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考試時程之安排應避免影響高中正常教學及學生多元適性學習。 主要對象:就讀高中(普通科)期間未曾轉學,並且修滿高一、高二各學期之應屆畢業生,該「各學期學業總成績」之平均成績校排名百分比符合大學規定,並通過大學校系當年度學測、術科考試、英聽測驗(可含前兩學年度內)之檢定標準。 例如偏一類組考生報考的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幼兒教育系,今年申請除國、英、數,更多採計了自然;中正大學哲學系不採計國文,卻看自然等四科成績來篩選學生。 〔記者吳柏軒、林曉雲、沈佩瑤/臺北報導〕大學招生今年變革,各校科系採計學測科目從五科降為最多四科,牽動一千五百多個科系制定新規。 如臺大人類學系、中正哲學系採計自然;東海應用物理系不採計自然;實踐應用中文系不採計國文。
希望藉由協助學生統整資訊,縮短學生的資訊落差,進而達到學習平等的目標。 111年3月22日(繁星計劃)公告1~7類學羣錄取名單、第8類學羣(醫學系、牙醫系) 通過一階名單。 至於篩選的人數各校系的容納狀況不同,有的醫學系也有過面試四五百人的經驗,所以相信個醫學系都會評估自身的狀況,並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內大學留才攬纔不易,綜觀臺大107至111學年統計資訊指出,108至110學年博班新生註冊率都逾八成,111博士班新生… 國立成功大學與永豐餘學院聯合舉辦「成功講醣大師論壇」,邀請美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博士、黃翊羣博士,以及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從各領域出發,分享對於「醣」科學的獨到見解,臺南一中科學班的學生也組隊到場。 此次考試若攜帶寵物、昆蟲入場,將有罰則,考生要注意勿違反規定;另外,新型學測採卷卡合一,考生須於「確認後考生簽名」欄以正楷簽全名,違者將扣減其該節成績1級分。
大學採計科目: 高中熱門推薦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辦理的分科測驗旨在評量考生關鍵學科能力,成績主要作為分發入學使用。 採用分發入學管道招生的校系,系可依其特色及需求,就學測六個考科、分科測驗七個考科當中,採計某些考科,以考試成績選才。 108學年度把現行學測必考五科改為選考,最多參採四科。
- 110指考共3萬4569人完成登記志願,錄取人數3萬3869人,分發錄取率97.98%;另外今年有20校未足額錄取,合計缺額2732個,其中以遊憩運動學羣401缺額為大宗。
- 雖然教育部在政策上未特別提升繁星的佔比,但在出生率降低各校搶著要學生的趨勢下,比例亦將持續微幅上升。
- 四、線上課程限採計為選修科目或通識科目,合計至多六學分。
- 尤其商管參採科目,都是首見組合,其中臺大國企系A組,明年分發會看學測英文、分科測驗的數甲,以及公民與社會,還有臺大工商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A組,則參採學測英文、數學A,還有分科測驗的數學甲、地理和歷史。
基於尊重大學校系招生選才自主性,於各管道內,可自訂使用不同入學考試成績之項目與組合。 學院/系所–不拘–電機資訊工程學院數學.物理.化學類生命科學商、管理學院醫藥衛生類文學院教育學院傳播、新聞類法學院設計、藝術、音樂類農林漁牧社會科學類體育學院地球科學環境生態家政類創新國際學院–不拘–D. 年度112111本網頁提供之資訊為彙整資料,各系所之考科等相關資訊需以各校公告簡章為準。
大學採計科目: 申請國外大學懶人包 (個人建議與資源分享)
長期由大考中心「選手兼裁判」,複查資訊又不透明,複查回覆過於籠統,分數未更動的考生也僅收到大考中心「詳實複查結果並無發現錯誤」的回覆,對於申請複查的題目「為何如此」更無從得知。 原本廢除聯考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聯考造成了教學的不正常,和學生學習的壓力,但是改舉辦指定科目考試後,眾多學生家長和老師都不認為上述現象有改善,故曾經有立法委員提議要恢復聯考。 除了特種身分學生成績優待(詳見特種身分學生成績優待頁面),及收費問題的爭議外,指定科目考試還有以下爭議存在。 各考科的選擇題部分,皆作答於答案卡上,並由電腦讀卡,故需要用黑色2B軟心鉛筆作答,以橡皮擦塗改,不可用修正帶或修正液。 非選擇題部分則作答於答案卷上,在95學年度前,採取傳統的人工閱卷,先由閱卷老師批閱,並在捲上填寫分數,之後再由專人把分數輸入電腦中,答案卷則在存檔數年後銷毀。
