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鱉果料理2025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原生於臺東但近年由農改場協助培育成功的木虌果(又稱木鱉果),顏色鮮明,富含營養成分,更可從嫩葉喫到種籽外皮,果食部分無論青果或熟果都各有妙用。 木鱉果料理 木虌果跟早先流行的馬告一樣,自古以來就是原住民食材中的天然珍品,甚至被美譽為天堂的果實,現在由臺東康樂鼓掌農場成功大量種植,成為主廚設計新料理的靈感食材。 楊灼華說,木鱉果果肉味道強烈,建議不要生喫,可以煲湯或炒料理,味道會類似苦瓜。 許多文獻研究發現有抗氧化、抗癌、降低膽固醇等,且富含胡蘿蔔素、茄紅素,對於身體健康有相當大的益處。 【木鱉果】許多人都會將水果當作料理食材,不僅可以增加風味,也可以變出不少佳餚。 臺灣一名女網友日前就收到朋友送給她的一種果實,造型顏色有些奇特,讓她不知道該如何料理,於是貼文求助網友的意見,不少老饕一看就知道這是「木鱉果」,還分享料理方法。 一鍋香噴噴、紅通通秀色可餐的「木鱉果菇菇養生湯」出爐囉! 忍不住先品嘗一碗,果肉入口即化,食後口齒留香,湯品味道絕佳。 爾來有緣食用此木鱉果實,無形中為自己的健康加分,好處多多呢。 至於包覆著種籽的紅色「假種皮」運用更加多元,取出的汁液紅豔明亮,不但是天然染色劑,入菜的運用甜鹹皆宜,可做為搭配肉類的醬汁,也可以做成蔬果汁或甜品。 廚房是我的遊樂場,因為好奇心我總喜歡嚐試做任何新奇的東西,使用當季便宜食材發揮巧思,從過程和結果中去找樂趣和成就感。 我愛逛傳統市場,我的廚房小小的,但冰箱總是滿滿的,去國外旅遊時市場也是我必遊景點。 木鱉果料理: 假種皮為營養集中處 目前的市價大約每臺斤100元,選購時要注意,當蒂頭乾皺甚至脫落就表示果肉已經過熟,過熟的木虌果會產生發酵的異味或產生白色的菌絲,此時就不可以再食用。 透過個人化健康檢查的疾病預防,加上大數據分析的健康風險控管,精準醫療逐漸為健康管理產業帶來轉變。 康聯集團透過旗下康聯生醫發展新一代健康管理平臺,以數據為核心推出個人化智慧健康之應用,期望透過新科技,帶給民眾更好的健康管理利器。 衝浪受傷造成四肢癱瘓的邱先生,在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的協助下,利用脊髓電刺激療法,幫助神經的再生跟連結,恢復行動能力,從勉強站5分鐘到能上健身房運動,讓他找回生活自理的能力。 木鱉果果肉具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腸胃蠕動、排便順暢,每100公克就有3.5克,高於常見的常見的地瓜葉、花椰菜。 因為好奇,對於不曾看過或用過的食材我都會想買回家試試,我家活像個雜貨店。 也曾因為太好奇了所以曾經在市場上被幾個老婦人騙子騙過買了超級昂貴騙人當歸蔘。 1.先將木鱉果的籽取出來,分別去皮果肉及去籽果肉備用。 木鱉果料理: 網友都在看 上述作業完成後,就能自由選擇是要燉湯、清炒、涼拌或做鑲肉料理,或是做成雞湯、排骨湯,都是相當推薦的搭配。 木鱉果料理 熟成的木鱉果可以打成果汁飲用,或是加入湯中一起燉煮,也能加工製成餅乾、果醬等。 在製作果汁時,切開木鱉果可以看到鮮紅色種籽及淡黃色果肉,接著取出鮮紅色的種籽外膜,加入果肉及五倍的水一起打成果泥,記得煮沸才能喫到茄紅素的營養。 而脫下種籽外膜所剩餘的黑色籽,是製成中藥的素材,直接食用會有腹瀉的風險,須特別留意。 熟軟的木鱉果可用湯匙直接挖出果肉,攪打成泥後加入適量假種皮汁增添風味,再以魚骨高湯、醋調和,最後加入鮮奶油增加滑順口感,即可做成特色西式料理基底。 此基底醬可用於調成沙拉醬汁、製作義大利麵、燉飯等,亦可直接加水稍微稀釋成為木鱉果濃湯。 康聯集團透過旗下康聯生醫發展新一代健康管理平臺,以數據為核心推出個人化智慧健康之應用,期望透過新科技,帶給民眾更好的健康管理利器。 未成熟的木鱉果果肉呈青色、肉質清脆,口感類似蒲瓜,是原住民餐廳常見的菜餚。 而木鱉果種子如鱉而得名木鱉果,多半不會食用,但磨粉後可做中藥材。 1.先將木鱉果的籽取出來,分別去皮果肉及去籽果肉備用。 不過也不是果實全部都可以食用,有網友就警告「木鱉果」的籽有毒,千萬不能喫。 在製作果汁時,切開木鱉果可以看到鮮紅色種籽及淡黃色果肉,接著取出鮮紅色的種籽外膜,加入果肉及五倍的水一起打成果泥,記得煮沸才能喫到茄紅素的營養。 林鳳廷主廚本身為阿美族祭師,這次他透過解讀一場祖靈託付,帶著「木鱉果」尋找族人安居樂業之所的夢,創作「神靈」主題料理。 特別的是,主廚以木鱉果為味覺主軸,僅使用少許的米酒、鹽巴相佐,延展出各種不同的風味口感,讓夢在餐盤上顯現,化作一道接著一道的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