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厚教授10月受遴聘為北京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顧問;11月、12月分別發表〈重建羅田巖濂溪閣序〉、〈關於文史與文化教材〉於《鵝湖月刊》353、354期。 蔡仁厚教授指導本系博士生吳建明博士論文,題目:「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思想之演變與發展」,1月通過論文口試;2月、3月發表〈《江右思想家研究叢書》總序〉、〈重申七年前的山東談話──紀念牟宗三先生逝世十週年〉,分別刊載於《鵝湖月刊》356期、357期。 本課程一方面透過改編深奧難懂的哲學思想以成為更加平易近人的故事,來達到激發同學們的創造力與創意之目標,另一方面則透過哲學故事改寫的實作,以及到小學的教學現場說故事的活動,使得同學們能走出學院、進入實際創作與教學的場域,體認學習與實作的價值。 本課程曾獲選為教育部服務學習績優課程教案。 哲學系在臺灣屬於文學院,除此之外也常和社會系相提並論。
思考能力不僅是學生們進入社會、接受現實鍛鍊之所需,也是面對往後人生可能遇到之困難所做的預先準備。 哲學訓練能幫助學生比別人更理性的面對自己的人生,並從中西並重的哲學教育歷程中,汲取中西方不同思維方式與為人處事之道的優點,援為己用,最終能以更加圓融的態度面對他人與世界。 東海哲學系2025 苑舉正教授參加6月21日在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舉辦的「邏輯、方法論與科學哲學學術研討會」,發表〈後期維根斯坦哲學對於哲學哲學發展的影響〉。
東海哲學系: 教育理念
由於倫理學探討行為的正當性,它可以為吾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指導原則。 不管吾人在現實生活上追求甚麼,皆不能離開「善」,因為無論權力、財富、知識、地位等,一旦離開「善」,便失去其價值。 哲學所提供的訓練,均與今日職場中最為重要的「可轉移的技能」有關,也就是不限定於一個行業,在轉換工作後可以由一個工作帶到另一個工作的技能,例如語言表達能力,說理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整合不同觀點的能力等。
- 本系申請於93學年度成立哲學碩士在職專班,已於5月上旬獲東海大學校董會通過,並向教育部提報,預定於93年4月下旬招生,招收名額定為25名。
- 謝仲明教授3月11日參加本系「社區演講」,講題:「人與物的區別」;3月12日應臺中圖書館之邀演講,講題:「易經的宇宙人生觀」。
- 藉著聆聽演講,我們學習如何即時把握脈絡,找出重點,迅速瞭解他人以言說表達的思想;反應能力與快速的組織能力是訓練的重點。
- 陳榮波主任1月29日應「三餘學會」之邀演講,講題:「老子的人生智慧與妙用」;2月16日參加本系「社區演講」,講題:「禪詩的心靈世界與海德格建築藝術」;2月25日應本校國際教育合作室之邀演講,講題:「易經的哲學思考」。
- 魏元珪教授8月14日應山東青島國際儒學與易學研究會之邀演講;9月24日應邀臺灣省教育廳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等「知性系列講座」,講題:「民主政治之哲學思考」。
- 苑舉正老師10月31日參加逢甲大學外文系承辦國科會「西洋經典與現代人生」講座,演講:「盧梭、不平等與個人權利」;11月29日參加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11月發表〈「批判即理性」的哲學態度:阿格西從衝突中學習〉刊載於《當代》第195期(復興第77期);12月發表〈「檢視多元文化論與批判理性論的共通性」〉於《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7期;12月27日參加「臺灣哲學會2003年度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 本課程曾獲選為教育部服務學習績優課程教案。
本系四模組選修課(善與義務、社會與政治、知識與實在、價值與文化)中,至少主修2模組,每項主修模組至少4門課(包含1門該模組之總整課程)。 3.四模組之選修課合計至少需選修28學分。 遊惠瑜助教於12月28日出席花蓮師範學院社教系所主辦之「儒學與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並發表〈多元價值與多元入學〉。 何淑靜老師於12月28日出席花蓮師範學院社教系所主辦之「儒學與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並主持會議。 陳榮波教授4月29日、5月13日、6月17日於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系演講,講題分別:「鬼谷子的談判技巧與遊說方法」、「易經的管理哲學」、「孫子兵法的管理哲學」;5月3日應臺中都會扶輪社邀請演講,講題:「孫子兵法與管理哲學」。
