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眼山森林遊樂區5大優勢2025!(震驚真相)
繁殖期從9月到隔年3月,尤其秋季經常可以見到水池、溪流中到處都是泡在水中的盤古蟾蜍,牠們在此求偶、產卵進行繁殖,雄蟾不會主動發出叫聲吸引雌蟾,而是一起聚集到水域,由雄蟾主動追求雌蟾。 因此雄蟾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經常出現多隻雄蟾爭先恐後抱一隻雌蟾的現象,有時也會出現雄蟾誤抱雄蟾的情況,此時被錯抱的雄蟾會發出「勾、勾、勾」的釋放叫聲。 卵串呈長條形,卵粒黑色,位於雙排的長型卵串中,約80公分,一次可產四千顆以上的卵粒。 從遊客中心走來就可以看到自導式步道的指示,步道多為緩升坡,不算考驗體力與腳力,我想來爬山,想要考驗的,就是自己的毅力吧。 為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主要上課場所,可容納60人,具有摺疊椅及長桌(依需求調整),提供會議室租借服務,租借辦法請點選”會議室租借”申請。 如果對於漫步森林的感覺還意猶未盡的話,目前全臺灣共有18 個森林遊樂園,距離此處不遠的新北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園」也是個值得一訪的近郊芬多精景點。 龜殼花廣泛分佈於全島及龜山島15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 頭體長11至14公分,尾長9至12公分,體重60至80公克。 翡翠樹蛙背面是鮮豔的翠綠色,因此牠們的拉丁種名不論是prasinatus或smaragdinus都是形容牠們具有翡翠般的綠色。 而且牠們當初是在預定蓋翡翠水庫的地區發現的,所以命名為翡翠樹蛙兼具有外型特徵和地名的雙重意義,但可惜的是,發現地已經沈沒在水庫裡。 翡翠樹蛙在臺灣五種綠色樹蛙中,為比較大型的種類,體長5至8公分。 牠們在背腹相接處有一條不太明顯的白色條紋,腹部、腹側及股部常有大型的黑斑,眼睛有一條黃褐色過眼線,這些是牠們和其他五種綠色區分的最主要特徵。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使用說明 愛伯特覺得從餐廳入口進入,雖然路程比較崎嶇比較原始山路,但是柳杉樹海情景非常的美麗,從遊客中心入口則是沿途的步道都有規劃的比較好,比較好走,就看大家嘍,可以繞一圈形成為一個環狀步道,大約3.2公里。 我們這次挑戰的是「三角點自導式景觀步道」,簡介上寫著景觀臺有著寬闊的視野,可以眺望臺北101、大屯山,但由於我們前往霧氣濛濛,雖然沒有眺望到美景,但有欣賞到美麗的彩虹喔。 而另一條位於園區東側,長 650 公尺的『森林知性步道』同樣是以平緩好走為特點,沿途不只有大片柳杉林,還保存著過去搬運林木的軌道。 相比其他森林遊樂區來說,東眼山景色雖然單一,但整齊劃一的林相也讓人看著格外自在舒心,走起來相當愜意。 加上這裡環境潮濕且長期受雲霧環繞,茂木的林木及植被讓步道內不會受到太多陽光直射,若細細觀察會發現附生在樹幹上的蕨類與苔癬也為整趟旅程增添不少樂趣。 所以牠們雖然不是很常叫,但只要一隻領頭開始叫,其牠雄蛙就會不甘示弱的一隻跟著一隻叫,合唱聽起來是此起彼落,頗具有聲勢。 牠們常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產卵,卵白色大型,卵徑可達0.3公分。 一次產40-50顆,常常小堆小堆地產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桃園觀光導覽網 牠們有肥胖的身體,大小約6到7公分,身體淺褐色,眼睛後方有一塊黑色菱形斑,以保護裸露在外的耳朵(鼓膜)。 背部中央有一條淺色不明顯的背中線,腹側有些大黑斑,所以稱為腹斑蛙。 雄蛙有一對外鳴囊,叫聲「給ㄟ給ㄟ」非常響亮,而且喜歡一隻接著一隻鳴叫,形成此起彼落而且響亮的合唱,讓人很難不注意到牠們的存在。 牠們有很強的領域性,若有其他雄蛙入侵,兩隻雄蛙會打架,並發出遭遇叫聲。 桃園復興東眼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三百公頃的高聳的柳杉樹海,沒有過多開發的森林公園,而且步道規劃完善,空氣清新,讓你可以遠離塵囂,呼吸大自然森林浴芬多精,運動健行爬山的好地方。 最後要提醒大家由於東眼山腹地不小,若每個步道都想走完的話,基本上可能會需要超過半天時間。 每窩大約可產下2到15條仔蛇,初生仔蛇全長約26公分,約1年便可達性成熟。 條紋松鼠背部有三條黑色間夾淡褐色之縱紋,當牠在樹上取食果食時,曲身縮頭的樣子活像一顆掛在上面的小型瓜果,故有金瓜鼠之俗稱。 翡翠樹蛙在臺灣五種綠色樹蛙中,為比較大型的種類,體長5至8公分。 加上園區內這只有假日才會販售簡易小喫,因此如果平日到訪,記得要提前準備好一些食物。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不過可以期待的是目前園區餐廳正在招商中,整體空間看起來更是極具歐風感;待日後正式對外營運後,或許就能來場美食森林浴了。 整個自導式步道起始點分別為園區內的餐廳及遊客中心兩端,沿途大多數都有鋪設石階及木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