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突然被調離職位,引起外界猜測懷疑中國是否要放棄攻擊式外交,… 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將禁止美國出售戰備石油給中國,並有113位民主黨眾議員加入支持共和黨的行列。 針對持續升溫的臺海局勢,前白宮國安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博明(Matthew Pottinger)1月12日表示,… 隨著臺灣解除入境隔離規定,許多國家國會議員訪團來臺,其中西班牙時隔3年,由眾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羅美洛率團來訪。 臺灣飛彈技術 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週四指控北京多方面、系統性侵蝕香港自由。
-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海軍轟6G遠程轟炸機飛行中發射有「航母殺手」之稱的鷹擊12衝壓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影像資料。
- 美軍於 1996 年建立了「戰術戰鬥傷患照顧」(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簡稱 TCCC )的概念,目前陸軍官網開放免費下載第五版教學手冊。
- 「雲峯」飛彈,射程1500公里,臺灣研發這種飛彈,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以武拒統,誤以為擁有了這種可打到中國大陸縱深的飛彈,大陸就不敢輕言戰爭。
- 極音速或超高音速飛彈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早在二戰時德國科學家桑格爾就提出構想,不過當時的目標是在高層大氣中滑行,這種「銀鳥」空天轟炸機航程很長,可用於跨大西洋轟炸美國。
- 即時中心/林柏安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最新資訊,今天下午1時15分發生芮氏規模4.3與芮氏規模4.4地震,地震深度分別為25.1公里、18.3公里,震央在臺東縣政府南方77.1公里,位於臺灣東南部海域,最大震度屏東縣2級。
到了 (8) 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卻強詞奪理表示「那裡沒劃界」,否認了日本專屬經濟區。 矢板明夫質疑,這次臺灣說觀測到 11 枚,日方觀測到 9 枚,有沒有從江西打出來,結果打到江蘇的可能? 矢板明夫指出,日本沒有觀測到,有一個原因,是基於和平憲法,等於把手腳綁起來,跟自己無關的就有意不看,不願意介入國際紛爭。 但這一次確實有 臺灣飛彈技術 5 枚飛彈掉進日本的專屬經濟區海域 (EEZ) ,對日本的輿論,造成一個很大的衝擊。 自建國後就遭受美國第七艦隊壓力的中國海軍,在發展反艦飛彈上一直是不遺餘力。 現在,提起中國海軍的殺手鐧武器,鷹擊12和鷹擊18這兩種超音速反艦飛彈必定上榜,而在此之前,除了少量的隨現代級驅逐艦引進的俄製P-270「白蛉」(SS-N-22「日炙」)之外,中國的國產超音速反艦飛彈似乎一直難產,甚至晚於對岸的雄風三號以及印度的布拉莫斯。
臺灣飛彈技術: 臺灣買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真正意義 首度擁有「地對地彈道飛彈」攻勢防禦
一、可能讓彈體在高溫下解體自爆,特別是二十幾年前,航空特殊合金工藝還沒有今日進步時,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克服的瓶頸。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何思慎指出,岸田文雄與安倍晉三的對俄路線之差,分別是為強化Quad、避免中俄結盟兩種戰略目的服務,也與自民黨內部的自由黨、民主黨系統之爭相關。
