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弓三型9大好處2025!(持續更新)
在2019年1月25日,蔡英文總統指示軍方及中科院,要加速天弓三型和雄風三型飛彈量產進度;而軍方官員也隨即表示,天弓三型量產計畫原訂民國113年(2024年)完成,在總統指示加速量產的前提下,軍方會調整各年度預算編列額度,並投入更多人力與資源,爭取在民國111年(2022年)就完成。 臺灣軍方以「國軍陸基防空飛彈系統案」為名,進行天弓三型飛彈的量產計畫,全案總預算748億3466萬600元,計畫執行年度原訂為民國104至113年度(2015~2024年)。 在2019年8月世貿國防展中,中科院展出了「海用旋轉式相列雷達」(即「海鷹眼」雷達);展出的天線模型外型類似歐洲Thales的SMART-S Mk.2,是一個六角體的單面旋轉天線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天線頂部還有一根敵我識別(IFF)天線。 依照中科院提供的資料,此種雷達採用S波段,工作範圍350公里(儀距),對戰機類目標探測距離200公里,波束能在水平與垂直向移動(透過機械旋轉達成水平360度掃描),能同時偵測追蹤500個目標(指定追蹤加上TWS),可探測戰機、無人載具、反艦飛彈等各類空中威脅;根據工作模式不同,此種天線有每分鐘15轉與30轉等兩種速率。 此種雷達配備固態功率放大器、複合材料外罩以及縮裝的信號處理器;天線罩裡面放置了構成雷達陣面的T/R射頻單元,以及後端的信號處理單元,這些組件都設計成可快速抽換的模組單元,開啟天線罩後方的背板就能抽換。 不過中科院方面表示,部分計劃主持人職務異動屬於中科院內部主管的交織歷練,外界無需作過多的解讀。 在2019年8月27日,媒體「上報」報導,海軍「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原訂於今年(2019年)年底啟動招標建造,原規劃在7月30日前要辦理中科院「迅聯」新一代作戰系統的海上測評。 然而,因中科院研發的相列雷達一直未符合海軍的要求,過了期程管制點仍無法進行相關的整合測試;為符合海軍的需求,中科院已積極與歐洲廠商商談關於相列雷達的技術轉移等事宜,希望能從國外引進技術,完成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戰系整合;而這也使得原型艦能否如原期程在2025年交付海軍、展開戰術測試評估出現變數。 如同前述,中科院現有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體積重量過大,無法安裝在「震海計畫」規劃的4500噸級船體上;而且被動相位陣列雷達技術也已經落伍,海軍對其性能不甚滿意。 天弓三型: 中國熬了近三年卻迎來疫症爆發、藥荒,是誰之過? 總所周知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是著名的愛國者導彈系統的研發者,不過在當時雷神公口司也有自己的擔憂。 新研製的愛國者導彈耗去了覺得成本,而美軍對是否採用這款導彈仍然保持觀望的態度。 正巧,臺口灣正好送上門來,於是雙方當即一拍即合由雷神公司來幫助臺灣發展新一代的防空導彈。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因此1⑨82年臺口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就開始着手研製天弓地空導彈系統。 不過在當時研製一款性能優越的中遠程防空導彈可以說是美蘇的專利(即使在在今天,拿得出手也就中口國的紅旗9,美國的愛口國者-2,俄羅斯的S-300,歐洲的阿斯特導彈等屈指可數的幾款),臺口灣既沒有技術也沒有時間來獨自發展一款導彈。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灣灣利用米國“小夥伴”的身份,找到了美國著名的雷神公口司要求共同開發導彈。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於12月27日拍板兵役延長為一年,聲稱備戰才能避戰;而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涵蓋邀臺參與環太平洋軍演、… 2020年4月9日,臺“中山科學院”又從九鵬基地進行天弓3增程型試射,又遭遇失敗。 其中,包括愛國者、天弓、鷹式、車載劍一、刺針等型號,各類彈種各司其職,以維護我如雷達站、要港、機場等重要軍事設施或政經指揮中樞萬全。 海鷹眼雷達系統收發模組包含五個部分:杕數位相移器及衰減器、杌固態功率放大器、杈接收電路、杝帶通濾波器、杍數位補償電路。 經中科院人員排查故障後,於2016年12月21日再度安排海弓三試射,此次飛彈從垂直發射器升空並抵達預定高度的空域內,意味海弓三與國產垂直發射系統初步連結成功。 不少不專業的“軍事媒體”輕描淡寫的說臺口灣中山科學院自行解決了後端系統,但實際上臺口灣在這上面走得極其費勁。 臺灣將這種由ADAR-HP衍生出來的雷達命名爲長白雷達(長白雷達和SPY-1的關係並沒有此前人們猜測的那麼密切,相反美國當時禁止SPY-1雷達技術外泄)。 長白雷達爲單面的被動式相控陣雷 達,採用了美國提供的固態收發單元 、電子掃描技術(但米國不允許臺灣製造這些元件,只讓其負責裝配) 。 整個天線陣面由6000個移項器收發單元構成,採用S波段,具有10個搜索和導控軸段 ,可覆蓋方位120度 、高低70度的範圍,由於沒有機械轉動裝置,掃描時沒有機械慣性,波束可在 瞬間改變在空間的位置,臺口灣宣稱可同時追蹤104個目標並指揮攔截其中24個目標,以自動化管制爲爲主,人工管制爲輔。 天弓三型: ‧ 臺積電設廠熊本!知事親赴臺 拚「臺北-熊本」直飛開航 依照2020年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議事記錄顯示,海弓三的射程大約是100公里級。 「迅達計劃」進度嚴重落後,將系統小型化、降低安裝重心等相關設計遇到瓶頸,導致裝上規劃中的「震海計畫」艦體平臺出現困難。 依照這篇報導,海軍對於海基型相位陣列雷達的性能規格,要求偵測距離可超過300公里;雖然目前中科院的相位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