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餐廳2025必看攻略!(持續更新)
記得之前去香港三天兩夜喫到肚的喫貨團也摘了三顆星(三家),印象中好象這是第二家(米其林二星),但當然它只是分店。 喜歡這裡的老上海氛圍,相隔一年,這次是與朋友過來喝酒, 外場隨時隨地都很忙不一定叫得到人(這一點倒是希望能改進), 但是服務態度依舊良好、菜也 … 香港米其林一星,光看裝潢與店名就知道是上海浙江菜之類的,入門就看到很多精緻伴手禮,美的發光,內部裝潢古典,還有一部大鋼琴,有上海種電影裡舉杯跳舞的感覺,美美 … “十里洋場”指的是舊上海的租界,歪嘴雞今天造訪的是,米其林摘星的滬菜餐廳「夜上海 Ye Shanghai Taipei」,香港優意集團的傑作,用餐 … But..我還是要說它好喫但沒有什麼驚豔、過人之處。 中間看起來偏鹹偏重口味的松子雞意外只香不鹹不膩,松子的香氣和雞肉的甜度在嘴裡咀嚼時味道的分配也恰到好處,即便單喫或是配飯都相當美味。 這道菜也是常見於中餐廳的一道,調味上它沒有那麼的酸,帶出更多更柔合酒釀的甜中透酸,蝦子本身Q脆甜都不錯,一旁像是炸巧果的酥酥香香挺好喫的,沾上一點醬汁更美味。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河南喫到以龍鬚麵去沾糖醋醬的風味。 夜上海餐廳 有人對米其林視之無物,有人趨之若騖,但在臺灣沒有自己米其林的情況下想喫只能出國,but這幾年臺灣突然多了一些米其林餐廳,固定它應該只能說是分店,還是讓臺灣人趕的上美食的流行嚮宴。 銀翼餐廳超過一甲子來,不管是出名的淮揚菜餚元寶、川菜香酥鴨或上海甜點豆沙鍋餅,都讓喜愛川揚口味的老饕情有獨鍾。 夜上海餐廳: KIKI餐廳 信義誠品 深耕於餐飲界數十年的銀杏餐飲集團,抱持著對美食的熱忱,於信義區打造「PACKIE銀杏川酒菜館」運用四川菜系中的麻、辣、鮮、香為基礎,結合新穎技法設計,企圖從五感出發,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川菜料理」。 若想品嘗本幫菜的精工細膩,必須嘗試〈蟹粉釀蟹蓋〉因上海菜主要使用河蟹,考量口感店內一至八月改由海蟹製作,主廚透過生拆沙公、沙母與花蟹製成蟹粉,飽含扎實、綿密口感,運用鹽巴、糖和醋調味,下方則有蛋白作底,兼具膏香鮮味。 接續是展露大器的〈蔥香鮑魚撈麵〉將南非活鮑魚伴隨乾蔥、蒜蓉、青蔥等辛香料共同滷6小時,配上淋有醬油和糖特調醬汁的細麵,採青蔥點綴,味豐料美使人垂涎。 另一道〈蟹籽紅米香脆龍蝦布拉腸粉〉內餡為龍蝦肉結合鮮蝦,先由越南米網皮包捲後油炸後,用紅米腸粉捲起,再佐魚子輕盈妝點,入口先喫到爽滑腸粉,接續是酥脆網皮與彈嫩內餡,層次豐厚有勁! 餐廳取名〈夜上海〉,不只點出菜系主軸,更要傳遞30年代上海那股華洋共陳、歌舞昇平的風華。 點擊上面的訂閱鍵,將表示您同意米芝蓮在以下情形使用您的個人數據:(i)管理您的訂閱(ii)評估我們營銷活動的效果及分析我們之間互動與溝通的情況。 據說它本來不是上海菜,但如今卻是本幫菜常見的料理之一。 所謂「海派」,指的是上海「廣納百川,兼容並蓄」的獨有文化,所以〈夜上海〉菜單上的菜式也是川揚合流、江浙共匯。 說起最懷唸的上海菜,就是這越嚼越香,每一口都帶著米飯與菜香的上海菜飯了。 第一次在上海喫的時候,還沒上桌時就想著這就是一般的米飯配上點青菜,沒什麼特別的,沒想到一喫起來實在讓人驚喜。 葉公館的菜飯倒是多了許多配菜,除了基本的青江菜外,還加入杏鮑菇與黑松露,喫起來口感變得豐富,滋味也不錯。 較可惜的是,現蒸的菜飯需要時間,所以當其他菜餚都已上桌的時候,卻沒有菜飯相搭。 店面並不顯眼,暗色窗戶與木頭招牌,配著整條路上的鬱綠,讓我念起了在上海法租界的本幫菜館老吉士,我想夜晚打上街燈時,這兒肯定是更美一些。 葉公館在臺北是小有名氣的上海菜餐廳,主廚葉師傅是上海人,久居海外一段時日,最後來到臺灣開啓了葉公館。 夜上海餐廳: 臺北信義-夜上海~喜歡它的氛圍 宣佈三級警戒延長的那個週末,我特地跑了一趟臺北信義區去取外帶餐食,街頭人流稀少,百貨商場裡更是人聲寂寥,今天我的取餐目標是「夜上海」,疫情前每隔一陣子都要來打牙祭,算算已經好幾個月沒上門了。 麵點向來是上海菜餚的專擅之處,夜上海有五位大廚專責從生煎包到荷葉餅等各式點心,上海生煎包底部煎得焦香,肉餡簡單潤口不複雜,盈滿的湯汁得用湯匙承接纔不會溢得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