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7大著數2025!專家建議咁做…
宣統三年(1911)清政府學部擬定簡章,規定設立,“以養成單級教授教員及二部教授教員”。 分爲甲乙兩種甲種招收合格小學教員,培訓一學期結業;乙種招收師範簡易科或師範傳習所畢業生、現職初等小學教員或改良私塾教師,培訓兩學期結業。 京師及各省城均設甲乙種各1所,各府廳州縣至少設乙種1所。 貧苦地方經提學司認可,得與他府廳州縣,擇交通便利之地,合設1所。 高等師範學校紛紛升格改爲師範大學,以培養高中教師或師範學校教師。 1990年3月2日,國家教委發出通知,印發《關於當前師範專科學校工作的幾點意見》、《柳斌在全國師範專科學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和《全國師範專科學校工作會議紀要》。 執行中等師範學校教學計劃,增設民族語文等課程,部分課程可採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教學。 1937年,陝甘寧邊區成立了魯迅師範學校,後改名爲邊區第一師範。 1988年全國設有1086所中等師範學校(含幼師、特師)。 1960年代初,初級師範絕大部分已改辦爲中級師範,停止招收高小畢業程度的學生;至此形成了中等師範學校(簡稱“中師”)、師範專科學校(簡稱“師專”)、師範學院(以及師範大學)的三級師範教育體系,分別培養小學、初中、高中教師。 1982年,全國中等師範學校由908所;在校學生41.14萬人;全國高等師範學校共有 194所,其中師範大學、師範學院66所,師範專科學校128所,在校學生共有28.18萬人。 師範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獨立設置,以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爲主,兼以殘疾人高等教育和殘疾人事業專門人才培養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 學校由教育部於1982年創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予以資助支持,初名“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是新中國第一所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中等師範學校,隸屬教育部管理。 1997年學校劃歸江蘇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2年升格爲大專院校,更名爲“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 師範: 師範學校 省教育廳批准實行“3+2”高職專業單獨招生、單獨考試、單獨錄取。 國內規模最大的殘疾人職業院校之一。 師範專科學校,簡稱“師專”,九十年代後改稱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培養初中、小學教師的高等學校。 1988年全國設有1086所中等師範學校(含幼師、特師)。 師範 教育局規定在政府資助中小學任教的新入職教員,必須具有認可的教育學位或完成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方可申請登記為檢定教員,成為認可的中小學教師。 香港的師資培訓課程不限於由特定的教育大學提供,香港共有五所大學開辦師資培訓課程,為教師提供香港本地認可的職前及在職訓練。 其中的「normale」本義為規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的建校者,希望這間學校成為教育規範的來源。 劉克輝:“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師範學校”,《天中學刊》,2008年6月第3期,第 頁。 戊戌變法時,梁啟超在《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提出應該設立師範學堂的構想:「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立師範學堂為第一義。」這是首次在中國出現建立師範學校的構想。 臺灣師範教育始於1896年創立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師範部又分甲、乙兩科,甲科招收日籍學生培育為「教諭」,即為正式合格教師;乙科招收臺籍學生培育為「訓導」,即為正式教師之助教。 1949年後,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頒佈試行了《關於高等師範學校的規定(草案)》,規定師範學院修業年限爲4年,主要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師範專科學校修業年限爲2年,培養初級中等學校師資。 1982年,黑龍江省肇東師範學校首先設特殊教育部。 至1992年底,全國有24所特師,分佈在北京、天津、上海、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陝西、青海、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市、自治區。 有三種辦學形式:單獨設校,附設於普通中等師範學校或師資培訓機構內,附設於特殊教育學校內。 師範: 師大華語夏令營讓孩子在暑期強化華語學習 “特殊兒童障礙與干預技術”實驗室爲省重點建設實驗室。 “特殊兒童教育與康復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爲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校內建有國內第一所教育類專題性歷史博物館——中國特殊教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