東海哲學系: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社會系與文學院中的中文系、歷史系和外文系都和人類的思想有關。 中文系和歷史繫有中國思想史的課程,外文系有文學理論課程,社會系處理社會理論。 這些理論都和哲學相關,有時候甚至會和哲學系的課程重疊。 東海哲學系 哲學系與它們不同之處,在於處理這些理論的方式,哲學系不把這些理論僅僅視為歷史事實,對它們進行分析時,所要求的精確程度也更高。 哲學系使用的學習方法包括了文本閱讀、聆聽演講、寫作論文、參加討論等。
- 苑舉正教授1月15-16日參與國科會所補助之「中西哲學研習營」;2月25-26日參與中正大學「國科會哲學學門86-92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論文;3月6日參加華梵大學「第八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3月23日應本校政治系之邀演講,講題:「思想史在政治學研究中的定位:幾點方法論的反省」。
- 鄺芷人教授10月15日應本系「社區經典導讀」之邀演講,講題:「瑜伽與瑜伽哲學」;10月23日應臺灣省三餘藝文學會之邀演講,講題:「氣道與瑜伽哲學」;12月2日參加弘光科技大學「第13屆全國通識教育教師研習會」,發表論文〈《羣己之權界》的哲學分析〉;12月25日參加「第4屆蕭大宗師宗教哲學研討會」,發表論文〈宗教傳承之研究〉。
- 林顯庭教授12月9日應建國科技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會」演講,講題:「《文心雕龍‧神思篇》『辭令』課題試解」。
- 鄺芷人教授、謝仲明教授、林顯庭老師、鄺錦倫老師、譚家哲老師、魏元珪老師,於11月29日參加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分別發表論文。
- 91年6月出版。
- 人對世界具有知識,但是知識是什麼?
何淑靜老師11月29日參加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12月29日於本系碩士學分班演講,講題為:「『性善』或『性惡』?--是孟子對或荀子對?」;發表〈論現代研究中國哲學的一種可能途徑--以孟子哲學為例〉刊載於韓國《中國學會第23次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92年12月出版,另轉載於《鵝湖學誌》第31期,92年12月。 苑舉正老師10月31日參加逢甲大學外文系承辦國科會「西洋經典與現代人生」講座,演講:「盧梭、不平等與個人權利」;11月29日參加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11月發表〈「批判即理性」的哲學態度:阿格西從衝突中學習〉刊載於《當代》第195期(復興第77期);12月發表〈「檢視多元文化論與批判理性論的共通性」〉於《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7期;12月27日參加「臺灣哲學會2003年度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蔡仁厚老師11月29日參加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12月5日參加武漢大學「徐復觀先生百週年儒學會議」,發表〈徐先生百年聖誕獻辭證解--兼述儒家能為新世紀提供什麼〉;12月9日應邀赴南昌大學哲學系演講,講題:「宋明理學與當代新儒家的對比及其前瞻?」。 東海哲學系 陳榮波教授7月29日應南投縣救國團之邀演講,講題:「自我存在的生命價值與開展」;7月起應臺北市立美術館聘請為該館《現代美學學報》學術委員;8月6日應彰化社會教育館之邀演講,講題:「國際發展趨勢與社會關懷」;8月24日參加雲林科技大學「國際墨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9月18日應東海大學企業聯誼會之邀演講,講題:「人本領導與管理」。 俞懿嫻教授11月1-4日參加美國加州克萊蒙「歷程研究中心」舉辦之「全球化時代歷程思想與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㜁hitehead𠏋 Educational Ideals and the Modern World㷍F11月29日參加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東海哲學系: 學習方法
