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傳播學系9大好處2025!內含影像傳播學系絕密資料

大學部每年級一班,擁有電視、廣播、報紙及暗房等四種專業實習媒體可供選擇加入,其教學資源可謂得天獨厚,同學課堂上所學之知識與理論,均可在實習媒體中獲得驗證。 教室裡爽朗的笑聲、媒體內專注工作的表情、講臺上的創意表演都是本系學習面向的一部份。 現任職於三豐文化實業,致力於科學教育相關課程開發與結合積木教具教學相關企劃,應用領域涵蓋國中小自然課程、生活科技課程與基礎程式設計,努力呈現更多樣化的學校課程。 以下參考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系提供的課程內容為主,共分為資訊設計、知識加值與網路傳播3大核心能力,以及基礎與總整課程,共5個部分,我們整理成下表提供給你參考。

目前計有文學、教育、傳播、藝術、醫學、理工、外語、民生、法律、社會、管理等11個學院及附設神學院,大學部48個學系,進修學士班16個學系,二年制在職專班1系,碩士班47所,碩士在職專班23所,博士班11所以及進修部16個學系。 影像傳播學系2025 日夜間學生共計約2萬7千人,畢業校友已近15萬人,為直屬羅馬教廷教育部之私立綜合大學。 本系規劃課程架構之理念,乃全盤考量傳統與先進之影像與聲音媒體的發展,奠基於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的學術知識與實務技能,期使能夠表現本系課程之特色,並且呼應文化變遷之脈動與跟隨社會發展之腳步,顧及學生基本傳播能力與素養之培育,藉以滿足就業市場的變化與需求。

影像傳播學系: 學習方法

1科研能力:本系並非培養科學家,而是引領大眾對科學有興趣,保持科學精神,兼顧人文社會影響面向,以及藝術創造性表達能力,往後在科普影片製作、科普活動規劃、科學主題策展、科普文章及相關的專案管理等領域,都能有出色的表現。 2培養教師:透過修讀本校師培課程,結合本系專業課程,在教育現場絕對能有更好的發揮。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我們接收資訊的管道從過去的報紙、電視新聞,轉變成電腦上網、手機中APP獲取新知,面對資訊高速流通的時代,該如何擁有解讀、傳遞資訊的能力呢? 就讀資訊傳播學系,就能讓你擁有處理資訊的核心技能,也能運用多元的傳播媒介,將資訊準確傳達給需要的民眾。 影像傳播學系2025 接下來就跟著我們一起瞭解資訊傳播學系大學四年會學習哪些知識、課程,畢業後有什麼出路可以選擇,幫助你評估自己是否選擇資訊傳播學系作為大學階段主要攻讀的方向。

2010年成立傳播學院,進修部大眾傳播學系改制為大眾傳播學士學位學程,2017年成立國際研究與發展中心。 本系與業界公司合作提供大三學生於暑假期間至校外實習,實習領域包含有電視臺、廣播電臺、多媒體設計公司、電影製作/發行、影展宣傳、攝影工作室等,實習時間至少須達160小時以上,大三學生完成暑期實習後可於大四上學期選修「專業實習」2學分課程。 影像傳播學系 為使學生具備「內容產製」與「文化行銷」之傳播核心競爭力,本系提供整合媒體、創意、行銷等概念之課程內涵,專業課程設計上,除「內容產製」與「文化行銷」兩領域外,再輔以「傳播核心基礎知識」領域,循序漸進使學生的訓練能涵蓋理論基礎與實務訓練。

影像傳播學系: 大學問

「口語傳播學系」著重在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從各面向的溝通技巧、談判、協商到辯論,教會你如何字字精準、到位,讓「很會說話」成為未來在職場上的利器;「圖文傳播學系」則著重用圖片和文字的方式傳播理念或資訊,會從設計、出版、攝影、印刷等四個面向,進行專業的訓練。 廣播、電視、電影有時會以獨立的科系出現,也有時候隸屬於同科系的不同組別,所學專注於聲音與影像的呈現,像是電視節目的企劃、剪輯、拍攝,廣播電臺的主題創作、音效處理,或是紀錄片、劇情片等劇本撰寫、鏡頭規劃。 如以往在平面或電視的採訪寫作的專業,更若能培養整合文字、影音、多媒體動畫的能力,則可以將畢業出路擴及到媒體以外的網路、手機或電信公司。 因此,在電視、網路、電信界等數位科技匯流的趨勢下,未來傳播人才更需要熟悉網路與電信科技,才能成為跨媒體的傳播人才,使畢業出路無限寬廣。 本系課程設計的最高目標即為成立三大學習領域,經由專任教師的集思廣益與討論,並經95學年第1學期第二次課程會議、95學年第2學期第一次系所評鑑會議決議將本系課程規劃為三大學域,期望能提供給學生更清晰的課程架構與學習脈絡。 本系特別聘請現任年代電視集團副總經理、好樂迪集團阿爾發音樂副董事長常立欣老師負責指導。

