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濁水機組廠房外牆曾出現裂縫,水車室直井亦有多處裂縫。 2004年2月4日經雲林縣政府列為雲林縣定古蹟,2005年12月15日原濁水機組除役並停機作靜態展示。 利用日月潭第一發電所放的水,經過4,409公尺長的引水隧道,與統櫃溪水匯合,引入統櫃調整池蓄水,以123.6公尺位能來發電,產生43.5千瓦的電量。 明潭發電廠今年度共準備4,000尾青魚、4,000尾草魚及3,500尾鯁魚等魚苗放流,今年度也邀請南投縣政府、水里鄉公所等地方機關人員、民意代表等多人共同參與,見證臺電公司對於自然生態保育所付出之事業責任與努力。 利用高低落差的水流力量推動發電機的原理,水力發電是世界主要的電力供應來源之一,世界前十大發電廠中,就有八座為水力發電機組。 南投縣水里鄉民九日上午十時多突然發現水裏溪成為滾滾濁流,明潭下池壩水道匯流處,更成為陰陽河,鄉民說,此事會影響水裏溪環境。 臺電表示,明潭電廠昨放水閘年度檢修,屬於小開度試運轉,沒想到淤砂嚴重,已加大放水量稀釋。 風光明媚的日月潭,國內外遊客都不會錯過它的美,但很少人知道,日月潭也是臺灣的水力發電重鎮,其中的明潭電廠就扮演重要角色,車子進隧道,跟著臺電人員的腳步,搭上小巴士進到隧道,一層又一層往下開,終於看到前方出現亮光,原來這裡是一般人很少有機會看到的明潭電廠內部。 該發電廠為雲嘉南唯一平地川流式水利發電廠,是全臺少數位於田野間發電廠之一,整座發電廠構造物與機組,含取水口、沉砂池、取水道、前池、閘門、發電廠房、尾水路、發電機等,皆為日治時代興建至今,歷史悠久,別具意義。 除此之外,電網系統的供需平衡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若電力的供需不平衡,沒有維持在60Hz,可能使設備跳電,也可能提升設備毀壞的風險。 因應我國2025年目標將再生能源的能源佔比提升至20%,屆時電網系統將併入大量間歇性再生能源,而間歇性再生能源將嚴重影響電網系統的彈性與電力供需平衡。 明潭電廠: 電力設備器材選商申請要點11 陳姓民眾表示,早在大觀、明潭等水力發電廠尚未興建前,鄉內的確有明潭村,但後來因引用日月潭水庫建發電廠而被迫遷村,明潭村也就隨著村裏整編而消失在地圖上,村民領到政府搬遷等相關補償費後,也多半搬到鄰近的車埕、新興等村落重啟爐竈。 日據時期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為運輸建築日月潭發電所的工程材料,於是開始由縱貫線鐵路二水站興建一條「集集支線」鐵路,於大正8年(西元1919年)開工,大正11 年(西元1922年)完工通車。 這條鐵路全長29.7公里,全程連接了二水、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裏和車埕站。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由於國內企業普遍保守,擔心洩漏公司的營業祕密,外面的陌生人想要進入內部瞭解企業的運作和用電模式,可說困難重重。 此一工程於1935年12月興工,至1937年完工,原名日月潭第二發電所,民國52年一月由蔣宋美齡女士取名為鉅工發電廠,民國88年三月與明潭電廠合併,現稱明潭鉅工分廠。 2015年蘇迪勒颱風襲臺,深夜裡和平、協和、麥寮發電廠接連全停電(和平、麥寮為民營電廠),導致系統頻率急降,就是靠正在抽水模式的抽蓄電廠緊急跳脫因應,才化解限電危機。 水裏機組(水裏發電廠)係在明潭大壩(下池壩)下游所建造的發電廠,位於明潭發電廠旁,建於1992年,裝置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1部,容量為12,750瓩(12.75MW),於1992年9月開始商轉。 其中,實踐大學資訊科技與管理系副教授洪大為帶領的團隊,負責開發虛擬電廠的軟體平臺,協助分析電力系統傳回的大數據,走出校園幫助企業找出能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模式,也提供安瑟樂威作決策參考。 至於國內第一家高科技產業研究機構拓墣科技則扮演智囊的角色,負責市場需求量的調查,為生態系規劃未來的商業模式和發展策略。 武界壩與慄棲壩攔截溪水送入日月潭,進水口淤積明顯 | 圖片來源:臺電月刊 水力發電機組的需水量多寡,和其高低落差有關。 明潭電廠 大觀二廠發電機組與日月潭落差約310公尺,約須93CMS(立方公尺/秒)的水纔可推動一部250MW的發電機。 明潭電廠: 蘇花公路阻斷搶通最新進度曝 民眾如需船運接駁要到這 參訪第一站是明潭電廠轄下的鉅工分廠,「鉅工」是由蔣宋美齡夫人親自題名,為裝置容量43.5MW的慣常式水力電廠,此廠是在日據時代民國26年完工啟用,當時稱為日月潭第二發電所,是濁水溪流域日月潭地區水力發電系統中重要的發電廠之一。 咱們進入電廠前,就看到2支粗壯的壓力鋼管,許副廠長電順帶說明二戰時部分鋼管受到空襲受損補修的歷史見證,待進入廠房,看見2座已經運轉了83年的水力發電機組仍健壯如常,即可驗證臺電人員對設備維護的用心。 而為了維持其發電廠之發電能力,因此臺灣電力公司配合集集共同引水計畫完工後,集集攔河堰南幹渠所引流進的豐沛水源,加上利用既有的前池,於舊廠房左側另興建新發電廠房一座,並安裝一部裝置容量達3.6MW的豎軸卡布蘭式水輪發電機組,新廠房也按照舊廠房菸樓的特色設計,該項更新工程於2011年3月完工後開始商轉發電。 為國內第二座抽蓄發電工程,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以日月潭為上池,明潭水庫為下池,1987年9月興工,1993年至1994年間六部機組陸續商轉,係利用380公尺的落差來發電,推動六部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1,602千瓦,為世界上少數幾座巨型抽蓄水力發電廠之一。 剛滿兩歲的安瑟樂威是國內第一家通過臺電審核的電力合格交易者,公司雖然年輕,團隊成員參與電力交易的資歷和調度電力的實戰經驗,在業界鮮有人能比。 兩位創辦人執行長鄭智文和總經理陳威霖本身是能源產業的老手,曾協助催生相關政策及參與法案制訂,不僅熟悉市場的遊戲規則,對推動臺灣走向綠能減碳也抱持使命感。 不過,正如同充電電池有容量限制,抽蓄式水力發電同樣也有容量限制,除了上池的水用完就要停止發電外,下池一旦放滿了,也無法再放水發電,除非將水再往下游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