哲學可以界定為對於人類在不同領域的活動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的反思,例如人類面對世界,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東西,存在是什麼? 人對世界具有知識,但是知識是什麼? 人也認為事情有是非善惡,然而善惡如何界定? 這些根本的問題,即是哲學研究的對象,因此哲學與人類一切活動,也和一切學科有關。
東海哲學系: 東海大學哲學系
理則學是有關推論形式的科學。 本課程將在一學期的時間中,使學生熟悉邏輯基本概念(論證、真、有效、健全、一致等),再介紹命題邏輯與一階述詞邏輯,並旁及三段論邏輯。 授課教師透過解說和反覆練習, 使同學熟悉一套能建構出有效論證的推論規則, 藉此培養抽象思考和推論之能力。 藉著聆聽演講,我們學習如何即時把握脈絡,找出重點,迅速瞭解他人以言說表達的思想;反應能力與快速的組織能力是訓練的重點。 擬於6月13日邀請Martin Schonfeld’s教授來校演講,講題為:「孔子、利瑪竇與康德」。
東海哲學系: 課程資訊 / 大學部
謝仲明教授4月28日參加樹德科技大學「2005以永續生存為導向之通識教育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康德論人之價值〉;5月6日參加中央大學「牟宗三先生與當代儒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6月5日擔任本系碩士在職專班「哲言校際論文發表會」主持人及講評人。 彭文本老師11月29日參加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12月6日參加臺北醫學大學舉辦的「赫德逝世200週年紀念會議」,發表〈赫德在《後批判》對康德知識論的批判〉。 魏元珪教授5月21-22日在應本校應路思義講座之邀演講,主講:「當代神學哲學思想--以俄國當代思想家舍斯托夫及德國哲學家布特曼之思想為主」;5月29日參加本校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思想與方法學術會議」,擔任主持人;6月8日應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之邀演講,主講:「當代環境倫理與生態平衡」;6月14-24日赴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訪問,討論當代宗教與人文關懷問題。 東海哲學系2025 鄺芷人教授10月15日應本系「社區經典導讀」之邀演講,講題:「瑜伽與瑜伽哲學」;10月23日應臺灣省三餘藝文學會之邀演講,講題:「氣道與瑜伽哲學」;12月2日參加弘光科技大學「第13屆全國通識教育教師研習會」,發表論文〈《羣己之權界》的哲學分析〉;12月25日參加「第4屆蕭大宗師宗教哲學研討會」,發表論文〈宗教傳承之研究〉。 陳榮波教授3月18日於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演講,講題:「鬼谷子的領導統御術與遊說溝通技巧」;於95學年下學期碩士學分班開授「禪詩、道家與當代西洋美學」課程;擔任《臺灣時報》副刊專欄作家。 蔡仁厚教授4月5-7日出席中央大學與鵝湖人文書院合辦之「道家思想國際學術會議」,宣讀論文〈道家的無為與儒佛的關涉〉;4月19日出席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主辦之「東亞儒學研究的新視野」學術會議,擔任主持人與論文講評;5月發表〈關於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刊載於《鵝湖月刊》347期;8月起應聘為本校首屆「榮譽教授」。
東海哲學系: 標準版RSs 2.x套裝
魏元珪教授9月13-14日參加湖南長沙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舉辦之「2004年湖湘文化與當代人文精神學術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講題:「湖湘近代學者魏源對現代化之建議與貢獻」;9月18-24日應聘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講學一週,講學主題:「道家文化與現代精神、易學源流與生命信息」。 