但是因為後來受到美國政府的壓力,在1982年就被迫終止了天馬計劃。 在巴黎航展上,中科院展示了目前專為臺灣軍隊開發的飛彈系統模型。 中科院並未透漏任何性能諸元(但詹氏防衛日前曾報導該飛彈有二到二點三馬赫的極速與八十一海浬的射程),其官員以「我們的日炙(註1)」稱呼這款超音速反艦飛彈—-這稱號來自於俄國一款極速三馬赫、射程達一百二十公里,由彩虹設計局開發的超音速反艦飛彈。 這批地對地飛彈被編入「特種飛彈」部隊內,目前空軍以代號「天鶚計畫」交由中科院進行更新延壽案,規劃以3年時間完成天弓二B短程地對地飛彈的更新精進。 日前美國智庫CSIS,公佈我國現役擁有的各型自製導彈,顯現出我國強悍的火力,還有密不透風的飛彈防護網。 今年一月雄二E在九鵬灣進行試射,全數命中目標,目前射程為600公里,未來還會增加,可望對大陸沿海城市、軍事基地造成威脅。
臺灣飛彈技術: 飛彈究竟打去哪?他評:中共飛彈技術不好 對臺灣是一件好事
青峯飛彈最大的問題就是射程,只有130公里,沒有達到300公里的預期目標,從臺灣打不到福建,只能部署在金門馬祖,所以後來加上美國施壓,最後沒有繼續發展。 中國官方媒體雖然宣稱,已有多款高超音速武器服役,不過從殲-10戰機等許多例子來看,解放軍發展軍武一向是小步快跑、邊做邊改。 殲-10A剛服役時的構型很明顯有許多問題,052系列驅逐艦的前幾款設計,實驗性質濃厚,這從其生產數量不多,就可以知道。 因此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是否已經成熟,恐怕仍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臺灣近年來奉行「刺蝟戰術」,以發展各式飛彈,來反制中國大量生產的戰機、驅逐艦、兩棲突擊艦、甚至是航空母艦。 但這種戰術要能發揮嚇阻力的最重要關鍵,在於毒刺要令敵人望而生畏,一旦毒刺落伍了,這種刺蝟戰術的效果就會快速遞減。
報導指出,臺灣中科院研發的衝壓發動機,不僅近年來效能有所提升,且體積也變小,能有更多空間搭載高效益彈頭,且導彈發射系統可安裝在機動的載臺上,而非固定式的,可以有效避開敵方偵測,並提高戰場生存性。 雖然225公斤炸藥的殺傷力有限,但前臺灣國防部參謀本部防空飛彈指揮部(飛指部)計劃處長周宇平認為,飛彈設計的重量、射程跟威力等參數難免相互排擠,但若能做到精準制導、準確命中目標,其所能攜帶炸藥的多寡並不是那麼重要。 他認為,臺灣若要攻擊,主要目標可以放在解放軍在福建,浙江和廣東的港口和機場。 首先臺灣可發射飛彈攻擊準備跨海攻擊的解放軍部隊,一旦殘存的解放軍渡海向臺灣前進,接下來飛彈就可以攻擊相同解放軍基地的後勤設施。 易思安指出,臺灣顯然打算等中方火箭軍對臺基地與部隊發動彈雨攻勢後,再以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和高機動火箭砲系統,還有自製的「萬劍」空射巡弋飛彈,以及「雲峯」陸射巡弋飛彈加以反擊。
臺灣飛彈技術: 臺灣把雄風3吹成神一樣的飛彈 不吹不貶分析它到底怎樣
愛國者導引增強飛彈(GEM)區分為GEM-T與GEM-C兩款,GEM-T提高了飛彈射程、射高和導引精度,具有攔截敵方射程達600公里的彈道飛彈,至於GEM-C型飛彈則是攔截對臺進行低空攻擊丶雷達截面積較小的巡弋飛彈。 那麼決定雲峯飛彈是否能具備作戰能力的關鍵問題就推到下一個,臺灣能生產裝備多少雲峯飛彈,而這種飛彈又能否突破大陸的防空系統。 應該說,雲峯飛彈有了美國的陀螺儀,再加上GPS導航,具備了一定的實用價值,理論上,在1500公里射程上達到數米的精度,應該是有這個能力的,如果做不到呢,那說明臺灣的技術整合能力有問題——當然了這事兒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就算它的圓概率誤差在20-50米水平,它也算是有一定使用意義了,在「料敵從寬」原則基礎下還是要表示一下重視的。
臺灣飛彈技術: 臺灣自造潛艇缺錢缺技術 可能連殼體都難完成
原因就是離海岸太近,會讓艦隊處於岸射反艦飛彈的威脅中,同時躲在峽彎、港口、離島附近周邊,不易偵測到的艦艇,也可能是反艦飛彈的發射平臺,更別說陸基戰機所發動的反艦攻擊。 所以作戰艦隊離海岸越近,其反應時間就越短,對反艦的防禦一方就會越有利。 而且因為地球曲率的關係,艦上雷達的有效操作距離往往很難超過四、五十公里,射程高達上百公里的超音速飛彈要能發揮最大效能,往往必需使用直升機來獲取目標與中繼指揮,這也讓艦體平臺必需要有直升機甲板來提供空中支援。 臺灣飛彈技術2025 同時各種防空飛彈、魚雷與聲納系統、近迫武器系統等,也都不可或缺,否則將難以對抗擁有超強航空兵力的美國航母戰鬥羣。 所以最後會發展出像基洛夫級與光榮級這種超大型的飛彈巡洋艦,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甚至有傳言指出,由天弓三型飛彈發展而來的地對地彈道飛彈,與國軍研發的另一款雲峯高空巡弋飛彈,都將隱藏在這筆預算中開始量產。
