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25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2007年3月21日經立法院審議修正通過,置館長1人、副館長二人(學術、行政各一)、主任祕書一員,並設置諮詢委員會。 下設行政部門與學術研究部門共六組四室及一個管理中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5年4月,關閉太空劇院的IMAX系統及GOTO的光學星象儀,並開始進行施工安裝美國E&S公司的數位影像及星象播放系統Digistar 5。 1988年8月,由英國設計師葛登納(James Gardner)設計,英國Beck and Politzer公司製作的第二期工程-生命科學廳完工。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歡迎您使用本信箱,為維護陳情人及被陳情人權益,避免浪費行政資源,請您務必填具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作為受理依據為能盡速瞭解您的寶貴意見,意見內容請盡量清楚明確說明。 當時921地震之後,專家發現車籠埔不但保存了921地震的地表破裂原貌,連槽溝的剖面也呈現出非常清楚的褶皺與斷層構造,擁有高度的學術研究及保存價值,也是世界上非常難得見到的地質景觀。 另外還有立體劇場、環境劇場、鳥瞰劇場、SOS劇場。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植物園─於民國88年7月啟用,位於科博館後方佔地4.5公頃,展示臺灣低海拔植物生態和熱帶雨林。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原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園區有「斷層槽溝保存館」及「地質科學館」兩處展館,其中「斷層槽溝保存館」負責展示與維護車籠埔斷層槽溝,「地質科學館」則是提供豐富多元的地質科學教育資訊,讓民眾更深層瞭解並學習地質科學的知識。 圖片授權:IG @yiyayohaha科博館的展廳主題都很鮮明,像是提到臺中科博館就會想到的巨大暴龍,栩栩如生的恐龍出現在眼前,而且會發出聲音還會動起來,是不少小朋友最愛的展區。 除了氣勢磅礡的恐龍,科博館還有許多有趣的體驗裝置,在科學中心裡頭就有設計互動遊戲裝置,可以透過遊戲觀察到電磁學、力學等物理變化,啟發好奇心,另外,也可以到太空劇場觀賞宇宙的美,利用投影把我們帶到宇宙,盡情探索其中的奧妙。 太空劇場另有專人5分鐘精彩星象解說,讓人輕鬆獲得實用又有趣的天文知識,大受歡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999年7月開放,由熱帶雨林溫室(含亞馬遜河河魚館)、北、中、南部低海拔區、季風雨林區、隆起珊瑚礁區、籐蔓區、多肉植物區、蘭嶼區、海岸林區、臺東蘇鐵區等十個主題所組成的園區。 每日將指派專人收取電子信箱郵件,並依照您的問題進行分類處理,網站操作技術問題預計3個工作日之內回覆,其它問題將視複雜程度盡速辦理。 若經查證資料明顯不完整或資料不全、不實,或不符合「行政程序法」規定者,將不予處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灣最寓教於樂的親子景點,結合科學、歷史、生態的特色園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主要展示區分為六大區塊,包括: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地球環境廳、人類文化廳、植物園等。 臺中科博館主要分為六大常設展區,包含: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立體劇場、太空劇場,還有位於後方的植物園,展示內容包羅萬象,從天文、物理、地球科學、人類學到未知的外太空領域應有盡有。 1981年,成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聘國立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漢寶德主持籌備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全臺第一座設立的科學博物館,也是首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的博物館,希望能透過科學博物館,把自然科學變得親民,提升民眾的科普知識,讓越來越多人對科學感興趣。 1993年7月開放,包含鳥瞰、環境、立體三大劇場以及微觀世界、芸芸眾生、臺灣自然生態與礦物展示等四個主題展區。 楊子睿博士說,臺灣位處板塊邊界,地殼抬升迅速且沉積速率極快,在時空環境配合下,有機會完美保存大型生物標本。 1993年7月開放時為「中國科學廳」,2007年11月更名為「人類文化廳」;共有中國醫藥、中國的科學與技術、農業生態、古代的中國人、漢人的心靈生活、大洋洲及臺灣南島語族等七個主題。 配合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教育部在科博館、科教館、科工館成立「科學學習中心」,專門培訓國民中學教師。 您所填寫的資料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規定,不對外公開或作為其它用途,僅提供承辦單位業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