外公開或作為其它用途,僅提供承辦單位業務使用。
- 時間來到 16 年前的 9 月 21 日,由科博館正式接手營運的 921 地震教育園區開幕了!
- 所幸,面對災難及無情變故,也讓人看見人性可貴之處,照片上,救難人員悲憫堅定的雙眼,讓人感恩臺灣有情,走一越影像館,對921地震的認知,除了外在的震憾,更能撼動到內心深處。
- 下列文中所指展示場不含收費特展,三園區包含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 若經查證資料明顯不完整或資料不全、不實,或不符合「行政程序法」規定者,將不予處理。
- 便於光復國中現址,規劃改建「地震紀念博物館」,以保存地震原址、記錄地震史實,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後於2001年2月13日正式定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以彰顯其紀念及教育意義。
-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您更優質的個人化服務。
- 還考量到來園區親子旅遊的朋友設置了遊戲區,可以帶小朋友透過玩具以及繪本等等媒介認識建築結構力學的基本概念。
■ 臺中客運 201路 (新民高中 – 亞洲大學)、107路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黎明新村 – 舊正)或 6871路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2025 於坑口裏(光復新村)站下車。 ■ 統聯客運 151路(市警局 – 朝陽科技大學) 或151路副線 (新市政中心 – 亞洲大學) 於坑口裏(光復新村)站下車。 重建記錄館:記錄921地震災後的重建歷程,展示主題 — 「驚心動魄921」、「政策與法制」、「安置」、「重建」、「省思與變革」、「視聽區」。 影像館內,完整保留了921當時所記錄的一切圖像及影音資料,亦提供一些珍貴史料,讓人們瞭解在臺灣曾發生過的地震歷史,從歷史去看大自然的變動,或從災變照片中的驚恐表情,由衷去體切人們面對地震時的無助,讓人省察人類的渺小及生命的脆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園區開幕的那一天
所幸,面對災難及無情變故,也讓人看見人性可貴之處,照片上,救難人員悲憫堅定的雙眼,讓人感恩臺灣有情,走一越影像館,對921地震的認知,除了外在的震憾,更能撼動到內心深處。 回顧這次挖掘發現歷程,楊子睿博士分享,一開始是化石愛好者Youtuber「方塊酥」(周文博)與化石蒐藏家張玉穆先生在屏東恆春頭溝發現鯨魚骨骼殘骸,接獲此消息後楊博士實地考察,團隊在其間赫然發現4根突出地表的肋骨,經初步挖掘,發現地底應有大量骨骼密集埋藏。 錄取公告:正、備取名單將於甄試完畢後公佈於本館網站,並通知錄取人員。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錄取人員無法依限報到者,取消錄取資格,由備取人員遞補,備取人員候用期間3個月。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表示,今(7日)晨截至4點53分,本島平地最低溫為… 「9愛3保嘉年華」有3大豐富多元市集,深厚文化底蘊的「農村再生市集」精選中部好物展售攤位,感受農村活力蛻變;富含在地特色的「在地小農市集」,嚴選霧峯區友善耕種小農,讓消費者直接面對生產者,接觸多樣化農產;還有可愛吸睛的「胖卡行動餐車」進駐。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2025 焦傳金說,因應國家防災日,今年精心設計一系列跨域防災節目,9月25日活動當天邀請小黑人劇團進行偶劇演出,搭配改編自水保局繪本「土精靈,怎麼了?」,以輕鬆、歡樂的表演氛圍,讓大、小朋友瞭解環境保育議題的重要性。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防災教育活動,請踴躍參與。
今年暑假我跨出了第一步,參與了公部門見習計畫,來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 地震教育園區見習,體驗到了之前從未體驗過的職場生活……。 「影像館」分為大地劇場及地震體驗劇場,集結了921地震相關照片及影音資料,透過影像,以人文社會與歷史紀錄的角度,讓民眾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震撼及重建的希望。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依附著原光復國中操場興建,建築以鋼索拉起車籠埔斷層參觀廊道,象徵縫合撕裂的大地,表達撫平傷痛記憶,美麗又現代的斷層館也擁有臺灣建築獎等多項建築獎項肯定。 下列文中所指展示場不含收費特展,三園區包含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 1999年9月21日清晨1時47分,臺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造成的傷亡及財物損失為近百年來臺灣最大的地震災害之一。
-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依附著原光復國中操場興建,建築以鋼索拉起車籠埔斷層參觀廊道,象徵縫合撕裂的大地,表達撫平傷痛記憶,美麗又現代的斷層館也擁有臺灣建築獎等多項建築獎項肯定。
- 2.憑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及鳳凰自然教育園區當年度有價票根,享本館展示場一般團體票價與三園區優待票優惠。
- 「9愛3保嘉年華」有3大豐富多元市集,深厚文化底蘊的「農村再生市集」精選中部好物展售攤位,感受農村活力蛻變;富含在地特色的「在地小農市集」,嚴選霧峯區友善耕種小農,讓消費者直接面對生產者,接觸多樣化農產;還有可愛吸睛的「胖卡行動餐車」進駐。
