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研究院2025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為達成臺灣2030減碳目標,政府除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外,也將從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著手,像是電力業、石化業、… 以淨零永續生活行為調查為起點,解析能促進民眾從意願轉化為行動的產品/服務設… 工研院院友先進們,您好: 工研院第六屆院士朋程科技盧明光榮譽董事長與第九屆院士聯強國際集團杜書伍總裁兼執行長榮獲今年(第十六屆)被譽為臺灣科… 回顧過去50年,工研院在許多先進們一棒接一棒地努力之下,創造了對國家產業發展與社會福祉的許多貢獻。 在組織類拿下「卓越創新學研機構獎」,團隊類拿下兩座「團隊創新領航獎」,以及「地方產業創新典範獎」、「產業創新聯盟獎」,個人類拿下兩項「創新菁英獎」等共七項獎項。 2019 工研院「iRoadSafe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贏得2019年愛迪生獎評審團青睞,獲得「運輸與物流類-乘客安全」銀牌。 2021年12月,年初成立的自主移動機器人聯盟,攜手50家 AMR 產業相關業者,正式發佈第一個產業技術標準「AMRA-201 工業技術研究院 移動機器人通用要求與測試方法」。 未來,工研院將持續推動臺灣產業技術升級與加值,協助建立新興科技產業,並為產業創造領先產品及品牌價值,培育產業人才,以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進而創造經濟價值。 藉由將永續管理的概念導入採購政策與採購實務,企業才能在永續發展過程中有效管理及掌控環境、社會與經濟面向所產生的風險與機會。 本課程為2天建置課程,目的在建立國內企業永續採購的管理系統,保持供應鏈的永續成長,使企業儲備屹立… 「循環經濟」這項概念是要求 企業組織重新思考如何 管理 資源,以創造財務、環境和社會三贏的效益BS 8001 標準的制定為企業組織及個人提供了指導原則,思維及執行更能永續發展的做法,以達成循環經濟共 榮互惠的目標。 課程規劃從瞭解為何歐盟積極推動循環經濟透過永續生產及消費,來達到聯合國永續… 工業技術研究院: 工程師/工研院_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已有 122 人查看) 2020年5月,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率全國之先在類負壓隔離病房中,導入「非接觸影像心律偵測」及「物聯網智慧閘道器」兩項技術的「零接觸是防疫科技平臺」。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20年1月,與宏碁集團子公司愛普瑞及宏遠興業,以智慧穿戴裝置「iStimUweaR複合式智能穿戴系統」,共同簽署合約,搶攻全球數位運動商機。 2016年9月,與圖形處理器(GPU)加速運算技術大廠NVIDIA(輝達)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導入自動駕駛車輛,及共同開發機器人智慧化。 2016年4月,與全球第二大漆包線塗料生產廠商-東特塗料株式會社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簽訂電動車馬達散熱關鍵材料合作備忘錄,展開跨國高導熱絕緣樹脂技術合作。 2013年6月,於荷蘭恩多芬高科技園區成立工研院荷蘭辦公室、與臺泥合作建立臺灣首座「鈣迴路補或二氧化碳先導型試驗廠」、成立「工研院科技新創俱樂部」,為臺灣高科技產業營造創業氛圍。 這是一個為研究菁英打造的研發環境,我們的訴求是讓研究人員能在此構築人生理想及技術成就,讓工作與生活兼顧平衡與樂趣。 看好高雄亞灣區不僅是5G、AIoT的示範場域,更是孕育創新能量的孵化地;在經濟部支持下,友達光電持續構築智慧物聯生態圈,「AUO解決方案研發中心」已於9月下旬正式啟用,展現深耕地方產業的決心。 2021 工研院連續十四年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