俞懿嫻教授10月22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第6屆當代教育哲學專題研討會」發表論文;12月12日參加中國哲學會「危機時代的新思維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東海哲學系 苑舉正教授10月13日應臺中師範學院演講,講題:「批判理性論作為一種教育哲學」;11月19日擔任本校「師資培育中心93年度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主持人;12月10日應本系「社區演講」之邀演講,講題:「哲學的精神:我講故我在」;12月23日應高雄醫科大學之邀演講,講題:「從混沌中創立秩序:製造科學事實的社會建構論」。 陳榮波主任5月24日擔任本系社區讀書會程海東校長演講之主持人,講題:「以私校經營來談高教育」;5月28日擔任本校宗教研究所「榮格學術與現代人信仰生活研討會」主持人及講評人;6月5日擔任「哲言校際論文發表會」主持人及講評人。 苑舉正教授於4月21日赴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演講,講題為:「科學哲學:從『反形上學』到『區分哲學』」。 鄺芷人教授、謝仲明教授、林顯庭老師、鄺錦倫老師、譚家哲老師、魏元珪老師,於11月29日參加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分別發表論文。
東海哲學系: 個人特質
何淑靜教授9月3日赴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發表論文:「論荀子對性善說的看法」;9月24日參加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之「儒學與康德學術研討會」。 蔡仁厚教授、鄺錦倫教授5月6日參加「牟宗三先生與當代儒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何淑靜教授擔任主持人及講評人。 陳榮波教授10月15日應中興大學企管研究所之邀演講,講題:「中國式的管理」;10月起擔任臺灣時報副刊「觀念早點名」專欄作家;11月5日應勞工大學之邀演講,講題:「藍海策略與孫子兵法企業管理」。
東海哲學系: 東海大學哲學系112年個人申請
本系四模組選修課(善與義務、社會與政治、知識與實在、價值與文化)中,至少主修2模組、每項主修模組至少4門課(包含1門該模組之總整課程)。 此一設計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引導學生有系統地選課,另一方面則以統整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哲學理論在具體生活中的應用。 在此一課程架構之下,中西哲學不再涇渭分明,而是依據主題,共同隸屬於不同的羣組,此外,模組統整課程的引入,則更能幫助學生結合理論與實踐,使得學生能將哲學理論具體使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四模組選修課(善與義務、社會與政治、知識與實在、價值與文化)中,至少主修2模組,每項主修模組至少4門課(包含1門該模組之總整課程)。 本系於3月12日首次舉辦哲學英文演講比賽,陳榮波主任致辭鼓勵提升同學英文專業能力,另有四位本系教師擔任評審。
東海哲學系: 課程資訊
就學習方法而言,哲學系並不是一個僅只需要背誦的科系,而需要一定的抽象思考與邏輯推理能力。 另外關於學習內容,哲學也不僅僅是情感的抒發,而具有許多的理論與論證;但是哲學理論雖然抽象,卻時常可以幫助日常生活中的反思。 此外,本系更設置全課程的統整課程,要求學生提出成果,總結其在哲學系四年的學習;同時本系將不要求學生只能以論文方式總結其學習心得,而允許其以圖像、論文甚至影片的多元方式呈現,希望藉此鼓勵學生以其自身有興趣的方式獨立進行思維,從而能夠將哲學內化在自身的思維方式之中。 本系成立於民國68年。 民國72年成立碩士班,民國74年成立博士班,民國93年成立碩士在職專班。 現有專任教授四人、副教授二人、助理教授四人;客座教授一人;兼任教授三人;專任助教二人。
本系12月2日承辦「儒學與變動中的兩岸社會」校園社會巡迴演講,邀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王財貴教授擔任主講人,本系謝仲明主任引言及擔任主持人,講題:「從文化與教育的角度談『孔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鄺芷人主任4月28日主持東海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與東海大學教師座談會」,主題:「哲學教學與中國哲學的未來」;4月30日擔任臺中縣政府中葦宗教哲學研究社「第一屆海峽兩岸生活文化講座」。 主任陳榮波教授於12月1日至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擔任博士生黃信二論文口試委員,論文題目為「王陽明致良知方法論研究」。 本系申請於93學年度成立哲學碩士在職專班,已於5月上旬獲東海大學校董會通過,並向教育部提報,預定於93年4月下旬招生,招收名額定為25名。