臺灣飛彈技術: 臺海兵推》未模擬中共滲透及內應 軍事專家:臺灣應重整反情報工作
然而 2021 年《衝突與健康》期刊的一篇論文,質疑基於資源整合的困難,摩蘇爾模式未必能於其他戰場重現。 所以對前蘇聯來說,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技術問題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問題,也因此俄系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擁有一個完整的發展體系,型號琳瑯滿目,自成一個家族,冷戰結束後還能與魚子醬、伏特加與蘇愷戰機一起外銷到世界各國,除了能賺錢以外,還能展現俄羅斯對區域事務的影響力。 但是超音速反艦飛彈則完全不同,有些超音速反艦飛彈雖然也有攻頂模式[註一]可以選擇,但是多數的情況都是以掠海飛行的模式居多,而在低空的空氣稠密處進行超音速飛行,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稍一不慎可能就會失控墜海或在空中解體。 自由時報報導,在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最新一期的國防情勢特刊《不對稱戰的演變與發展特輯》中,國防院先進科技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博士後研究許智翔就以「不對稱戰:陸基精準武器的途徑」為題撰寫專文稱,精準導引武器的發展及射程持續增長,能夠強化部隊在防衛作戰的「致命性」。 例如,剛剛纔在8月17日於屏東九鵬基地實彈測試、還遭遇解放軍機艦騷擾夾擊的雄風2E增程型巡弋飛彈,其效能究竟為何?
臺灣飛彈技術: 中共統戰
我們今天呢,就和大家聊一聊,臺灣的彈道導彈發展史,以及雲峯飛彈和戟鋒飛彈兩款飛彈。 臺灣網3月21日訊 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20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對於解放軍新裝備的東風16號飛彈,臺軍有能力在40至70公里內攔截,亦即在臺灣海峽上空擊毀。 作戰次長姜振中也表示,東風16目前並無傳說中的多彈頭,射程250公里。 臺灣飛彈技術 6月27日,臺灣《風傳媒》網站報導稱,「權威消息」透露,臺軍在雄風-2E對陸攻擊巡航飛彈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具備超聲速飛行性能的對陸攻擊巡航飛彈,並稱該飛彈可以用來攻擊解放軍機場跑道、指揮管制中心,用來拖延解放軍兵力集結,為以武拒統拖延時間。 但是臺灣當局當然不甘心於此,一度曾想開發核武器,而作為核武器的投送工具呢,最有效的當然莫過於彈道飛彈。 咱們知道,如果單純說原子彈和彈道飛彈,那都是上世紀40-50年代主要國家就能研製的東西,臺灣當時已經有了相當的民用工業基礎,要開發這類武器其實並沒有技術上的難題。
臺灣飛彈技術: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也就是說,發射飛彈的艦體平臺可能根本連敵艦在哪裡都不知道,只是負責接收陸上基地所提供的資料來發射飛彈,當飛彈一發射,就交由陸上基地利用資料鍊來指揮。 同時,對採守勢的那一方來說,敵我識別的困難度較低,這與在大洋上作戰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 臺灣飛彈技術 防禦方對於周邊海域的水文情況、航線航道與雷達回跡特徵通常都非常的熟悉,並有外島雷達站與陸基巡邏機當耳目,較不易出現無法識別目標敵我的情況,在戰時不是我方艦隊的不明大型船團逼近我方海域,那八九不離十,大概就是敵方艦隊或是大型登陸船團了。 至於如果需要空中的訊號中繼,防禦方往往因地利之便,可以迅速的派出陸基直升機支援。 這樣的分工讓採守勢的小國海軍可以將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部署在極小的載臺上,以分擔防禦任務,而無需另外耗費巨資發展極大型的作戰平臺。 對這些國家而言,這也是部署超音速反艦飛彈門檻大為降低的根本原因。
