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2025詳細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祖懿分享道,師大工教系師資非常強大,「有位老師是國際技能競賽世界金牌國手,很多教授也曾擔任相關競賽的召集人或裁判。」教授常跟學生分享比賽的趣事、制度及最新狀況,此外,也與業界關係非常密切,當學生在大四需要申請校外實習時,會比其他科系的學生更有保障。 祖懿補充說明,師大工教繫有自己的實習工廠、學校旁也有 Gogoro 技術認證中心供學生做實作內容練習,老師會協助學生考取證照,以利未來從事教職,或進入企業發展。 工業教育學系 工業教育學系 除了坐擁臺師大、臺科大、臺大「三校聯盟」的選課福利,鄰近師大夜市、公館夜市的地理位置,無論食、衣、住、行各方面都非常便利。

  • 讓學生利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至專業領域相關的產業機構、公司等企業進行2.5個月的實地實習,除了落實專業知能與技術的交流應用,同時培養並激勵學生提早對於職涯發展與職場倫理之認識。
  • 民國八十年成立本校工藝教育研究所,由羅文基博士擔任第一任所長,開始招收碩士班研究生,並自民國民國八十二年起開辦中等學校教師暑期及夜間40學分碩士進修班,提供中學工藝及高職相關科目教師在職進修。
  • 社團的部分,高師大的社團幾乎都在和平校區舉行,燕巢校區的學生必須搭乘校車纔可抵達參加社團,加上學校經費十分不足,也因此社團及辦理活動風氣並不興盛。
  •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全面推動高齡教育並使國人具備瞭解老化之知能已刻不容緩,然而在目前缺乏法源依據及並無充裕的經費支援之下,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的資源整合益顯重要。
  • 另外,為配合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銜接,博士班亦成立「產業技術組」,使本系學制臻於完備。
  • 然而在生命期的另一端,壽命正不斷延長,中年與老年人口快速增加,這些數量龐大的成人學習需求強烈,宜在成人教育政策上進行調整與改變,將正規教育因少子縮減的資源,移作廣大成人及高齡人口的教育之用。
  • 其中「科技教育與訓練組」為「師資培育組」名額20名,招收高中生。

博士班招生人數調整為九人,提供更多科技教育專業研究人才。 同 年,工業科技教育學系與資訊傳播學系與應用設計學系三系共同成立「科技學院」。 九十三學年度成立迴流教育碩士班,首屆招收學生十八人。 該班利用週末提供南 工業教育學系2025 部地區在職人員進修管道,培育科技教育專業人員。 本學程旨在培育車輛與能源應用專業領域人才,核心課程涵蓋車輛、能源、機電整合等領域。 透過學術與技術導向專業課程,培養具備車輛與能源相關理論分析與實作能力之人才。

工業教育學系: 教育目標

為發展專業車輛與能源相關應用技術、培養獨立研究且與實務並重之工程人才目標,遂於民國106年奉教育部覈准成立「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並於107年招收學士班學生。 工教系於2018年4月與冷凍空調業產學合作打造的「冷凍空調裝修-甲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培訓及測試場」,提供考照場地並培育冷凍空調專才,是國內第一所設冷凍空調考照場的大學。 工教系打破外界師資培育學校刻板印象,與業界產學合作,在原有學系增設能源與冷凍空調組,讓師資培育與技職教育雙軌發展。

民國八十三年系所合一,並以「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為系名,系主任由曾國鴻博士擔任,致力於工業科技教育學術之研究,並為公自費生尋找未來的出路而邁進,並積極籌設博士班事宜。 工業教育學系 民國六十五至七十七年間,系主任先後由陳陞堃教授、王影教授、及林建仲博士擔任,積極提昇學術研究風氣,改善環境、充實設備,系館並由原先八百建坪擴建至一千八百建坪,在全體師生努力耕耘下,學術研究成果斐然,學生參加全國性電腦軟硬體競賽,屢次名列前茅。 本系於民國93年,系名更改為「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工業教育學系2025 2012年,增設文化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工業教育學系: 工業教育學系

