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圖12大分析2025!(持續更新)
目的是要離此娑婆,生在極樂國,所以唸佛人,念念要做離濁世,生淨土想。 倘若誤認為:唸佛是求無生,那是自破其法,把淨土的效用,連根掘起,可知這一錯非同小可,而必須加以糾正。 金剛經由始至終解答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一是「云何安住其心?」一是「云何降伏其心?」在淨宗就很簡單:云何安住其心? 一句阿彌陀佛,便能安住其菩提心和降伏其妄心。 英國劍橋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弗列德‧霍助教授,曾於一九六四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他所發現的新的重力理論,說明宇宙的起源。 他認為星球與銀河系可能有開始、進化和終結,宇宙中每一星球,在其一生中均進行著一種週而復始的循環,即在大爆炸之後又重新組合。 此外,魯汶大學教授劉梅特爾創導而為多數科學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學說,也認為宇宙有起源、發展和毀滅的過程。 凡此種種,莫不與佛教的宇宙觀相一致。 極樂世界圖: 極樂世界 (電影) 佛經上我們常常讀到「可憐憫者」,真可憐。 所以三皈,我們在經論上讀到「翻邪三歸」,皈依覺,覺的反面是迷。 我們真的是迷惑顛倒,對於人生,這是自己,自己從哪裡來的? 極樂世界圖 極樂世界圖 為什麼這一生遭遇這些環境? 這裡頭性相、理事、因果,茫然無知。 寶衣隨念至,玉食自然來。 希望唸佛人要好好珍惜這些智慧的花朵,並以之作為自己進修的基石,做一個聰明的唸佛人。 既有真心切願,必須至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喫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或四字,必須令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 臺灣各地的「大樹公」,源於人們相信生活周遭的百年大樹能守護村裏平安及孩童成長,遂成祭祀對象,進入民間信仰。 上品上生的眾生許多都已有菩薩果位,極少出現食物的慾望,幾乎不曾想過,因此一般也不喫東西。 例如南北朝庾信蕩氣迴腸的《枯樹賦》,經過唐書家褚遂良揮毫落紙,成為文學與書藝結合的經典,後人臨習不絕。 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降生時是地平如掌,沒有高山,因為人心平了嘛!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 宿命通是一種能知自、他過去世所作種種善惡的能力。 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過去五百世的事,而往生的人,卻能知道過去無量劫中所造的一切善惡果報。 UFO)與外星人沒有任何關係。 其論據是:雖然地球以外可能有高度文明的星體,但他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也有四點三光年之遠,即使乘坐每秒高達一百公里的高速太空船飛來地球,也要飛一萬二千八百年。 除非外星人是不死身,而太空船的燃料供應可源源不絕,否則難以進行漫長太空之旅。 極樂世界圖: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妙果圖唐卡禪室客廳書房酒店會所裝飾佛像掛畫~特價 佛又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首先教導世人往生西方的下手功夫,就是:厭苦欣樂。 因為,凡是希冀往生西方的人,一定要「厭」娑婆之「苦」,一定要「欣」淨土之「樂」,若一面欣淨土之樂,一面又留戀娑婆,那是很難往生的。 試想想,有什麼利益能比得上由信佛唸佛而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更重要、更切實際的呢? 這些纔是我們夢寐以求的。 觀音菩薩告訴寬淨,娑婆世界的物質阻隔很多,因此,對很多東西,往往會有「求不得苦」之嘆,但在極樂世界,一想即成,享用不盡。 那時寬淨肚子餓了,想喫的白米飯、白菜湯立即出現。 喫飽了,將碗筷放回桌上,一忽兒便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