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釀7大分析
外盒包裝為白色,上頭也加印上了獲獎後纔可以放上去的銅牌賞標幟,瓶身使用了黑色,內裝布採用了紅色,整體搭配起來非常有慶祝感。 理所當然的,IWC Sake部門也同樣採用嚴格地審查標準來進行審查評比,由擁有豐富經驗的審查員加以決定,在各類型的日本清酒的審查會之中,可信用度據說是最高的。 吟釀 但還是有需要藉由IT的力量,將發酵溫度數據發送到雲端,可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進行檢查,及時進行適當的操作方式。 從觸覺所獲得的訊息不是會比任何測量儀器獲得的資訊更加精確嗎? 清酒熱飲或凍飲有不同感覺,而不同的清酒則有不同飲法。 日本酒會因為水和米、麴、酵母等的要素組合比例不同,而有各種風味。 興大指出,最初只是單純想用釀酒的材料「甘薯」結合低溫釀造法「吟釀」命名為「甘吟釀」,沒有多想,網友的聯想也算另類行銷,無傷大雅。 經由上述方式釀造出的「獺祭」,據說品質比杜氏所管理的日本酒來得更加穩定。 吉野一號的品種特性為米粒大、富有彈性及黏度,不過植株高、分櫱少、稻稈軟,易受病蟲害危害也易倒伏。 臺東農改場及花蓮農改場曾分別以吉野一號為親本育出臺東24號及花蓮18號,因吉野一號歷史地位特殊,花改場至今仍保存品種,並在1985年進行純化、肥料試驗。 已退休的水稻研究室副研究員李超運認為,吉野一號穀粒大,中間有一大心白,很像日本酒米品種,適合製酒。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鼓勵日本人移民來臺,1913年,九州熊本縣的青木繁移居吉野(花蓮縣吉安鄉的舊名),並以故鄉的菊池米和臺灣本地秈稻雜交。 1919年,他選育出接近故鄉風味的米,一時之間在當地廣為流傳,1927年更進貢給日本天皇,從此被命名為「吉野一號」。 1953年,吉野一號在全臺種植面積達1415公頃。 吟釀: 澤乃井 東京 在傳統的日本酒釀造中,通常是由釀酒的最高領導人「杜氏」及酒廠的釀酒師「藏人」,以長年的經驗及直覺進行釀造;不過,旭酒造是分析出釀造過程的各種數據後交給職員來進行,這也是獺祭的一大特點。 圖片出處:PR TIMES獺祭酒的瓶身上寫著「二割三分」及「三割九分」等字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思即是「精米步合」,表示將日本酒原料的「米」研磨過後,留下的部分佔原本玄米的比重。 例如「二割三分」指的就是精米後留下的部分僅佔原本米重的23%,而「三割九分」則是39%,以此類推。 此外,因甘薯味本來就清淡,採用低溫的釀造方式保留香氣,再配合蒸餾技術釀製出酒精濃度四十五度的甘薯酒,入口溫潤,不會有嗆辣感。 除了免稅的日本酒之外,想要一次買齊送禮和自用的伴手禮,推薦使用WAmazing日本線上免稅店,在線上用免稅價格購買後,僅需於回國前至指定機場或地點就能取貨,方便又省時。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廠商在這方面不需要受到監督,事實上在建廠開始生產清酒之前,廠商需將水源地的水送交地方的釀造試驗所與食品試驗所接受測試。 清酒近來在日本的銷售狀況有低落的傾向,主要是因為日本與國際接軌後洋酒大舉進入日本,在日本的酒類市場取得了不少的佔有率。 而在這樣的態勢之下,反而是歐美地區逐漸出現了飲用清酒的風潮,主因是壽司與刺身等日式料理在流行至西方國家後,食用時常會配上同樣來自日本的清酒之故。 以米、米麴和水發酵之後,形成濁酒,再經過濾後,就成為清酒。 吟釀: 品嚐清酒有學問!各酒款適飲「溫度」大不同 日本有種植專門用於釀酒的稻米品種,例如美山錦、五百萬石、山田錦、雄町等。 跟食用米比起來,酒造好適米吸水力佳,且顆粒較大,同樣取一千粒米秤重,食用米每千粒米重24克以下,酒造好適米千粒重25至30克。 此外,酒造好適米的蛋白質與脂肪含量較低,且中心較為白色混濁,這個部分稱為「心白」。 心白由澱粉組成,是糖化發酵主要的成分,且心白有許多小孔,比較容易讓麴菌深入。 酒標上常見的「大吟釀」、「吟釀」,指的就是酒米研磨等級與釀造法! 許多人到日本遊玩時,不免會嘗試喝杯清酒,而日本各地清酒風味也不盡相同,究竟該怎麼喝才比較對味呢? 喫過這麼多間沾麵,京都味噌湯底的沾麵還真是第一次喫過,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麵條的口感也很好,推薦給一樣愛喫沾麵的朋友。 清酒與洋酒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清酒的原料穀類本身不含糖分,需要經過糖化的步驟才能產生糖分。 在入口的瞬間,可感受到華麗的甘甜酒香在口中慢慢擴散,更加突顯了清酒本身的甘旨味。 適合搭配口味稍重的料理,如牛排、串燒、日式鍋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