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臺南分院15大優勢2025!(持續更新)

1938年第五代住持江普乾居士因臺灣日治時期個情勢,聲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寺廟,更名為「齋明寺」。 1998年第六代住持江會觀居士希望讓齋明寺革新再造,就邀請聖嚴法師接任住持,讓齋明寺回歸正信禪寺。 1999年1月22日齋明寺舉行交接儀式,擔印信交畀聖嚴法師,同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正式敦請聖嚴法師為第七任住持,齋明寺因此由法鼓山管理。 法鼓山臺南分院2025 由於齋明寺歷史悠久,再加上歷代住持對寺產個愛護,寺院當中保藏了交關珍貴文物。 在經書當中,以原版拓印個宋磧砂藏經為最珍貴;在書畫方面,則有總統嚴家淦、于右任、梁實秋等人個作品。 齋明寺環境清幽,臨大漢溪,往昔有「崁津歸帆」、「靈塔斜陽」個稱謂,列為大溪八景之兩,佢個古道也是老早仔到大溪個捷徑,現在已經成為古蹟巡禮當中個重要景點。

其主要宗旨為從事佛教教育、文化跟社會關懷工作,弘揚正信佛法、漢傳佛教精神。 主要活動項目是舉辦各種共修活動,例如地藏法會、千佛懺法會、藥師消災法會、觀音法會等。 經過十多年努力搭經營,法鼓山第一期工程終於在2001年正式落成啟用,並一眼眼讓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搬進去,一步步地擔構築中個佛教教育園區具體呈現在世人面前。 2002年舉行大殿上樑安寶典禮,意味著園區工程將進入另一階段。

法鼓山臺南分院: 分享這篇文章

至2001年底爲止,在法鼓山現有之弘化架構中,除了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農禪寺,臺灣各地另有臺北安和、臺中、臺南等分院,以及桃園齋名寺、高雄紫雲寺、臺東信行寺等。 然而由於參與法鼓山的活動人數不斷增加,現有空間不足,故而規劃中型道場作爲弘化、舉辦各項活動使用。 1992年10月為了因應「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也更名為「法鼓山護法會」,主要負責舉辦各項活動及籌募經費等。

  • 是年,並聘請護持文化館廿多年的鑑心法師擔任文化館住持。
  • 為了培訓弘揚佛法及住持三寶個青年僧眾人才,農禪寺於1979年8月成立了「三學研修院」,成員為原譯經院個成員跟曾經參加禪七個學員,一共十人。
  • 但直到1991年於臺中市才購得一間八十多坪的公寓,4月4日舉行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臺中分院”於是成立。
  • 每年都會發放春聯的靈鷲山今年由開山住持親自題字,並以『佛至心田,壽福綿綿』為題,期待能透過春聯傳遞滿滿的祝福與感恩,讓大家可以過上一個福虎生豐的好年。
  • 法鼓山自2007年首創光影科技投影雲端牌位,取代焚燒紙製牌位的儀式,讓整場法會的儀軌既如法又環保。
  • 聖嚴法師承東初老人之遺志,於1977年老人圓寂後接掌佛門事務。
  • 1975年冬,甫於日本東京取得博士學位的聖嚴法師應美國佛教會沈家楨居士之邀,赴美擔任美國佛教會董事長兼任副會長及美國大覺寺住持一職。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特別於現場透過視訊向全球的護法信衆表達感謝與祝福之意,並提到2012年是心靈環保20週年,對法鼓山具有特殊的意義,非常感恩菩薩們過去一年來的發願與奉獻。 今年新竹縣政府將於 1/15 於新竹縣美術館舉辦『福虎慶豐年茶花迎新椿』活動,這次現場將會邀請到 8 位書法家現場揮毫,並提供手寫春聯供民眾免費索取。 除了喜氣的春聯以外,另外還會有茶花樹苗同樣會免費贈送給到場民眾。 以弘揚佛法為理念的福智僧團 2022 年也推出全新吉祥春聯。 這次春聯是以『希望新生』為題,並由住持如淨和尚親筆書寫,表達朝朝有希望、日日如新生的祝福。 法鼓山臺南分院2025 尤其在疫情艱辛的時期,這四字也能帶給大家積極、光明的態度。

