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十八羅漢山5大伏位
因日本三十二年已無條件投降,三十四年要撤出臺灣,因此日本人要快速需要動工將木材經由這隧道運出去,才會有如此有效率~真是太神奇了! 這裡的山頭大大小小獨立的比較漂亮的大約有42座,全部總共有78座左右! 聽說第六隻烏龜有點心不甘情不願,所以隧道口容易掉石頭有落石。 礫巖層本身的滲水性很好,因此下雨完一週內水就滲透完了,也因此這裏是屬於惡地形,比較沒有植物。 六龜十八羅漢山 走出隧道口,看見一片竹林,六龜這裡的竹子很多,也很多不同的林相。 原來是先看見了含羞草漂亮的花,連帶發現了含羞草的可愛葉子,我們便在這裡玩了起來。 日治時期稱「旭澤」(Asahizawa)或「鳩之澤」(Hatonozawa),日人以其溪谷穿越,形成澤地,每日清晨可見大量鳩鴿羣在天空飛翔因而命名。 十八羅漢山為礫巖的特殊地景,一旁就是荖濃溪,從右岸能遠看十八羅漢山全景,大大小小獨立的山頭,形似佛家修行的羅漢坐姿,因此得名;林務局將193.01公頃的面積公告成立自然保護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在臺27甲線路邊設立十八羅漢山服務區。 導覽解說員瑞芹以手電筒照射,凹凸不平的牆面清晰可見,怎麼有樹的年輪啊? 鳩之澤溫泉,當地人稱為燒水(臺羅:Sio-tsuí),為臺灣宜蘭縣大同鄉太平村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一個溫泉,位於土場溪(多望溪,Tabo)畔,海拔約520公尺。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十八羅漢山是臺灣三大火炎山之一,坐擁雷公溪U型谷、峽谷等,特殊地景是由礫巖形成特殊地景,可以看見造山運動、侵蝕、沉積的軌跡,是富含寶貴自然文化資產的戶外地理教室。 原本十八羅漢山有開放許多公共設施給旅客使用,但在莫拉克風災後,設施幾近全毀後就再也沒開放,我相信這麼多年沒有經過人為破壞與喧擾,這幾座山頭裡應該已經悄悄蘊含了許多野生動物及生態了,近年高雄市政府開始整頓起十八羅漢山附近的公設,預計將以新的面貌與旅人相見。 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 六龜十八羅漢山 民國26年,日本人為了運輸樟樹,在3公里的路段一共開鑿了6道隧道,打通六龜與旗山之間交通,由於地質構造特殊易風化崩塌,民國81年闢外環道路(即臺27甲)、同年(民國81年)劃設「十八羅漢山國有林自然保護區」,民國95年再覈定為「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 經莫拉克風災摧殘後,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林務局合作,重新打造整建十八羅漢山遊客服務區,建設露營區、地景橋梁,以不同視野來欣賞荖濃溪河谷、風化巖及山景等生態景觀之美。 從外縣市千里迢迢來到高雄六龜旅遊,我會建議第一站先在「十八羅漢山服務區」停留半晌,相信這裡會是很棒的中繼休憩站,大家能逛一逛商品販售區,買些農特產品和在地伴手禮,或是喫點茶葉蛋、烤香腸、冰飲品之類的小點心填個肚子,亦可坐下來喝杯咖啡,愜意欣賞眼前純淨怡然的六龜風景,使心情放鬆。 服務區增設的一座景觀橋是近幾年纔出現的新亮點,橋身規模不長,值得花幾分鐘時間走踏來回,如果想好好認識當地歷史起源,對體驗十八羅漢山生態之旅很感興趣,那就得提前報名預約專人導覽解說,跟著生態解說員的腳步深入探索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鮮少被人知道的神祕面,親眼見證六龜珍貴的自然資產。 六龜十八羅漢山: 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 在今六龜大橋底下不遠的河牀邊,有六座巨大的岩石,突立在岸壁,每逢雨季,溪水常常在大雨後暴漲,滾滾濁流淹沒兩岸的樹木岩石,但是不論山洪漲得多高,這六座岩石浮在水面,任由一波波濁浪沖激,穩穩屹立水中,遠遠望去,很像是水面載浮載沈的大烏龜,相傳六龜的地名就是這樣來的。 其中最大的一座岩石還設有神位,被村人尊為龜王,四時香火不斷,被看做是六龜的守護神。 六龜十八羅漢山 現在這六座岩石只剩下六龜大橋旁的龜王巖一座,其餘五座已不復見到了。 ▲經過美濃往六龜方向移動,銜接臺27甲線走,會看到路旁出現招牌「十八羅漢山服務區」八個白色大字,相當醒目。 旗六公路上的休息站,有咖啡屋、藝品店、簡易餐飲,旅客中心廁所。 最棒的是有臺灣小桂林和老濃溪美景可觀賞,目前進駐的五田窯陶瓷藝品很值得收藏。 為了兼顧生態保育與地方發展,林務局答應有條件開,前提是必須培訓在地人做解說員,由六龜人來保護自己的保護區。 溫泉溫度頗高,經常在95度C以上,送入山莊後仍保持75度C左右,水質清澈無味,屬鹼性碳酸鈣,浴後滑潤感非常舒暢,具理療美容效能。 當地的特殊地形有峽谷、山頭、曲流和乾旱溪谷,已由林務局依《森林法》劃為「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面積193.01公頃。 聽瑞芹說,六龜位在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屏東平原的交會處,很多遊客都傻傻搞不清楚,為何屏東? 在今六龜大橋底下不遠的河牀邊,有六座巨大的岩石,突立在岸壁,每逢雨季,溪水常常在大雨後暴漲,滾滾濁流淹沒兩岸的樹木岩石,但是不論山洪漲得多高,這六座岩石浮在水面,任由一波波濁浪沖激,穩穩屹立水中,遠遠望去,很像是水面載浮載沈的大烏龜,相傳六龜的地名就是這樣來的。 去年8月來時,十八羅漢山服務區剛重新開張啟用,這回停留多了條景觀橋, 古隧道羣也開放登記導覽參觀了。 雖然臺灣的冰河地形研究最早始於日治時期的學者,但直到1990年代起才又陸續發表而證實臺灣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大多曾受到冰河作用而遺留冰河地形,因此,從地形學與沉積學的角度均可說明嘉明湖為冰斗湖。 導覽解說員瑞芹以手電筒照射,凹凸不平的牆面清晰可見,怎麼有樹的年輪啊? 往前走出隧道,前方就是5號隧道,6號是洋燕旅館,5號則是蝙蝠Hotel,也是觀察生態的好去處。 本區由於臺27甲縣道由東邊經過,且多道路經過,須加強部分出路口之管制,及設立告示牌,減少民眾擅自進入之狀況。 六龜十八羅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