- 此外,自然組學生還常常會跨考社會組的數學乙,或是歷史與地理,以期在選填志願時能有更大的彈性。
- 此外,今年因一類組不少商管科系參採較難的數A,被指對自然組跨考生有利,對文組不公平,但臺大會計、財務金融等管院科系、社科院經濟系三組,以及政大包括國貿及會計等所有商學院科系,明年仍採較難的數A。
- 新的考試測驗制度取消原有的國文、英文、數學乙三科,考試的科目為數學甲、歷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學、生物等七個科目;並且把每科滿分100分的「百分制」計分方式調整為滿級60級分的「級分制」。
- 因此,高中將進一步推動教學能以學習者為中心,學校的課程發展,除了保證課綱中必修科目的基礎學力之外,也須透過必修課程的分層分級與選修科目的開課設計,真實的回應學生個別化與差異化學習的需求。
- 我是很有決心的人,一旦開始念就專注的把所有事情排開,五到七月(我們這屆指考延後到七月底)除了念書以外就只有休息睡覺耍廢,剛好當個防疫乖寶寶。
- 而大學各校系須提前明訂審查資料之類別或項目,以讓考生可盡早擬訂相關學習計畫。
- 此外,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的架構提供教材設計的彈性,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對應關係。
此外,為便於各校系加權計分,每一考科的滿分皆為100分。 四、線上課程限採計為選修科目或通識科目,合計至多六學分。 我們要在指考當下有最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因此在備考期間好好喫飯、好好睡覺、不要熬夜,才能在指考考場上發揮最好的表現。 在考前一到兩週,可以按照指考的考程安排讀書科目或模擬考,讓自己適應「哪個時間就要進入哪科的狀態」。 最後幾天也可以多模擬指考當天的心情,也就是練習想像「今天就是指考了」,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寫題目,同時觀察自己會有什麼不好的反應並加以調整。
大學採計科目: 申請入學(個人申請)-制度調整
此外,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的架構提供教材設計的彈性,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對應關係。 考量考生應試負擔,採計考科數3≦學科能力測驗(X)+分科測驗(Y)+術科≦5,其中學科能力測驗(X)≦4(不含術科),分科測驗(Y)≥1。 ● 大學招生維持多管道、多資料參採方式;考招設計應能有助於推動新課綱強調素養、跨領域及多元選修之精神。
大學採計科目: 大學甄選2階 可有條件免面試
將學測各採計科目加權後的分數再加總,並依其所佔總成績的比例計算,即成「甄選總成績」的一部分。 大學採計科目 「篩選倍率」簡單來說,就是將通過檢定標準的考生,先篩選出招生人數「幾倍」的人以進入第二階段甄試。 在上圖一篩選倍率欄中的各科數字,所代表的就是要篩選出招生人數的「幾倍」。 這些數字大小,攸關考生是否能進入第二階段甄試,最低的數字越大,代表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的人數越多。 只要學生錄取,無論是否放棄資格,都不能參加申請入學的登記。 為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近年臺大、政大、成大修正校內學則,若學生原錄取A系,但發現不符個人志趣而去雙主修B系,只要修足B系…
大學採計科目: 英文聽力測驗-制度調整