以期學生畢業後能投入車輛工程與技術及能源工程與技術等相關產業。 「師大工教系適合喜歡動手操作、對教育有熱忱的人。」除了想報答恩師,祖懿也期望有一天能透過自己的力量,讓不愛念書的學生愛上學習。 本系為培育技術型高中專業課程師資之系所,基礎性課程偏重於專業基礎素養之養成,以理解分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與發展創新能力為學習目標;專業性課程以務實致用為主體,以精進各專業領域之實務技能、設計與管理規劃能力為目的。 期許塑造學生優秀人格特質與積極工作態度,以提供各專業領域之工程、實務、研發、管理、設計、教育及訓練人才。

  • 九十三年開始,報考本系教學碩士班與在職碩士學位班人數踴躍。
  • 本學程旨在培育車輛與能源應用專業領域人才,核心課程涵蓋車輛、能源、機電整合等領域。
  • 本組的能源科技是以基礎能源科技為主,並朝向建築節能為主軸的相關能源科技人才。
  • 而新增的生活科技科課程強調機電整合與機構結構,並融入工程教育的概念。
  • 量測實驗、冷凍空調自動控制實驗、電力檢測實驗、噪音量測實驗等設備,學生需著工作服接受實作訓練。
  • 要成為科技教育的教師,學生在四年中必須學習多元的知能,包括影響經濟發展的製造科技如金屬、木材、陶瓷等材料加工技術與機構與結構設計,並能透過電腦繪圖、3D繪圖、3D列印、3D掃描等數位設計與繪圖能力,讓學生具備數位製造的能力。

對正規教育也將產生衝擊,大學院校將面臨灰色化,而閒置的小學空間也將被改為高齡者學習的場所。 間大學可能面臨倒閉,為了協助大學擴大生源,增加成人參與高等教育機會,一方面可以提升成人技術能力,一方面可以因應高等教育傳統學生生源減少的窘境,但需考量一般成人的入學管道須多元化,避免與一般傳統學生競爭,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在誘因激勵下方能增加成人繼續進修意願。 民國65年8月,本系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1年8月,成立博士班,為我國第一所成立之工業教育博士班,不僅為本系發展之重要里程碑,亦是我國工業教育發展之大事紀。

工業教育學系: 國際交流

105年調整課程,新增「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組」,106年正式學籍分組,以滿足南區能源與冷凍空調產業人才的需求。 我國中等學校「生活科技科」師資的培育單位,僅有兩個師資培育單位,本系「科技教育與訓練組」招生高中畢業生20名,全部為師資培育生。 民國七十八年,配合國家教育政策及本校整體發展,再改名為「工藝教育系」,並由陳陞 堃教授接任系主任,積極推動科技教育為導向之工藝課程改革,並開始規劃第二校區工教大樓之興建。

工業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汽車工業介紹、引擎性能及分類、引擎作用原理、引擎本體結構、引擎燃料系統、引擎點火系統、引擎潤滑系統與冷卻空調系統。 汽車底盤部份包含傳動、煞車、懸吊及轉向等系統的介紹;以掌握漸進、累積及反覆為原則,且能設計具互動式教學活動,讓學生可透過實際操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文、英文、數學、機械力學、動力機械概論、機電識圖與製圖;實習:引擎原理、機械工作法、液氣壓原理、電工概論、電子概論、飛機維護修理、渦輪發動機原理、往復式發動機原理、飛機儀表、飛機電器系統、電腦繪圖、電腦硬體裝修。 電子工程系、電子材料系、電子與資訊系、電信工程系、電腦與通訊工程系、醫學工程系、資訊工程系、資訊科技系、資訊網路工程系、光電工程系、生物科技系、化學工程系電子材料組、工業教育系電子組、材料工程與科學系等。 從上述可以發現,由於高齡少子化關係,使得成人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增加,代表未來我們的社會將以成人人口為主要的社會型態與結構,因此成人的教育和學習應該是教育問題中極需被關注的議題。

