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瑪哈陵2025詳細攻略!內含泰姬瑪哈陵絕密資料
泰姬瑪哈陵的北庭(Khawasspuras)目前正在翻新,將來會作為新的遊客中心使用。 主體基部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組合,中央有半球形圓頂,周圍裝飾著四座小圓頂。 正面門扉裝飾著優美的可蘭經文,這些經文上面的字體比下面大,所以站在下面往上看,正好感覺平衡,是利用人類視覺差異所作的設計。 巴露為沙迦罕王生了十三個孩子,可是當誕下第十四個孩子,是個健壯的女嬰,女嬰雖平安而巴露不幸感染產褥熱,死於南征的軍營中。 泰姬陵是莫臥兒帝國第五世王沙迦罕紀念其愛妻泰姬的建築傑作。 這個愛情故事是說,當沙迦罕王仍是王子的時候,時年十五歲,有次逛皇家賣物會,賣物的都是貴族,而王子瞥見其中一個賣絲和玻璃小珠飾物的攤檔,有個美女,驚為天人。 建築羣中的沙岩上用白色鑲嵌,而白色大理石上以深色或黑色鑲嵌。 原來在印度,當地人參觀門票及觀光客的門票,費用是不同的;外國人一律收970盧比,印度人白天收20盧比,日出及日落進入時,則收110盧比,開放時間為上午六點至晚上七點半。 偶爾舉行的音樂會的聲音和光照究竟能對大理石結構的建築造成多大的“破壞”,儘管還要認真考證,印度政府還是通過政策法規和監督手段,避免因利益驅動而使陵墓管理者產生“殺雞取卵”的衝動。 瑪哈於38歲時不幸因產後出血而過世,令沙迦罕傷心欲絕。 在建築風格的構思、處理和建造方面,泰姬陵堪稱是一座建築傑作。 為了恢復泰姬瑪哈陵大理石的原本色澤,考古部門已數次用特製的灰漿敷滿泰姬瑪哈陵表面,以吸附大理石表面的污染雜質。 2004年,泰姬瑪哈陵建成350週年,印度政府將這一年定為「泰姬瑪哈陵國際年」。 泰姬瑪哈陵的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四的早6時至晚7時,此外週五的正午12時至下午2時泰姬瑪哈陵的清真寺為禱告開放。 泰姬瑪哈陵 2004年11月起,泰姬瑪哈陵在每月的滿月日及前後兩天開放夜遊,除非恰逢週五或齋月。 泰姬瑪哈陵: 泰姬陵建築特點 「沙迦罕」也曾計劃要替自己在「亞穆納河」對面,蓋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造型和「泰姬陵」一樣),中間再加上一座黑白相間的大理石橋連接起兩座陵墓。 可惜這個計劃並未實現,「沙迦罕」最後被兒子篡位並軟禁在對面的「阿格拉堡」內,晚年只能靠著一顆寶石反射泰姬陵的倒影,思念愛妻,痛苦的渡過餘生。 如今是美麗的河景依在,浪漫的愛情故事也在,但已物事人非,只能隔著河岸,掬起情淚,哀悼這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清真寺:「泰姬瑪哈陵」主體的兩側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也是典型的蒙兀兒建築。 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主要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對稱之美。 泰姬瑪哈陵 「清真寺」前面的水池,根據傳統,是進入寺前之淨身處。 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我覺得沙賈汗有屢行他的承諾沒錯,到現在可能都很難有建築能超越。 這個服務呢~就像去中國樂園排遊樂設施時,會有人問你要不要買快速通關,然後買了以後他就會帶著你去到處插隊哈哈哈哈,然後民眾抱怨他還會幫你和對方對罵一樣。 在進到泰姬瑪哈陵範圍內就會越來越有觀光區的感覺,路邊小販變多、小店家也跟著變多,有些當地住民會很主動推銷或是乞討,如果不需要就直接拒絕往前走就好了。 七年後,沙加汗在孤寂中抑鬱而終,死後也葬在泰姬陵內。 泰姬瑪哈陵: 泰姬陵旅遊景點 西元1630年,慕塔芝‧瑪哈於第14次生產時難產而死,臨終前要求沙賈汗終身不得再娶,並為她建造一座人人都可瞻仰的美麗陵墓。 泰姬瑪哈陵位於亞穆納河畔,是蒙兀兒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愛妻艾珠曼德 所興建的陵墓。 沙賈汗暱稱艾珠曼德為「慕塔芝‧瑪哈」,意思是「宮殿中最心愛的人」,而泰姬瑪哈陵的名稱則源自於「慕塔芝‧瑪哈」,擁有「宮殿之冠」的含義。 記者於秋初走訪泰姬陵,其影像倒影在院中的水池上,當有風吹起時。 水池中的泰姬陵影像微微擺動,確實好像顫動的淚珠。 沙賈汗的意思為「世界的統治者」,也許這位君主是幻想著將全世界融入他的印度斯坦。 泰姬陵,那麼莊嚴美麗又一塵不染,有點遙不可及又像可以捧在掌心般夢幻,其勢美麗,唯讓人張口伸舌,耳際不時聽聞嘖嘖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