臺大註冊組組長李宏森說,今年臺大工學院許多科系採計國、英、數A及自然等四科,但校內因應今年招生狀況召開討論會,建議科系再對準招生對象、科系特色,並調整篩選科目和倍率,明年包括機械繫、化工系及材料系都只參採英、數A及自然等三科。 大學採計科目 大學招聯會16日召開教務長工作小組會議,決議111學年度大學繁星入學管道,未來繁星推薦的部份將從高二下加到高三上,也就是採計5學期,另外,學生分發入學管道的使用學測科目還是維持現行的最多2科,此方法適用對象將是這一屆的國三學生。 此外,部分校系(如語文或醫學相關科系)也會將「英語聽力測驗」列為檢定項目,因此務必詳讀簡章,確認有無採計「英聽」作為檢定門檻。
大學採計科目: 考試訊息
甄選委員會提醒,明年大學「繁星推薦」與「申請入學」的招生簡章預計於11月4日公告;12月1日發售紙本簡章。 實際招生校系、各校系學測科目參採情形、招生名額及甄試內容等,確切內容仍以正式簡章公告為準。 112學測考科與去年相同共5科,分別為英文、國文、數學(分數A、數B)、社會、自然,供同學自由選考。 而其中大多數學校是採「學測五選三」的方式計算分數,在個人申請管道有931個系採計三個學測科目(佔總校系42%),在繁星推薦管道則有832個校系採計(佔總校系46%)。 大學評量選才,採多資料參採,避免以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致使影響高中課程規劃、教學進度以因應入學考試,偏重考科練習。
大學採計科目: 大學分發入學相對容易考好,從歷年大學指考分發錄取資訊及分科測驗參採看分發入學趨勢。
學科能力測驗(X)成績另設各科頂、前、均、後、底五標,供各入學管道作為檢定使用。 考生通過學科能力測驗(X)(含術科)檢定及篩選進入第二階段後,校系可自設參採綜合學習表現(P)之方式,包含資料審查以及自辦甄試項目。 綜合學習表現(P)代表無法由統一的紙筆測驗所評量,但能展現學生多方面實力或潛能的各項表現,包括兩部分, 其一為學生高中時期的學習歷程資料;其二為大學校系自行辦理之面試、筆試或實作表現等。 所以綜合學習表現(P)所呈現的是學生的學習歷程(portfolio)、成果表現(performance),或發展潛能(potential),是大學發掘學生、學生展現實力的另一類型可參採資料。 簡單來說,「篩選倍率」就是在第一階段先篩選出幾倍的招生人數,以進入第二階段甄試;篩選倍率最高的科目,代表進入這個系的基本門檻,是必備能力;篩選倍率最低的科目,表示是這個系最重視的科目,屬於核心項目,因此成績高等於擁有競爭優勢。
大學採計科目: 考試科目爭議
先以110學年大學入學管道的教育部覈定比例來看:繁星推薦16.7%、個人申請57.6%、考試分發25.7%(上圖)。 錄取方式和規則:依高中推薦優先順序及分發比序進行分發,各大學同一學羣錄取同一高中之學生,以一名為限;特別注意:錄取生無論放棄與否,皆不得報名參加當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分發入學招生及科技校院的申請入學和分發入學。 按11月5日公告的111學年升大學簡章,全國2000多個校系都在個人申請參採學測成績;每年8月放榜的考試分發,也有1861系採計學測成績,約佔此管道的98.5%。 108 新課綱上路後,高二(11年級)數學課程設計改為分軌學習11年級(高二)必修8學分分流為數學A、數學B兩科,學生擇一修習。 因此,111學測數學科考試將分成「數學A」、「數學B」兩考科,「數學 A」考科的測驗範圍為10年級必修加上11年級必修A類課程內容,「數學B」科的測驗範圍為10年級必修加上11年級必修B類課程內容,兩考科採分節施測,考生可自由選考。 其中,臺大工學院一一二學年多科系個人申請不再參採國文,只看英文、數A、自然。
大學採計科目: 成績複查程序爭議
現今,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學習打破時空限制,傳統校內外教學已然不是唯一學習模式或知識來源,而新課綱揭示的精神以及高中教學現場的轉變,更表現教育內容不再固定,學生成為學習主導者的樣態。 在此自主與差異化學習時代,大學選才,被期待能由標準化單一智育考評走向多面向綜合考量; 注重學習歷程及生長背景差異性;強調終身學習素養、通識跨域實作、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態度等。 有些學校如玄奘大學、開南大學、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等,則是全校科系的申請招生都僅採計學測單科,比如只採計國文或社會等,考生可申請第一階段篩選。
