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2025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因應氣候變遷,特別加強防災、減災、備災,以及災後應變、復原、長期重建等。 證嚴上人一生為佛教、為眾生,歲歲年年祈求「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的三願,透過慈濟四大志業在全球力行,落實的正是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的要義。 我們要保持精進、永續這股影響力,讓生態環境恢復健康、讓「感恩、尊重、愛」成為主流。 過去兩年多來,包括離島的澎湖,慈濟基金會已和二十一個縣市政府簽署合作共善備忘錄;也跟環保署、水利署、消防署、國家災防中心、中央氣象局、工研院等十四個專業機構簽約合作,希望更為專業地服務社會。 每一次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就不由自己說感恩與感動! 慈濟月刊 看到、知道人間苦難,跟那裏有緣,就從那裏付出;一個人不夠,就口口相傳,好話引導好人,借大家點滴的愛心、借重彼此的力量,無論苦難人在哪裏,我們都可以幫助得到。 尼泊爾國際佛教協會與慈濟合作,在藍毗尼援建醫療設施,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慈濟人七月前往關懷義診中心工程進度、洗腎中心運作狀況,也下鄉訪視。 幾個月前,馬來西亞陳吉民醫師路過藍毗尼村落一戶人家,看見一個小男孩爬著,用嘴要去找地上的奶瓶喝奶,非常震撼,陳醫師不捨地扶住他的頭,用奶瓶慢慢餵奶。 小男孩的父母殘疾,在附近農田打散工;小男孩的姊姊已是要讀書的年齡了,卻付不起每月約新臺幣一百四十元的學費。 人間哪能沒有苦,再富有的人生還是有苦,很完美、沒有憂慮的人生並不存在。 慈濟月刊: 慈濟月刊第603期 身陷苦海的人,渴望有一雙手拉他上岸;匯聚螢火星光,也能照亮世界。 募您一念善心,為社會暗角點一盞燈,讓受困的人找到方向,重拾身心安頓與邁步向前的力量。 慈濟月刊 兩年前接觸慈濟,今年初參加社區志工見習課程,在美善的環境中,我體察到自己過去的偏執與傲慢,知道要縮小自己,對父母「知恩、感恩、報恩」;但是卻不願和婆婆改善關係。 慈濟月刊 有人說:「以淚水清洗雙眸的人,才能看清這開闊的世界。」我將淚水化成力量,走進校園,傳授烘焙手藝給關懷班的孩子;我將每個孩子當成寶貝般疼愛。 幾個月前,馬來西亞陳吉民醫師路過藍毗尼村落一戶人家,看見一個小男孩爬著,用嘴要去找地上的奶瓶喝奶,非常震撼,陳醫師不捨地扶住他的頭,用奶瓶慢慢餵奶。 在社會永續行動中,慈濟慈善關懷普及全人、全家、全年齡層。 我願努力成為您們理想中的志工人才,培養自己有一雙觀察真理的雙眼;更發心向您學習,把美善傳遞到全世界各地。 就如現在天氣很熱,你感受到、我感受到,苦也是人人普遍感受到的;老、病、死之苦,凡夫之迷,難以接受,覺悟的人不是不覺得苦,而是透徹瞭解,接受這就是自然法則,輕安自在。 小男孩的父母殘疾,在附近農田打散工;小男孩的姊姊已是要讀書的年齡了,卻付不起每月約新臺幣一百四十元的學費。 因應氣候變遷,特別加強防災、減災、備災,以及災後應變、復原、長期重建等。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些現象的原因來自哪裏? 起因於過度的經濟活動造成氣候變遷,以及人類紛爭衍生戰爭等等。 當很多人疾呼淨零排放的四大轉型——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時,我發現在證嚴上人的教導之下,很多事情慈濟人已經在做,而且做了很久。 在現今社會,大多數人的資訊應該有一半以上來自網路,因此慈濟他們出版了線上版以及PDF電子書。 慈濟月刊: 免費線上版慈濟月刊電子書 用電子書除了可以減少樹木的砍筏,保護生態,更可以讓更多人閱讀到乾淨無汙染的優良讀物。 環保志工的身影不但是「呵護地球、健康免長照」的寫照,規模完整的慈濟環保站更兼具環境教育基地,有些還提供輔具循環、保健、長照C據點、供餐服務等多元功能。 慈濟月刊 ※隨喜金額不限,您的護持將用於助印慈濟道侶叢書及慈濟月刊,以及我們的公益贈書活動,免費提供至學校、監獄等需要慈濟好書的地方。 在國際慈善方面,慈濟跟全球二十一個NGO組織合作共善,例如聯合國環境計畫署、天主教明愛會、世界宗教信仰組織、世界人道救援組織、聯合國衛生組織等,借力使力,跨宗教、跨領域,援助需要的人。 慈濟平常就在做災難關懷跟慈善訪視,將來希望做到「三師一體」,在急難救助時,有宗教師、社工師和關懷士,共同依照個案的情況提供精準的服務。 慈濟人有心、有願、有力,付出無所求,雙手合十說感恩,這是多美的人間生態,人生價值也提升了。 慈濟平常就在做災難關懷跟慈善訪視,將來希望做到「三師一體」,在急難救助時,有宗教師、社工師和關懷士,共同依照個案的情況提供精準的服務。 那時我覺得身體還可以撐,自己照顧,把錢省起來,三年後幫他圓滿榮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