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強調,會先試辦,等到大家都沒疑慮才會上路,數位身分證我們不敢大意,要都確保安全才會全國開辦,所以病並不是明年7月就一定要在全國推動。 數位身分證一定要換嗎 對此,內政部長徐國勇答詢時回,新式數位身分證資安考慮、法治,這部分都有考慮進去,「大家懷疑晶片是不是中國做的,我跟大家保證絕對不是,我們晶片是臺積電不是中國」,我們都很清楚,不能有中國的機器。 本網站使用前瞻技術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為維護您的權益,開始使用前懇請事先詳閱「隱私權保護政策」。 當您點擊「我同意」時,視同您已充分了解並同意本網站智能客服「E-GOV小幫手」開始蒐集與處理您所提供的資料,蒐集範圍將包含使用COOKIE記住您的角色與當次對話紀錄。 雖然臺灣也發行含有晶片的卡片,例如健保卡和自然人憑證 IC 卡,然而這些卡只有單一功能。 現在政府只是將數位身分證用於文件簽署,理論上來說,也能以同一把私鑰在網路上進行類似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交易。 未來戶政事務所將依轄區人口數排定換證時程並公告,也會發送通知,提醒民眾換發時間。 產業要升級,國際間的交流是必須的,一方面打開國際視野,另一方面也能交流數位科技的實務應用,讓海外市場與尖端技術能相輔相成,匯聚臺灣新能量。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前面內政部不是也有說,數位身分證更能確保隱私嗎? 他曾經在政府提供的資訊服務系統中找到一項程式漏洞,透過5秒鐘的破解運算,就能夠解開多因素身分驗證的其中一項,出現數位身分被盜用的風險。 未來,若臺灣有更多的數位服務網頁,勢必會面臨更多的攻擊,網頁後端連結的資料庫也就暴露於風險之中。 2019年,被列為資通安全責任等級A級機關的銓敘部,就被發現流出59萬筆公務人員個資的資安漏洞。 面對這些批評以及連署,內政部倒是很快就給出了回應,甚至在網路上還創設了一個「資訊公開專區」,專門澄清大家提出的「疑慮」。 比方說內政部就表示,數位身分證上路後,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加上自然人憑證的功能,如果對資安跟隱私問題比較重視的,可以不要附加這些功能就好。 數位身分證一定要換嗎: 國民 身分證,數位身分證,身分證 7.0,新身分證,數位 身分識別證,New eID,時間,多少,晶片 防偽,識別憑證,綁定手機,各資,設計,健保卡,配偶 欄,照片,換發,什麼 時候 沒有一個政府會真的「還權於民」,只會在固定的框架下,讓民眾有部分的決策權。 就像有些餐廳,他們說提供客製化的餐點,但其實只是告訴客人主餐是五選一、沙拉三選一、附餐二選一,甜點三選一,飲料四選一,就是這樣而已。 看起來數位身份證是勢在必行了,但報導中的內容則讓我覺得這些都無法構成說服民眾 (我) 更換數位身分證的理由。 內政部指出,為確保資安,數位身分證採雙晶片備援機制,晶片均通過國際安全認證標準,並由臺積電公司代工生產,其中主晶片6項功能中有5項為CC認證(Common Criteria),安全評估等級達EAL5+以上,達軍事機密等級。 數位身分證一定要換嗎 且要求至少要有千萬張的晶片卡須在臺灣生產製造,透過國際廠商技術移轉,提升國內產業技術。 內政部強調,使用數位身分證,就只是將現行紙本身分證轉為卡式,並可選擇是否結合自然人憑證,相關使用紀錄只存在民眾所使用的機關,不會連回內政部或憑證管理中心,也無從掌握及監控民眾的數位足跡。 「這造成什麼結果?或許是政府機關自己沒有掌管《個資法》的能力,民間也不知道政府對個資保護的作為是什麼、如何一致性的遵守規範,」蔡明翰遺憾地表示。 第一案規劃案,在2019年4月由國巨管理顧問公司得標;第二案製卡案,在調整規格後共32.9億元,由東元電機得標;第三案系統建製及維護案,經數次流標後,由中華電信得標;第四案是驗證案,由迪悌資訊得標。 其中,國巨規劃案中,關於系統的規畫、發放的流程、憑證的管理等等,都一直處於不公開的狀態。 數位身分證一定要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