同時,美國還進一步同意出售臺灣爭取很久的空射型SLAM-ER空對地飛彈,與出人意表的陸基魚叉反艦飛彈系統。 前者可以讓臺灣空軍攻擊中國沿岸的重要軍事基地,後者則能加強嚇阻中國的攻臺艦隊。 另外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配備能垂直起降的F-35B戰機,與飛行速度更快的MV-22傾斜旋翼運輸機後,直接從空中進行奪島作戰的能力大增。 美國海軍陸戰隊因此發展出一套長程空中機動奪島戰術,稱之為「遠徵前進基地作戰(EABO)」。 這款陸基反艦系統採用挪威康斯堡防衛暨航太公司(KDA)研發的海軍打擊飛彈(NSM),以兩枚一組的方式,安裝在奧希科什防衛公司(Oshkosh Defense)生產的無人聯合輕型戰術載具(JLTV)上。
臺灣飛彈技術: 全球與區域
未來這些武器將可輕易突破臺灣的陸基防空網與海上艦隊的防空系統,構成巨大威脅,國軍要如何因應? 就目前看來,在攔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技術成熟之前,唯一的反制方法就是也發展高超音速武器,以避免兩岸軍力進一步失衡。 日本、南韓、臺灣、越南相繼走上發展部署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道路,但是其實第一島鍊與亞洲大陸之間的海域並不十分寬廣。 射程動輒超過一百五十公里的超音速飛彈,其艦上發射平臺不必離岸太遠,火力覆蓋範圍就幾乎可以包含所有的主要航道。 再加上未來如果這些使用國將岸射版的超音速反艦飛彈部署在離島或靠近重要航線的海岸上,那會使這一片海域無時無刻都處在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攻擊範圍內。 對大型的作戰艦隊而言,大洋是個極其有利的環境,狹小的海域反而危機重重。
臺灣飛彈技術: 臺灣首款戰略打擊武器「戟鋒地對地飛彈」 射程1000公里2年問世
這樣詭異的畫面引發熱議,不少網友都傻眼直呼,「我是印度人,絕對沒有這樣的習俗,這可能是某種邪教儀式」、「那女兒應該怎麼做?」、「媽媽的兒子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媽寶男無誤.」。 詭異料理「黃色汁水」端上桌 他崩潰問:結婚了可以直說嗎 宋先生頻發聲「家庭觀不健全」…阿Ben轟:良心被狗喫? 小甜甜堅守1承諾 小三故意留下內褲…正宮1招復仇「合體卡住了」 男女纏一起就醫淪笑柄.
極音速或超高音速飛彈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早在二戰時德國科學家桑格爾就提出構想,不過當時的目標是在高層大氣中滑行,這種「銀鳥」空天轟炸機航程很長,可用於跨大西洋轟炸美國。 之後著名華裔科學家錢學森又提出新理論,稱為「錢學森彈道」,認為有物體能在極音速透過「位能換取動能」的方式持續滑翔且高速飛行。 這些理論在當下已經被美俄中等國予以實現,只是彈道航行的方式、路徑軌跡有所不同。 中國超音速反艦飛彈技術領先世界 正在研發隱身超音速巡航飛彈新浪軍事珠海前方報導,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先進反艦巡航飛彈展臺可謂「玲琅滿目」,包括潛射反艦飛彈的首次公開展出。
臺灣新購買了陸基魚叉反艦導彈400枚,部署後總計可達到850枚,陸基雄風系列反艦導彈應部署了300枚,雄風二型應該也有對地攻擊的中程導彈型號,可以反擊中共軍隊。 臺灣海軍欠缺潛艇,僅有2艘2,660噸的荷蘭產潛艇,和2艘訓練用的美國潛艇,自產潛艇仍在研發中。 臺灣的反艦能力,先要看16艘巡防艦的魚叉導彈和魚雷,能癱瘓多大比例的中共戰艦,其次要看43艘小型導彈快艇的雄風二型或三型反艦導彈能否真正發揮作用,以及最新的沱江艦量產速度。 臺灣的戰機以防空為主,也可以攜帶魚叉反艦導彈對海攻擊,對地打擊能力應不是訓練重點,臺灣空軍沒有轟炸機。 探討軍隊實力,需要綜合考慮其軍事戰略、軍事組織、軍事裝備、周邊地理環境、經濟實力和資源後勤能力等。 臺灣飛彈技術2025 按照美國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的「2020年軍力排行」,臺灣在全球13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26名,在亞洲國家4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15名。
臺灣飛彈技術: 中共
