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15大優點2025!專家建議咁做…
今天 MedPartner 團隊的醫療人員,將透過這篇文章,希望讓更多人瞭解憂鬱症,一起扭轉這個世界看待憂鬱症的眼光。 莊明翰寫出這一世代的青少年所面臨的多重試煉,從原生家庭、升學競爭、社羣媒體、性向與人際……它們交織成密網,重重襲擊著青少年從不曾瞭解的陌生,但卻情緒舊傷滿身的自己,以及可能從未在成績以外,探索出的自我價值與存在意義。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今日舉辦20週年慶祝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以「聽見疫後心聲音–共創關懷點線面」作為主題,陳良基也以憂鬱症患者的家人現身分享經驗。 臺中市南屯區寶山五街今(27)日上午10時許驚傳墜樓案,62歲張男從5樓住處墜落,當場頭部破裂明顯死亡,未送醫。 9 月 10 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呼籲大家更珍惜生命。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 而其中受到關注的憂鬱症是大家都聽過的疾病,雖然名字熟悉對於真正的內容卻又感到陌生。 有些人陷入憂鬱情緒,卻不知道這是不是憂鬱症;有些人出現各種生理症狀,但不知道這就是憂鬱症的表現。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說,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正常的,只是當情緒無法控制、影響到生活時,就需要一些幫助,讓自己能再恢復可控制的狀態。 如果是短期的心情不適或低落,可以主動找朋友和師長聊聊,可以用周遭的人際溝通交流抒發壓力,為情緒找一個出口減輕負擔,或是適量的運動和從事放鬆的活動還放鬆緊張的情緒。 但倘若心理或生理已經超出自我的負荷,甚至逐漸失控,影響到正常生活,像是無法工作、無法學習甚至與家庭關係緊張,且時間長達兩個月以上,或是出現輕生的傾向就建議要就醫治療。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 怎麼帶他們去看醫生? 和其他人相比,要說我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就是我有憂憂子,他所帶給我的經歷,那些痛苦和掙扎,成為我獨特的原因。 在臨牀上,只有符合下文描述的情況時,纔可能被診斷為「憂鬱症」: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 連續兩週以上,出現 5 個以上的下列症狀,其…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 這些人中有的表面上嘻嘻哈哈,根本看不出異常;有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可以勉強恢復工作狀態;也有些人,我再也沒見過他們出現。 對重鬱症、焦慮症、創傷壓力症候羣等其它相類似的疾病症患而言,這些是不可能辦到的。 如果得了抑鬱症,精神上的能量就會枯竭,從而導致對一直喜愛的事情和愛好都失去了興趣,甚至沒有反應。 沒有特別因素感到情緒落寞,沒有動力,做什麼都提不起勁,早上懶洋洋不想起牀、整個人好像電力瞬間減弱一半,只想懶在牀上。 生理症狀:失眠、食慾改變(變得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體重改變(莫名暴瘦或暴肥)、全身無力、疲累、肢體不自主發抖、動作變得緩慢遲滯。 而有趣的是研究發現不良的飲食習慣,像是飲食中缺乏Omega 3脂肪酸的攝取或是Omega 3脂肪酸和Omega 6脂肪酸攝取比例不平衡都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罹患憂鬱症的人口超過3.5億,根據2017年臺灣服用醫師開立的抗憂鬱藥物人口高達133萬人,僅計算就醫領藥的紀錄,不包含未就醫數據,憂鬱症儼然已成為現代人需要認真審視的議題。 臺中憂鬱症治療推薦-昕晴診所徐宏銘醫師要帶大家瞭解常見的憂鬱症症狀有哪些? 出現憂鬱症症狀好擔心,但一定是憂鬱症嗎? 也要給大家幾個重點,關於憂鬱症如何走出來。 研究發現罹患憂鬱症的患者有將近40%有家族遺傳。 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