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學習5大好處2025!(持續更新)
譬如早上九點到十點半,進行一個學科學習,十點半到中午,讓孩子畫畫、練琴、或騎腳踏車、打球運動。 下午兩點到三點半,再進行第二個學科學習,之後可以用點心,四點到五點半,讓孩子規劃自己想做的事,譬如繪本閱讀、玩黏土遊戲、游泳、芭蕾舞、做蛋糕餅乾等。 時間規劃可以彈性些,父母可以掌握每天都維持學習進度,也能有戶外運動的時間,這樣孩子的暑假生活才會多彩多姿。 不少父母也擔心子女在暑假會玩物喪志,慌忙物色補充練習給孩子。 但是,坊間的練習或者未必比得上由父母按子女程度挑選的教材,有高中教師在網上分享實用教材,希望家長能夠利用免費的教材,增加投放在子女身上的時間,更希望惠及不同階層的小朋友,願金錢不會成為學習的絆腳石。 而家長也可利用這段時間好好陪陪孩子,如果有空也可以一起去上課,或是一同參與一件事情,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與默契。 現正領取政府綜援或書簿津貼(半額或全額)並參與都大暑期學堂的學生有機會獲得愛心抗疫包乙個,包括食物及抗疫物資。 很少學生會認真下工夫為暑假制定計畫,只要你利用暑假的時間投資自己,就能獲得非常棒的經驗,而且在一羣懶懶散散的大學生之中,你會顯得更認真、出色。 本文節錄自:《深度學習力:學歷貶值時代,MIT博士教你從大學就脫穎而出的75個成功法則》一書,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著,朱崇旻譯,時報文化出版。 不過,與其把子女丟給「補充練習」,不如父母按照孩子的程度,利用免費教材陪伴孩子一同學習,嘗試一下實踐在家教育。 例如很多電影公司會在暑假推出新影片,以吸引假期的年輕人,像皮克斯、夢工廠、迪士尼都會在假期推出新的動畫片以吸引青少年。 香港父母照顧子女,無微不至,物質不缺,人人望子女成龍成鳳,不輸在起跑綫,在他們繁忙的課堂以外,除了補習,還安排參與各式各樣活動,務求多方面發展,培養才能,但這種着重催谷的育兒手法,並非關注兒童成長的志願組織所樂見。 世界大部分學校都會放暑假,大家又有沒有想過爲什麼要放暑假? 多數人認爲夏天長假期的設計源自19世紀的西方,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在農忙時回家幫忙,而這個原因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再適用。 雖然以上説法未有足夠的歷史資料支撐,但不少地區依然維持這個習慣。 暑假學習 編程教育科技公司 Preface 一直認為「編碼」是新世代的「世界語言」 ,所以推出適合不同年齡參考的編程課程,教授科技界最新最流行的知識如 NFT,和利用編程作為工具,學習創造遊戲和程式。 暑假學習: 親子學「玩」做小手作 疫情肆虐,雖然大家未能親身參加暑期班,但透過線上,一樣有很多精彩的暑期活動。 受惠於科技,小朋友更能打破時空、地域上的限制,就算足不出戶,都可玩轉全球,這也未嘗不是一個難得的假期體驗。 暑假期間也是各大營隊活動開跑的時候,像是:學校的暑期輔導、技藝教育體驗營隊、國民運動中心體育營隊等,這些在全臺各地都有不同的選擇。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首先應該抓住記憶效果最佳的時間段來安排記憶,提高效率。 他透過全球招募義務導師,編製了100節、適合小一至中三學童參與的免費線上課堂,「可以說是一呼百應,除了香港,還有來自德國、蘇格蘭、內地、臺灣的華人義師報名,幫忙授課」。 如果你想花一個暑假寫作,可以以秋天投稿參加三場徵文比賽為目標;如果你想磨練你的音樂才華,可以加入樂團、參加幾場演出,或安排教當地的小孩認識音樂;如果你在寫程式方面技術不錯,可以為開放原始碼的計畫貢獻一段精妙的程式碼。 在假期,學校管理者一般會準備教材、修理設施、進行整修等。 在信中清楚寫出你會如何幫助那間公司或研究室,讓對方更有意願接受你的提案。 Steam(線上數位發行平臺)亦會於暑假進行,夏日大特賣(Summer Sale)活動。 伍教授建議,家長和子女應共同決定時間表的運作,尤其家長要調適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不要過分期望孩子在假期中做出與上學時同等的工作量,最重要是孩子願意和同意跟從時間表工作,減少彼此之間衝突。 兩個月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家長可以好好的善用這段時間,不僅可以讓孩子培養學習以外的各項能力,更能讓孩子有個豐富又美好的回憶。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明確指出,每一名兒童均享有遊戲權利,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倡每天最少讓兒童有一小時「自由遊戲」時間,但試問有多少香港父母做得到,既然兒童「身不由己」,遊樂場再好玩,也不會有高入場率。 現正領取政府綜援或書簿津貼(半額或全額)並參與都大暑期學堂的學生有機會獲得愛心抗疫包乙個,包括食物及抗疫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