地對地巡弋飛彈另外還有雲峯飛彈,雖然政府不曾證實其存在,但是許多報導與報告都指出臺灣有發展這顆飛彈,上面提到美國華府智庫Project 2049 Institute的報告就有提到雲峯飛彈,報告指出雲峯飛彈射程至少達1200公里,最遠可能達到2000公里。 模擬包含11個樂觀情境:美國擴大日本軍民兩用機場的使用、解放軍限制使用飛彈、日本在解放軍發動對臺作戰時就立即參戰、解放軍艦艇防空兩棲能力較差、解放軍不會派出轟炸機或航艦侵擾關島、美軍五代機更強等。 此模擬共進行19次兵推,解放軍對臺攻勢皆失敗,但16次中有13次是「僵持」局面。 在悲觀模擬中,美軍AGM-158(JASSM-ER)飛彈是否能反艦列為關鍵因素,並與其他因素的交叉組合,包含:美軍參戰速度較慢、臺灣軍方反應遲緩、美軍禁止攻擊中國本土、解放軍有較多飛彈庫存、日本即使遇襲也無法反擊等。
網友在批踢踢PO文表示,96飛彈危機以來,臺灣就開始積極研發源頭打擊武器,今日已具備相當火侯,像是雄二E飛彈射程600公里,雄二E增程型射程1000公里,傳說中的雲峯增程型射程達到2000公里,大陸重要城市全部在臺灣的飛彈範圍裡。 網友ilovetaida在批踢踢以「有沒有臺灣飛彈很強的八卦」為題,發文表示,96飛彈危機以來,臺灣國軍就開始積極研發源頭打擊武器,今日已具備相當火侯:1. 中科院既然已經發展出雄三超音速飛彈,除了要為接下來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做準備外,維持既有雄三研發團隊的組織壯大及技術精進更是臺灣國防自主的重要策略投資 … 臺灣飛彈技術2025 為了反制中國發展東風-17等極音速武器,美國也展現其科技實力。 據美國《空軍雜誌》月刊去年 5月號報導,美國空軍計劃對B-1B進行改造,讓其掛載空軍之箭AGM-183A「空射快速響應武器」(ARRW),亦屬高超音速飛彈。
2006年之前,鄭廳宜在股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累積到2千萬資產。 39歲眼看在華南銀行有16年資歷、足以升上襄理,卻任性辭去鐵飯碗,到日本念博士,希望未來能赴大學任教。 然而,就在此時,他看好面板,重押並融資,沒料到幸運之神不再降臨,2千萬財富瞬間化為烏有,還負債好幾百萬。 幸好,他回臺後進入僑光科技大學任職,認真研讀巴菲特、科斯托蘭尼等重要財經書籍,深入瞭解產業面與籌碼面後,再拿房子去貸款,進入股市,40歲後累積上億身價。
那麼要提高精度呢,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衛星定位,來修正陀螺儀的積累誤差,這樣可以把精度提升到米級水平,而且只要衛星信號穩定,多遠射程上都能達到很高的精度。 中科院在上個月臺東東海岸三仙臺風景區祕密進行靶彈射擊,被列為極機密,不過根據瞭解,這次靶彈不僅是用天弓三型飛彈改良,射程高度甚至據稱高達100公里高,直追美軍部署在前線的戰區 「高空飛彈防禦系統」薩德,軍事專家預估,足以攔截中國射程上千公里的洲際彈道飛彈。 美國的AGM-183A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能以20馬赫的速度飛行(時速2萬4500公里),是中國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號稱的10馬赫的2倍,此外,美軍是以B-1B直接在航行中發射,無異增加了攔截的難度。
反而超音速反艦飛彈因為彈體大,裝的燃料多,速度又快,因此射程極遠,這對丟核彈的一方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重要特性,因為沒有人會想把核彈丟在自己的腳邊,因此射程是越遠越好。 而射程遠所帶出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獲取目標的正確坐標並不容易,超音速飛行下的高溫也會影響反艦飛彈的精確度。 但是如果是使用核子彈頭,那這些問題也完全不是問題,因為如果是使用核武器,就算誤差一公里也等於沒有誤差,大概知道航母艦隊的位置在哪裡就可以發動攻擊,核彈頭的巨大威力可以讓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是說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陣營,一直對發展超音速反艦飛彈興趣缺缺,除了少數的歐洲貨以外,這個領域一直是俄系武器的天下,甚至到今天,美國海軍仍然沒有現役的超音速反艦飛彈。
