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君宮8大著數2025!(持續更新)
玉皇大帝封為豁落王元帥,統轄三百位神將,賜其金印、金鞭,又讓他額頭上多開一隻眼睛,掌管監察世間善惡之職。 王天君,又稱王天靈官、王天神君、隆恩真君、豁落靈官王天君、豁落火車王靈官、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玉樞火府天將 等,是道教鎮守山門之神,雷部、火部天將及護法神,為道教諸多護法神中最受崇奉者之一,相當於佛門護法神韋馱菩薩。 扶鸞的信眾則時常稱之為王恩主,與關帝君、呂祖師、嶽鄂王、張竈君、合稱為「五恩主」,其與溫太保、馬天君、趙元帥等,同為道教知名的四大護法。 天君宮 明清以來,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有三眼,其額間又有一目,一手持金鞭,一手掐「靈官訣」,或稱為「通天指」,意指可以上達天聽。 王天君道諱亦稱雷聲應化天尊,為雷部十二雷門之首將,係道教護法三十六天君之首, 王天君為宋時方術之士,道家奉之為神。 王天君又稱王靈官、王恩主、靈官天君、都天豁落靈官、都天糾察應化王等等, 其神格猶如佛家之伽藍爺,負鎮守山門之責。 興建第三宮聚元,因工程龐大,財力資源有限,況建地目前尚未全部購置完成,因此利用現有土地於民國九十一年天運歲次壬午年十月十日本宮安座三十週年大慶典時,完成「無極聚元三聖殿」、「無極五老臺」以及「天山池」、「三山波」開光安座典禮,「聚元三聖殿」供奉三聖佛(即三世佛)暨風調雨順四大護法天王聖尊。 主要供奉三清道祖,也依照主神給信徒的指示,不燒紙錢,供品以燒香、鮮花、水果為主,對周遭環境十分友善。 3.鬥主別:分一般科主(小鬥)及祈福鬥首(大斗)。 4.法會期間,評茶消災自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起至翌年正月十四日止,停辦一個月。 天君宮 天君宮 在道教信仰中,月老司職緣分的媒合,將姻緣簿中有姻緣關係的未婚男女以紅絲繩綁住,使有緣人終成眷屬。 天君宮: 淡水無極天元宮 若孩子生病,可將神壇前放的鞋子用紅線串起掛在頸上以保平安,孩子成長至十六歲加倍縫製,並回廟裡償還祭拜,以表謝意。 農曆三月二十日註生娘娘聖誕,遠近婦女紛紛盛裝前來朝拜,所以俗諺雲「三月二十人看人」。 據《道藏》載:玄天上帝本為印度淨樂國太子,為善勝皇后夢而吞日,符太陽之精所託胎化生的,於上天開皇初劫三月三日午時產母左脅。 其生性神靈,七歲誦讀經文,仰觀俯察,無所不通;十五歲立志造福兆民,捨棄王位,潛心修行,隱居武當山,歷經四十二年,終體默會萬真,功滿道成,黃帝紫雲五十七年九月初九日昇舉金闕,並敕鎮北方,掌管北斗七星。 馬元帥,全名靈光馬元帥,又有三眼靈光、三眼靈耀、華光天王、花酒馬靈官、 天君宮 馬天 君等別稱,在三寶太監西洋記中將其描述為一位臉白如雪,眉生三眼,袖荿金磚的元帥。 臺灣的很多廟宇裹,在主神之兩旁另設有兩個廂房,時常可以看到一旁待奉的是土地公,另一房則是待奉註生娘娘。 嘉慶二十一年李元光與幾位鄉親商議首倡興建敦和宮,是年竣工,元光並贈匾曰「赫濯聲靈」。 俗傳趙公明因畏寒,故又稱寒丹爺,是於上元夜遊巡境內,民眾大燃鞭炮,是為其暖身,又民間信其富有,以武財神祀之。 道教之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女神則稱元君、娘娘、母、後、妃、夫人,護法神稱靈官、天君或元帥、將軍,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稱王爺、千歲。 江知縣返回衙門後,將遇見異人,收為門徒之事告訴張師爺(即張聖者),並表示願意棄官跟隨大帝修道,並將官印交給他,未料張師爺也感仙機難得,棄官同行。 民國八十八年(西元1999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大地震,是時天崩地裂,造成中部地區損壞相當嚴重,本宮當時正是銅鑄神像正要施工的時候,已經將部分的銅製品,以及一臺用超大型的吊車,吊一臺有不算小的吊車置於頂樓,其總共的重量可想而知,所幸,本宮之結構以及施工廠商未有偷工減料,因此未發生重大損壞。 美中不足的是,鐘鼓樓,因為設計失當造成頭重腳輕,終將逃不過考驗,兩邊鐘鼓樓全倒,造成外部有先受到損壞,正因銅鑄財神爺神像正在施工,因此地震後立即發包給國堡營造公司,趕在銅鑄神像要開光安座大典前完工。 民國八十四年(西元1995年)十月二十七日舉行新宮開工典禮,恭請林源朗縣長及各界中央地方民代共同主持典禮,各界寺廟宮堂、善男信女皆贊助陣頭,參加市區遊行。 又稱統境主,是地方行政神祇,類似佛教伽藍神與道教城隍神。 而道教廟宇的轄區或是無城池的市街、部落之守護神,稱為境主。 天君宮: 道教神明介紹 民間玉帝之信仰,係源自傳統敬天畏地之思想,早自商周時代,歷朝帝王每年必舉行盛大「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