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2025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崇寧萬壽禪寺改名為寶通禪寺,此塔隨之亦更名為寶通塔,又稱洪山寶塔。 清朝同治初,塔身漸損,同治十年(1871)冬,開始大修,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完工。 東湖 原塔每層飛檐、護欄及塔下圍廊均系木結構,因年久日曬雨淋,大半損壞。 塔頂增高5尺,安上了文筆峯式鑄銅塔剎,重13000斤,使寶塔外形較前更為壯觀。 屈原在東湖“澤畔行吟”;李白在東湖湖畔放鷹;南宋詩人袁說友有詩讚道:“一圍煙浪六十里,幾隊寒鷗千百雛。 東湖梅園是中國江南四大梅園之一,一年一度的東湖梅花節吸引了大量遊客。 東湖鳥語林和東湖海洋世界是集中觀賞鳥類和海洋動物的地方。 武漢解放前僅以武漢大學的東湖邊爲遊覽地,武漢解放後闢爲東湖風景區。 東湖: 東湖 (武漢) 作爲人工控制的湖泊,規定東湖最高控制水位不得超過1.5米,因而保證了湖水位的穩定性。 據多年觀測,東湖水位年較差一般在0.6~0.8米,個別年份超過1米,歷年最大較差2.5米,遠小於梁子湖等大湖年較差。 1950年代,湖泊生態條件優良,利於淺水生物的生長,全湖水生維管束植物的覆蓋率達88%,單位面積生物量為東太湖的一倍以上。 湖中魚類資源有18科65種,天然捕撈年產量,最高達110萬斤,平均單產20多斤,高於一般湖泊單產水平。 1960年代起,全湖各水域,相繼投放魚種,發展養殖事業,成魚產量迅速增加,1971年全湖產量36.5萬斤,1980年增加為116萬斤。 1988年提高到226萬斤,但是隨着水體富營養化的加深加重,水產養殖與城市供水、風景遊覽之間,存在嚴重矛盾。 1981年,爲解決城市漬水,興建羅家路排水系站,裝機4×800千瓦,流量32立方米�湖漬水不再入青山港,而改由羅家路港排入江(汛期),非汛期則由羅家路閘自流入江。 1984年,建有任家路倒口湖排水站,裝機6臺,爲4×1250千瓦和2×115千瓦,流量23.78立方米/秒,1999年建自排閘1座。 諸如紀念屈原的行吟閣、屈原塑像、楚城、楚市、楚天台和離騷碑,紀念太平天國殉難女英雄的九女墩,魯肅的馬冢遺蹟,李白放鷹遺蹟的放鷹臺,以及洪山寶塔、無影塔、施洋烈士墓、卓刀泉等許多名勝古蹟。 它們與湖濱的現代建築羣,著名的高等學府等,組合成層次分明,錯落有序的風景區和高科技文化區。 東湖: 東湖 (臺北市) 東湖是與杭州西湖齊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花木扶琉,綠樹蔥蘢。 杭州西湖以其嫵媚多姿取勝,東湖則以楚國雄風,粗獷豪放見長。 全湖水面相當於六個西湖之大,坦蕩開闊,碧波千頃,水天一色。 全風景區以32.8平方公里湖面爲核心,連同濱湖地帶,總面積廣達87平方公里,劃分爲聽濤、磨山、落雁、白馬、吹笛、珞洪等六大片。 東湖地區公車路線眾多,除了公車總站大都會客運位於東湖(287、281)及欣欣客運位於汐止市忠山裏(630、53),還有汐止社後進入東湖地區的公車。 東湖中心地帶的主要街道康寧路三段、東湖路、康樂街等,其中康樂街也是通往東北部內溝裏山區的連絡道路。 如果以菜色、口味來說,『臺北永和豆漿大王(康樂店)』不算有太明顯的亮點,也不會不好喫,但就感覺上比較一般,不過宵夜、早餐有時也不適合喫太油膩,清爽一點其實也不錯。 洪山寶塔,又名靈濟塔、寶通塔,位於洪山寶通禪寺後山上。 金先生11月中在永安市場附近掛上一個巨型的尋人啟事,希望能找到11月11日凌晨2點多和他在交友軟體上聊天的女子心怡,他說對方沒有留下其他資訊,只知道她人住在永安市場附近,於是金先生只能透過這種方式希望可以找到心怡。 明初,楚王朱楨遊覽至此,飲泉水,贊其甘甜可口,於是爲此泉築井臺,修石欄,建造井亭,並親書“卓刀泉”3字,刻於石欄之上。 ”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建設管理局二級調研員楊漢華說。 遺址現保存較好,出土的石器和陶器都具有屈家嶺文化早期階段的器形特點。 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等56個國家、省、部屬科研院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藝術館,文化底蘊深厚。 這些殘丘相當有規律的呈東西走向,平行排列,其中最突出的一列是西起洪山,經珞珈山、牛頭山、風箏山、團山、大漁山,終止於吹笛山,其北爲磨山,呈斷崖狀突入湖中。 這些山體與湖水相映成趣,大大增強了東湖作爲風景遊覽勝地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