苑舉正教授發表〈檢視多元文化論與批判理性論的共通性〉一文於《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7期(92年12月);2月5日受邀臺北市木柵動物園演講,題目:「動物、保育與教育:從盧梭的自然論談起」;3月22日受邀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演講,題目:「相對主義的貧困:從布蘭尼看孔恩」。 陳榮波主任7月26日應本校國際教育合作室之邀對日本沖繩大學學生演講,題目:「易經的管理哲學」;8月18、25日應彰化縣家庭教育中心之邀演講,講題分別:「禪學與幸福之道」、「易經與養生之道」;9月10日於本系所舉辦之社區經典導讀演講,講題:「孫子兵法與易經的行銷管理」。 我們秉持著培育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及身心均衡發展之人才為宗旨。 東海哲學系2025 除求得哲學的知識之外,也期盼學生們在學習歷程中能夠體認到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們對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生命的價值進行反省的深刻用心,更希望學生們在多年的思考訓練之後,能夠具有獨立面對問題、批判思考的能力。
苑舉正教授於91年12月28日參加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主辦之「教育與哲學研討會」,發表論文〈科學哲學的發展對教育的啟發〉。 陳榮波主任1月29日應「三餘學會」之邀演講,講題:「老子的人生智慧與妙用」;2月16日參加本系「社區演講」,講題:「禪詩的心靈世界與海德格建築藝術」;2月25日應本校國際教育合作室之邀演講,講題:「易經的哲學思考」。 魏元珪教授8月14日應山東青島國際儒學與易學研究會之邀演講;9月24日應邀臺灣省教育廳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等「知性系列講座」,講題:「民主政治之哲學思考」。 價值與文化 對於人類文化及價值信念的思考。
東海哲學系: 學習方法
目前學士班每學年招收五十三名,碩士班每學年招生八名,博士班三名,碩士在職專班八名。 民國89年起成立碩… 俞懿嫻教授發表〈讀馥茗師的《人格教育學》一書--恭賀馥茗師八秩嵩壽〉,刊載於張建成主編,《文化、人格與教育》(臺北:心理出版社,2004.5)。 東海哲學系2025 東海哲學系 謝仲明主任12月11日擔任臺灣省建築師公會「臺灣建築營」課程講師,主講:「哲學如何影響建築」。
苑舉正教授5月1日參加輔仁大學哲學系之「第二屆哲學教材教法研討會:哲學概論」發表論文;5月28日參加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主辦之「教育與哲學研討會」,發表〈教育哲學與文化〉;6月18日赴文山社大悅讀會演講,講題:「什麼比生命更珍貴」;6月發表〈維根斯坦哲學對科學哲學發展的影響〉,刊載於《東海學報》第45集。 苑舉正教授7月10-11日擔任國科會人文處所舉辦之「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暑期研習營」講師,講題:「科學哲學史的『啟蒙』與『浪漫』」;9月10日參加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西方思想對東亞文明的衝擊:跨文化的視野研討會」,擔任陳瑞麟論文之評論人。 苑舉正教授1月15-16日參與國科會所補助之「中西哲學研習營」;2月25-26日參與中正大學「國科會哲學學門86-92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論文;3月6日參加華梵大學「第八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3月23日應本校政治系之邀演講,講題:「思想史在政治學研究中的定位:幾點方法論的反省」。 魏元珪教授4月發表〈從歷史制度與環境保育論當代環境心靈〉,刊載於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期刊;6月5日擔任「哲言校際論文發表會」講評人;8月14-18日參加山東大學「儒學與醫學國際學術大會」,發表論文〈公羊春秋之儒學觀點〉;9月參加安徽黃山學院「當代科技與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