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奧尼11大分析2025!(小編推薦)
孩提時代的興趣是建築和繪畫;他在大學修讀古典文學,然後又學經濟學和貿易學。 他也開始經常出沒於電影院,並為鄰市帕多瓦的報紙撰寫影評。 我們看到,這個西方的左派批判者儘管帶著對中國人的十分關注、溫情的態度來到中國,但他那得自於新現實主義的客觀方法和人道主義精神使安東尼奧尼在中國拍攝的影片成爲一種經久不變的右派言論。 1967年7月,安東尼奧尼來香港宣傳他的《春光乍洩》,在文華酒店接受本地記者訪問。 那天場面頗為冷淡,他出席時廳堂僅有十多人,座位差不多半空。 安東尼奧尼 繼瑞典國寶英瑪褒曼於上月30日清晨撒手塵寰後,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安東尼奧尼 Antonioni)同晚接著辭世,享年94歲。 一九六九年安東尼奧尼的「沙」一片將焦點移往美國,這部戲描寫一名年輕人偷了一架飛機,開著飛機載著女友飛往加州死亡谷沙漠。 一九六六年的「春」一片在隔年的坎城影展為他贏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該片主角包括男星大衛漢明斯,飾演時尚攝影師意外拍到謀殺案死者的照片,以及女星凡妮莎蕾格烈芙飾演模特兒。 安東尼奧尼: 中共 然而對於一部電影發起如此持久的、大規模的、全國性的批判運動的情況,卻只有在當時的中國才能看到。 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惡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評論員文章。 對於中國人民在“文革”中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屑一顧,而是偏重於捕捉日常生活場景,這可以説是當時中國人批判安東尼奧尼影片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也開始經常出沒於電影院,並為鄰市帕多瓦的報紙撰寫影評。 曾於費拉拉的學校就讀,後到波隆那唸大學,不過仍住在家裡,每天通車往返於學校。 然而時隔10年,在1974年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安東尼奧尼卻在獲得榮譽的地方遭遇了痛苦。 “一般來說,我們想不到工作中也會找到樂趣,如果說有一個地方可以證實這種樂趣,那就是中國。 安東尼奧尼 男女工人們下班後,並不是跑回家,而是留在工廠的院子中,圍成一圈坐下來,開始討論工作問題。 ……他們是工廠的主人,很顯然,他們每個人都意識到這一點。 ”安東尼奧尼認爲:“這不是經過安排的場面,所有我在中國拍的東西都不是我特意安排的。 任何看電影的人都會注意到,這些討論和閱讀報紙的年輕人的臉上不是完成任務的表情,而是真正的、誠懇的、混合著樂趣的興趣。 安東尼奧尼: 安東尼奧尼事件基本信息 我們的確時常在下班以後學習,而且我就是我們班組讀報紙和做記錄的人。 但是,我自己和我認識的工人沒有一個是自願的,沒有一個不希望在下班以後立刻回家,我們的學習、討論、讀報、聲討、表白都是被迫的,維持這些反常情景的只是深入骨髓的、已經毫不自知的恐懼,而不是什麼興趣和熱情。 《女朋友》(Le Amiche,1955)則是全然不同的題材。 幾個背景不同的女子彼此間的交誼與謊言,交織出一部通俗劇形式的故事。 儘管仍有人因「愛得太深」選擇再次接納偷喫又江郎才盡的男友,但至少也出現獨立自主、勇敢放手的女性角色。 也許在此作拍攝的同時,安東尼奧尼已然開始構思他的「疏離三部曲」,不過先出現的是敘事風格大相逕庭的《哭泣》(Il Grido,1957)。 他應邀拍攝紀錄片《中國》,但此後這部影片卻被某些人以「反華」與「反共」的理由嚴厲譴責,電影上映遭禁。 這些影片探索了現代意大利中產階層面對社會的急劇變革在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上的變化,成功地揭示了他們空虛冷漠的內心世界。 1942年以後他曾隨意大利著名新現實主義電影導演R.羅西里尼工作,並陸續拍攝了一些成功的短片,如《波河上的人們》。 《迷情》勇奪當年康城評判團特別獎,而佢亦憑呢齣電影登上大師級導演臺階。 1940年,佢訥開家鄉去羅馬學做導演,決心以電影做終生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