在數天一連串的理論與實務的課程交錯下,每個人都必須讓大腦運轉,不斷電的學習、消化與吸收 ( 白天上課、回家複習 ) 。 回想起這段過程雖然很累,也曾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消化與吸收,卻也因學習而感覺富足且充實。 民國 91 年,臺灣首次成立以認識地震知識及防災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定名為「 921 地震教育園區」,保存中部「車籠埔活動斷層」現址,讓民眾藉由觀看斷層錯動而抬升的地貌來感受地震的威力,並以系統性的展品及導覽解說來增進民眾對地震的認知與瞭解,藉以提升社會大眾防災意識與面對災害的行動力。 持博物館聯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任一館當年度門票票根、會員卡,即可享優待票參觀本館展示場及三園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臺中科博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今起免費參觀5天
包含了像是為了失去家園的災民推出申請居住組合屋等等安置的方案、社區學校等公共建設的重建,以及加強相關法規、規劃921地震教育園區的沿革等等資料展示。 防災教育館主要希望讓大家瞭解正確的防災知識,館內分為「洪災審判庭-環境變遷‧防洪思維」與「防災魔法學校-921地震防災展」兩個展示主題。 除了地震災害之外也不忘記臺灣歷史上因颱風風災造成的嚴重洪水浩劫。 除了靜態的展示之外也設置了多種體驗遊戲與虛擬實境等互動方式,希望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建立正確的防災觀念,讓大家除了紙上談兵的知識之外更能將防災概念實踐在日常的生活裡。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相關連結
軟硬體跟人力之間互相配合一切箭在弦上,蓄勢待發等待著開幕的那一天。 1999年9月21日清晨1時47分,臺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造成的傷亡及財物損失為近百年來臺灣最大的地震災害之一。 便於光復國中現址,規劃改建「地震紀念博物館」,以保存地震原址、記錄地震史實,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後於2001年2月13日正式定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以彰顯其紀念及教育意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服務設施
園區之長期目標包括: 一、普及地球科學及地震知識 二、保存集集大地震之共同記憶 三、喚起國人注重防震救災的意識 四、作為國內外地震科學、防災教育、建築安全研究及成果展示之科普教育基地。 臺灣位於板塊交界帶,防災教育及水土保持宣導不容忽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連續2年,攜手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共同舉辦「保水保土保安康—9愛3保嘉年華」,9月25日上午登場;科博館921地震教育園區及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9月21日至25日免費入場參觀。 影像館:利用原本光復國中活動中心改建成的影像館,集結了921地震相關照片及影音資料展示主題,展館內還有地震體驗劇場,展示主題 — 「震起的臺灣」、「重返九二一」、「真情劇場」、「大地劇場」、「地震調查局」、「新生的力量」。 1999年9月21日清晨1時47分,臺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造成的傷亡及財物損失為近百年來臺灣最大的地震災害之一。 為提醒大眾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九二一地震發生後,政府及學者專家認為霧峯鄉光復國中基地中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牀隆起等地貌,在幾個候選地點中條件最好震後地貌保存完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防災教育館
楊子睿博士說,臺灣位處板塊邊界,地殼抬升迅速且沉積速率極快,在時空環境配合下,有機會完美保存大型生物標本。 恆春鯨魚谷地質環境看來像是潟湖,屬於鯨豚喜愛的棲地類型;而臺灣以南與菲律賓北邊的熱帶海域,數十年前仍有商業捕鯨作業,顯示這塊海域很可能是鯨豚重要覓食區或繁殖場。 以此推論,或許這代表過去10萬年以來,臺灣南部一直是大型鯨類的活動場域。 民國 88 年 9 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 921 大地震來襲,當時還是大一新生的我睡夢中感受到整間房子劇烈搖晃,從半夢半醒中驚醒過來在黑暗中呼喊爸媽。 這短暫的的天搖地動讓我永生難忘、感覺時間是如此的漫長,等到稍微平靜後,纔在爸媽驚慌的呼喊中一起戰戰兢兢的走出家門。 現在回想起那時徬徨的我,還不知道自己已悄悄與這場地震結下緣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相關活動
科博館生物學組姚秋如博士投身鯨豚研究多年,她表示,鯨魚化石的挖掘和研究需具備地質專業,還得與現生物種比對,著重跨領域的合作。 此具鯨魚化石標本全長逾15公尺,肩胛骨、上下顎骨、連續出現的尾椎皆保存極佳;頭骨雖僅保存後側,但仍算完整。 藉由化石形態初步推測,這具鯨魚化石可能是距今約8萬5千年(晚更新世)的鬚鯨化石,不過尚需進一步清修才能得知更準確的物種訊息。 參考現生資料,多種鬚鯨科(Balaenopteridae)大型種類曾在臺灣沿海有擱淺紀錄,可做為比對參考依據。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行駛國道3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211霧峯交流道下閘道靠右順行至盡頭紅綠燈,右轉後直行中正路-臺3線往草屯方向,循指標即可抵達園區。 您的瀏覽器並未啟動JavaScript,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或是升級成可執行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2025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JavaScript 的瀏覽器,以便正常使用網頁功能。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