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課程綱要11大分析2025!(持續更新)
獨派團體的反課綱微調人士薛化元則舉出兩個主要爭議:第一,課綱修改委員的專業能力有問題,對於高中歷史課綱修改,卻沒有歷史系所老師或研究員參加;第二,課綱修改過程中,沒有公開審議的程序,計票方式也有問題。 前課綱委員周婉窕則舉出立法院公報中,95課綱委員的名單,說明在陳水扁政府時代,課綱委員的名單及發言皆對外公開。 此外,現行高中課綱,在馬英九政府執政前,都是交由課綱委員會決定,課綱委員由大學教授與高中教師組成,並經試教,以驗證內容對於教學的影響。 這次課綱微調案的主要法源依據為2010年通過的《高級中學法》第9條:「高級中學教科用書,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審定,必要時得編定之。」。 因為對於課綱委員的選任,以及課綱修改的具體程序,法律沒有明文規範,只規定由教育主管機關審定、編定,教育部因此認為這屬於行政裁量權範圍,其程序無不合法之處,合憲且合法。 9月11日,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發出聲明表示,儘管違法微調課綱的教科書已經上路,但10月將是高中第二冊用書的選書時間,針對高中歷史課本第二冊,中國史的內容更是大倒退,將「中國」全數改成「我國」或「中國大陸」,在此聯盟呼籲各校老師,不要選用微調課綱所編定的教科書,拒絕不願面對爭議和民眾質疑、最佳反民主教材的作弊微調課綱。。 對於此次調整以漢人中心史觀為主,林明正認為,臺灣原住民族只是中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是高山族,教科書基本上不可能全面符合各個族羣,他們的觀點無法被全面容納,但可以給他們多一點的母語教育或課程。 對於民進黨認為新課綱刪除白色恐怖是去臺灣化,林明正表示民進黨的作法纔是綠色恐怖,應要大刪特刪一番。 2012年5月,教育部發給審議委員一份民眾建議意見書,其中內容分為三級:必要修正、強烈修正、積極修正,要求歷史教科用書審定委員根據投書修改教科書內容。 國中課程綱要: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 甘懷真在《歷史研究》中發表〈臺灣與日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之比較〉論文,以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為例,主張成立常態性教科書審議委員會,來審查教科書;開放更大權限給教科書編寫者,同時重視歷史分期。 臺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建議應完全取消課綱的設計,開放教科書自由編寫。 臺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也認為,表面上的「字句修正」固然是一個爭論點,比如外界聚焦於慰安婦是否被迫、日治或日據,但其實是新課綱的論述過程有爭議,集中在戰後臺灣史,強化與中國大陸連結,而弱化國際性。 由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新北市立中和高級中學、國立新竹高級中學三所學校之學生自發性組成「星火燎原-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簡稱「北高盟」),並於6月2日發出聲明稿及聯署書。 至少已有227所高中職學校學生站出來反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 教育部於座談會上也表示本次課綱微調,自102年8月1日啟動至103年1月27日完成審議程序,2月發布,期間歷時半年。 2月3日,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起連署活動《堅持程序正義,反黑箱微調》,認為此次調整不符程序正義,要求教育部公開檢核小組成員名單,及會議記錄,重新討論調整內容,以符合民主程序。 回想過往,似乎每逢課綱修訂時,總會有不同立場、不同聲音的表述;然試想,若其中一方一定要壓倒另一方,社會的爭論會有停止的時候嗎? 3月28日,中研院研究員張茂桂因為不滿教育部過份幹預課綱修定工作,以及教育部長蔣偉寧對太陽花學運的發言,宣佈辭去十二年國教總綱研修委員。 愛國同心會批評舊課綱為「日本雜種課綱」,至教育部前進行抗議活動,聲援吳思華。 2013年中,教育部以進行「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為由,組成檢核小組,進行針對高中國文與社會科課綱的微調,經檢核小組改寫過的課綱,經十二年國教小組表決後通過,教育部於2014年2月10日正式公佈「微調」後的課綱,預定於2015年(民國104年)實施,又稱104課綱。 而紀錄片裡,日本協助處理慰安婦問題,馬英九指出,這是一個國家需有的胸襟與視野,也期待日本當局也能如此。 總統馬英九強調,有了這些歷史事實後,應思考如何讓慰安婦阿嬤走出陰霾,有更自由的未來,應全力幫助阿嬤,讓阿嬤感受到家人與國家支持,甚至傷害她們的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國家還有很多人支持她們。 課綱是教育部規定的,課綱裡面的東西,課本一定要寫,但寫法是多元化的,寫好寫壞、寫長寫短,那是課本的事情。 即日起50天內,也會蒐集全臺1200名歷史教師的意見,彙整後做成定案,再轉由大考中心實施。 這4個處理方式包括,遇到非選題時,在微調課綱前後有差異的名詞,都不扣分。 例如「臺灣」或「我國」;「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鄭氏」、「明鄭」;「清代」、「清廷」等;第二是時序差異。 微調課綱將臺灣戰後時期的歷史,由原本的「主題式」改成「時序式」,不影響價值觀的差別,且新舊課綱都有,仍可出題。 例如說明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興起與對殖民地競逐,臺灣地理位置特色,及16世紀中葉後東亞情勢的變化;第三是微調課綱新增而舊課綱沒有,或舊課綱有、但新課綱刪除的內容,就不會出題。 國中課程綱要: 國中、小課程綱要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侷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核心素養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大直高中公民與社會教師黃益中表示,他和一些教師認為,是課綱刪除人權事件,造成教科書商刪減了相關內容,將導致課本中對人權及政府職權的討論失去篇幅與重視。 他亦聲稱,教育部認為刪除白色恐怖舉例可以減輕教師負擔,但他不認同,因為新課綱中加重介紹中華文化。 但馬英九政府則認為,103年完成國文與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並為因應教科用書編寫及教師教學準備,本次課程綱要微調定於104學年度實施,符合至少實施3年1輪再調整之理念。 國中課程綱要 2013年中,教育部以進行「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為由,組成檢核小組,進行針對高中國文與社會科課綱的微調,經檢核小組改寫過的課綱,經十二年國教小組表決後通過,教育部於2014年2月10日正式公佈「微調」後的課綱,預定於2015年(民國104年)實施,又稱104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