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立的精舍有:蘭陽精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基隆精舍、中山精舍、三民精舍等。 果東法師 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與經營,法鼓山第一期工程終於在2001年正式落成啟用,並將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陸續遷入,一步步地將構築中的佛教教育園區具體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2002年舉行大殿上樑安寶典禮,意寓著園區工程將進入另一個階段。 法鼓山的祖廟是釋東初老和尚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 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
法師曾受邀前往各校園、民間機構及政府進行講座,推廣聖嚴法師提的「心五四」、「心六倫」運動與法鼓山「心靈環保」的理念,並落實將法鼓山發展為「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的整體關懷方式。 果東法師 果東法師傳承聖嚴法師的理念,帶領法鼓山推動法鼓山的普及化、國際化及年輕化,凝聚眾人的共識,將「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蔓延至各地。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臺灣基隆,一九九三年於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座下出家,曾任聖嚴法師侍者、助念團及護法總會輔導師、關懷院監院、僧團男眾副都監,也是聖嚴法師於二○○五年傳法的法子之一。
果東法師: 相關寺院、團體、道場及單位
再次之、加強國際交流與語言訓練,推動佛學教育國際化,培養深具國際宏觀之弘化僧才。 僧伽大學雖以大學為名,而且有其一定的學制,但仍為養成僧人的養成教育,與一般的大專院校體系並不相同,因此,目前並無教育部之授業認證。 臺中分院的緣起於1988年8月,聖嚴法師在臺中信眾謝淑琴的邀請下,初次到臺中市中興堂進行為期兩天的專題演講,由於參加民眾踴躍,遂發起成立臺中分院的願心。 果東法師2025 但直到1991年於臺中市才購得一間八十多坪的公寓,是年4月4日舉行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臺中分院」於是成立。 但隨著護持人數增加,原有公寓的出入在管理上有所不便,故於1992年10月遷移至柳川東路上,1996年5月再遷移至忠明路上弘法。 果東法師2025 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基於安全考量,遂於2000年9月遷至西屯區市政路上,持續弘法迄今。
- 1977年12月15日東初老人圓寂,在美國的聖嚴法師承繼老人遺志,立即返臺籌組成立「財團法人臺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並於1978年春召開第一次財團法人董事會成立大會。
- 1999年提出「心五四運動」,整合了歷年來提出的重要觀念與方法,作為廿一世紀人類的生活標竿。
- 一開始東初老人承租光明路上的公有土地,1955年動土開始興建文化館,一年後正式落成。
- 1978年底,在弟子的協助之下,於紐約市皇后區(Queens)林邊(Woodside)租下一層房子,成立「禪中心」(Chan Meditation Center)為固定道場。
- 於此同期,法鼓山舉辦暑期兒童營,而每年都有許多熱心的大專青年參與活動企劃、執行,為了整合資源,於1997年暑假成立了「法鼓山學佛營隊」。
- 又或者誦經向佛尋求安定情緒的力量,試著讓自己想著:好的東西不貪求得到,壞的東西不討厭,只是體驗,而不參雜情緒,這就是果東師父所說的「調心」。
地下電臺賣、直銷公司的假藥,就花大錢買來拼命喫,喫完再去洗腎,大家愛不釋手。 新竹市長當選人高虹安9日宣佈,將延攬在公務部門服務逾35年、現任臺北市地政局長的張治祥(圖)出任新竹市政府祕書長。 高虹安指出,相信張治祥對於加速推動新竹市政再升級目標,會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隨著電競市場蓬勃發展,電玩產業相關需求也逐年攀升,按摩科技品牌嗅到商機,推出會按摩的電競椅,讓長時間維持久坐打遊戲的玩家,身體也可以放鬆,進而提升遊戲表現。 受疫情影響,這2年許多餐飲、服務業結束營運,連帶影響內部員工萌生創業念頭,也有二代回家接手家業,成為「自營業者」。 民視新聞/林彥君、莊柏驊 臺北報導臺北市天母出現孔蓋大盜!
