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醒2025詳細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不能處理的部分就放下,等待以後的時空因緣再說,有一句話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多餘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此外,也深切體認,現代的科技雖然發達,要找到佛學的訊息容易,但訊息太多反而讓人無所適從,而且無人弘揚的佛法是死的,法必須在人的身上展現,才能感動人心,感化眾生。 果醒 這兩年陸續有俄羅斯菩薩報考僧大,便是發願將漢傳佛法,帶回俄羅斯。 希望師父於一九九八年在俄羅斯播下的佛法種子,在當地菩薩鍥而不捨的精神下,能夠持續地成長茁壯。 方丈和尚表示,淺地先生與聖嚴師父二人,因佛教文化而結緣,由護法、敬僧而深植厚誼。 【本刊訊】聖嚴師父留日時期,為師父出版博士論文的日本「山喜房佛書林」前社長淺地康平於二月二十八日捨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聞訊後,致函淺地先生的長子及山喜房現任社長吉山利博,代表法鼓山表達慰問感念之意。 就這樣,種種的因緣,使法師接觸了佛法,投入了依止佛法的世界。 「過去世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有沒有辦法知道?」「未來的事情有沒有辦法預測?」就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而言,這些問題是無法解答的,甚至還強調慾望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對此法師感到非常困惑與好奇,總不忘抓住機會去探索。 果醒: 佛法園地 臺南雲集寺、臺東信行寺和高雄紫雲寺,則是舉辦慈悲三昧水懺法會暨三時繫念法會,透過誦念《阿彌陀經》、持咒、唸佛、迴向來祝福亡靈。 今年適逢九二一大地震二十週年、八八風災十週年,臺南分院特別於法會中為受苦受難的眾生祈福。 農禪寺於法會期間,同步開放網路共修,九日利奇馬颱風來襲,線上超過三千人同時連線共修,讓實體道場的力量無限延伸。 繼程法師目前為馬來西亞佛教研究所校長,且為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最受尊崇的禪修老師之一。 因此,即使法鼓山的硬體工程無法在其手中順利完成,他「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及弘法利生的菩薩精神,都將持續在人間社會散播著。 然而,為了使無法全程者也能參與,亦接受選擇單一梯次報名。 負責搬運物資的劉俊北,一直忙到晚上法會結束,他說:「不怕流汗,我準備了三套衣服替換。」對於所有萬行菩薩的投入和用心,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非常感恩。 法師播放新加坡護法會成立迄今的照片,帶著眾人走進時光隧道,再次認識法鼓山和聖嚴師父,也讓新進義工瞭解護法會的成長歷程。 我們與亞歷山大討論武術、書法與禪修的關聯性,他分享:「一天不練習,自己知道;兩天不練習,專家知道;三天不練習,所有人都知道。」強調不斷練習的重要,禪修亦然。 距二○一三年,法師帶領新加坡護法悅眾體驗懺儀與禪觀,已時隔六年。 【翁蕙洵/美國新州報導】八月份,禪堂堂主果醒法師飛往美國弘法,八月七至九日,於東初禪寺舉行《六祖壇經》研習營;八月十日則前往新州分會宣講《壇經》,共有四十多位東西方人士到場聽講。 法師對《壇經》鑽研入理,也對《楞嚴經》多有研究,演講中綜合了義理與實修,帶領聽眾從不同面向,瞭解「性」與「相」的究竟意義。 例如佛法經常講的「少欲知足」,如果僅僅著重「少欲」,會讓人缺乏動力,變得很消極,甚至一知半解地以為:既然要少欲,一日一餐即可,也不必努力工作掙錢,只要到山裡閉關修行就好了。 可是師父著作談到的「少欲知足」,不僅攸關個人,也與社會大眾有關。 果醒: 楞嚴禪心The Mind of Chan as Illustrated in the Surangama Sutra 由於果東是以黑馬之姿接下第二任法鼓山方丈職位,讓許多信眾都跌破眼鏡。 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有39年多的禪修相關經驗,包括對各種武術和氣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