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肥姐」沈殿霞、董標、李麗珍等主演的《富貴逼人》正正是一家人「發橫財」和想移民的故事,劇情盞鬼又充滿港式幽默,有著滿滿的80年代香港情懷,又同時能滿足香港人對中六合彩頭獎的幻想,是好笑得來又令香港人有共鳴的經典賀歲片之一。 賀歲片香港 即使距離最經典的第一集上映已有30年,但逢年過節電視臺都必會播放,當中的金句和經典場面至今仍為人所熟悉,絕對是每次重看都總會令人捧腹大笑的必看賀歲片之選! 雖說張國榮拍喜劇也不俗,但周星馳跟哥哥同場做兄弟的喜劇都可算萬中無一。 還有星爺跟張曼玉那個「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式接吻,絕對是港產片史上其一最經典畫面,腦洞大開的程度令人笑到抽筋。 在農曆新年,大家少不免會見到一眾親戚在家中「遊乾水」,決戰四方城。 內地邁向復常,同時,大量內地人民確診疫情後康復,及農曆新年大型節日假期帶動,將進一步刺激人民出行、娛樂等消費意慾。 子華神戴假髮的造型海報曝光,於戲中他是一名大律師,專為平民百姓伸張正義,同時詞鋒尖銳、鬧人唔使本,因此海報上也大字標題 「毒舌之神 強勢降臨」,猶如眾人救世主,加上一道耶穌光加持,期望做到「是非不在金銀,公道自在人心」的口號目標,電影也定了將於2023年的賀歲檔期上映。 故事講述性格孤僻獨來獨往又經常發牢騷的隱閉中年Otto,喪妻後獨居在一個小區,但小區慢慢搬來不同大小的家庭,大亂了其安定的日子。 1992年上映的《家有囍事》不但帶領賀歲港產片走向全盛時期,更是港產片經典之中的經典。 1981年由許冠文擔任導演的許氏兄弟電影《摩登保鑣》被公認為開創香港賀歲片大賣先驅的作品,為香港八十年代電影業全盛期的賀歲片浪潮掀開序幕。 1982年新藝城電影以巨星雲集的《最佳拍檔》大破票房紀錄,使賀歲片逐漸成為兵家必爭的賺錢檔期。 賀歲片香港 其後,與新藝城競爭的嘉禾電影就以大成本、大堆頭的方式,拍攝《五福星》系列與《最佳拍檔》打擂臺。 賀歲片香港: 賀歲片2. 毒舌大狀|黃子華、謝君豪、王丹妮、廖子妤 川和田惠真透過細緻入微的鏡頭讓觀眾瞭解在日難民的困境,也為難民的面譜添上生活感,初次自編自導便入選柏林影展,獲得國際特赦組織電影獎特別表揚,更獲得日本新藤兼人賞導演獎。 賀歲片香港 另外初登大銀幕的影壇新人嵐莉菜演出一鳴驚人,更憑此片奪得報知映畫賞新人獎。 賀歲片香港 《毒舌大狀》有別於子華過往充滿喜感的賀歲片,不是喜劇喧鬧,不賣溫馨愛情,而是認真說故事。 戲中子華所飾演的林涼水以講公道,抗權貴,救冤獄,歷盡迂迴曲折的劇情帶來刺激及新鮮感。 賀歲片香港 自《飯戲攻心》後,子華總算一洗「票房毒藥」污名,今次大狀角色比之前的「大佬」 更考演技,好笑之人距離好戲之人更進一步。 1997年首部賀歲片《甲方乙方》上映,2008年前後中國電影檔期中的賀歲檔已然成形。 貴為一代笑匠,其作品多以自編自導為主,而「許氏兄弟」的出品,亦是當時的票房,以至口碑的保證和指標。 日前曾獲該電影取景、現名為「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的前粉嶺裁判法院,近日舉辦導賞團,由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嘅青年文化大使擔任導賞員,讓大… 黃子華領軍主演的賀歲片《毒舌大狀》,上映以來票房勢如破竹,由農曆年上映至今大收逾6,000萬,有望挑戰史上最高票房港產片。 1988出品的續集由原班人馬演出,故事承上集驃叔一家雖失去橫財,但生活安穩。 賀年看港產片特別有親切感,這也令不少賀歲片成為香港家傳戶曉的經典,我們由80年代到至今上映過的電影中精選出以下電影,當中包括笑匠周星馳、黃百鳴的作品,值得你們回味一番,笑盡整個免年。 【A&M Diary】十八歲,人生重大里程碑,踏入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成年階段。 電影以三兄弟的愛情故事為中心,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笑料,過癮的劇情搭配直白的對白,必定會讓一家人笑聲滿載。 黃子華領軍主演的賀歲片《毒舌大狀》,上映以來票房勢如破竹,新春假大收逾4000萬,當中除子華神,其他角色如何啟華、楊偲泳、謝君豪、廖子妤、王丹妮演出都受讚賞,而戲中不少場景,導演及製作團隊都是用心挑選… 一看到周冠威導演的名字,實在沒有理由不支持,過往曾拍攝的《十年》、《幻愛》及《時代革命》,均是香港人給予高度評價之作,亦為本地電影史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以往題材偏向沉重的社會現象,今次首度拍攝愛情喜劇,大家也好奇他如何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