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9大優點2025!(小編推薦)
簡裝版禮裝,聚會宴會場合,僅次於禮裝等級,但同樣帶有華麗感的和服,在一些公開的正式場合仍然會選擇準禮服,常被用於入學儀式、婚宴、新年茶道。 和服 振袖區分為大、中、小袖,其中「大袖」最為莊重,亦可稱為本振袖,因此通常會用於成年禮上。 袖子越長越表莊嚴(大袖,袖長3尺3寸至3尺約124至114釐米)。 現代所說的漢服指的是包括了漢服常服、禮服、祭服、婚服、道袍、僧袍、戰袍等漢族所有服飾在內的一個巨大的體系。 腰帶腰封:漢服的腰帶一般比和服的腰帶明顯要窄,雖然漢服中也有使用較寬的腰封,但不多見,而且寬度依然比常見的和服要窄。 具體說來就是一種寬鬆的褲裙,覆蓋了從腰到腳的部分。 五歲兒童和服(男孩節日):外穿與成人男子一樣紋飾的羽織,即短外褂、裙、和服長襯裙、和服,同樣要縫製窩折。 準備的服飾品有:和服、角帶、短外褂、腰帶三根、和服長襯衣、護身、裝飾用懷刀、扇子、裙、襪子、草履。 和服 男士最高格調禮服,純黑色,在後背、兩肩後、兩肩前有5個家紋,根據腰帶系法不同,可用作婚服,也可用作喪服。 長襦袢:正式的和服內衣,可爲白色,也可爲其他顏色,長度需到腳踝,根據外面的和服款式,長襦袢的袖丈也會不同。 和服: 和服種類:一般外出和服系列 戰後,由於穿著麻煩的和服變得昂貴,而反之實用的洋服變得便宜,以和服作為日常衣服的人逐漸減少。 但值得一提的是,和服曾經在1965年至1975年因新款的羊毛和服的面世而再度流行了一段時間。 但自此之後和服就一直走下坡,造成和服業界一厥不振而相繼倒閉,令其成為少數行業。 江戶時代中期至後期,德川幕府崇尚儒學,開展了復禮復古的天寶“裝束御再興”運動,復興公事主義,日本有職故實家開始對裝束的考證,並且復興了天皇黃袍的染色技術。 德川家康的《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規定了天皇及諸臣的服制,主導復禮復古。 因平民勢力的抬頭,平民生活水平提升,衣飾漸趨華麗;反之武士階級卻因連年戰爭所造成的財政緊絀,樣式趨於平淡。 也因此滿足了經濟大蕭條時期對色彩鮮豔、價格便宜之和服的需求,和西方國家牛仔褲的意義類似。 到了明治時代(1868~1912年),日本經過兩百多年的鎖國後也向世界敞開了大門。 歷史上,藝妓總是身穿豔麗的和服,但不代表和服就是她們的專屬,同樣每一種文化事物的背後或許都存在着某段“不恥的歲月”,但我們也不會對它全盤否定。 女性和服的袖子深長且垂下,且大多未與身體軀幹的部分相連。 在大正時期(1912~1926年),和服發生了一次革命性的變化。 人們開始使用「銘仙(meisen)」(一種相對便宜,但更堅固的抗蝕劑染色絲)生產和服。 其特點是和服史上前所未見的大膽、明亮的設計。 和服: 穿著的機會 這固然是節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懼這一天祭祀對象的魂靈飄遊而過時附在晾曬的衣服上。 新穿剛做好的衣服時,有的地區(如紀州)先將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沖繩)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單薄,身板結實”。 即使不先給木柱穿,也要疊好後敲打兩下再用。 這都是出於擔心衣服上藏有某種魂靈的緣故。 收藏一段時期後用棒敲打,或者先給木柱穿,從主觀願望來講,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災避邪。 浴衣布料輕薄,顏色圖案更多樣,浴衣穿着可省略很多和服配件,無需穿襦袢,足袋,更輕便清涼,適合炎熱夏日,通常夏季的祭奠活動,如盛行的花火大會等,都可穿着浴衣。 根據中國史書魏書東夷傳的「魏志倭人傳」所記載,彌生時代日本人的衣著是以幾塊大布所剪裁而成。 現代女性和服的樣式大多反映了其年齡、婚姻狀況及社會地位,也反映了穿著場合的重要度。 日本和服帶有強烈的特殊日子的氣息,現在大多作爲結婚典禮、葬禮等鄭重儀式上的正式服裝來使用。 但值得一提的是,和服曾經在1965年至1975年因新款的羊毛和服的面世而再度流行了一段時間。 但和服等級其實也會隨搭配的腰帶種類、花紋數量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