法鼓山臺南分院: 中華佛學研究所

1994年提出“四環”觀念,所謂的四環即是指:四種環保,是以心靈環保爲主導,從心出發、由內而外,推己及人地擴大到對社會、人類、環境、自然、生態的整體關懷。 心靈環保——心靈環保是法鼓山所有行動的總綱,主要意義乃在於保持心靈環境的純淨與安定。 法鼓山臺南分院2025 生活環保——少欲知足、簡樸自然,落實禪宗“修行就在行住坐臥間”的觀念。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爲提升人品,建立新秩序主張。 法鼓山臺南分院 法鼓山臺南分院 四要—需要的纔要、想要的不重要、能要該要的纔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爲面對煩惱,安定人心的主張。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爲解決人生困境的主張。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爲增進全人類福祉的主張。

法鼓山臺南分院: 臺中寶雲寺

老人圓寂之後,一度停擺了的文化事業,直到聖嚴法師回國後,在方甯書教授的協助下,於1980年5月成立了“東初出版社”,以承續東初老人的文化使命。 出版社成立之後,首先出版了七冊的《東初老人全集》;其他出版物爲聖嚴法師編寫的基礎佛教入門書籍,如《正信的佛教》、《學佛羣疑》、《戒律學綱要》等。 此外,並出版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學術論文著作,另一方面也同時出版“佛學小叢刊”與大衆結緣。

法鼓山臺南分院: 文化館

其次、造就因應時代潮流下個佛教僧才,推動佛教教育文化工作,落實社會關懷。 還有、加強國際交流跟語言訓練,推動佛學教育國際化,培養深具國際宏觀個弘化僧才。 僧伽大學雖然以大學為名,而且有一定個學制,但是仍舊是養成僧人個養成教育,跟一般個大專院校體系並弗一樣,因此,就沒無教育部個認證。 來同期,法鼓山舉辦暑期兒童營,每年全有交關熱心個大專青年參與活動企劃、執行,為了整合資源,來1997年暑假成立「法鼓山學佛營隊」。 許年5月,「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正式成立,由楊正、賴燕雪擔任首屆正、副理事長,是為護法總會個前身。 信行寺在臺東縣卑南鄉,1968年由查妙法師買地創立,1972年交畀會徹法師主持,取佛法當中「信、願、行」個意思,所以取名為「信行寺」。

法鼓山臺南分院: 主要展覽

現在以舉辦各種共修活動,如佛一、佛二、佛三,菩薩戒誦戒會、地藏法會、大悲懺法會,舉辦法器練習、讀書會、佛學講座、兒童讀經班、小法鼓兒童繪本導讀、生命成長課程、健康講座等。 另外,位於臺南市佳里區的“雲集寺”,亦屬於法鼓山臺南分院所轄之分寺院。 臺中分院的緣起於1988年8月,聖嚴法師在臺中信衆謝淑琴的邀請下,初次到臺中市中興堂進行爲期兩天的專題演講,由於參加民衆踊躍,遂發起成立臺中分院的願心。 但直到1991年於臺中市才購得一間八十多坪的公寓,是年4月4日舉行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臺中分院”於是成立。 但隨着護持人數增加,原有公寓的出入在管理上有所不便,故於1992年10月遷移至柳川東路上,1996年5月再遷移至忠明路上弘法。 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基於安全考量,遂於2000年9月遷至西屯區市政路上,持續弘法迄今。

