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奠濟宮2025詳盡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當時由基隆地方士紳等購買外木山十多頃田地為廟產,以木料建廟其上,但是後來由板橋望族林本源等,捐獻現在仁愛區王田裏現址,並獲得地方熱烈響應。 這條哥倫布巷,我們曾在一口基隆活動照過面,好天氣這天站在正對代明宮這位置,仔細再看才發現,戰爭那時許多阿兵哥來訪於此,熱鬧一時的哥倫布酒吧、每走一步路就有的報關行,而今已大門深鎖。 基隆護國城隍廟每年在中秋節前後,進行夜巡與日巡遶境活動。 日巡遶境,城隍爺協同城隍夫人一同到市區,讓整個基隆市區祥和安康,遶境長8-10公里,為時4-5小時左右。 從警37年的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偵查隊警務佐李秋貝,於2021年因罹患癌症後,克盡職守、戮力從公、仍保持從警熱情,卻在16日下午因不敵病魔辭世,享年58歲,同仁聞訊相當婉惜不捨。 據基隆在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喫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 在該廟的廟誌的歷史記載中會發現,奠濟宮經過多次的搬遷與重建的經過,基隆地方仕紳與社會各界捐款下,從百餘年前的簡陋木屋至現在成為百年的古煞。 (圖/連宜方攝)漳州移民原本在外木山的山坡地上搭小廟祀奉開漳聖王,後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得板橋林家捐地(玉田街)建廟,而後又得當地仕紳捐獻香油錢將廟遷於現址。 械鬥之烈,連神像都難保全,甚至有「尪公無頭殼,聖公無手骨」的俗語。 基隆市慶安宮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沒有對外邀請信眾參與賀正祈福活動,但是仍有不少信眾冒雨前來,這次抽到的商運籤為「一春萬事苦憂煎,夏裏營求始帖然,更遇秋成冬至後,恰如騎鶴與腰纏」,有信眾解釋,其意涵象徵來年基隆的商業運勢即將再度翻身,往上騰飛,也代表著商機來了,市政、商務將有機會牛轉乾坤。 奠濟宮雖然是百年歷史建築,外觀屬於閩南式寺廟建築,但因歷經多次災難性摧毀,已修復數次,因此多為現代建材,剩下的百年建材只有主神旁的兩根龍柱以及門口的石碑。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割臺之役日軍自澳底登陸基隆港,清軍將廟充為武器倉庫,當撤退時,因所殘留的水雷爆炸,使奠濟宮嚴重損毀。 在日據時代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重建,而成為目前的奠濟宮;但該宮在外木山的廟產土地則變為日人所迫賣給日本電化公司為工廠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奠濟宮也遭炸燬,再加風雨侵蝕多年,宮廟已殘破不堪,到民國四十六年先行簡修,再陸續整修奠濟宮,至民國五十三年大修為今日的規模。 「臺中假期-臺灣島遊包車旅遊」專營臺灣包車旅遊、商務包車、機場及車站接送&he… 基隆 全臺輕旅行懶人包 想去旅行卻苦惱著不曉得要往哪兒走嗎? 基隆奠濟宮: #「廟口27號米粉湯」用餐環境 孝一路路口處掛著委託行,Benny說50年-70年間可謂基隆黃金年代,在還不能出國的那時,委託行這條街上,只要店家開門營業到晚上都還有客人上門,沒有什麼賣不掉的。 在以前很多人看戲曲聽音樂,貴為盛行,西秦王爺則是那時供奉的神明,之後為祈求表演順利都會來祭拜。 然而在基隆以旭川河區分為兩大派系,一為北管福路派奉祀西秦王爺,軒社聚樂社、一為西皮派奉祀田都元帥,軒社得意堂。 城隍廟說來就像警局,維護地方秩序,在每個城市幾乎可見城隍廟。 基隆市慶安宮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沒有對外邀請信眾參與賀正祈福活動,但是仍有不少信眾冒雨前來,這次抽到的商運籤為「一春萬事苦憂煎,夏裏營求始帖然,更遇秋成冬至後,恰如騎鶴與腰纏」,有信眾解釋,其意涵象徵來年基隆的商業運勢即將再度翻身,往上騰飛,也代表著商機來了,市政、商務將有機會牛轉乾坤。 建於清同治12年 ( 1873年 ) 的奠濟宮,是基隆五大古廟之一,至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不過;這間百年古廟卻並未指定為〝古蹟〞,這可能因奠濟宮為私人建物的關係吧。 來過數不出來幾次的基隆廟口,說真的從沒好好的參觀一下這間廟,終於今兒個進去給它好好逛了一圈,這才發現原來它好幾層呀;呵呵,今兒個這帖就讓璃雨帶著您來拜一下這間百年古廟,順便瞭解一下這間響噹噹名氣的廟口…奠濟宮。 奠濟宮的奉祠的神祇的開漳聖王在一樓的牆壁,周遭還貼有九個宮格的;關於開漳聖王如何從當時生平之時,如何輔佐安定大唐王朝的事蹟。 陳元光將軍將軍從人格到神格的一段生平;頗具有勸世與教化現代人的故事。 火車:於基隆火車站出口右方,上天橋後沿港邊忠一路、續前行接仁二路,至愛三路右轉後不久,即可見行人徒步區的小喫入口牌樓(仁三路),進入後右方即可見奠濟宮。 基隆奠濟宮: 基隆熱門景點TOP5 開漳聖王是河南人,在唐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奉命平定閩粵,由於開拓邊疆,安撫當地民眾,恩澤及於閩臺,死後封為開漳聖王。 基隆的先民大多來自閨南,因而對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的德威,非常仰慕;而在基隆建廟奉祀。 奠濟宮●基隆廟口1873年【奠濟宮】基隆廟口夜市即以奠濟宮得名,並以奠濟宮為中心向周邊街道發展。 同治年間,漳州府移民取得了基隆港一帶,而泉州府安溪移民退守至七堵、暖暖。 基隆奠濟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