  • 如同世新大學的辦學特色「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世新資傳讓資訊處理專業與傳播領域技能相結合,幫助學生擁有更多專業技能,發揮「德智兼修、手腦並用」的世新精神,站穩邁向人生未來的腳步。
  • 特定領域的傳播科系在課程安排上,會與一般傳播科系略有差別,像是資訊傳播工程學系著重如何將科技、電腦技術、程式等等運用於傳播;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則有一半的課程在學習生物產業的專業知識。
  • 在求新求變化的傳播產業,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有創意」,但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的策劃能力、能看見客羣需求與市場未來趨勢的洞察力,以及面對瞬息萬變的傳播世界有著不斷學習的好奇心,都是很重要的特質。
  • 接近戲劇相關,需要學習編劇、影視企劃、premiere(剪輯軟體)、after effects(特效軟體)、Audition(音效軟體)…
  • 我們可以靠社羣媒體接收新聞、串流平臺能觀看節目,智慧聊天機器人讓品牌直接與消費者對話,得知其喜好或消費習慣,5G 網路與虛擬實境的結合,則讓更多創新的廣告點子得以落實。

影傳系發展已超過三十年歷史,以培養具有全人教育思想與專業素養之傳播人才為目標。 在國中學習階段「藝術與人文」課程中之「平面媒材、立體媒材、綜合媒材與科技媒材的認識與創作」、「音樂表現及音樂素材運用」、「表演創作、聲音表現、肢體動作與道具表演」、「藝術歷史文化、藝術生活」等較具有興趣或學習表現較優良者,適合選讀藝術羣科。 影像傳播學系2025 以理學院各系之基本科學專業為基礎,近而學習詮釋科學知識內涵的原則與倫理,並瞭解各傳播科學知識管道的專業工具與技巧,搭配個人創意進行正確的科學知識詮釋與適當的呈現方式。 通過生產媒體文本(如聲音、短片和紙本),學生可以探索自己的創造性,並表達自己的聲音、觀點和視角。 科學涵蓋生活各個面向,在訊息難變真偽的現代社會,本系重在培養學生辨別科學知識真偽,為大眾不同需求進行知識轉譯、規劃與執行之能力,並設立媒體寫作、科普活動企劃之專長認證學程,培養相關人才。 如同世新大學的辦學特色「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世新資傳讓資訊處理專業與傳播領域技能相結合,幫助學生擁有更多專業技能,發揮「德智兼修、手腦並用」的世新精神,站穩邁向人生未來的腳步。

影像傳播學系: 攝影板

大學網為幫各校招到優秀學生,並吸引年輕人歡聚的平臺,特採公開分享的社羣經營。 *薪資會因產業、個人工作績效、需具備的專業知識以及工作複雜程度的綜合表現而有所不同;104提供的市場薪資統計可作為職涯方向參考,但無法適用於特定個案。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履歷資料庫,該科系畢業生(含日/夜間部)填答薪資及職務特性問卷而來,並由系統逐一檢驗,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圖表資料固定於每月第一週更新,剔除超過一年的樣本;以確保資料的時效性。

影像傳播學系: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有志於擔任公職者可參加普考、高考及公務人員特考等公職考試,或參加考試進入國營事業工作等。 由於資訊傳播學系橫跨資訊科技、傳播媒體與藝術設計領域,讓學生畢業後的出路選擇更加多元。 影像傳播學系2025 根據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統計的畢業生流向資料顯示,畢業生主要分佈在「藝文與影音傳播」、「資訊科技」及「行銷與銷售類」3種產業類別,接下來將帶你一一認識這3種類別相關的職業發展。 傳播學院學生約1200人,每年招收大學部學生約300人、研究生約40人。 輔大傳播教育已達四十年歷史,以培養具有全人教育思想與專業素養之傳播人才為教育目標。 畢業生在媒體、報業、雜誌、出版、網路、廣播、電視、電影、多媒體、廣告、行銷、公共關係、學術研究等方面表現優異,深獲好評。