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表示,大學將國文科作為策略性取捨科目,如部分頂大電資相關科系一、二年前就不再參採國文,多是為了和醫學系生源做區隔。 臺大工學院策略上應是想和電資學院競爭,再者,則是拉開與清交成的區別,學生羣較不重疊就不容易重複錄取。 以下圖三為例,其同分參酌順序是:「一、面試。二、審查資料。三、學測社會級分。三、學測國文級分」,就會先以面試的成績來比較,分數高者優先錄取。
藍天予分析,照理說能考進臺大的學生,國文都不會太差,校系不參採國文,更有機會收到「偏科」的學生,例如英文、數學、自然科很強,但不擅長國文。 但從另一個角度,對擅長國文的學生來說,未來恐會更為競爭,遇到更多「偏科」的高手。 戴念華也談到,國文是訓練文字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邏輯訓練;再者,則強化學生表達深度、加強個人論述。 他也認為,頂大的優秀的學生應該各個面向都要有所涉獵,也才能完善高中的基本訓練。 中央大學文學院長李瑞騰則談到,人文與科學在社會上一直呈現對立關係,但討論考招問題也應該多面向檢視,從事國語文教學者除了掌握學科主體,應思考如何和理工傾向的學生對話、在教學上展現效用。 以學測來說,「採計加權」就是該採計科目的原始級分乘以加權百分比後再相加,即為加權後的分數。
大學採計科目: 學測定生死!5成考試分發校系「只看1分科測驗成績」
新的考試測驗制度取消原有的國文、英文、數學乙三科,考試的科目為數學甲、歷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學、生物等七個科目;並且把每科滿分100分的「百分制」計分方式調整為滿級60級分的「級分制」。 大學採計科目2025 對於未設為考科之學習領域,大學校系若欲瞭解學生修習情形,如數學乙、資訊領域課程等,可藉由檢視學生歷程檔案中考生修習特定領域/科目之必修或選修課程情形,或自辦指定項目予以評量。 大學校系擬訂檢定、篩選、採計時,最多僅可使用相同學科能力測驗(X)考科4科成績,或就所選之4科中另訂不同科目組合總分。 依據考招理念與規劃原則,未來大學招生維持多管道、多資料參採方式, 其中並以申請入學為主,重視學習歷程,希望激勵學生適性發展,並能落實高中領域學習的完整性,讓學生於高中所學得以銜接大學教育。
課程中之英文、數學、物理皆於高二開始分為A版與B版:A版課程為基礎單元課程內容;B版課程則包含基礎與進階單元課程內容。 此條目介紹的是2002至2021年間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 大學採計科目2025 指考考完,走入歷史,接下來要改名為分科測驗,但隨新課綱上路,升學考試科目也有了大變動,不考國文、英文和數乙,導致多個商管校系,變成沒有考科可以採計,出現參採亂象。 需要準備的科目,已從以往的5科至6科減少為3科至4科,且組合眾多,更有根據自己優勢考科組合來爭取較優大學的空間;因此建議考生應先掌握目標系組的採計與加權科目,來做應考準備。 十二年國教以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主軸,依據十二年國教課程發展指引,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由「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兩個向度所組成, 用以引導課程設計、教材發展及學習評量等,配合教學加以實踐,並能呼應該領域/科目核心素養。 亦即,各領域/科目的課程應透過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習評量三者的綜合運用,將課程內涵與核心素養的呼應關係具體展現。
大學採計科目: 繁星推薦和個人申請簡章公告 檢定科目以學測英文最多
在111分科測驗Y中,每個考科都只有一次考試機會,國文、英文以及數乙如果在X中考差了,在7月的考試中是無法額外擁有一次考試機會。 「數A」考科的測驗範圍為高一必修加上高二數A必修;「數B」考科的測驗範圍則是高一必修加上高二數B必修課程。 成大教務長蔡羣立說,受網路影響,發現學生語文、書寫邏輯能力仍有加強之處,成大仍希望學生不只具備專業知識,也要有敘事、溝通和領導能力。 150人進入二階);而數學頂尖的學生,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可能同時錄取多系,而使學系淪為「備胎」,出現缺額。