果東法師: 基金會
聖嚴法師承東初老和尚之遺志,於1977年東初老人圓寂後接掌佛教弘化事務。 果東法師 1989年,聖嚴法師購地創辦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2006年9月2日,果東法師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住持。
- 其成立宗旨為:組織佛教教團、培養青年僧才、弘揚法鼓山理念,並以落實人間淨土之理想。
- 是年,並聘請護持文化館廿多年的鑑心法師擔任文化館住持。
- 2007年,接任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2009年、2012年、2015年,果東法師續任法鼓山第三、四、五任方丈。
日前媒體曾經揣測,二任方丈可能由臺北藝術大學副校長釋惠敏或果暉法師出任,主要是這兩位法師都留學日本、擁有博士學位,和聖嚴法師背景類似,不過昨天卻由知名度不如兩人的果東法師出線。 之所以在全省各地密集辦法會(八關齋戒),招來護持信眾成立[生命電視臺],顯而易見是結合佛教的招牌,以支持彌補民間信仰的不足。 臺灣人的宗教行為也是一樣,法師講真的佛法、要大家認真修行,沒有人要聽。
果東法師: 會員服務選單
在經書中,以原版拓印的宋磧砂藏經為最;在書畫方面,則保有總統嚴家淦、于右任、梁實秋等人之作品。 齋明寺環境清幽,臨大漢溪,往昔有「崁津歸帆」、「靈塔斜陽」者,並列為大溪八景之二,其古道亦為昔日通往大溪之捷徑,現已成為古蹟巡禮中的重要景點。 然而近來由於參與法鼓山的活動人數不斷增加,現有空間不足,故而規劃中型道場作為弘化、舉辦各項活動使用。 並以佛教經典中經常出現的「精舍」為名,意指為精進修行的地方,藉此提醒四眾以佛法修證為依歸。
果東法師: 文化
1977年,聖嚴法師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住持,除承繼東初老人之志業之外,更將佛法簡化為國人能夠理解、接受與運用的觀念及其修行法門,接著展開弘法利生的大菩薩行儀。 隨後由於農禪寺與中華佛學研究所信眾與學生與日俱增,遂於1989年因緣購得今新北市金山區三界裡的一塊土地,聖嚴法師將之命名為「法鼓山」,故以「法鼓山」為名之成立財團法人,從事社會教化,心靈輔導及關懷弱勢等公益活動。 臺南分院的成立可溯源至1990年8月17日法鼓山護法總會首度於臺南舉辦聯誼會,聖嚴法師南下慰問,在當時臺南唯一一位勸募會員楊黃玉淑,主動邀集友人加入護持,因此揭開了臺南分院涓滴成長的路程。 最初,共修地在勸募成員家中,隨著人數增長,於是透過當時法鼓山臺南唸佛會會長顏淨一居士的協助,借用臺南府前路的「德化堂」為共修處,此後在1991年7月1日成為法鼓山「臺南辦事處」的所在地。
果東法師: 世界盃新手如何看賠率?瘋體育帶你防止踩雷
當自我中心執著淡化以後,不再有硬撐、在乎他人評論的煩惱憂慮,壓力自然減輕。 終身受用的三堂課 我很感恩在學習承擔的這門課,有師父循序漸進、教誨不倦地提點,其中有三堂課,使我終身受用。 接任方丈初期,師父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我處理事情的大方向與基本原則,過程中我也常向師父請益,並呈報事情處理經過。 我之所以多次請教,並不是推卸責任,而是方丈執事必須從整體思考,關照層面更為寬廣;為確認不至有違法鼓山理念,是我的初衷。
果東法師: 中華佛教文化館
二○○六年九月起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二○○七年擔任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二○○九、二○一二年續任第三、四任方丈。 中華佛研所另為社會人士設立了「佛學教育推廣中心」,並規劃佛學與禪修的研究課程。 2001年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第一期工程完成,中華佛研所便遷移至金山現址。 1975年聖嚴法師獲得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張其昀先生有意敦聘法師前往任教。 1978年,法師應張其昀先生之聘,正式擔任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
果東法師: 理念
那個父親還是有些不滿,問護理人員為什麼醫生可以如此高傲,也不讓人問話,掉頭就走。 護理人員含淚告訴他,就在不久前,醫生的兒子在交通事故中往生了,當時醫生正在處理後事,因為醫院的一通電話把他緊急召回,為您的孩子進行手術。 很多事情,切勿從自己的角度判斷,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的歷程,不知道當事人正在面臨的處境。
果東法師: 會員專區
