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欽漫畫館9大好處
《大頑童劉興欽的故事》、《頑童阿欽》、《喫點子的人》、《大山背的野孩子》、《童心・創意劉興欽》、《厝邊巷尾都是我的人生學校》。 《沒有媽媽的小羌》、《小銅笛》、《小畫眉學飛》、《內灣故事》、《大山背故事》、《田寮坑故事》、《山中茶水天上來》、《鵝公髻山傳奇》、《十二生肖漫畫》⋯⋯等。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館內四十二吋的「互動 電視」,據說是二月初才剛啟動的,沒想到我這麼幸運,竟可以玩到新的設施。 互動電視是利用手指來操控螢幕,而內容是介紹動畫製作的步驟,裡頭分有造型設 計、場景設計、畫面合成等等八個單元。 每個單元除了有動畫製作的各部分介紹外,還有一些充滿趣味的小遊戲,內容不僅豐富且淺顯易懂,可以說是寓教娛樂。 漫畫館內的牆壁繪有著滿滿的塗鴉,我猜是內灣國小孩子們的創作,這些充滿童趣的塗鴉,讓 我想起小時候亂畫牆壁被媽媽罵的童年往事,真讓人懷念。 1971年到1979年劉興欽從事發明,獲得國內專利140多項、國際專利43項。 1962年漫畫審查制度公佈,1965年9月起未領有漫畫審查執照者不得發售。 劉興欽漫畫館 在漫畫審查制度的壓制下,漫畫家們的作品因審查不過等諸多問題而放棄畫漫畫,至1970年代初,臺灣漫畫已沉寂。 1982年,以軍系漫畫家牛哥夫婦為首的「全國漫畫家聯誼會」不滿日本漫畫盛行,以「日本漫畫為色情漫畫」為由發起「漫畫清潔運動」,直接挑戰當時負責審查漫畫的國立編譯館。 1982年10月,《聯合報》邀請牛哥夫婦與劉興欽,與負責漫畫審查整體事宜的國立編譯館編審江治華對談;面對牛哥夫婦與劉興欽,江治華「招架不住,冷氣房裡直冒汗,頻頻掏煙敬牛哥,又殷勤地點火」,姿態放得極低。 內灣沒有任何人願意為劉興欽設立漫畫館,劉興欽只好拜託政務委員陳其南,由他居中協調找到內灣附近的社區團隊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來創立「劉興欽漫畫發明展覽館」,並協調鐵路局找到內灣車站對面的廢棄鐵路宿舍作為場館。 劉興欽漫畫館: DAY1:內灣合興車站>內灣愛情故事館>內灣老街> 劉興欽漫畫館 >會來尖石溫泉渡假村 或 天然谷溫泉會館 1950年就讀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後任教於臺北市永樂國民小學。 1954年開始畫漫畫,其正式投入漫畫是擔任北市永樂國小教師期間。 劉興欽漫畫館 1991 年移民美國舊金山,在美國世界日報連載漫畫「大嬸婆在美國」,極受華僑們的歡迎,其中漫畫主角「阿三哥」、「大嬸婆」被選為華人運動大會吉祥代言人物。 並在矽谷創立「大嬸婆創意學校」,宣揚臺灣文化,免費教導華人子弟學習母語。 假日劉興欽的學生不定時至內灣舉辦漫畫展示,並免費替遊客當場素描,如想體驗劉興欽的漫畫風格,不妨到此一遊,目前,劉興欽漫畫館位於內灣國小內,展示劉興欽漫畫作品及客家文物,供遊客觀賞。 董秀珍說,「老街意象」的營造工作將持續進行,保留傳統文化風情,待周邊建設完成後,將作為本土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讓漫畫發明館更具文化、教育功能。 《丁老師》、《小聰明》、《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發明趣談》、《放牛校長與阿欽》、《無字漫畫》、《小貝貝》、《大嬸婆在美國》等兩百多本。 這裡是用木頭欄杆與木片地板所組成的半開放空間,四周綠意盎然且視 野良好,讓人宛若處在大自然中。 這位國寶級人物,不僅創作了膾炙人口的經典漫畫,還是個發明家,至今已經取得140項的專利,說是鬼才應該也不為過。 之後劉興欽總是提早到,有時梁中銘尚未起牀,他就在外徘徊,時而能看到梁家千金梁秀中,留下很好的印象。 他說,公務繁忙時,只要看看劉興欽漫畫,心情就不煩;大嬸婆擇善固執、勤勞刻苦的個性,則是典型客家婦女的精神。 家長們坐在用餐區休息,邊用餐邊翻閱館內的漫畫或書籍,孩子們則是自在地在漫畫館內走動遊玩。 許多遊客一會兒和阿三哥一塊坐在板凳上,一會假裝要和大嬸婆一起去流浪,或者頑皮的和機器人一塊爬上木柱,還有人戴起斗笠、挑起扁擔叫賣了起來,拍了許多搞笑及十分有趣的照片,我在旁邊看了都笑得樂不可支。 從室內踏進了戶外,劉興欽漫畫教育館真實打造成漫畫書情境風格。 劉興欽漫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