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申報扶養2025詳細資料!內含所得稅申報扶養絕密資料
然而報稅眉角一大堆,未注意到細節可能錯失合法節稅良機,甚至面臨補稅、罰則。 談到 2022 報稅,小資族報稅腦中一定浮現各種問題,包含如何報稅、沒報稅會怎樣、2022 所得稅免稅額是多少、學生打工要報稅嗎、該臨櫃或線上用健保卡或是自然人憑證報稅、沒收到稅單怎麼辦、2022 所得稅退稅資格是什麼、如何查詢有無報稅成功等等。 貸鼠先生將一一整理各種常見新手報稅問題以及犯的錯。 如今年你要繳稅,也羅列市場上的所得稅信用卡推薦,一次滿足聰明繳稅和賺回饋的需求。 申報所得稅的管道越來越多,繳費的管道也越來越豐富,加上現在政府都會寄送申報試算書給各位納稅人參考。 第二容易疏忽的地方,就是漏報海外所得部分,洪連盛說,海外所得主要以「最低稅負制」為課稅標準,凡海外所得(含投資)超過670萬元者,都必須課稅20%。 20歲以下可直接申報扶養,20歲以下仍就學中檢附相關在學證明即可,或是為身心障礙、無謀生能力者,檢附相關證明也可申報。 申請補印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影本(健保卡) 可透過線上(健保卡)、臨櫃或郵寄方式,申請補印5年內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資料。 您使用的是已經不支援的過時作業系統,將無法瀏覽本網站,請更新您使用的作業系統以確保瀏覽的流暢與安全。 電腦版線上申報:使用讀卡機+健保卡/自然人憑證/電子憑證,使用下載版或線上版報稅系統申報,以下有詳細說明。 前列所稱「直系尊親屬」,包含直系血親尊親屬及直系姻親尊親屬在內,而繼父母在民法上屬納稅義務人的直系姻親尊親屬,因此,納稅義務人若申報扶養繼父母,並符合上述規定時,得減除繼父母的免稅額。 要提醒的是,民眾常忽略往生扶養親屬的免稅額,例如超過70歲的老父親去年1月往生,即使只有扶養幾天,今年5月一樣可以列報扣除13萬2,000元的免稅額。 不過,林嘉焜提醒,「即使符合免稅門檻,民眾最好還是趁早上網申報,因為有些人可能已經從薪水中被預扣了稅款,如果沒有申報就無法領回退稅,因此可能繳上冤枉稅。 繳稅或退稅帳號填寫,下圖是因為我今年不需要繳所得稅,所以沒有繳稅方法的選項,繳稅有相當多種方法:ATM、信用卡、金融機構臨櫃、超商等都可以繳稅。 為了迎接雙胞胎的到來,紫微辭了工作專心轉任全職媽媽,但光靠老公一人的薪水,紫微好幾次都動用到了家庭緊急預備金,為了減輕生活壓力,紫微跟老公商量後決定利用自用住宅房貸平轉的優惠專案增貸150萬元現金,暫解燃眉之急。 這筆增貸的利息被列入了所得稅申報中的自用住宅購物借款利息扣除額項目,沒想到,居然日後收到了國稅局的補稅通知。 又所謂扶養,係包括「扶助」與「養育」在內,非僅單純給予生活費用,尚包括子女之教育、身心之健全發展及培養倫理道德等習性而言,故雙方未就減除扶養子女免稅額為協議,其稅捐優惠應以受扶養子女究係與其父或母同居一家,並實際照顧其日常生活起居及負擔扶養費等事實加以審認。 所得稅申報扶養: 瞭解「扶養親屬順位」 若扶養父母或祖父母、岳父母、繼父母、公婆等等,只要長輩年紀滿 所得稅申報扶養 60 歲,可以直接申報扶養,但未滿 60 歲的長輩則要判定有沒有謀生能力,或是所得低於 18.2 萬元,國稅局便可以認定為無謀生能力而通過扶養。 財政部官員解釋,這次鬆綁有兩大重點,其一是如果未滿60歲以下的父母,過去列報扶養的「免稅額」必須要收入8.8萬元以下纔可以列報扶養,或者是年滿60歲以上的父母。 而且,若要列報扶養其他親屬(如伯、姪、孫、甥、舅等),不僅要符合扶養義務與事實,個人與受扶養人也要在同一戶籍或同居。 申報年度之7月底:網路申報、線上電話語音確認及5月10日前向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及服務處申報之二維條碼、人工申報退稅案件或遞送試算稅額退稅確認申報書之案件。 3、同胞兄弟姊妹:未滿20歲,或年滿20歲但因在校就學、身心殘障或無謀生能力,可以申報扶養;申報扶養年滿20歲兄弟姊妹,也要檢附在學證明或醫師證明。 2、子女:未滿20歲,或年滿20歲因在校就學、身心殘障或無謀生能力,可以申報扶養;申報扶養年滿20歲子女,要檢附在學證明或醫師證明。 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在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後如果發現有錯誤申報的情形,要儘速向轄區國稅局的分局或稽徵所辦理更正申報,並補繳所漏稅額,如果是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的調查人員進行調查的案件,依稅捐稽徵法規定可以免予處罰,否則就有被處罰的風險。 納稅義務人的子女及同胞兄弟姊妹未滿20歲或已滿20歲以上因就學、身心殘障或無謀生能力而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皆可列為受扶養親屬,每人「免稅額」為8.8萬元。 要注意的是「待業」及「沒有工作」並非無謀生能力並不能被申報扶養;實務上,常有納稅義務人誤將不符合條件的待業中子女或同胞兄弟姊妹列報為受扶養親屬,而被國稅局剔除的案例,也就是無業或待業中的啃老族、尼特族,是不能夠被申報扶養的喔。…