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大學2025介紹!(持續更新)
呂以榮:德國海德堡大學老人學研究所博士、實踐大學家兒系與社工系助理教授。 蔡裕明: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戰略與安全研究學者。 顏水龍:臺灣藝術家及工藝研究者,於其最後一段教學生涯任教於該校美工科,並建立該科之教學系統及實作工場制度。 1958年3月,時任臺灣省議會副議長的謝東閔籌設實踐家政專科學校。 2009年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獲評選為世界前30大最佳設計系所;2011年本校榮獲紅點(red dot)設計獎亞太地區累計排名第五名優秀大學,2012年更躍升為第三名。 港都山線韌性城鄉營建計畫、「智慧守望,環境再生」計畫(e-WATCHER)。 於是在1958年創辦家政學校,並以「實踐」為名。 同時在教學、研究方面期望能夠達到根本、務實的精神,並以實用為導向。 設計學院優異的競賽表現與國際展演,充分展現本校國際設計專業領域之實力,堪稱國內設計教學之典範,為本校邁向亞太地區優質的實用教學型大學之發展願景奠定良好基礎。 同時為延伸教育範疇,本校設置彰化二水鄉村家政推廣實驗中心、幼兒園、老人生活保健研究中心等單位加強推動社區教育、學前教育及樂齡大學,以落實「關懷國計民生」之創校初衷。 本校創辦人謝東閔先生,深刻體認我國「修齊治平」的傳統哲學觀,並鑑於家為國之本,欲國家富強、民生樂利,必先健全家庭,於是在民國四十六年毅然決定創辦家政學校,翌年三月廿六日,中華民國第一所家政學校—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於焉創立。 實踐大學 創辦人同時揭櫫「力行實踐,修齊治平 」之辦學理念,故學校以「實踐」命名。 創辦人稱本校取名實踐,乃在闡揚王陽明先生所提倡之知行合一、即知即行之生活哲學。 實踐大學: 臺北校區 其後再配合社會脈動、工商經濟與資訊科技之發展,而陸續增設銀行保險、國際貿易、企業管理、室內空間設計、工業產品設計、資訊管理、媒體傳達設計、觀光管理、建築設計等科系。 由該校科系之設置,亦可看出前述穩健務實的辦學理念。 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是一間臺灣的私立大學,校區分設於臺北市中山區、高雄市內門區、苓雅區。 前身為民國47年3月26日由前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祕書長謝東閔創立的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並於民國86年8月改名實踐大學。 2006年6月,臺北校區Info Box展覽空間(B棟,原「美工大樓」)整修完成;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獨立為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增設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碩士班(分設財務金融組、風險管理與保險組)。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增設數位3D動畫設計組與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之分組。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培養未來AI社會及國家政策所需人才,以雙學程雙證照為主軸,提供學生「家庭教育」、「幼兒教保」與「老人服務」之多元取向專業學習。 配合當前產業發展,本學院教育使命為「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備資訊商業人才」;以「邁向亞太地區優質實用教學型學院」為願景。 論壇首先由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致開幕歡迎詞,感謝國內外參與論壇之專家學者們分享研究成果,並提到雙語與EMI教學已成為趨勢,提升東華EMI全英語教學環境及與國際接軌之必要性。 1958年3月,時任臺灣省議會副議長的謝東閔籌設實踐家政專科學校。 而民生學院則致力推動專業實習,以期縮短理論和實務差距,增加實務經驗,並完備相關專業證照報考資格。 臺北校區的學院及其領域有:設計學院【服設、工設、建築、數位等設計領域】、民生學院【音樂、食品營養、餐飲管理、社工、幼兒發展及高齡照顧等領域】、管理學院【資訊、商管、財金及語言等領域】、全英授課獨立學程【商管領域、觀光餐旅及智能服務】等領域。 實踐大學 2011年,臺北校區進修部企業管理學系分設企業管理組、時尚經營管理組之分組;企業管理學系日間部分設企業管理組、國際企業管理組之分組。 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時尚服裝設計組與數位媒體設計組,各自獨立為服裝設計研究所與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 1997年8月,通過教育部審核改名大學申請,改名為「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 專業美食製作 本校校園環境優美,生活機能佳,並且提供多元的社團生活以及多樣的課程資訊,實踐大學亦與國外許多知名大學簽訂姊妹校,提供許多交換學生以及國際交流機會。 本校亦獲得「教學卓越計畫」,使課程上能更加豐富,提升就業競爭力及強化學用合一,使同學能「進入實踐、理想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