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6大好處2025!(持續更新)
若將ggee/mm/dd改成3個g,gggee/mm/dd,原本顯示民國的部份即變成中華民國,省去打字的麻煩。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政治」因素,只要有中華民國、民國字樣的格式都會以 ######## 顯示出結果,實測只有 XX 民國年 年 XX 月 XX 日、XX/ / XX / XX 這兩種格式可以正常顯示,如果你的需求是需要更多格式的話,請參考方法二。 內容包含食、衣、住、行、育、樂上的各種記錄及經驗分享。 本站是方便大家轉換和暦,西暦及年齡的對照而設置的。 特別是在日本,當寫履歴表,保険申告書,及其他銀行或官方文件時,常需將西元轉回日本的年號。 查詢自己或是他人的年齡時,本站將是您的小助手。 近年來臺灣有部分人士及團體棄用民國紀年,只使用公元紀年,例如民主進步黨的公文、網頁、文宣以及黨證。 馬總統英九先生(1950-),祖籍湖南省衡山縣,香港出生,一歲多隨家人來臺定居迄今。 若需要用到臺灣陰陽曆(農民曆)處理,也可使用TaiwanLunisolarCalendar類別來做轉換,使用方式相同。 同意更改紀年方式的網友表示,「全世界都是這麼用的不是嗎」、「非放棄,但可與國際接軌,部份情況下更直覺」、「同意,不會因為用西元年就忘了自己國家叫中華民國」、「我覺得其實西元比較方便」。 入口網站《YAHOO》以「你是否同意官方公文紀年,由『民國』改為『西元』?」為題,進行網路投票,投票時間為11月8日至12日,截至8日下午5點,已有3千多名網友參與投票,結果顯示,投「同意,與國際接軌」的有748票;投「反對,有「去中華民國化」意圖」的有2563票。 民進黨二度提出《公文程式條例》第6條修正案,主張將公文書寫的紀年方式從「民國」改為「公元」。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痛批,此舉是「去中華民國化」,這項提案是民進黨意圖「去中華民國化」的一大惡例。 同時,根據一份網路民調顯示,大部分網友都反對更改紀年方式。 民國年: 民國紀元與西元對照表 身處現代地球村,我個人主張公文書的日期標註應該全面改採西元年。 在我看來,民國紀年的方式有如帝制時代的歷史遺緒,既無法反映現代民主思潮,更遑論與當代世界史連結接軌。 昭和(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日本昭和天皇之年號,日治臺灣及日治朝鮮(均至1945年止)與日本本土一同使用。 大正(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日本大正天皇之年號,日治臺灣及日治朝鮮與日本本土一同使用。 日本明治(1868年10月23日-1912年7月30日):日本明治天皇之年號,日治臺灣(1895年起)及日治朝鮮(1910年起)與日本本土一同使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下屬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2019年發生刪除「中華民國紀年」事件。 不過,有些人認為雙曆法併行的做法很麻煩,應該統一,「最好笑的是行照上面車輛出廠寫著西元年,然後發照日期寫著民國年,同樣一份文件還搞兩種格式」。 未來部隊訓練方式,前8週是分發部隊實施專長、民防訓練與編制武器射擊;後面44週訓練,又細分為18週的駐地訓練、7週的專精訓練、13週基地訓練、6週聯合演訓。 民防系統的任務則是支援軍事行動,搶救災害等勤務,確保社會持續運作;人力則由保安警察、地方政府轄屬民防團隊與替代役。 民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