臺灣飛彈技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過,臺灣如果真的在發展地對地彈道飛彈與高空巡弋飛彈,那除了這些背景因素外,更關鍵的是整個西太平洋局勢的轉變。 美中關係在陷入僵局後,美國圍堵中國的情勢已經越來越明顯,除了經濟制裁與科技封鎖外,美國也逐步放寬對西太平洋盟國的飛彈發展限制,以強化美國盟友在這個地區的攻擊與威懾能力,好進一步在軍事上反制中國。 最好的例子是美國之前宣佈廢除與南韓簽定的「飛彈發展準則(Missi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讓南韓發展地對地彈道飛彈的射程與彈頭酬載能力都不再受限。 雖然目前這筆特別預算的詳細內容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為可能會包括增程型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與增程型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等。 特別是增程型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高達400公里,應該已在2020年完成作戰評測,近期量產的可能性較高。 若採陸基部署,能讓國軍的制海能力向外大幅延伸,徹底封鎖臺灣周邊海域,並攻擊中國沿岸的攻臺艦艇集結區。
臺灣飛彈技術: 臺灣也喫得到!韓國橋村炸雞首間店曝
明日各黨提案後,下週一開始先處理特別條例,待有結論後,國民黨就會簽下總預算協商結論,…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盛雯/臺北報導 Ionex 臺灣飛彈技術2025 光陽電動車新年開紅盤! 但鷹擊12畢竟是空射型,不但不用捆綁兩個死重助推器,射程反而會更大一些,據說有 km,不過我是存疑的,能有 之間就不錯了,當然還有些媒體說射程超過400km,那就純屬瞎吹了。 比較靠譜的還是看官方數字,比如中山科學院的「大於100km」,這樣就很好嘛。
巡弋飛彈是依靠噴射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主要以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飛彈,曾被稱為飛航式飛彈。 它可從空中、地面、地下、水面或水下發射,攻擊地面、地下、水面固定目標或移動目標。 雖然臺灣軍力排在世界26位,因有利的地理條件,實際的防禦能力應能排入世界前15位,其防空能力,或能排入世界前10位,完全有能力實現防禦為主的軍事戰略。 中共在主要登陸點可能使用登陸艇、部分兩棲戰車或氣墊船登陸,但難以抵禦臺灣的300門自行火炮、超過1,300門榴彈炮、加農炮。
臺灣飛彈技術: 沒有他李克強難上位;習近平為貪官上緊箍咒(視頻)
國軍首次取得「地對地戰術彈道飛彈」,能夠跨海攻擊福建港口內設施或船艦,對於由浙江港口南下或廣東港口北上的船團,也有較強的戰略威懾性。 MGM-168 Block IVA除改良了推進系統,還利用2010年代後的電子科技,改良導引系統,以及彈頭的引信,使其雖然改用單一的500磅高爆彈頭,可以選擇穿入目標再引爆或是在半空中引爆的不同模式,對付點或面目標,增加任務彈性。 最新版MGM-168 Block IVA的射程提高到300km,但這並不是技術限制,而是基於飛彈科技管制條約(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MTCR)對於可供出口的戰術彈道飛彈射程的上限,實際上最大射程約達500km。 M142能夠發射的地對地飛彈,美軍稱為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售予國軍的應該是最新改良型MGM-168 臺灣飛彈技術 Block IVA。 M142由於1990年代後才開始研發,2005年才成軍服役,因此使用了相對MLRS先進的多之自動化科技,快速反應能力與戰鬥效率都高很多,例如發射準備時間,全自動模式下,MLRS的反應時間需要93秒,M142只要16秒,快了近4倍,非常驚人。 當然這些船艦也會受到嚴密的保護,因此國軍需要射程更遠,突防能力更強的武器,近年的幾項武器自製或軍售案,都開始遵循這個戰略規劃,也就是「攻勢防禦」。
臺灣飛彈技術: 中國人大釋法:黎智英國安法案能否聘請外國律師由香港特首決定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