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2025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於1976年的龍虎塔,塔高七層,以張大嘴巴,威風又可愛的龍、虎為入、出口,走進裏頭,看見充滿藝術之美的宗教勸世故事,登上塔頂,一覽蓮池潭美麗全貌,感受傳統高雄的文化魅力。 百年老宅建築,搭配清水模的禪堂、迴廊等,美得讓人拍個不停。 廟宇文化是臺灣人的信仰中心,那究竟哪些廟宇是網友心目中最靈驗的呢? 根據《健康好朋友》統計,第一名就是臺北市中山區的行天宮、第二名則是臺北市的艋舺龍山寺、第三名為臺北市迪化街的霞海城隍廟,令人意外的是,繞境人數曾創下逾40萬的臺中大甲鎮瀾宮,竟然沒有排進前三名,而是落在第四名。 2003、2004年,九如三山國王廟擴大舉行文化祭。 2014年,屏東縣府將此傳說活動列入縣定文資民俗活動。 2016年,以主祭身分參加的屏東縣長潘孟安讚賞此民俗活動跨越了閩南、客家兩大族羣,也跨越了九如、長治與麟洛三地,深具族羣和解與共存共榮的時代意義。 廟: 廟 基本解釋 在海豐三山國王廟則傳說九如三山國王廟與海豐三山國王廟同為分靈,但前者設有乩童,後者沒有,而每次當九如三山國王廟的三王乩童起乩時,都會出現跛腳現象。 是因為九如三山國王娶妻,引起海豐三王靈體不滿遂用劍砍傷九如王爺的靈體。 廟 在清末地方誌中,屏東平原總計有十座三山國王廟,而其中乾隆年間建立最早的兩座,均留下了神明娶附近客家女為妻的傳說,其中之一便為此廟,另一座乃位於潮州鎮的四春三山國王廟。 2012年4月,文化處與管理委員會多次溝通無效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進行緊急加固工程。 開工當日,屏東縣長曹啟鴻、民政處長鄭文華及文化處長徐芬春到場,管理委員會多數人到齊,但無人參加與相關祭祀及執槌過程,並有人抗議遞交陳情書。 不過也可從中發現,感念神明保佑,以及求財、求姻緣,是一直是讓臺灣廟宇香火鼎盛的主要原因,另外,從祭祀的主神中,也可充分了解,臺灣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和諧。 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她望見有一名騎白馬、相貌美挺的男子經過,內心愛慕,但別人看不到該男。 上樑部分坍塌危及信眾安全,縣議員尤慶賀抨擊2012年度全縣古蹟共編列四千多萬元經費,三山國王廟卻分配為零,將對文化處長徐芬春提出不適任案。 指定為古蹟後,政府未能展開修復工程,2006年恆春地震,此廟燕尾斷落、主殿樑柱坍塌,古蹟毀損更加嚴重。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 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而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屏東慈鳳宮主神都是媽祖,臺灣人唐山過臺灣,過去航海技術並不發達,經過黑水溝(臺灣海峽)時常死於海難,我們祖先全靠媽祖慈悲庇佑平安過海,所以媽祖一直是各地方的中心信仰之一。 廟: 建築 斗拱、木雕、石刻及剪黏都是名匠佳作,其中前殿青鬥石豆型香爐,為嘉慶丁卯年之物。 還存放乾隆年間的禁止攤販入侵碑、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等。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 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 起初建廟時,就秉持著「蓋一件可以流傳後世,有著世界觀格局的藝術品」為目的,而打造出極有特色的廟宇。 而天元宮仿中國天壇,樓高五層的圓形建築,成了這裡最獨特的地標。 近年來更因庭院中種植整片櫻花,而成為春季上櫻勝地。 位於基隆市中山區仙洞裏的仙洞巖,是座天然海蝕洞,經過數萬年的海水侵蝕後,形成如今的奇景。 深達80多公尺的仙洞巖,可分作主洞、左洞與右洞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