影像傳播學系: 課程規劃

網路、科技融入了傳播,為媒體帶來了更多可能、讓各領域越來越密不可分,也改變了與消費者、閱聽者互動的方式。 我們可以靠社羣媒體接收新聞、串流平臺能觀看節目,智慧聊天機器人讓品牌直接與消費者對話,得知其喜好或消費習慣,5G 網路與虛擬實境的結合,則讓更多創新的廣告點子得以落實。 網路與手機的普及,助長了線上 Podcast 影像傳播學系 平臺,讓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收聽廣播,也讓有想法的創作者能建立自己的電臺,從談論生活、工作、旅行,到社會議題、國際文化、知識分享,廣播的發展有了越來越多可能。

影像傳播學系: 資訊傳播學什麼?瞭解資傳系3大核心能力

本系課程涵蓋電影創作、攝影、影音節目製作、紀錄片/劇情片製作、後製剪輯、影展實務、戲劇表演、多媒體設計等,並提供充足且新穎的攝錄影設備與實習場所。 影像傳播學系2025 師資包含美英臺博士和業界資深工作者,提供豐富理論知識與實務經驗。 畢業系友從事導演、編劇、攝影、後製剪輯、影視節目企劃行銷、影展策畫執行、多媒體設計師與劇場工作等。

影像傳播學系: 影像傳播學系

1971年成立大眾傳播學系,1972年成立進修部大眾傳播學系,1983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 1984大眾傳播學系分成語言文字傳播組、影像傳播組、廣告公共關係組等三組進行招生。 1995年廣播電視組獨立為影像傳播學系;1997年新聞組獨立為新聞傳播學系;廣告組獨立為廣告傳播學系同年成立媒體與資源教學中心。 2001年成立輔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2006年成立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影像傳播學系: 輔仁大學繁星推薦

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人人都可以在社羣網站或影音平臺上建立自己的媒體,閱聽人接收資訊的管道越來越多元,資訊量爆炸,判斷是非對錯的媒體識讀能力也浮上檯面。 在求新求變化的傳播產業,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有創意」,但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的策劃能力、能看見客羣需求與市場未來趨勢的洞察力,以及面對瞬息萬變的傳播世界有著不斷學習的好奇心,都是很重要的特質。 2004年學生時期執導之短片《鬼印》在網路上造成轟動,曾創下百萬次網路點閱率並入圍數個國際影展,開始以鬼片題材受到矚目。 2008年畢業後擔任導演與編劇,2009年拍攝第一部臺灣的恐怖驚悚劇情長片《絕命派對》進軍大螢幕,近年執導之電影有《打噴嚏》、《脫單告急》於中國大陸上映。

曾舉辦《凝視父親》攝影個展、《穿越曾經》攝影個展、《迴光》李開明攝影展。 職業經驗:目前為自由影像工作者,主職為編導及攝影,也是「發條映畫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執導並擔任攝影電影長片《愛的麵包魂-電影版》(2012),並獲新聞局長片輔導金、及金馬創投會議百萬首獎。 並以《結婚不結婚》(2012)和《三朵花純理髮》(2013)連續兩年入圍金鐘獎最佳攝影。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創立於西元1983年8月,至今已逾三十餘年。

影像傳播學系: 學習及資訊服務

在傳播環境變化快速的情況下,各校傳播相關科系也有因應對策,希冀培養學生更多元的專業技能。 甲班教學以新聞、雜誌、廣播、戲劇為主,乙班教學以電視、電影、廣告、攝影為主。 本系各年級只有一個班級,相較世新傳播科系的多班教學,因此本系不管在器材設備或是教學輔導上都可提供學生更充沛的資源。 此外,輔大是綜合型大學,對外推動國際化不遺餘力,積極鼓勵學生至海外姊妹校交換學習,對內有12個學院,50多個科系,學生可自由地跨領域學習及培養第二專長。 課堂講授理論:引導學生深入瞭解並認識電影電視的緣起與發展,循序漸進透過傳播理論、傳播敘事、傳播研究方法等專業課程,豐富學生在大眾傳播領域的知識涵養。 本系氣氛友善溫馨,全系就像大家庭一樣,師生相處融洽、各年級相互協助。

多年來,本系以小而美之精緻創新教學著稱,為淡江大學重點發展系所之一。 現任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擔任科學教育創意實作競賽計畫人員,以競賽為載體,推廣科技教育,以提高大眾對於科技教育的重視。 楊紫暄為本系108級學士、109級碩士畢業校友,在學期間參與諸多國中小科學營隊與展覽,積極參與團體組織配合與學習,深入活動相關規劃與實作,從中定位自我價值。 鍾明任為本系大學部108年度畢業系友,於在學期間辦理諸多國小科學營隊與展覽活動,並從中激發出對於積木教具的熱誠,曾於科學教育與博物館期刊、ICIET等發表積木用於營隊與科學教育之成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