而之前由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發行之《華岡佛學學報》,自第九期起更名為《中華佛學學報》。 是年5月,「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正式成立,由楊正、賴燕雪擔任首屆正、副理事長,是為護法總會的前身。 信行寺位於臺東縣卑南鄉,1968年由查妙法師購地創建,1972年交由會徹法師主持,其取佛法中「信、願、行」之意涵,故取名為「信行寺」。 1997年法鼓山臺東辦事處因環境所致而意欲另尋新場所,幸遇信行寺也在尋覓適當接掌者,因而促成了法鼓山臺東信行寺的成立。 1997年12月25日辦事處正式遷至臺東縣臺東市信行寺,,並持續掌理法務迄今。
果東法師: 中華佛學研究所
退位方丈的果東法師表示,感謝12年來僧俗四眾的團結合作鼎力支持,讓法鼓山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他退位後,將繼續在法鼓山體系中修行奉獻。 至於果暉因為擁有日本立正大學(聖嚴的母校)佛教學系博士學位,而且跟隨聖嚴出家已經超過二十年,是相當被器重的一位弟子,因此,也被視為是新任方丈的可能人選。 九月二日,法鼓山舉辦第二任方丈接位大典,由長得像「彌勒尊者」的果東法師以黑馬之姿崛起。 此次遴選方式由僧團推選五人,再由聖嚴法師圈選其中一人,聖嚴法師指出,果東法師雖不是最優秀的人才,卻是最恰當的人選。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 如果您的商品欲辦理退換貨,請在取得該商品10日內,進行退換貨作業(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果東法師: 社會
任期即將屆滿的果東法師表示,出家人是終身為眾生服務的義工,卸下方丈職務後,仍將秉承創辦人聖嚴師父當年遺範,在僧團中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 果東法師 60歲的果暉法師1985年於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座下出家,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法鼓山副住持暨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曾任法鼓山僧團都監、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也是聖嚴法師2005年傳法的法子。 接任方丈的果暉法師致詞時表示,希望在僧俗四眾的協助下,完成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宗旨,讓人間更祥和、社會更和諧;果暉法師說,如何利用現代科技讓佛法與現代人更親近,讓忙碌的現代人都能夠和樂無諍。
果東法師: 內容簡介
臺北市議員汪志冰接獲民眾投訴,說有好幾個交通號誌燈桿上的維修孔蓋,被人惡意撬開,大綑電線外露,而事發地都在天母國小附近,就怕學童被割傷,甚至觸電,警方獲報後,循線找到70多歲的詹姓嫌犯,他宣稱,只是想要研究電路,更改紅綠燈秒數。 果東法師今年62歲,原在民間企業擔任主管,38歲時在聖嚴法師座下剃度出家,他待人和藹親切,談吐幽默風趣、妙語如珠,總是笑臉迎人加上外型與「彌勒佛」相似,博得眾多信徒、僧眾喜愛。 雖然未來法鼓山方丈的行政工作將由果東接下來,但是聖嚴說他退休之後,還是法鼓山的創辦人,這個身分是沒辦法被換掉的,而且他還是僧團、教團永久的導師,有權管教僧俗四眾弟子,也有責任照顧大家的道心。 因為事前作業保密工夫到家,因此,除了僧團之外,沒有其他人知道誰是新任方丈人選。 不過,據說聖嚴在接位大典之前,於法鼓山內部會議時曾經暗示,新任方丈人選將會跌破大家的眼鏡。 在職場上,難免遇到因為行事風格不同、立場有異,而有看法的落差。
果東法師: 相關網站
他曾擔任聖嚴法師侍者、助念團及護法總會輔導師、關懷院監院、僧團男眾副都監。 並於2006、2009、2012年續任第二、三、四任方丈,以及在2007年時擔任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 果暉法師本名洪鴻榮,現年六十歲,一九八一年臺大農藝系畢業,大學時曾參加禪七佛學營,一九八五年於北投農禪寺剃度出家,時年廿九歲。 一九九七年,果暉法師追隨師父聖嚴法師的腳步,前往日本立正大學深造,二○○五年取得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後返國,曾任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目前為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繫系主任及法鼓山副住持。 果東法師 研究專長為禪定學、安世高研究、初期漢譯禪經研究、生死學等。
師父開示說,父親在這一期生命中的果報業力已經告一段落,是為捨報往生,師父並且囑我一路唸佛回臺北。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接受本刊專訪時透露,約1個月前政治生涯低潮時,曾向法鼓山果東法師請益開示。 事實上,臺灣政壇人士常向果東法師請益,臺北市長柯文哲就是其中之一。
果東法師: 新聞深探