大學採計科目: 分數計算方法:60 級分制
他表示,或許教學者不必固守過去的套路,教學方式、制度都能改變,思考怎麼教對非文科的學生會更好,喚起社會對文科的重視。 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學測成績並非「學測總級分」,而是「採計加權後的總分」喔。 大學採計科目2025 TKB甄戰學習顧問中心為回饋社會,凡清寒(領有縣市政府低收入戶證明書)、身障(中度以上)學子,一律五折優待,我們真心希望清寒學子也能享有同齡學子的夢想。 轉學考歷來被視為是學生向上流動的渠道,過往多以暑期轉學考招收大一升大… 報名人數較110年少約 4,000 人,而正取名額僅減少 50 人,整體錄取率提升約 3.34% 。 因為教材採取一綱多本的緣故,有些觀念並非每種版本都有提到,所以必須由專人檢查,但往往還是有漏網之魚。
大學採計科目: 學測快速導覽
目前每年考試分發的實質佔比皆為30%以上,但這是因為個人申請不理想改為尋求考試分發所致,在未來學測與分科測驗科目不重複之下,這些改尋考試分發管道的必定會大幅減少,所以考試分發的重要性必會持續下降、接近覈定比例。 「學習歷程」的加入及個人申請入學管道的比例增加(下文有更多說明,學習歷程不熟可參考「六大建議幫孩子準備學習歷程」一文),使得考試整體而言對大學升學的影響力降低。 師大附中輔導老師李慧賢說,高中端前年就知大學將改革,建議學生多熟讀招生簡章,並可從中挖掘「驚喜」,舉例如過往偏一類組的臺大人類學系,今年竟採計自然科,也成了自然組考生可報考的志願之一。 111學年起,原本大多採計指考(明年起更名分科測驗)的大學考試分發管道,也可採計學測成績。 按統計,明年有1889系參與每年8月放榜的考試分發,其中有1861系採計學測成績;954系只看1科分科測驗成績,554系只看2科分科測驗成績。
同學們需多練習相關題型,並培養大量閱讀報章雜誌的習慣,以免上考場無法精準答題。 由理念到具體規劃,大學考招制度,應在國家人才培育的大政方針下,確立制度願景與規劃原則, 讓各大學在多元選才下能招收到適合的學生,高中在教學活化下能夠帶動學生學習充實,同時能充份發揮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 依前面分析,孩子在高一開始就要了解學校成績的計算方式,盡力提升高一、高二在校成績百分比,並掌握各校系的錄取要求,配合學測選考科目。 108課綱的重點本來就是「適才揚性」&「提升素養」,因此這點不令人意外,但是很多家長一直將這兩點視為宣傳或空談,這種心態就要調整一下。 簡介:學生可依個人選擇申請校系,因為希望學生能依興趣或擅長(適才適性)原則選擇適合的系所,111年後「學習歷程」檔案將佔各校系評分50%以上。
大學採計科目: 考試範圍
心神不寧的狀況不如好好休息完再回來專心,隨便看過沒搞清楚常常只造成反效果;準備考試期間要照顧好身體,喫健康一點、也不要為了唸書少睡。 大學採計科目 要說到指考經驗,我可以分享一些三個月衝上臺大的經驗,按部就班念三年的可能要另請高明。 我是很有決心的人,一旦開始念就專注的把所有事情排開,五到七月(我們這屆指考延後到七月底)除了念書以外就只有休息睡覺耍廢,剛好當個防疫乖寶寶。 大學採計科目2025 大學採計科目 我只讀國英數乙歷公,其他臺大哲學系不採計的科目一律放棄(例如我地理只有後標)。
大學採計科目: 「個人申請入學」、「繁星推薦」各校系簡章公告
參採兩科的校系大幅增加了101個校系,並以「國文、英文」為主要參採科目組合;熱門理工校系,如臺大電機、機械等,則不採計國文成績。 醫學系的部份,聯招會表示,過往都是使用到五科成績,而在108學年以後,個人申請11個醫學繫有9個移除社會科,2個移除國文科。 員林高中清寒學生黃冠樺透過「希望入學」管道,如願錄取臺大醫學系,她與外祖父母、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罹患慢性病,她白天上課,… 靜宜大學監察人、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表示,把英文刪除的基本上都是私校,因為私校缺額嚴重,而國立大學招生尚未受到影響,因此國立大學幾乎沒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