法鼓山臺南分院: 活動預告

但隨著護持人數增加,原有公寓出入在管理丄有弗便,所以來1992年10月遷到柳川東路丄,1996年5月再遷到忠明路丄弘法。 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基於安全考量,2000年9月遷到西屯區市政路丄,弘法迄今。 目前主要以舉辦各種共修活動、菩薩戒誦戒會、地藏法會、大悲懺法會,以及成長營、合唱團、佛學講座與兒童讀經班等為主。 1992年10月爲了因應“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亦更名爲“法鼓山護法會”,主要負責舉辦各項活動及籌募經費等。 其理念是藉着勸募基金以弘揚佛法,推動良善風氣、提升生命品質。 此單位的主要活動爲:舉辦讀書會及讀書會帶領人種子培訓營、安排各地佛學弘講等。

法鼓山臺南分院: 廣度無邊衆生 法鼓山臺南分院舉辦三昧水懺

其教育目標爲以漢傳佛教的理論及實踐,培養德學兼備、解行並重,具有高尚宗教情操,並能帶動社會淨化之僧才。 法鼓山臺南分院 其次、造就因應時代潮流下的佛教僧才,推動佛教教育文化工作,落實社會關懷。 再次之、加強國際交流與語言訓練,推動佛學教育國際化,培養深具國際宏觀之弘化僧才。 僧伽大學雖以大學爲名,而且有其一定的學制,但仍爲養成僧人的養成教育,與一般的大專院校體系並不相同,因此,目前並無教育部之授業認證。 法鼓山臺南分院2025 爲護持中華佛學研究所、農禪寺的遷建工作,多位熱心的信衆於1989年3月自動發起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推動募款事宜。

法鼓山臺南分院: 法會

1977年東初老人圓寂後,由聖嚴法師接掌管理時,常住衆僅有四人。 寺院周圍遍佈菜園、竹林,平日常住衆多親手種植菜蔬,以供寺內食用。 此次好多人攜家帶眷,有夫妻檔連袂來種福田;亦有年輕爸媽帶著孩子來體驗撫觸大地。

隨着弘法活動及信衆日增,1987年搬遷至原舍對面較爲寬敞的三層樓房,並使用迄今。 東初禪寺經常性舉辦的活動中,以“禪七”最具特色,其中多是藉此活動接引西方人親近漢傳佛法、修禪的主要管道之一。 在編制上則設有都監一位、副都監一位,並設有賢首會、都監院、事務院、禪修推廣中心、佛學推廣中心、關懷中心、教育院、僧伽大學佛學院、事業體等單位,是法鼓山目前的核心組織機構。 其成立宗旨爲:組織佛教教團、培養青年僧才、弘揚法鼓山理念,並以落實人間淨土之理想。

法鼓山臺南分院: 臺南分院

1999年1月22日正式交由法鼓山承接法務,由聖嚴法師爲第七任住持。 1989年法鼓山正式揭櫫其理念——‘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此後,便循此主題而舉辦的各項弘化活動。 ),爲中華民國的大乘佛教團體,被民間歸類爲臺灣佛教四大山頭之一的佛教團體。 創辦人爲釋聖嚴法師,他對人類與宗教有不可抹滅的影響力,也曾代表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發表宗教大同的世界和平宣言。

法鼓山臺南分院: 理念

此一機構主要的活動則是研發、推展各種禪修、佛學教育、關懷弘化等。 譯經院結束後,成員之中有人發心出家,“三學研修院”漸而發展爲法鼓山“僧團”。 此外,隨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完工,目前此一核心組織亦隨之搬遷上山。 在編制上則設有都監一位、副都監一位,並設有賢首會、都監院、事務院、禪修推廣中心、佛學推廣中心、關懷中心、教育院、僧伽大學佛學院、事業體等單位,是法鼓山的核心組織機構。 此外,隨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完工,此一核心組織亦隨之搬遷上山。

法鼓山臺南分院: 中華佛教文化館

法鼓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好變態的創意…法鼓山,為中華民國的著名佛法教育團體。 法鼓山一直以推廣禪修為主要弘法重點之一,所以來2000年5月成立「禪修推廣中心」,讓禪修活動能夠更加系統化、普及化,也研發各式適合現代人個禪修活動。 法鼓山祖庭是東初老人創建個「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 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