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社區大學10大好處2025!專家建議咁做…
並於99年、101年、103年於國際健康城市年會發表分享營造成果。 松山社大一向以在地學府自居,以在地深耕來自我期許,多年來在社區深耕與公民行動上,不論是地方文史的田野調查、耆老口述歷史的建構、社區文化的營造、傳統民俗的保存、社區藝文活動的推展、社區議題的公共討論都有豐碩的成績。 在 松山的社區工作上,我們切入層面大概有幾個層次:一是為松山區找記憶,將消失中模糊的松山,一點一滴的重新建構;二是挖掘松山現有發展現況與困境,透過問 題的發覺,形塑討論相關平臺,協助社區面對與解決問題;三是透過願景形塑,讓松山重新找出一個更宜居的幸福家園藍圖,進而產生營造及改變的力量。 從公民社會的角度切 入,社區大學實際上提供了許多在學校無法學習到的公民教育,尤其在成人公民意識的喚醒方面,社區大學愈益成為無可取代的「基地」與「通路」,臺北市府有不 少政策議題,經常利用社大平臺傳達給市民。 本校致力於推廣終身教育與社區教育,在課程方面,除規劃有人文 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社區社團、美術手工、國際語文、電腦資訊、視覺影像、生活應用、健康養生、肢體舞蹈、烹飪美食、音樂歌唱、投資理財十四大類課 程,也積極推動社區與社會參與、特殊族羣服務等課程。 松山社大一向以在地學府自居,以在地深耕來自我期許,多年來在社區深耕與公民行動上,不論是地方文史的田野調查、耆老口述歷史的建構、社區文化的營造、傳統民俗的保存、社區藝文活動的推展、社區議題的公共討論都有豐碩的成績。 並於99年、101年、103年於國際健康城市年會發表分享營造成果。 松山社區大學受松山區公所的委託,為松山區裏幹事的培力及參與式預算等議題的推動提供協力,期待在公私協力與社區緊密的合作中,持續扮演合作平臺的角色,為社區及城市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同時與臺北E大合作,推動「與大師有約」名人講座,為縮短社區數位落差,規畫免費數位學習課程,並將社大優質課程由臺北E大錄製成 E-Learning 課程供民眾選修。 我們自許可以作為地方發展的平臺,串聯其他社區的活動、團體、政策,透過做中學,讓社大成為地方知識的助產婆與公民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在地角色。 每年除春、秋兩季課程,為配合學員學習習慣,也規劃寒暑假短期六週課程,每學期都能提供超過160門課程供民眾學習。 希望能為臺灣公民社會提供知識的動力,保障弱勢族羣學習的權利,激發社區學習型組織之萌芽,加速終身學習社會的建立,及培養未來世紀的新公民,這是本校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的願景。 「走過開創.邁入穩定.朝向優質」是本校現階段辦學主軸,創校迄今歷經勤勉興學草創期的擘畫艱辛,在全體同仁師生的努力下,已由開創時期的篳路藍縷、胼手胝足之階段,邁入穩定發展、深耕辦學的新階段。 本校從97年 開始投入推動松山健康城市,本著一步一腳印的精神努力深耕社區,探索社區需求,建置長期且連續監測指標,引領社區持續進步的行動,,打造一個「健康、安 全、生態」的幸福松山,共創『安居樂活幸福松山城』的願景。 歷經多年的努力下,松山區不僅透過各種活動與營造,形塑在地文化特色,在102年更拿下臺灣健康城市聯盟鄉鎮區級健康城市卓越獎及103、104年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創新成果獎。 松山社區大學: 大學 5、打造田園松山回應極端氣候:松山社區大學結合有機種植、生態防治、食農教育、園藝治療、後巷營造等專業領域師資與各鄰裏及社區夥伴緊密合作,推動都市農耕及綠美化,使民眾在繁忙生活中亦能享受田園之樂等。 松山社區大學受松山區公所的委託,為松山區裏幹事的培力及參與式預算等議題的推動提供協力,期待在公私協力與社區緊密的合作中,持續扮演合作平臺的角色,為社區及城市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為落實這六大目標,我們也朝課程深化及人才培力做為支持根基,透過學習的引導,成為個人改變的動力,再經由人的改造,讓社區民眾能關心社區及社會公共議題,參與各項改革工作,進而達到社區與社會的轉變與成長。 3、立足本土放眼國際-積極推廣國際交流與文化:本校除開設國際事務學程,也積極代表松山區參與國際WHO健康城市年會行銷松山、辦理國際學者社區參訪、兩岸交流等活動等。 為落實這六大目標,我們也朝課程深化及人才培力做為支持根基,透過學習的引導,成為個人改變的動力,再經由人的改造,讓社區民眾能關心社區及社會公共議題,參與各項改革工作,進而達到社區與社會的轉變與成長。 松山社大除了素與松山區33裏與全國社大緊密合作連結,對於社會發展議題也與中央、市府各局處長期合作,如從102年開始迄今承辦臺北市社區發展基礎培訓計畫,並在此基礎之上持續累積並擴大連結深化合作。 近年為符膺資訊化社會及學習習慣,在課程發展上也能朝數位化推廣,本校於2004年起就開始提供學員線上學習的功能,課程內容全部自製且皆為影音教學,2010年度並展開學習型社區~數位教案計畫,接續完成各種主題單元的數位教學課程,並陸續上線提供民眾免費服務。 推動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之教育課程與地方行動,以知識面的課程梳理天候變化的成因、並搭配實踐面的在地課程與行動引領民眾提升風險意識。 創校以來,我們秉持教育部推動終身教育的政策方針,以「推動終身教育,建構公民社會,深耕社區文化,關懷弱勢族羣」為本校之辦學理念。 為讓民眾之學習能朝系統化發展,本校也規劃了地方學學程、國際 事務學程、多元文化學程、環境教育學程、人文藝術學程、健康休閒學程六大學程,除每學期課程朝學程發展目標規劃,且制訂學程研習辦法。 松山社大除了素與松山區33裏與全國社大緊密合作連結,對於社會發展議題也與中央、市府各局處長期合作,如從102年開始迄今承辦臺北市社區發展基礎培訓計畫,並在此基礎之上持續累積並擴大連結深化合作。 松山社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