工業教育學系: 設備維修申請單

2.相異處為:引導學生學理與實務並重的培育方式,除了學理的強化,更對於科技的創新與技術層次的突破尤其投入,以期待學生透過技術的展延來縮小將來投入職場的產學落差,能夠在未來職場表現上減少磨合時間,快速且精確地成為職場上的專業人才。 「讀了師大工教系後,由於常接觸廠商、常報告,強化了我的溝通能力;除了持續接觸我專精的汽車領域,藉此不斷精實技能之外,我也有機會深入瞭解教育的意義。」祖懿認為,臺師大多元領域的環境不僅讓他有機會探索職涯、認識不同領域的朋友,也影響了他立下「選國手」的目標。 工業教育學系 「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把選擇做到最好。」每個選擇沒有所謂的「悔恨」,只有「收穫多寡」的差別。 曾為高職生的祖懿,不選擇科大而選擇就讀師大工教系,他很感謝當初的自己,因為有堅持自己的選擇、一路上的拚命努力,纔能有今日的自己。

工業教育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工業教育學系

本系近年來為學系轉型及學生未來生涯及就業發展積極努力,在當時系主任朱耀明教授帶領下,於105年8月獲得教育部覈准調整為「科技教育與訓練組」與「能源與冷凍空調組」。 其中「科技教育與訓練組」為「師資培育組」名額20名,招收高中生。 另一組「能源與冷凍空調組」則為「非師資培育組」學生,招收20名,包括一般高中生15名與5名技術型高中生。 其中一半學生享有公費,畢業後經由分發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擔任專業科目教師工作,另一半自費生畢業後仍以擔任公私立教職居多,少數則前往產業界發展。 在彰化師大就讀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因此畢業後出路不僅可朝教育性質工作外,亦可朝工程性質專業領域之產業發展。

工業教育學系: 課程地圖

一旦老人人口的福利與退休制度縮水,屬於較為休閒與奢侈的支出便會減少,首當其衝可能是高齡教育的發展。 因此,少子化和人口的負成長已成為我國當前必須重視的問題,無論在經濟、人文、社會與教育其影響已逐漸擴大,單就教育而言,明顯的反應在近年來的教育改革上,因此需要教育人員研究討論,以及早做因應。 1.相同處為:均重視學生對於學理表現與基礎的發展,祈能建立對學術理論涵養的培育,以作為未來因應奠定高階學術研究的基礎。

工業教育學系: 教學單位

甲級證照檢定場所、永續能源與環境研究室、前瞻環境控制與能源研究室及精密冷凍空調技術研究室,業界也捐贈高端相關機具供學生實習及就地考照,學以致用。 2019年10月起,將由工會與學系合作,開授首次的冷凍空調甲級技術士檢定輔導班,希望能達到理論與實務並重,未來希望讓技職體系技能與師資培育結合互補,共創產學雙贏。 要成為科技教育的教師,學生在四年中必須學習多元的知能,包括影響經濟發展的製造科技如金屬、木材、陶瓷等材料加工技術與機構與結構設計,並能透過電腦繪圖、3D繪圖、3D列印、3D掃描等數位設計與繪圖能力,讓學生具備數位製造的能力。

本組主要培養冷凍空調專業技術人才,並提供臺灣南部地區技術型高中「冷凍空調科」畢業生專業進修管道. 工業教育學系202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自1991年起招收碩士班研究生,2003年起由時任系主任朱耀明主任開辦本學術研討會,積極鼓勵本系相關領域研究者,投身學術研究工作。 本研討會由研究所學會承辦,透過學會組織及學長姐經驗傳承的架構下,持續辦理已16餘年,提供本校(系)研究生及外校研究者,透過此學術研討會發表,能更精進研究發展。 工業教育學系 工業教育學系2025 例如課程上大多以白天傳統學生的課程施以於成人;在教學上,亦未針對在職成人的需求另作調整,教師對成人學生學習特性未能掌握,對適當成人的教學策略與技巧不瞭解;在行政上,亦未針對成人學生的工作與情境,另作設計安排;在服務及輔導方面,更普遍受到漠視,相當欠缺。

2007年,視覺傳達研究所與視覺設計學繫系所合一為視覺設計學系暨碩士班。 應用設計學系改名工業設計學系、臺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改名臺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2001年,增設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美術學系碩士班(分設創作組與理論組)、工業科技博士班、溝通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1993年,增設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美術學系、地理學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