1984年文化館開始動工擴建,並於1986年4月19日舉行落成開光典禮。 是年,並聘請護持文化館廿多年的鑑心法師擔任文化館住持。 自接任方丈以來,果東法師依循聖嚴法師的教導,和合四眾,尊重專業。 亦經常受邀為政府、校園及民間機構舉行專題講座,分享法鼓山「心靈環保」理念,推動「心五四」、「心六倫」運動,將法鼓山「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的整體關懷,落實於每一個當下。 果東法師 東初老人曾發表多篇文章呼籲佛教界成立佛教大學,而聖嚴法師則於1961年在《人生》、《覺世》等刊物中為佛教大學請命。 然而直到1998年10月2日才得以召集了相關人員擬定了「法鼓山佛學院規劃書」,隔年3月2日於農禪寺召開第一次佛學院籌備會議。
果東法師: 臺南分院
而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去年11月也曾在總統府接見果東法師所率領的「關懷生命獎」得主。 例如前總統陳水扁在1999年,因有意參選總統曾拜會聖嚴法師,聖嚴對扁開示:「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這句話成為扁常放在辦公室內的座右銘。 使藏傳佛法與漢傳佛教生活化、心靈化、科學化、藝術化且倡導釋迦牟尼佛傳承之正法,使眾生有正確成佛之道,佛法蓬蓽生輝,永續發展。 聖嚴法師昨日開示,每位成員都是接班人,新方丈非唯一接班人;佛門弟子終生為義工,方丈任期有限,服務卻是無期。
如果缺乏溝通,彼此產生誤解、批評,再經過有意無意地輾轉相傳、加油添醋,就可能演變成流言、誹謗的情況,甚至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及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我是個出家人,修學佛法、隨緣盡分是本分事,寫作並非我所擅長,卻於二○一二年出版《抱願,不抱怨》,再有此書問世,實為因緣使然。 我個人僅是在因緣允許的情況下配合參與,與大眾分享佛法體驗。 因此,臺北市政府於2004年7月19日公告登錄農禪寺開山時期所建之二層農舍與慈悲門等二處建築物為本市歷史建築,並建議劃設為「保存區」,自此也免於拆遷之命運。
果東法師: 佛學推廣中心
由於處理不夠周延,致使師父「生氣」,使我極為慚愧,卻也經此上了一課:凡是決策之事,我必須明確表達方丈的意見,以示承擔。 過去沒有的經驗,現在體驗到了,坦然去面對、處理就是承擔。 「獨立思考」、「不依賴」、「承擔」,正是師父教導的三堂課。
果東法師: 果東法師
果東法師講題中的「心」,不是隨煩惱生滅的自我中心,而是平和穩定的慈悲心與智慧心。 心平氣和讓溝通更暢達,切忌被情緒勒索,才能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果東法師 發現自己起了情緒波動,更要傾聽對方的心聲、觀察其肢體語言,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給予尊重,才能產生同理心去理解對方;有了理解,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而這也正是關懷自己,學習佛的慈悲、智慧的開始。 果東法師說,從佛法來講,心安就有平安,無事是最快樂的事;提得起是慈悲、放得下是智慧,只有契機契理的慈悲智慧,那纔是真正的平安無事。 又或者誦經向佛尋求安定情緒的力量,試著讓自己想著:好的東西不貪求得到,壞的東西不討厭,只是體驗,而不參雜情緒,這就是果東師父所說的「調心」。 聖嚴師父說過「有事情,一樣一樣處理,事情多的時候不要急、不要忙、不要亂。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心放鬆,讓想法變得簡單。」觀照自己的身心能否安於當下,使心不亂,用簡單去思考。
果東法師: 相關聯結
父親往生後,家人繼續在助念室助念滿八小時,直至十一日凌晨四時。 稍後果東法師也來到助念室,帶領大家唸佛,並且對父親作了兩段開示。 果東法師詳細的闡述了生命的現象,親屬的關係和父子相處的道理,說明世間的一切不過是暫存假有,隨著這一期生命的結束,一切造作的恩怨情仇也隨之泯滅消散。 五月十日上午八時左右,在美國德州接到妹妹來自臺北的電話,知道父親已於臺北時間下午七時十七分往生了。 訂妥了當日返臺的飛機後,立即報告正在紐約東初禪寺的聖嚴師父。
果東法師矢志秉承師囑,帶領法鼓山僧俗四眾推動佛法的普及化、年輕化及國際化,期以同心同願,凝聚共識,將法鼓山「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在人間遍廣深行。 聖嚴法師表示,新方丈果東法師接下三項信物,包括法鼓山僧團組織章程、法鼓山創辦人之指導方針與一百零八粒念珠一串,依此三信物擔任方丈職務,必能助法鼓山及新方丈個人福業日增,讓法鼓山開啟新紀元。 法鼓文化基金會觸犯刑法侵佔罪案件之後,我們認為「主其事的法師必須負起行政責任」,但是法鼓東丈、光監循私包庇了她們,回過頭來找出自己騙自己的說法。 東丈說,這是歷史共業,錢都沒有花用,也還給基金會了,所以不能怪主犯的法師,她們沒有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